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来到广阔的草原上,被细微的声音吸引。那是自草原底层所发出的,牧草舒络筋骨的声音;也是被风吹袭时,草尖与游云相互拥舞的声音。那是人声交错的世界里听不到的微语,人的眼眸与耳识总是停伫在尘世的荣华上,遗忘了草原上有更深奥的交谈。我逐渐明了,其实人世的生灭故事早已蕴涵在大自然的荣枯里,默默地对人们展示这一切,预告生生不息,也提挈流水落花。人必须穷尽一生之精神才能  相似文献   

2.
窗外的雪越来越大,似乎要把一切的色彩,甚至一切的声音,都严严地捂住。那是在北方的一个小岛上的夜晚,我们几个人围坐在火炉旁。这个世界一件又一件的事物,看起来精彩纷呈,但一件件经历过来,又发现其实很难给生命留下持久的感动。就像一个笨笨的狗熊,将一个又一个的帕帕揭开,发现每一个下面都有同样  相似文献   

3.
一人常说:往事不堪回首。天主教友荆三林教授与许许多多经历过那动荡岁月的人一样,虽然也有许多不愿回首的往事,但有一件事他是永远也不能忘怀的,那就是那封二十年后才收到的情书以及这封情书所牵扯纠缠的一切一切。那是1983年春的一天。荆教授在整理有关方面退给他的文革时整他的材料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封信,这封信的落款为“山东淄博市张店站北大楼21号”,仔细一瞧,原来是他的妻子冯敬华在1963年4月6日写给他的。 1963年4月至1983年2月,光阴似箭,  相似文献   

4.
时间在哪里     
谁都知道,时间是无形无声无影无踪无色无味的。可是,你相信不相信,土地上的每一颗果实,都凝聚着时间的浓汁;田野里的每一株稻麦,都散发着时间的芳香;你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那上面就刻着时间;你头上的每一缕白发,那里面也藏着时间。大地万紫千红,那是时间的颜色;千年古迹灿烂,那是时间的凝固。母亲十月怀胎,那是与时间同孕;婴儿长大成人,那是和时间共长……  相似文献   

5.
那是在1989年阴历10月上旬的一天中午,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给人们送来了舒适的感觉。我正在房内伏案准备礼拜日的证道讲章,突然一阵响亮的自选车铃声打乱了我的沉静思索,随后传来了那邮递员熟悉的声音:“王以马,有你的信。”由于本人下肢病残,不能出去接信,由年迈的父亲出去把信接来递给我。专用的信  相似文献   

6.
王以马 《天风》1997,(11):33-34
那是在1989年阴历10月上旬的一天中午,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给人们送来了舒适的感觉。我正在房内伏案准备礼拜日的证道讲章,突然一阵响亮的自选车铃声打乱了我的沉静思索,随后传来了那邮递员熟悉的声音:“王以马,有你的信。”由于本人下肢病残,不能出去接信,由年迈的父亲出去把信接来递给我。  相似文献   

7.
阳光很好,我的心情也很好。在这个平常的周末的上午,我听着舒缓的音乐和一段段的情歌,还有主持人那声音甜润的解说,感觉心情很好。阳光照在床上是温暖的,洒落在屋子里是明亮的。就连孩子不写卷子,在那里收拾散乱的书桌,我也觉得挺舒服。我不再讨厌外面传来的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我只是在这声音里饶有情趣地想象着某家店铺开业的隆重场面,还有某家人家迎亲的喜庆情景……心情很好,一切好像都好了起来。其实,我自己也很明白,我面对的一切,依然如故。单位里的竞争,人际关系的繁复,柴米油盐的琐碎,孩子中考的压力,什么也没有改变。唯一改变了的,只…  相似文献   

8.
人人都说恩雅的声音是天籁,而我的一位网友却告诉我,有一种声音远比恩雅好听,那就是清空回收站的声音。  相似文献   

9.
学会等待     
等待,是生存的重要技能,不会等待就不会生活;不会等待最终将一无所获。要生存,就必须学会积极的等待,学会在等待中蕴积力量,在等待中涵养锐气,在等待中寻觅机会。万物无一例外:梅花斗雪凌寒,独立寒枝,那是在等待春天;雨声潇潇,花木入梦,那是在等待晨曦;孤云出岫,一无所系,那是在等待彩虹;江河咆哮,一泄千里,那是在等待入海;石头躺在江底,那是等待磨光棱角;鹰立如睡,虎行似病,那是在等待出击;创业者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怠,那是在等待成功;作家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那是在等待读者的共鸣。…………这些都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10.
中华回商     
一个从盛唐初叶传来的声音,翻过了崇山峻岭,穿过了戈壁沙漠,在玉门关下与悠扬的柳笛融为一体,继而投入黄河的怀抱,在滚滚波涛的挟裹下咆哮着豪唱着夺路东去。宛如一曲气势恢宏的交响乐中不可或缺的三角琴,以其独有的特色融进了世界东方最伟大民族的合唱,响彻在人们心头。 “叮咚,叮咚,叮咚……” “叮咚,叮咚,叮咚……” 唐朝人说:那是胡商驼队的铃声; 宋朝人说:那是“五世蕃客”驼队的铃声; 元朝人说:那是跟随忽必烈征剿有功的西域回回们战后重操旧业的驼队的铃声; 明朝、清朝的人则说:那是“中华回商”沿丝绸之路辛勤奔…  相似文献   

