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菩提 《法音》2000,(1):21-23
圆拙法师一生持律严谨,倡印佛经、培育僧才不遗余力,为当代佛教的复兴贡献至巨,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有口皆碑。但关于老法师的生平及其佛学思想,知者甚少。作者福薄,亲近老法师的时间不多,了解的也不够。况且,老法师生前也不愿多谈自己的过去,更不愿让别人以文字来宣传自己;他个人也没有留下什么著作。但是老法师那无言的身教,却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巨著,远非这篇小文所能涵盖,就算是笔者对老法师崇高德行的一种景仰和无尽思念吧。望老法师在常寂光中,恕我之不恭!一、老法师之生平圆拙法师,讳慧生,1909年1月3日生于福建…  相似文献   

2.
保持距离     
哲人说过,时间有了距离,才有了历史;空间有了距离,才有了天地;人与人之间有了距离,才有了神秘。历史是一部大书,天做封面,地做封底,距离是一支生花妙笔,无数催人泪下的故事世代演绎。没有了故事,历史只是一张白纸;没有了距离,一切都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3.
包智敏 《天风》2009,(8):46-47
不知从何时起,教会内有人反对读书,认为读一本圣经已经足够了,可是保罗不是这样。保罗读"皮卷"(圣经)也叫提摩太把"那些书"带来阅读(参提后4:1 3),可见,有效的牧养需要传道人多读书,信徒的成长也需要多读书、读好书。  相似文献   

4.
一、眼界超越国界温州人会做生意,勇于开拓;敢于走出家门、国门。有人说,只要哪儿有中国人,哪儿就有温州人!如果在哪儿只有一个中国人,那么,这个中国人准是温州人!也许,这话绝对了一点儿,但温州人把生意做到了全国、全世界,却是不争的事实。先讲国内。以新疆为例,在6  相似文献   

5.
有人在书中读到自己,有人在书中读到别人,有人在书中什么也没有读到,还有人根本不读书。只要是出版的书,大都有可取之处,所以要说最喜欢某本书,不好说。只要用心读,每本书都会有所收获。但读周国平的书,给我的感受更深刻,他能够让我更深入地思考事情,反思自己,看清自己。尤其《人与永恒》一书。下面拿他的几句话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引子 弗洛伊德热的时候,我也读了几本“弗洛伊德”,只觉得这犹太佬满篇胡说八道。可是,当审查完F的案卷,我恍然觉得那个老犹太人还是有些门道的。弗洛伊德曾分析过一种叫做“白日梦”的心理现象,他是这样说的:“幸福的人从不幻想,只有感到不满  相似文献   

7.
《中国天主教》2010,(4):1-1
没有圣者,相似上主;除你以外,没有另一位;没有磐石,相似我们的天主。你们别再三说诳言,别口出豪语;上主是全知的天主,人的行为由他衡量。壮士的弓已被折断,衰弱者反而力量倍增。曾享饱饫的,今佣工求食;曾受饥饿的,今无须劳役;不妊的生了七子,多产者反而生育停顿。上主使人死,也使人活;使人降入阴府,也将人由阴府提出;  相似文献   

8.
读书与智慧     
智慧,可以说是潜藏在任何一个人生命里的一种能力和能量,她就像是一口悬挂在我们灵魂殿堂里的巨大金钟,如果你不去撞击,她永远都不会发出惊世骇俗的声音;她也像是一盏高挂在我们生命之船桅杆上的不会在风雨中熄灭的灯,但你若不去将其点燃,她永远也不能照亮我们未来的岁月和生活,而书籍正是撞响这金钟的重锤,点燃这智慧之灯的火种……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手下有一少年猛将,名叫吕蒙。由于随孙权东征西战,屡立战功,被拜为将军。然而,由于他小时候没上过几天学,没有文化,接受书信或有事上报,无不是由他人代读代写,人们总把他看…  相似文献   

9.
杨雪莲 《天风》2006,(2):32-33
马太福音的开头是很独特的。一开始便加上了很长的家谱,有一连串不容易读的名单,给人一种“很烦琐”的感觉。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追溯家谱之说,而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家谱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每当我们读圣经,读到有关类似家谱性质的记载时,也许就略过不读,一个人把圣经读了好多遍,也许有关类似家谱性质的记载并未读几遍。但是家谱在以色列民族的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旧约的《民数记》和《历代志》中有数次类似家谱性质的记载。在犹太人看来,要写任何人的生平故事,家谱是一种最自然、最有趣,也是一个最主要的形式。另外家谱对于犹太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没有家谱就不能证明他们属于哪一支  相似文献   

10.
做这样的人     
清气若兰 这样的人有一种清爽之气,如同兰花一样。没有污染,没有浅俗,只有高雅,只有文质。这样的人,给予别人的甚多,留给自己的甚少。对朋友,以君子之交;对同志,以宽仁之心;对家庭,以奉献之诚。这样的人品行极高,严于律己,脚踏实地地工作,孜孜不倦地读书,以书养清气,以书育德性,以书导人生。和这  相似文献   

11.
我少年时代,看到前辈的贤达人士们排斥佛教,他们的视角是那样地低矮、他们的根据不过是些先入之见,然而,我一一点也不曾察觉。长大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某个佛寺的怫经流通处得到佛经,几本经读下来,我这才大吃一惊:天啊,不读这样的书,差点就虚度这一生了!现在,我知道与我同时代的人们大致是这么几类:一类是一生从来币曾看过一眼怫经,这好比面对宝玉之山,而不曾想起来过入山取宝;第二类人,也读佛书,不过只是因为羡慕佛家优美丰瞻的文采词句,而将其采撷来为自己资谈俩、动笔势,却在自己的一生中从未心怀虔敬地认真思…  相似文献   

