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动画短片《Lost and Found》是今年各亲子教育平台热推的父母陪孩子必看的动画片之一,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秀素材。该部动画片主要讲述了一只迷路的小企鹅误闯到一个小男孩的家,小男孩出于好奇也出于好心,暂时收留了小企鹅并想方设法送企鹅回南极的故事。故事一开始,男孩对这个不速之客非常嫌弃,觉得它打搅了自己清静的生活。不曾想在陪企鹅回南极的过程中,他们历经美好与磨难,最终成为各自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友谊也随之建立。为此,  相似文献   

2.
慰劳自己     
天寒地冻的南极,企鹅却在那里铸就了一道亮丽的生命风景线。由于严寒,人类极少登陆南极,但是没有关系,企鹅自备了慰劳品——暖和的裘皮外衣,足以抗拒终年的低温。因为太冷,没有人去送劳斯莱斯车,也没有人去送雪橇滑板之类,但是同样没有关系,企鹅再次自备了慰劳品——白白胖胖的肚皮车,它们只要把肚皮紧紧地贴在冰面上就能实现飞速滑行。  相似文献   

3.
善意的沉默     
在南极,由于大海和陆地的交接处被厚厚的冰层覆盖,在大海里觅食的成群结队的企鹅返回陆地的时候,必须以一个冰窟为出口,往外跳跃。为了登陆成功,这些企鹅在起跳前,一般先要猛然扎入大海3米多深,然后借助  相似文献   

4.
张前 《思维与智慧》2011,(11):41-41
前几天看《动物世界》,有这样一组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一只企鹅正在水中悠闲地游泳。过了一会儿,这只企鹅许是累了,便想重新回到岸上来。可是,岸上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凌,体型笨拙的它尝试了几次也没能从水中爬上来。  相似文献   

5.
成年企鹅每次捕鱼回来以后,并不急于给嗷嗷待哺的幼小企鹅喂食,而是让小企鹅们在后面艰难地拼命追赶。这种逐食赛跑的结果是,只有一只跑得最快的小企鹅才能得到食物。企鹅的这种做法既锻炼了小企鹅的竞争意识,也培养出了强壮的后代,这种做法看拟笨拙,实乃聪明之举。  相似文献   

6.
极端特殊的孤立与封闭环境向深入南极大陆的科考人员提出了极其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天然实验室。对于南极科考人员而言,多数人越冬期间会在不同程度上经历和承受“越冬综合症”和“四分之三现象”,他们的积极心理经历和体验已经开始受到关注。文章重点介绍了有关南极科考人员可能出现的症状、适应特征、科考人员的人格特征以及站区文化对行为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未来研究将会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化合作、聚焦环境、人格和行为三者的关系以及积极心理学在特殊环境中的重要作用等主题  相似文献   

7.
动物启示录     
被封闭的麻雀 我家房檐下有许多燕子巢,是辛勤的燕子们一口泥一口泥地夸成的。可是冬天的时候,有些麻雀便占据了这些巢。它们从不自己垒巢,夏天时随便找个房檐钻进去,冬天便用燕子的巢。有时住得舒服,春天的时候也不搬出去。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充满了诱惑,什么都要选择,更需要在选择中学会舍弃,什么都不愿意舍弃的人其结果必然是对生命的最大舍弃。舍弃是一种勇气,也是一门学问。善于舍弃也是人生走向成熟的标志。号称“飞禽之王”的欧洲金雕,一窝只生两只幼鸟,但有时仍然食物不足,于是“手足相残”,强壮的一只便把弱小的一只挤出巢(摔死崖下,金雕妈妈别无选择,只有容忍这种残酷“舍弃”的现实。东北狼一旦被猎人的铁夹夹住,便会自己把被夹的那条腿咬断逃生,凭着这种痛苦而果断的“舍弃”,保存了生命……“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鱼和…  相似文献   

9.
正现实生活中具有生存能力而又不愿意"断奶",依靠父母养活的年轻人被称为"啃老族"。不过,"啃老"一词并不只是人类的专利,动物也有啃老族。生活在太平洋科隆群岛上的加拉帕戈斯企鹅又名科隆企鹅,就是一群不折不扣的"啃老族"。那些成年后的企鹅经常跑回家,不仅求抱抱,而且还腆着脸找爹妈要吃要喝。  相似文献   

10.
自然语言逻辑中有一种隐含性,至今逻辑界尚未充分研究,笔者对此进行初探。先看一个例子,《光明日报》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九日,发表了该报特派记者金涛关于南极考察船的一篇报导。这篇报导的标题是:《现在可以说了——向阳红10号船南极历险记》。从这篇报导的标题来看,其中就隐含着“此稿早该发出”、“此稿过去没能发出”、“此稿现在允许发出”等意思。特派记者金涛的稿子,为什么过去没能发出?从他的日记中可以找到答案:“编队党委指示,今天记者一律不准发稿……。”那么,到底什么是自然语言逻辑的隐含性呢?怎样分析这种隐含性呢?研究自然语言逻辑的隐含性有什么意义呢?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法治”思想源远流长,始于先秦法家,从春秋时期的管仲提出“以法治国”的主张,到战国时期的商鞅治国重“法”,再到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的构建,先秦法家的法治思想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发展再到成熟的衍变过程,但法家的法治思想始终没有脱出君主专制下“以法治国”的巢臼。  相似文献   

