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忍难忍之事     
人可能最难做的事情就是一个"忍"字。但令我吃惊的是,很多有作为的人,恰恰都很能忍。唐朝宰相娄师德为官几十年,在矛盾重重的中枢机构中从未有过帮派之争,也未有大起大落的经历,始终受到重用。名相狄仁杰本来是他举荐的,但狄仁杰  相似文献   

2.
一、换取粗饭 纳言娄师德,郑州人,为兵部尚书,使并州,接境诸县令随之。日高至驿,恐人烦扰驿家,令就厅同食。尚书饭白而细,诸人饭黑而粗,呼驿长责之曰:“汝何为两种待客?”驿将恐,对曰:“邂逅浙米不得,死罪!”尚书曰:“卒(同猝,匆促)客无卒主人,亦复何损?”遂换取粗饭食之。  相似文献   

3.
古代道德故事三则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时,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使之有万里之忧?”诣长史兰仁基,请代之行。译文:狄仁杰为并州法曹官时,和他在一起做官的郑崇质,正遇到去出使极远的邦国。崇质的母亲年老并且多病。仁杰说:“他的...  相似文献   

4.
黔娄考     
黔娄多以高洁的形象出现于古代文献中。古代记载黔娄的文献很多,如《列女传》《汉书·艺文志》《高士传》《贫士传》及有关史书、诗文等等,但这些文献在记载黔娄的生活年代与所处地域时出现了不同。即存在春秋与战国的时间差异、齐国与鲁国的地域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本文要探讨的齐、鲁黔娄之别。对于这种差异,后人没有留意,常常混淆之。大概是由于古人姓名具有复杂性,加上齐、鲁接壤,后人对黔娄没有细致区分,造成齐、鲁黔娄混淆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多种黔娄的说法。又由齐、鲁黔娄及文献记载的不同引申出马国翰辑佚本《黔娄子》及其作者与《汉书·艺文志》中记载的《黔娄子》及其作者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分析教师个体行为的形成机制为起点,对高校教师师德内化的含义及其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我国高等院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简单划一的师德要求、过于刚性的师德评估体系以及以科研建设代替师德内化建设等问题,提出了实现师德内化的基本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校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教育道德观念的转变以及教师德性状况的时代性特点,对师德评价选择科学的路径提出了新要求:在师德评价的价值取向上,既要致力于实现社会对教育善的价值期待,也要促进个体的道德发展;在师德评价的内容构建上,既要继承优秀师德传统,又要弘扬师德的时代精神;在师德评价的标准设定上,既要坚持师德的主导性,又要体现价值目标的层次性;在师德评价的方法运用上,应注意把握全面性和综合性的原则。这将有利于提升师德评价的质量和效益,积极发挥其对师德建设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痴中滋味     
正痴,人常视为迂,视为傻,视为癫。实则不然。"痴"中,有执著的追求,有忘我的至情。如果某人沉溺于某事不能自拔而达到痴的地步,对名利地位、荣辱得失全然不顾,他的人格常常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所谓"无求品自高"。战国时,齐国隐士黔娄和他的妻子,都是坚守自己的信念始终不渝的"痴人"。黔娄很穷,但不求仕进。鲁国君聘他为相,不就;齐国君聘他为卿,还不就。黔娄死时,竟衾不蔽体。曾子来  相似文献   

8.
师德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内容。师德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社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师德建设除了需要国家的重视,教师本人对自身素质的努力外,还在于师德建设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即伦理精神。把握师德建设的伦理精神、探索师德建设有效途径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师师德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高校教师师德问题是近年来伦理学、教育学等众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高校师德问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高校教师师德的内涵及规范;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意义;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理论深度;社会调查范围不广;提出的一些对策缺乏实践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师德评价与师德建设的应有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师德发展的基本趋势体现在顺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彰显现代教育伦理精神,向教师专业伦理延伸和拓展。科学有效地实施师德评价,必须全面辩证地把握评价主体、方法与依据这几个关键要素,坚持评价主体的自我与他人相结合、评价依据的动机与效果相结合、评价方法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师德建设的应有举措包括坚持义与利的统一,以正确观念引领师德进步;将评价与教化相结合,形成师德完善的内驱动力;加强规范与制度建设,为师德建设提供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师德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勾画传统师德产生与发展脉络的基础上 ,概括出六大师德规范与四大教师伦理精神 ,并联系社会实际 ,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塑造师德理想人格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教师是关乎未来的崇高的职业,师德是教师不断成长发展的驱动力,师德的高低成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关键因素。教师德性是教师对师德的内化与自觉实践,它是师德以及教育事业发展的内部长驱力,因此有必要理清其涵义和成长阶段,以便从教师德性入手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教师公德有国家理性的内在要求和约束,师德凸显了教师的国家德性形象,教师是国家形象的象征和体现者。教师的国家德性形象体现为国家智德形象、国家道德形象、国家风范形象和国家至善形象四个方面,师德建设须以此四层逻辑为过程而建构。师德以国家学问的最高水平为内容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智德水平,师德以国家德性的最高标准为内容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师德以国家风范的外在展示为内容要求教师言行一致、表里合一和谨言慎行,师德以国家至善的最高境界为内容要求教师体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希望而达到至善至美的图景。  相似文献   

14.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师德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教育,首先是教师品格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幼儿教师的道德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和教育手段,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一个教师合格与否、优秀与否,不仅取决于其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这个老师的师德是否合格。我认为,一个幼儿教师的师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5.
支娄迦谶是汉地最早传译大乘经典的一代译师,也是汉地最先传译大乘般若性空思想的著名高僧,还是汉地传译文殊般若信仰的先驱。  相似文献   

16.
归来的燕子     
董行 《思维与智慧》2010,(12):59-59
燕子是一种玄鸟,黑色的小精娄。它的特征是“轻”。身轻如燕,似乎.燕子已成为“轻”的说明和注脚了,娇小,敏捷,跳跃,轻盈,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为规范教师行为,提高教师师德,近日发布设立6条“红线”,其中规定:严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可见师德的重要性,没有师德,教学再好的老师也只能让学生误入歧途,所以,教师应修德如玉,努力让自己成为优秀合格的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18.
从《天下无贼》中的小叶到《风声》里的李宁玉,再到《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的上官静儿,李冰冰无疑是幸运的,在几位大导演的手下拍戏,她未曾重复过任何一种类型的角色,几乎每一次演出都能为自己打上新的标签。从东北一个小镇的小学老师到如今的一线女星,李冰冰的成名经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师的师德问题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但关于高校师德的学术研究却不能令人满意.近读安云凤教授等新著<高校师德论>,令人耳目一新.该著是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全景式研究.所谓全景式研究,是指该著有很高的立意,有开阔的视阈,有全面系统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20.
师德即教师的政治品德。师德美的养成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名师意识的养成(奋斗目标美)、突出的专业修养(服务技能美)、强烈的成果意识(科学进步美、大外语的教学观念(胸怀远见美)。师德美的养成是教学走向成功的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