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慧语丝     
正少年时我们追求激情,成熟后却迷恋平庸,在我们寻找、伤害、背离之后,还能一如既往地相信爱情,这是一种勇气。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相似文献   

2.
正林少华因翻译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而名声大噪。但从2008年开始后的十年,村上春树新书的中文翻译版权却属于他人。一股强烈的失落感让林少华茫然无所适从。他觉得就好像正闷头吃得津津有味的一碗拉面忽然被人一把端走,  相似文献   

3.
军训     
我坐在房间里的木地板上,把长长的柔软的粉色睡裙,可爱的鱼形拖鞋,趴地熊的枕头,还有日记本、CD机和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统统塞进大大的旅行箱里。  相似文献   

4.
杂质之质     
看了一个笑话说,有一种材质,水火不侵,百毒不伤,喷灯上加热,通j二高压电,都毫发无损,不溶于酸、碱、盐,有机物,拥有最稳定的、最优秀的化学性质,却总是被人遗弃,这就是杂质。杂的解释是:形式多种多样的,不单纯的。它总让人想到杂乱无章,稗草杂芜。《重庆森林》咀那个龙蛇混杂的重庆大厦,牛魔王减匿五百个虱子的浓密毛发,《挪威的森林》里直子日复一日不断加重的慌乱迷茫,都是它最好的宿主。  相似文献   

5.
《列昂·托洛茨基介绍马克思的活思想》一书最初发表于1939年,书的内容主要是托洛茨基所编选的马克思《资本论》的一些片断,前面有托洛茨基的长篇序言。1963年由美国福赛特出版公司把它重新印行,作为《活思想丛书》中的一种。在这重印版上,由胡克写了这篇前言。在这篇前言中,胡克除了重弹他那一套反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宣扬超阶级的国家论、美化资产阶级专政而丑化无产阶级专政的反动滥调之外,还竭力给叛徒托洛茨基擦脂抹粉,不仅把他说成是一个超过列宁的“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人当中特别出类拔萃”的人物,而且还说托洛茨基的那篇序言的“精神比马克思本人的著作还更加是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6.
刘行 《天风》2018,(2):48-48
有一篇短文《你永远只是第三》,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一个年轻人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在学校生活的每个阶段,他都是深受拥戴的学生领袖。但作为"佼佼者",他身上丝毫不见一丝清高、孤傲、盛气凌人;相反,他为人谦和,从内心深处尊重、欣赏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7.
正周末,读王小波。在他一篇《我为什么要写作》里,读到一个词"减熵",挺有意思。有人问一位登山家为什么要去登山——谁都知道登山是件既危险又没有实际好处的事,而且还会导致肌肉疼痛,还要冒摔下悬崖的危险,但是偏偏还有人要去登山。王小波把这个现象叫做减熵现象。他说,通常人总是喜欢趋利避害,热力学上把自发现象叫做熵增现象,所以趋害避利肯定减熵。他还拿自己当例子。他本身学的是理工科,以他的情形  相似文献   

8.
《轻重》篇是《管子》书的一个部分,集中讨论了经济问题。但就体系来言,与《管子》其他有关各篇,虽有共同之处,从其总体看,还是自成体系。因此本文只就《轻重》篇立论,不待外求。一般来说,篇中讲的多是商业行为,大多数人都说它反映了重商思想,本文却说是重农抑商,分歧点究竟在哪里?笔者愿为它的辨别做出努力,就正方家。  相似文献   

9.
享有国际声誉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被越南裔法籍导演陈英雄改编成电影,并在2010年底搬上大银幕。但这部拥有众多读者的小说在改编之后却没有取得很好的票房成绩,影评人和观众也赞弹不一,争议一片。对这一案例中的小说和其改编后的电影进行全方位的对比和分析,有助于总结村上小说与电影嫁接的经验和教训,更有助于文学改编电影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0.
王安石曾写过一篇著名的短文《伤仲永》,说年纪小小的仲永便能作诗,但他父亲却以此为赚钱的资本,结果,这个孩子最终成为庸人。还有一篇短文说,有两个学画画的孩子,一个经常参加各种比赛,并且经常获奖;一个把自己的画一张张放人纸篓,不轻易示人。前者的父母经常以...  相似文献   

11.
现存《庄子》中的《天下篇》是一篇有重大价值的鸿文,历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然而问题纠结,聚讼纷经,迄今尚无定论。我们认为该文最大的问题是:成文年代问题和主旨问题。搞清这两个问题,对理解该文的历史价值是十分必要的。一、《天下篇》的成文年代《天下篇》的成灾年代约有三说:一说作于战国中期或后期,定为《庄子》一书的后序,出自庄子本人或庄子后学之手。最早持此说的,当推晋代郭象。他在《庄子·序》中说:“庄生……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达死生之变,而明内圣外王之道。”(按:“内圣外王”一语见于《天下篇》,他当然…  相似文献   

