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次意识到女儿有“私心”,是在她6岁生目的时候,那天我给她买了一个大大的很精致的蛋糕,切蛋糕的时候,我和她的父亲破天荒地每人吃了一小块。想不到这下可惹了大祸,女儿先是吃惊地看着我和她爸爸,继而开始生气落泪,又哭又闹,不依不饶……弄得我和她爸爸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我隐约猜到,可能是因为我们分吃了她的奶油蛋糕,难道孩子有了“私心”?  相似文献   

2.
正陈思臣今年22岁,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1级本科生。在名校学习,品学兼优,再加上父母是国企高管,未来的道路繁花似锦,没有必要吃苦受累去创业。可她并没有按照这条人生轨迹走下去,而是"不务正业",放弃了所学的专业,成为了一名"艺术蛋糕师"。在小的时候,陈思臣每次出去,都要缠上父母去蛋糕店。可她感兴趣的不是柜台里的蛋糕,而是看师傅制作蛋糕。当五颜六色的奶油将蛋糕做出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的动物时,她高兴得手舞  相似文献   

3.
结果会很好!     
佚名 《天风》2009,(5):55-55
女儿对她妈妈抱怨说,她的生活里什么都不对劲——考试没通过,与男友分手了,最好的朋友要搬走……倒霉的事接二连三.这时,她妈妈正在烤蛋糕,便问她想不想吃些点心.她说:"当然,我最喜欢蛋糕了."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几天,梅丽姑妈的行为让十岁的女孩托宁感到很奇怪。每天放学,托宁刚走进家门,梅丽姑妈便笑盈盈地端着蛋糕走出来,招呼她:"托宁,快来吃蛋糕啊,这是专门为你烤的!"可是,看上去令人垂涎的蛋糕,却总让托宁失望。因为,那蛋糕不是没有加糖,就是没放奶油,或者切好的水果放在厨房里,而不是蛋糕上。每次吃着略带缺憾的蛋糕,托宁总  相似文献   

5.
R·格尔曼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她对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进行了很多研究。她认为,研究者不仅要研究年幼儿童不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研究他们能做什么。她还认为,年幼儿童有很大的潜在能力。本文就她对年幼儿童数概念方面的研究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6.
生活中的诸多不如意,失业、失恋,一连串的打击让她消沉。一日,她感觉承受不了,发泄般大喊:“让我死了才好。活在这个世界上做什么,活受罪。”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我参加了一个饭局。饭局上,不知聊到了什么,一位30多岁的女教师开始抱怨。她抱怨的事情很多。首先是工作。她说,刚做教师时,感觉还不错,但是接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上课、改作业、写论文,实在是太单调无趣了。然后是家务。她说,刚做母亲的时候,感觉也还不错,但是接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买菜做饭、接送孩子、洗碗打扫,实在太单调无趣了。她甚至还抱怨起人人都羡慕的教师的假期  相似文献   

8.
她的模样几乎没有改变。那是十年前,她走到主考席前,抽了一张历史考签,没有做什么准备,就出色地回答了考签上的问题。她叫奥莉娅,是班级之光。这事就像发生在昨天.而今天,她已是一  相似文献   

9.
合欢树     
正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相似文献   

10.
正《一秒钟剥小龙虾》《把雪糕变蛋糕》……一条条3分钟视频,各类神奇技能,为观众开启了新世界大门。短短两年,刘娅楠的"罐头视频"粉丝超3000万,全网播放量达70亿,项目估值2亿元。网络潮女,要玩就玩短视频刘娅楠是位"80后"北京女孩。最初,她在一家报社跑社会新闻。之后8年,她负责搜狐网的生活、时尚频道。她的网感非比寻常,"我知道用户想看什么,知道什么样的内容点击率高,这是经验日积月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正>这是一个一对一的个案督导场景。咨询师正在学习精神分析的咨询技术。她正在跟督导讨论一个刚做了两次的新个案,她重点想讨论其中的移情。咨询师:"我想和您谈一谈我正在做的个案。上次咨询中我感觉到一些奇妙的事情。"督导:"能先简单介绍一下来访者的信息吗?"咨询师:"哦,她是一个在读的大学生,由于在恋爱关系上受挫前来咨询。"督导:"她的咨询目标是什么?"咨询师:"想要知道自己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正她出生在西柏坡一个封闭的小山村,从小就对画画感兴趣,家乡的山水都是她画画的对象。她经常拿树枝当笔,贫瘠的土地当纸,蹲在地上有模有样地画很长时间。14岁那年,她初中毕业了,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选择去石家庄打工。她先后做过鸡场饲养员、纺织厂工人、餐厅服务员。但是无论做什么,她心中总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我要学画画!  相似文献   