12.
杨泽波 《哲学研究》2023,(4):44-51+126-127
两千多年儒学发展有一主一辅两条线索,主线是道德践行,辅线是道德存有。前者的主题是人如何成德成善,内部呈现为“一源两流”的格局,其中“一源”指孔子,“两流”分别指以孟子、象山、阳明为代表的仁性之流,以及以荀子、伊川、朱子为代表的智性之流。后者的主题是道德之心如何影响天地万物,使其成为存在。两条线索有一个复杂的互动关系。道德践行之主线决定人成德成善,有了道德的人会以善的眼光看待天地万物,从而产生道德存有之辅线;道德存有之辅线形成后,染有道德色彩的天反身又成了道德的形上根据,从而大大加强了道德践行之主线的力量。儒家生生伦理学在这个谱系中有自己的定位:就主线而言,它不再局限于心学的立场,而是回到了孔子之“一源”,以聚合“两流”;就辅线而言,它不再以天讲人,而是以人讲天,不承认天是形上实体,回归了人之一本。合而言之即是:立法三分,聚合两流;倒转天人,终归一本。  相似文献   

13.
老舍小时候家境贫困,交不起学费,直到九岁才入学,而促成和帮助他入学的是当过北京鹫峰寺住持的宗月大师。宗月俗名刘寿绵,系清皇室内务府人,生于富贵之家,一生乐善好施。一天,他来到老舍家,一进门就问老舍的母亲:“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等老舍的母亲回答完后马上表示:“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第二天清晨,老舍  相似文献   

14.
呻吟的父爱     
你一天天地长大了,我不想让你为我活着为我创造你的价值,正如我不能按照你爷爷设计度过我的一生一样,你是你自己的,我和你母亲只有生养你的义务,没有主宰你的权力。天地之大,人生是短暂的,你选择的可能很多,每个人能实现的又少得可怜。我的希望是在有可能通过努力获得的时候不要放过,因主观努力不够而丢掉了,会终生遗憾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怜悯     
读经:“怜悯人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受怜悯”。(玛5:7)到今年九月五日,倍受爱戴的德撤修女已离开我们整两年了。两年来在电视、杂志、刊物等媒体上我们常看到、读到怀念她的文章。作为一个天主教会很普通的修女,如此令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国度、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人景侧,爱戴,难以忘情真算得上一个奇迹。与她相比,深感自己的沙小、军做、无能。我想,这辈子恐怕也不可能像她,也不可能(教她所做的事力是当自一天傍晚我从她的自传上读至拒样一坏香:“我们都不是伟大的人,但我们和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富一体最平凡…  相似文献   

16.
妙定 《法音》2002,(6):27-29
一个出家人,一生之中可能会遇到不少真诚教导你、培育你的高僧大德,但给你剃度的师父只有一位,这位剃度师是你从世间到出世间所乘的第一艘渡船,是大船?是小船?只有被渡的人看得最清楚,也最明了。我的剃度恩师是一艘平平常常的船,既没有渡许多众生,也没有运载许多货物;既没有飘洋过海的本领,也没有独闯江湖的神通。不过,云遮雾障,不能使她迷向;潮涨潮落,不能使她惶惑;飙风海啸,不能使她沉沦。她就是这样一艘渡人之舟。可是,她竟在佛日腾辉的时候,轻松自在地独行彼岸,一去十年了。我是1986年6月出家跟性尊尼师学习佛…  相似文献   

17.
正四十岁是个尴尬的年纪,思想还想停留在青春的阶段,身体却打了退堂鼓,稍微放纵一下,便好几天缓不过劲儿来。那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让自己都觉得有些诧异,继而又有了一丝莫名的忧伤,心里却还是不愿承认那句话——莫非我真的老了?四十不惑是孔老夫子说的,意思是人到了四十岁才能不疑惑,才能确立自己正确的世界观。可是,人总是闻道的多,悟道的少。所以,四十不惑没有四十之"豁"重要,四十岁要是豁达了,后半生的日子将会顺畅得多。人的一生,长不过岁月,短不过流年。苦也是一生,乐也是一生。前四十年和谁都较真,和理想  相似文献   

18.
智慧语丝     
正一生的时间并不多,一生的精力也不多,要做好一件事实在不容易。一生能做好一件事,那也就可以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有做好一件事。——池莉不论贵贱和成败,人既不应当变为圣像,也不应当遭受藐视。——《往事并不如烟》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王小波人生没有真正的绝望。树,在秋天放下了落叶,  相似文献   

19.
智慧语丝     
《思维与智慧》2014,(3):33-33
中国财富再多,除以13亿人,就少得可怜了;中国问题再小,乘以13亿人,也就很大了。——温家宝 1.只相信金钱力量的人,最后都会败给金钱;而金钱买不动的人,谁也无法将他征服。 2.如果一个人只想着赚钱,那么他一生所得,也就只有钱。  相似文献   

20.
人及其使命是别尔嘉耶夫创作的中心问题。“人是世界之谜,或许还是最大的谜。人之所以成为一个谜,并非因为他是动物和社会存在物,而是因为他是大自然和社会的一部分,是个人。整个世界和人的个性相比,和人的独特的面目及其独特命运相比,都算不了什么。人能感受到死亡的来临;他想知道,他从哪儿来,就到哪儿去。”①在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时,别尔嘉耶夫走的是他自己的路:从马克思和康德到古典神学;从库占斯基和帕斯卡里,到德国神秘主义;从列昂季耶夫和索洛维约夫到叔本华和尼采;从弗洛伊德和荣格到海德格尔和雅斯贝斯。然而,正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