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孤藤独树     
正我常想,孤藤比独树更落寞,还是独树比孤藤更幸运?是哪一首歌唱到世上只有藤缠树,没有树绕藤,这成了人们对藤与树亘古不变的错愕。当局者并不迷,旁观者也未必清,藤与树的故事还是当交给日月评判。一块野草地有树,就一棵,是"独树"。当初,它还是粒种子的时候,便种下一个梦,想到一块野草地长成一片风景,独领风骚般笑看世间安好。那天,鸟儿成全了它,种子在野草地安了  相似文献   

2.
痛苦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痛苦多种多样 ,它既可以是肉体方面的感觉 ,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体验。痛苦不是人所独有 ,所有动物都具有感觉痛苦的生理机能。但是惟独人能反思和回味痛苦 ,从而强化了对痛苦的感受 ,获得了对痛苦的深刻认识。痛苦并非都是负价值 ,它只是降低人的处境 ,丝毫不能改变人自身的存在价值。如果我们从人的反思能力入手去理解痛苦 ,就会发现痛苦本身有其特有的价值。痛苦是通向快乐的阶梯。从逻辑上讲 ,苦与乐是绝不相容的 ,苦即是苦 ,乐即是乐 ;苦的意义不等于乐 ,乐不等于苦。然而苦与乐既相对立又相转化。伊壁鸠鲁说过 :“只有当我们痛苦而…  相似文献   

3.
正狐狸特别喜欢吃甘蔗,它企图独占甘蔗田,自己吃独食,不让别的动物吃。为此,每当别的动物询问甘蔗的滋味的时候,狐狸总是说,苦啊!苦啊!甘蔗很苦,苦得很,比黄连都苦!一天,动物们在甘蔗田头聚会,老山羊不解地问狐狸:"你总说甘蔗苦,为什么还要吃它呢?""良药苦口利于病!甘蔗虽然苦,但它可以清热解毒利尿。"狐狸颠倒黑白,混淆是非,随口就来,面不改色心不跳。  相似文献   

4.
葎草的启迪     
说草可能许多人不知道要说拉拉藤或苦瓜草知道的人就多了。我们麒麟畈人叫它老虎藤人见人怕。草丛生的地方,稍不注意它就拽住你不放,不是手脚被划破,就是衣裳被扯烂,因此乡下人多不喜欢这种草。虽然草不是什么有毒的东西,但人人敬而远之,如果出现在地头屋角,总要将其除之而后快。草的生命力很旺盛,随处都能生长,而且很疯狂,很野性  相似文献   

5.
人生写意     
曾和一位颇有成就的医生聊天,谈及关于现代都市人失眠的话题。他说得相当轻松,他说工作压力大任务重,连做医生的自己都经常失眠。失眠当然是不好的,但是,有时生活、工作所迫,打乱了生活规律,也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要有平常心,不要刻意把失眠当成一件负担,生活本来就充满了挑战和压力,自己要努力学会从各方面减压。一滴苦胆汁毫无疑问是苦的,但是,把这滴苦胆汁放在一大盆水里,它就不会很苦了。快乐就是我们人生的大盆水。  相似文献   

6.
也许佛教对人述说得最多的莫过于人生的“苦”了。作为佛教基本理论的四谛说,首先阐述的就是人生的“苦”,可以说断定人生为苦也是整个佛教理论的出发点。在这里,“苦”并不只是指身体的痛苦或感情的痛苦,而是指包括身体痛苦和感情痛苦在内的人的一切痛苦和烦恼。所以佛教所说的苦很多,也可以把它分为不同的类型,最常见的是把苦分为八类: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在佛教看来,人世间的一切都是刹那生灭、变化无常的,宇宙世界,不外苦集之场。由于人不能主宰自我,为无常所累,因而人只有痛苦性则无  相似文献   

7.
一日.在公园与一老者闲聊.当老者谈起自己的一生时.感慨地说人生有三苦:一苦是。你得不到.所以你痛苦;二苦是,得到了.却不过如此,所以你觉得痛苦:三.你轻易地放弃了,后来却发现.原来它在你生命中是那么重要.所以你觉得痛苦。  相似文献   

8.
哲理思辨     
正无论苦和乐,还是苦和甜,都是彼此的因果。故知识要苦学,功夫要苦练,心志要苦修……这样,方可乐在苦中,甜在苦后。悲痛算什么,伤痛又算什么,对于一个善思者而言,痛定思痛后的获益则是对人生感知的颖悟。古人云:知足常乐。它的本意是:常知足,常快乐;而它衍生的意思应该还有:谁知足,谁快乐;越知足,越快乐。快乐的微笑,大多是一种表情;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室外空间的装饰和设计给予了高度重视。藤材料是当前室外设计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装饰材料,尤其是在人们环保理念不断提升的今天,藤材料在室外设计中的应用更是被给予了高度青睐,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藤材料可以营造出不同风格的意境,给人以别样的美感。本文主要从藤材料的形式美感出发,从色彩、肌理和质地三个方面对藤材料进行简要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藤装饰材料在室外设计中的美感运用,以此来为日后藤材料的合理运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清代养生学家石成金有一首《知福歌》,“人生堪受福,何苦不知足;思量愚昧苦,聪明就是福;思量饥寒苦,饱暖就是福;思量负累苦,逍遥就是福;思量离别苫,团圆就是福;思量刀兵苦,太平就是福;思量牢狱苦,自在就是福;思量无后苦,有子就是福;思量疾病苦,谜康就是福;思量死去苦,活着就是福;苦境一思量,就有许多福;可惜世间人,几个会享福;有福要能知,能知才享福;我劝世间人,不要不知福!”石老先生的这些格言平实质朴,耐人寻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正——流泪播种的,必欢呼收割。人是注定要受"苦"的。你看,人人脸上写着一个"苦"字:左右眉毛像草字头,左右颧骨加中间鼻梁像一个十字,底下一张嘴是一个口字。可不是?学生必须"苦学",谁贪玩谁的功课就不及格;做事的人必须"苦干",谁苟安谁就要失败。宗教家必须"苦修",音乐家必须"苦练","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苦"使人头脑清醒,意志坚强,精神抖擞,身体健康,自来圣贤豪杰都是苦出来  相似文献   