12.
曾经创造“在珠峰上能用手机把自己的声音传遍全世界,在南极也能进行全球通话”这一世纪末科技童话的美国铱星公司,由于产品找不到买主,终于宣告破产。耗资 57亿美元发射的 66颗铱星系统通讯卫星,将一颗接着一颗落入地球大气层焚毁,最终坠入大海。   拥有最先进的系统技术,最有利的市场先机的“铱星”,为什么没有能够成为市场“恒星”,而成为稍纵即逝的“流星” ?用华盛顿大学太空专家约翰·洛斯敦的话说,是因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市场、投入了错误的产品”。也就是说,“铱星”公司没有能够真正把握移动电话市场未来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女人恋家     
遥远的天际刚吹来一缕春风,南飞的燕子一路呢喃:老家呀老家。小时候住在村庄,抬眼望见叽叽喳喳的燕子从蓝天下俯身飞向家中屋檐下寻找巢居,妈妈便喜悦地说:“小佳,你看,那只燕子是去年在我家筑巢的哟,它舍不得老家哦!”我望见那只呢喃的燕子正不停地向我和妈妈点头致意哩,悄悄的,我少女的泪珠一下滑落。 我依在妈妈怀里,在她的耳边低语:“妈,我也像这燕子一样,一辈子不离开您。”妈妈一双慈爱的手抚摸着我的头:“乖女儿,你长大了也要有个家呵,就像这燕子,一点一点衔来春泥筑起一个巢。”“不,妈  相似文献   

14.
人生的极昼     
如果给你一个选择题,让你选择:南极考察人员在南极生存的最大威胁是什么?冰川、寒冷?还是食物、极昼?相信很少有人选择极昼。毕竟在大家的意识里,在南极,皑皑的冰川、极度的寒冷和极缺的食物一定是考察人员面临的最大挑战。但事实上,南极考察人员的最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从去年十一月二十日启程,历时一百四十二天,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两半球,航程两万六千余海里,在南极建立起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到地球的最南端,这是我国远洋航海和科学考察史上的一次伟大创举,他们用热血和汗水浇灌成的极为宝贵的革命精神——南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多年来,诸大南极的众多考察站中,因为没有中国的一席之地,所以在南极条约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一直没有表决权。它深深地刺痛着关心开发南极的广大群众的心。要求改变在这一领域的落后状况,尽快征服南极,成了广大科技工作者长期积淤在胸的宿愿。  相似文献   

16.
干细胞纠缠     
干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目前还处于一个“灰箱”的状态,阻止机制阐明的最大障碍之一可能是因为缺少一个行之有效且又不会改变干细胞自然属性的研究平台。这个平台的中心是要有一个像“薛定谔的猫”那样能即时报告干细胞属性的作用角色。目前,主要有两方面阻碍了干细胞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一个是干细胞如何不对称分裂,另一个是干细胞巢的结构组成。其实,在微观世界的许多研究中,如物理学中的量子论,都是因为缺少那只“薛定谔的猫”才使研究的钟摆停在原地不动。  相似文献   

17.
一、超速诡辩   某国某市。   一次,交通警察拦住了一辆超速行驶的轿车。   “对不起,夫人 !”警察很有礼貌地说:“您违反了交通规则,超速行驶。您的车速已达到了一小时 60公里。”   “哦,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驾车的妇女以不容置辩的口气答道:“我总共才行驶了 15分钟,远远不到一小时,怎么谈得上一小时 60公里呢 ?”   “夫人,我的意思是: 60公里的路程,您将会用一小时赶到。”   “那也是绝对不可能的 !我只要再行驶 10公里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赶 60公里的路程。”   二、煤灰救命   1903年,在南极探险的…  相似文献   

18.
“鸟巢”是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者们对这个国家体育场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作为一种标志性建筑,奥运场馆的文化意义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露出来,解读其中潜藏着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庄子称“南华”,书称《南华真经》,虽由来已久,但其得名之始、得名之由,一直聚讼纷纭、迄无定论。南宋褚伯秀《南华真经义海纂微》云:“窃详‘南华’之号,其来久矣。似是上天职任所司,犹东华、南极之类,不可以人间义理臆度,故诸解无闻焉。谨表出以备解题一难,俟传识考订之。”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尘世飞翔,有时疲惫不堪。这时我们是一只小小鸟,渴望有一个栖息的巢。在纷扰的尘世间,有这样一棵大树。这是一棵无用的大树,其木材不能用来制造恢宏的宫殿,也不能用来制造舟车、棺椁、户枢。这是一棵无用的大树,但是枝繁叶茂,浓荫匝地,其广阔的阴凉甚至可以遮蔽数千头牛。在这样一棵无用的大树上,有一个温暖而干燥的巢,对于那些疲倦的灵魂来说,这是一个美丽的家。我们都是尘世间奔波不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