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喜欢茶,不过都喝得非常随意,直到从鲁迅先生的文字间获悉: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选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悠闲日子,认认真真地为自己沏上一盏茶,也学学文人雅士细细地品一回茶,去体味一下茶的另一种喝法。文人喝茶,盖碗是必不可少的,这个看似常见的茶具其实蕴  相似文献   

2.
床头枕边,总有我的一份牵挂,一份依恋。说是嗜书成癣也好,说是爱书如命也罢,总之,书,确确实实启迪了我。[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失约之约     
平生极好藏书,爱书如命,凡遇到好书,想尽办法,也要买到。 那是1980年,国庆期间,我们黄梅剧团在南京工人文化宫演出,演的是《莫愁女》《奇婚记》。那天中午,我到新街口新华书店去逛,  相似文献   

4.
正朋友邀我喝茶,我感兴趣的却不是茶,而是他新买的奇异茶杯。说它奇异,是因为它并不像普通的茶杯那样有一个平底,而是呈尖锥形状,到了最下面已经只剩下一个尖了。这样的茶杯不要说直接放在桌上,即使有东西可以倚靠,也肯定极容易倾倒。然后,朋友又拿起毛笔在我手中茶杯的最底部点了一下。我疑惑,朋友也不解释,只是笑着给我倒上茶,然后边品边聊。一会儿工夫,一杯茶喝完,朋友又给我续  相似文献   

5.
饮茶与读书     
一缕茶香,一瓣书香,文人夫复何求?茶,清香扑鼻,给你提神醒脑;书,墨香轻飘,让你明理益智。坐在书案前,左手摩一壶,右手捧一书,神思随茶香书香升腾,就有了"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忘我之境。我之所以将茶与书放在一起,不只是人们喜欢读书时饮茶,饮茶时爱读书,实际上这两者脾性相同,神韵相通。  相似文献   

6.
在商场保健品货架上,看到一款包装精致的保健茶,上面印着一种植物图片很熟悉。拿起来细瞧,上而标着“黄苠保健茶”,盒子下面写有许多关于黄芪茶的保健功能及功效。我轻轻放下茶盒,流年深处的记忆一点点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7.
养壶·养心     
台湾作家林清玄写过一篇文章叫《养壶》,他说:一把好壶,它的外表和内力都酝酿了时间的光泽,有着深沉的香气,即使不放茶叶,光是冲进开水,也会有茶的香味,那香味是无数好茶所凝聚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贾静 《中国道教》2011,(4):20-22
道教与中国茶文化渊源颇深。尤其是道教繁荣发展的唐代,当时的文人士大夫甚至僧人也多受道教思想影响,而唐代也是中国茶文化与诗歌发展的光辉时期。所以,道教、茶、诗歌三者的有机结合在唐代诗人、茶人群体身上有诸多表现,比如李白、温庭筠、李商隐、皎然、卢仝等人。作为唐代著名诗僧、茶僧的皎然,虽属禅门中人,也深受道教思想文化的熏染和浸润,在其表达茶文化思想的主要方式——茶诗中体现了丰  相似文献   

9.
正我爱读书,也爱喝茶,书香悠悠,茶香缕缕,伴我流年的好时光。小时候,在姥姥家生活,姥爷爱读书饮茶,姥姥爱养花做美食。每每回想那时候的生活,是那么快乐美好。退休在家的姥爷每天早早起来,姥姥已烧好热水,为姥爷沏好一杯茶,自己顺手也倒了一杯。顿时,馥郁的茶香扑鼻而来。姥姥手艺高超,早餐自然也是丰富可口好吃的。饭后,  相似文献   

10.
竹影临风     
正自古以来,竹是国人至爱,尤其是文人,爱竹成癖者比比皆是。大诗人杜甫寓居成都浣花溪畔时,曾手植修竹无数,冬夏青翠一片,而今成为一大名胜;"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就出自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之口,就连《红楼梦》中的才女林黛玉也认为有竹为伴才是最佳选择,当她和宝玉商量搬进大观园住在哪里好时,她说"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我爱那几竿竹子,映着几道曲兰,比别处清幽"。我不是文人也不是才女,心里却装着一片竹林。乡下老屋至今尚存,就在庭  相似文献   

11.
子夜奋笔     
还在黔西南民管校读书那阵,上我们《应用写作》的付艺艺老师是州内颇有些名气的文人。在她的课上,文字游戏的苦与乐,文人的悲与喜,在不经意间如一粒种子播种在我的心田,慢慢地萌芽了。那时偶有稚气十足的小文变为铅字,就常常兴奋得几夜也睡不着。  相似文献   