11.
张再亮 《天风》2012,(4):40-40
听!那声音听!那是沉重的十字架从主的肩膀上滑落重重地砸在石板上的声音——响亮而又沉闷听!  相似文献   

12.
生活越平淡,内心越绚烂。映着那柔和的暖风,在那微笑的阳光下,追寻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像花儿一样绽放,像酒一样浓香,像花蜜一样甜美,像清晨露珠一样晶莹宁静。那是一种夜莺的歌唱,那是一种习惯的花香。把那藏着春的热吻带给她——美丽、善良、大方、爱笑又爱哭的小女孩儿——愿她能永远像花儿一样绽放,像清晨的露珠一样清澈、洁白和透明!  相似文献   

13.
哲人的乐园     
哲人的乐园,是深邃、辽阔的思想星空。在那凝思冥想之间,脑海有如浑沌的暗夜。倏忽,这里一颗,那里一颗。亮起了耀眼的星星!当地上那星星般的眼睛与天上那眼睛般的星星亲切对视时,那是一种何等令人欢娱的情景。  相似文献   

14.
感恩     
王明汉 《天风》2009,(11):47-47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花朵在阳光雨露中绽放,在微风中荡漾着一张张可爱的面孔,那是花朵对赋予它生命的造物主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  相似文献   

15.
记忆中,有一首乡韵浓浓伴我成长的歌谣,依依袅绕在故乡的上空,那便是:炊烟。袅袅的炊烟,那是烟的舞蹈吧,那是流向天上的小溪吧。炊烟来自哪里?来自灶台。孩子们可能会一脸的陌生,灶台是什么?现在,恐怕只有民俗博物馆里才有吧,但半个世纪前,那可是乡下家家户户必备的做饭工具。贫瘠的乡下,烧煤是件很奢侈的事,做饭的主要燃料只能是柴草,而在林木稀少的平原地带,就连柴草的获得也并不容易。女儿相亲,有心人从对方门前或院内柴草垛的大小和齐整与否上,就能看出这户人家是否勤俭会过  相似文献   

16.
读无字之著     
苍宇是一部无字巨著,书山学海不过是其中的部分译语而已, 更多的知识尚尘封在周遭世界, 它正待我们去破译、寻思、求索和领悟。风翻海浪,那是来自天际的蓝色文字。云聚雨歇,那是穿梭于自然的透明文字。  相似文献   

17.
原本以为我已将你忘记,可当我隔着马路看到你的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其实,你一直都在我的心里,未曾离开过。(一)就像很多故事一样,我们因同学而认识。高中,那是一个不懂得爱的年代。因为太过年轻,不管对什么,理解的都是那样的简单和纯真。所以,对未来的一切,包括爱情,都怀有十二分的期待。毕竟,那是一个该做梦的年龄。  相似文献   

18.
一、音乐审美意识的历史起源 音乐审美意识的形成要求人类锻炼出"音乐的耳朵"这期间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史.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一切的声响都触动着早期人类那根敏感的听觉神经,悦耳的声音带给人类以精神上极大的愉悦感和满足感而动物对于再美妙的乐音也是无动于衷的.所以马克思会说"音乐的耳朵"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人性的感官各种感官的人性都凭相应的对象凭人化的自然才能形成.五种感官的形成是从古到今全部世界史的工作成果."[1]  相似文献   

19.
正在人们心中,渡鸦从来都不是一个讨喜的角色,它那像巫师黑袍一样的羽毛、粗劣嘶哑的声音,分明就是一种不祥之物。很多人看到它的身影,或者听到它的声音,都会觉得有点儿晦气。其实,你有这样的想法就落入了渡鸦的圈套。要知道,渡鸦是一个绝顶聪明的家伙,那巫师黑袍加裂帛声线,不仅是它的标配,而且是它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道具。  相似文献   

20.
视角     
正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组依次出现的镜头:一朵鸡冠;一个鸡头;一只雄鸡;一扇立着一只雄鸡的窗户。镜头再由窗户放大,最后放大到一幢房子。原来,整个画面构图,并不是表现一朵鸡冠,而是一幢房子。如果你看到一朵鸡冠,就说那是一朵鸡冠,其实,那是一幢房子。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说:我们看见的一切,只是一个视角,而不是真相全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