13.
兰兰在一家公司工作,在同事的眼中,她平日话语不多,不苟言笑,但待人真诚,善解人意,与人相处关系融洽。周围邻居说,兰兰待人宽厚,别人有什么难处,只要她知道了,总会竭力相助,倾囊接济也在所不惜。和她交往过的几个小伙子则说,她的头脑太复杂,整天心事重重的样子,不知想的是什么,和她不能做伴侣,连朋友也难相处。  相似文献   

14.
正那年春节长假上班后,站里给我配了一个新助手。她土里土气的打扮和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给了我很差的印象。就这样带着先入为主的成见接纳了她。因为不相信她的能力,从她上班后,我没有给过她实质性的工作,一直让她做一些琐碎的事情。有的时候,实在没有事情可做了,她就会小心翼翼地问我,有什么可以让她做的事情。其实,我手头要做的事情一大堆,但我却不敢轻易交给她做。于是,面对她的请求,我总是不耐  相似文献   

15.
母亲     
正母亲节那日,到了饭点,母亲照例在灶台前忙碌,我想要帮她做些什么,她却不让,说我会打乱她的节奏。于是,我便站在离母亲一米远的地方,同她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新近发生的大事小情。我看着她在砧板上切菜,看着她往铁锅里倒油,看着她将菜炒好之后端到隔壁间的餐桌上。忽然,母亲惊叫了一声:"你头上有一根白头发。"  相似文献   

16.
王梅 《佛教文化》1996,(3):43-43
我有个朋友,最近被别人劝诫接受佛教密宗信仰,这位朋友觉得有信仰固然是件好事,总比浑浑噩噩要好。但是我的朋友也有很多关于宗教的疑问,而这些问题别人无法回答她。她追问得紧了,人家就说:咳,反正你信就好,总之对你人生有好处。我的朋友生活比较苦闷,内心常有凄苦之感,所以更有很多的迷惑,但不理解透彻了,是让她难信的。更何况她不是目不识丁的村民野妇,从小受的是无神论的教育,唱的是“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个知识分子是很难让她盲从的。她必须从理念上去接受佛法,才有可能笃信佛教,无论做什么选择都是她的自觉使然…  相似文献   

17.
校园幽默     
剪裁得体老师表扬了小莉的作文,说她这篇作文剪裁得体,要同学们好好学习。小强不服气地说道:“有什么稀奇,要不是他爸爸帮她,她也写不了这样好。”老师问:“她爸爸是做什么的?”“裁缝!”小强回答。  相似文献   

18.
最珍贵的     
空闲时,我曾经帮助一家心理机构做过问卷调查。问卷上只有一个问题:你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在小区里,我遇见一位退休的老妇人。她这样写道:"我的人生已经到了古稀之年,所有美好的东西,如容貌、健康,都已渐渐失去。再回首,最珍贵的便是逝去的青春年华了。"她颤巍巍地写完后,整个人都沉浸在回忆里,脸上流露出无限的惋惜与伤感,让  相似文献   

19.
葡园文艺     
奥利爱玛(Auriemma)神父记述,有一位贫苦的牧羊女青年,她唯一的幸福是热爱圣母!每天放羊时,她来到山村中的一座小圣堂内,在圣母像前祈祷,同圣母畅谈衷情,并向圣母奉献些小的礼物。圣像是简陋的,没有什么华丽的装饰。牧羊女看到此景,尽她的可能为圣母像做了一件外套。一天,她在田野里采集了一些花卉,编织成一只花冠,然后登上祭台的圣母像前,给圣母戴上这只花冠,天真地对圣母像说:“我的妈妈,我很想给你戴上一只镶嵌珍珠宝石的花冠,但我是一个穷  相似文献   

20.
她叫黛比·弗尔慈,20世纪50年代生于美国加州的一个普通农家。结婚后,作为家庭主妇,面对日益拮据的生活,她想到创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但做什么呢?一没有雄厚的资金,二没有一技之长。于是,她想到了自己最拿手的就是现烤软饼干,不如就开一家这样的专卖店。产生这种想法的当天,黛比找到了她认识的一名行销专家。他在一家公司担任高级主管,了解市场经济,熟悉市场行情,更重要的是这位专家曾经吃过她做的饼干,对她的饼干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