12.
最早知道蒙顶山上茶,是因为我爱的人,他的家乡在蒙顶山脚下。据说那个山上的茶以前是贡茶,不仅给朝廷定期上贡,也是康藏路上最重要的通货物品。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中的《宗经》一篇围绕以圣王及其经典调教文人的主题,教育的落足点尤其在于引导文人的心性也即文心。刘勰的主张乃针对文人时代开启以降,个体性文心偏离经典所导致的文弊状况,提倡回到圣王经典中汲取教化,通过个体文心在经典的涵泳体味中被塑构,文人个体体性与重树圣王经典权威两种诉求得以综合起来,以是,纯粹个体文人也相应被塑造为君子—文人。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中的《宗经》一篇围绕以圣王及其经典调教文人的主题,教育的落足点尤其在于引导文人的心性也即文心。刘勰的主张乃针对文人时代开启以降,个体性文心偏离经典所导致的文弊状况,提倡回到圣王经典中汲取教化,通过个体文心在经典的涵泳体味中被塑构,文人个体体性与重树圣王经典权威两种诉求得以综合起来,以是,纯粹个体文人也相应被塑造为君子—文人。  相似文献   

15.
好友如茶     
好友如茶.偶然想到这句话,是在一个深秋的午后。那日,天高气爽.朋友的庭院中,阳光将我们的背影拉得长长的。递给我一杯茶时,他问.怎样的朋友最好、最长久?捧着芬芳的香茗,我未加思索,“好友如茶”这四个字,便脱口而出了。  相似文献   

16.
浮生茶     
公司年底奖励了一套紫砂茶具,淡雅精致包装华美。拎在手里,一大盒,沉甸甸的。当时就想:这样的礼物,于我,不知何年何月才会用得上。一年里,我大概也喝不了几回茶的。  相似文献   

17.
佛手茶     
以前我也喝茶,红茶、绿茶、花茶都分得出来,而且知道好坏。甚至还有机缘看到陆羽的《茶经》,在云南看到古老的茶树王,在杭州看到龙井茶树和茶垅,连同龙井寺旁古人专一用来泡茶的龙井泉,连同工人炮制茶叶的整个过程。甚至还听到很多关于茶的故事,和茶人们谈茶道,观赏茶艺表演。最玄的要算把禅和茶弄在一起的佛门中人了。他们说禅中有茶,茶中有禅,习禅如品茶,品茶如习禅,大家都这么说,玄玄乎乎的,至于茶中怎么个禅味,禅中怎么个茶味,我至今没有听到,也没有看到,更没有体味到。禅门大德的开示中又很鲜将禅茶并讲,所以至今我的心里也还是二二乎…  相似文献   

18.
佛教与茶     
增与茶结缘之说古今流传,古诗说:“天下名山僧占多”,“好茶出在我山中”,佛门也流行一禅语说“茶味禅味是一味”。佛教重视坐禅修行,息心静坐,“不动不摇,不委不倚”,聚思悟道,通常坐禅长达数日,久坐困乏,因而具有清心提神的茶叶便应运而生,成为佛家信徒们的座上品。同时,佛家持淡泊的人生态度,抑欲忌荤,提倡素食,清淡茶场无疑是最佳饮品;且茶性净洁,久饮助人寂静斯文,为佛教平添一层神秘色彩,更与僧人结下不解之缘。据唐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载:“(唐)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禅大兴禅教,学禅务不寐,又不餐食,…  相似文献   

19.
离清明还有五六天光景,一大早,手机响了,有短信传来:一杆旗枪,满园清香。 短信脱胎于“清明一杆枪,姑娘采茶忙”,本是龙井村茶谚。“枪”乃“旗枪”之简称。茶家规矩,一芽之茶为“莲蕊”,一芽一叶为“旗枪”,一芽两叶为“雀舌”,茶友巧用茶谚告诉我,新茶上市了。  相似文献   

20.
《佛教文化》2011,(3):106-107
今年“五一”是在四川过的,学生小石和她男友赶到宜宾看我。下午大家在金沙江、岷江汇合处的江边茶摊上喝茶,又去李庄古镇吃饭,回来时已经很晚了。下着雨,俩人却不肯告辞,坚持要同我喝茶,尽管我有些累了,看到这爱茶的年轻人,估计他是有问题要问,便愉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