12.
正钱穆先生在他的文章《做人的规矩》中曾写道:"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事实上就是这样。一个人要是没有约束和监督,他的动物性随时随地都会迸发出来,进而伤及他人、他物。所以,孟子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其实,这样说还不够深刻,应该说:没有规矩,就难以成人。而所谓规矩,就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原则、底线,如果没有它的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有位爱国诗人,《离骚》的作者屈原,他还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天问》,其中提出了一百多个自问自答的问题,涉及面很广,有政治的,自然科学的,等等。他的观点千百年来一直在影响着中国人民。但不无遗憾地是他对人生的终极问题,没有一个圆满的说法。因而,笔者想用这篇自问形式的短文来抛砖引玉。当我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常会自问:“我从哪里来?”“我往那里去?”“谁在主宰着这个世界?”实际上几乎可以这么说,人人都会有这些问题,可是很多人都回答不好这些问题,有时似乎觉得已回答出来了,但经不起推敲,最后不了了之,甚至已经忘掉自己曾产生过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逆性与顺性的内在紧张 )来讨论荀子的人性论。逆性的思想主要表现于《性恶》一篇。但是 ,荀子的人性论思想不仅表现于此篇中 ,而且还表现于其他篇 (如《礼论》、《王霸》等 )。本文认为 ,在《性恶》以外的诸篇中 ,荀子有明显的顺性思想 ,从而意味着性不恶。针对一般论者只局限于《性恶》一篇来考察荀子的人性论 ,本文强调他篇的意义。本文还试图从几种路子来解释荀子人性论逆性与顺性的紧张 ,并把他的性恶论与韩非以及西方的性恶论略作比较。  相似文献   

15.
幸福的密码     
孩子正在读小学四年级,最近学的一篇课文是《巨人的花园》,是说一个巨人有一个花园,原来他允许孩子到里面玩耍,花园里不仅仅花繁叶茂,而且到处是孩子的欢声笑语,他因此感觉  相似文献   

16.
我和外国人的接触较少,留学日本二年,没有一个日本朋友。解放后因在北京大学指导外国研究生,有可称为朋友的两人,因为国际情况关系,都好几年没有通信了。一个是捷克人鲍格洛(Timotrus Pokora),他跟我两年,研究《桓谭新论》(汉代思想家),回国后常常给我写信,把他的著作寄给我看,其中两篇还是介绍我的《老子校释》和《李贽——16世纪反封建思想家》。他的信件我已找出一些,送给世界宗教研究所请为保藏。另一个是朝鲜人郑圣哲,他跟我两年多,研究题目是《程朱学对于朝鲜的影响》,回国后曾把他与人合写的《朝鲜哲学史》的朝鲜…  相似文献   

17.
再諭庄子     
《哲学研究》1961年第二期发表的任继愈同志和关锋同志的两篇論庄子的文章,树立了对立面,真正是旗鼓相当,針鋒相对。但是,从鉴别史料的观点看,任继愈同志和关锋同志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他們都认为在《庄子》中可以十分确定地分別出来,那些篇是庄子所自著,那些篇是庄子的后学所著。他們又都认为《庄子》中的內篇和外篇之間,有一个似乎是不可逾越的界限;內篇七篇自成一組?在内容上是一致的,而且內篇七篇之間,还似乎有一种逻辑的联系。这些看法,也并不始于这两篇論文;这是傳統的看法。我认为研究庄子首先要打破这种傳統的看法。任继愈同志和关鋒同志从上面所說的共同出发点出发,在鉴別史料的问题上,成了对立面。关锋同志认为,內篇是庄子所自著,外、杂篇是庄子的后学所著。他是继承傅  相似文献   

18.
我们这里最近又有一个贪官垮台了,此前他家中供神,办公室的里间供神,电香火日夜像鬼火一样烧着,到哪儿都算命打卦,身边还豢养个《易经》大师兼风水大师,每逢出门必定得摇一卦,自己的名字改来改去。我和他很熟,屡次告诉他千万别信鬼神、天命,凡信者都是愚昧和软弱。但是他坚定地认为:一切都是天命,人没有任何力量。这次他倒了,我到看守所去看他,我说:你那么虔诚地求神拜神,为什么神不能保佑你?他喟然长叹: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哪,这回我更信神了,去年有个大师给我算命卜卦,说我今年有灾,我没有在意,原因在我呀!看来他是至死不悟了。其实,他…  相似文献   

19.
公孙龙《名实论》中的符号学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先秦诸子中,其学术观点遭到当时与后世的学者误解、指责、非难最多的恐怕要数公孙龙。公孙龙生活于战国末期,赵国人,曾为平原君的门客,大约生卒时间是公元前320至250年。他的著作据史料记载有14篇,但是留传至今的只有6篇,即《迹府》、《白马论》、《指物论》、《通变论》、《坚白论》、《名实论》。其中《迹府》是其弟子所编纂的他的传略。对公孙龙的评述,历来贬词多于褒词。例如,《庄子·天下》篇中说:“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史学家大都承认,《管子》一书,并不是管仲所作,而是我国战国以迄秦、汉以来的一部诸子集成。据张守节《史记·正义》引刘向、刘歆父子所著的《七略》说:“《管子》十八篇,在法家”;而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却把它列入道家,共八十六篇;现在通行本《管子》卷首的刘向《校录序》说,他校雠了关于《管子》的书有五百六十四篇之多,除去重复的四百八十四篇,定为八十六篇(数目并不相符)。《校录序》的说法虽然和《汉志》的篇数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