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壶     
正我爱饮茶,但并不讲究茶具。刚开始饮茶时,全部就地取材,水果罐头瓶、老干妈辣酱瓶等皆可为我所用。这些瓶瓶罐罐都是玻璃材质,夏天端着烫手。冬天倒好,端着暖手,就是茶水很快就凉了,喝下去不舒服。另外,冬天在泡茶时,玻璃瓶如果一次性倒入开水,温差过大,很容易爆裂。因此必须先倒稍许开水进去,然后端着玻璃瓶轻轻晃动,让整个瓶  相似文献   

2.
做壶与做人     
壶是器皿界的儒者,它最能通人性。 常吧人任书房里把玩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一只手托蕾,另一只手细细摩挲,或是两手把壶托住手心里,焐热壶身,仿佛细心呵护一个娇弱的情人。  相似文献   

3.
养壶·养心     
台湾作家林清玄写过一篇文章叫《养壶》,他说:一把好壶,它的外表和内力都酝酿了时间的光泽,有着深沉的香气,即使不放茶叶,光是冲进开水,也会有茶的香味,那香味是无数好茶所凝聚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5.
张越  张连利 《管子学刊》2011,(3):130-F0004
铜鹰首提梁壶。战国时期青铜器。器物通高43.5厘米,口径9.3厘米。腹径21.7厘米,足径136厘米。1996年临淄相家庄六号战国墓出土。由于器盖与器口设计成鹰首形,故称鹰首壶。鹰首壶器口以鹰喙为流,长颈垂肩,鼓腹圈足,颈部有两个对称铆钉状耳。盖沿有一对环钮,套于提梁上,提梁为一弯杆连于两侧S形活动柱上,腹背部饰有一圆环。  相似文献   

6.
春秋晚期齐围莱国的主帅据《左传·襄公六年》所载是晏弱,崔杼只参与了定莱田的活动,《左传》对这场战争具体过程的记载也较为简略。传世齐国景公时期铜器庚壶铭文也有关于齐军围莱的内容,通过考察铭文可知崔杼直接参与指挥了此次战争,铭文对战争的细节也有更为详尽的描述。本文也对铭文入字的相关考释意见进行了梳理,并结合文献记载对铭文庚入,门之的含义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察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内丹隐语一“壶”的来由,并由此展现了内丹隐语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8.
何道全为元末明初北派全真教道士,是当时为数不多的高道之一.本文拟就其养炼思想及方法作一阐述.认为其继承了全真教养炼思想及方法,并就佛教禅宗思想多有发挥.  相似文献   

9.
正道教养生方术极其丰富,种类繁多,但多而不乱,多中有一,它们又有一些共同遵循的炼养原则:一是养神与养形相结合,以达至形神俱济、延年益寿的目的;二是"中和"的养生原则,先秦儒道两家都讲"中和"思想,并把"中和"原则当作宇宙万物的法则;三是养生与修德相结合的思想,即要把炼养生命与修养  相似文献   

10.
刘直 《中国道教》2002,(3):42-44
壶 ,古器名 ,深腹 ,敛口 ,用以盛酒浆或粮食。《诗·豳风·七月》:“八月断壶” ,指的是壶卢 ,现在写作葫芦。俗话说的“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与它的用途有关。道教的“八仙”之一铁拐李 ,就常背一个药葫芦 ,周游江湖 ,治病救人。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五回中说 :“大圣直至丹房里面 ,寻访 (老君 )不遇 ,但见丹灶之旁 ,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 ,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他就把那葫芦都倾出来 ,就都吃了 ,如吃炒豆相似。”本文要谈的就是道家、道教中的壶。因为古代的游医习惯用葫芦装药 ,所以“悬壶”就成了行医的代名词 ,这个…  相似文献   

11.
《佛教文化》2000,(1):46-47
说起陶都宜兴 ,人们往往就会把紫砂联系在一起。宜兴紫砂陶是我国独有的、最负盛名的陶种类之其中的紫砂壶具有“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美誉 ,早已蜚声海内外 ,深受人们的喜爱”。宜兴紫砂壶功能独特 ,造型美伦美奂 ,制作技艺精良 ,是优秀的工艺品 ,也是最理想的茶具。用紫砂壶泡茶能够保持原味 ,充分发挥茶叶芳香味醇的特点 ,色、香、味俱全。夏季泡茶 ,不易发馊变质 ,透气性能良好 ;冬天沸水注入 ,不会冷炸和烫 ,耐热性极好。蔡壶久用把持 ,能够在壶面生成一层光泽 ,恰似玉脂琼浆 ,极富韵味 ;茶壶经久使用以后 ,既使空壶泡水 ,也会散发出阵阵…  相似文献   

12.
储昭华 《孔子研究》2023,(1):26-35+157
作为对礼的最具概括性的表达,荀子的“礼者,养也”命题有着多层面的意蕴。在对人的普遍之养的形式之义之后,其实质意涵在于对不同身份之人的差序有别之养。其内容包括形身之养与灵性之养两个维度。养有所别的极致体现是尊君之养,即以礼彰显王者的至上地位与至尊之威。荀子试图通过激发王者对人生至境的追求,以其德与能求得天下安定,实现王者的内在欲求与万民福祉的双赢统一。这一思想与儒家的其他理路一起,促进了华夏民族特有的“圣王情结”的形成,最终对中国历史与传统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完备地阐论了道教炼养学的哲学基础 ,从宇宙生成论、天人论到阴阳五行论、八卦九宫说四个基础理论出发 ,具体地剖析了道教炼养学义理的合理因素及其不足 ,为继承和发扬这一养生学宝库作了一次理论的整理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养真集》是清代道教养生典籍中的重要文献之一,其阐论道教内炼养生的理法深入浅出、明白晓畅,因而流传广泛,影响久远,是研究清代道教养生思想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5.
张美宏 《现代哲学》2020,(4):139-144
人能有何种实现?在荀子看来,首先表现为对本真之"欲"的合理满足,这是人在生理上维系其存在的需要。基于理想生存秩序的营建,荀子提出自觉"礼义""师法"对人而言是一种必须。通过"礼义""师法"的导引,不仅使"欲"的满足有了相应保障,还使人在生存向度上避免了因"逐欲"而导致的没落。在生存筹划方面,人可以通过自我立法结成强大的伦序共同体,使其作为类的胜出成为可能。人"最为天下贵",这意味着人不可沉沦于普通之物,而是应该有更高层次的实现。在"学以成圣"的面向,荀子坚信人生而平等,所有人只要坚持"修为",最终必将达至完美实现。  相似文献   

16.
《论语·阳货》记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不少人据此论定孔子轻视妇女、鄙视小人。事实上,这种看似再无疑义的理解,事实上却与孔子思想相悖。在重新考察"养"字本义,并参验《尚书》《逸周书》尤其是《孔子家语》等相关记载后,我们认为此语系孔子承袭周代"敬德保民"理念,为其重民、爱民思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甘泉学派是中晚明与阳明心学分庭抗礼的存在。两家虽然学术宗旨相异,但并非泾渭分明。不论阳明后学还是甘泉后学中,一直有主张融通的声音。本文以甘泉后学中以往学界缺乏研究的蔡汝楠为例,通过对其“养中”与“格物”观念的分析,探讨其对于王、湛两家之学的融通。在蔡汝楠看来,其“中”与“养中”的观念可以消解“良知”与“天理”之间的紧张,使得本体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得到统一;其“格物”观则可以将“致良知”和“随处体认天理”统一起来,避免双方之间的彼此攻讦。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到,蔡汝楠的“养中”和“格物”,正是颇能体现其自觉融通王、湛两家思想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出于西晋的<西升经>提出"伪道养形,真道养神"这一具有独创性的命题,虽然有空喊口号的嫌疑,但却在口号声中把"形"与"神"割裂开来,这就等于对道教主流论证人经修炼能不死成仙的主要依据之一"形神俱妙"进行釜底抽薪,否决了传统道教所主张的"炼形",从而走向"炼神".<西升经>的形神观尚未全盘抛弃道教的传统言说,其中还有一些论述上的自相矛盾,譬如既割裂形神,又肯定形神相辅相成,既否定形体,又在某些地方保留了身体在修炼中的地位.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认为它打开了道教生命哲学发展趋势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宠物与人类的关系日益紧密,宠物的道德地位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本文通过预研究将宠物分类成传统宠物和非传统宠物,并通过研究1~3探讨养宠人身份、宠物类型与宠物特质对宠物道德地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传统宠物道德地位高于非传统宠物,该差异由能动性、感受性、危害性中介;(2)比起非传统养宠人,传统养宠人感知到的传统宠物道德地位更高;两者感知到的非传统宠物道德地位无显著差异;(3)动物同理心在传统养宠人宠物依恋与传统宠物道德地位之间起中介作用。这些结果表明宠物内部存在道德地位差别,表现为传统宠物主义,养宠人与宠物之间的情感联系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