12.
苦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却依然时时浮现在我眼前。一九八○年五月,我出差去北京。因久慕先生高风,遂专程拜访了苦禅先生。苦老听说我是搞《周易》的,特别高兴:“好、好!我是个杂家,什么都爱弄。除作画外,还喜欢武术,京剧。我也喜欢《易》。但《周易》知道的人不多,这可能是‘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的原因吧?”说罢他笑了起来。“《易》是三玄之一,又是最高的数理哲学。不仅搞哲学的要研究它,就是搞文学、史学、天文、历法、数学等的人也应研究它。我们作画的更要研究它!”“作画何以也应研究《易》呢?”苦老从座位上霍地站起,身子极为轻捷:“《周易》讲阴阳刚柔,作画之道何尝不是如  相似文献   

13.
佛教——一种特殊方式的心理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 佛教的基本思想及评价佛教认为苦是人生的本质。人生之苦形形色色 :生老病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1] ,总之 ,人的生命过程就是苦 ,生存就是苦。因此 ,佛教的人生理想就在于断除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痛苦 ,以求得解脱即所谓成佛[2 ] 。佛教反复宣称 ,世间的一切不过是似乎存在的东西 ,“空”是宇宙的实相。只有体认到空的道理 ,才能达到觉悟解脱。佛教作为宗教 ,从根本上说 ,其哲学世界观是唯心主义的 ,其本质是与科学相对立的。佛教对世界的认识 ,并不是对客观事物内在规律的反映 ,多数是颠倒的、虚幻的反映[2 ] ,不能产生科学…  相似文献   

14.
佛陀所证悟的宇宙真理是"苦、集、灭、道",由苦、集、灭、道而展开广大无边的佛法。然而这只是佛陀就真理的本体而设定的义理层次,经过世间的实践就发展成  相似文献   

15.
泼扁豆     
正在村子里种扁豆,是补缺,补空地的缺。房前,屋后,猪圈旁,柴棚边……反正,都是些零碎的边角地。你说菜园里?不不不,菜园里不种扁豆的。扁豆这家伙,泼,蛮,赳赳武夫般,一发飙就收不住,抽藤发叶,不管不顾。谁跟它做邻居谁倒霉,菜邻居被欺负得死不了、活不成,很难看。扁豆形似刀,有一股子兵  相似文献   

16.
吕游 《思维与智慧》2007,(15):11-13
闻知一同学中年猝死,心里一惊。听说他多年经商,吃过苦、受过累,可就是把金钱看得太重太重,临了空抱百万家产含悔而去。那天,与几个同学在一起吃饭,对生死感悟颇多。有一同学忽然用筷子夹起一片牛肉,对大家调侃说:“这片牛肉是你的?不,你只有把它送进自己嘴里时它才是你的,不然它就不是你的。”之后,他又夹起一块黄瓜:“这块黄瓜是你的?不,你只有把它吃下去时它才是你的,不然它也不是你的。”接着,他又端起一杯酒:“这杯酒是你的?不,你只有把它一饮而尽了时它才是你的,不然它还不是你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解缚人生     
人生本苦,无始劫来不断的轮回,无数世都饱受这五浊恶世的染着,受八苦的影响,受贪嗔痴的茶毒。人从出生的那天起就已经被若干世的习惯“绑架”了。  相似文献   

18.
漫漫人生路     
莫子 《佛教文化》1995,(3):24-25
人生是苦·人身难得 释迦牟尼佛还是太子的时候,感悟到生、老、病、死之苦,从而发下大愿,要追求了脱生死的真谛,终于在菩提树下完成了无上正觉。 佛探寻人生的究竟是从“苦”字开始的,所以佛陀说法先说“四谛”,“四谛”第一谛就是“苦谛”。也就是关于苦的真理。 人因为有身,便有痛苦。人身是苦的聚合之所。 虽然人生是苦,人身又是苦之聚合所,但在这世界上要修人身也颇不易,需要多种善因的。可谓:人身难得!  相似文献   

19.
学诚 《法音》2005,(4):19-24
烦恼是怎么产生的,产生了烦恼以后该怎么办?这是我们学佛人所要面对、解决的主要问题。释迦牟尼佛曾经大讲特讲人生诸苦,并以此作为全部佛法的基础。生活富足的现代人,或许会认为,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人生诸苦,只是古代奴隶社会的生活情况,在文明发达的现代社会,应是过时之论了。其实不然。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现在的社会和生活,烦恼和痛苦不但没有减少,而且在不断地增加。比如:失业之苦、破产之苦、炒股亏跌之苦、购物被宰之苦、通货膨胀之苦、环境污染之苦、抽烟吸毒之苦、心理失衡之苦,等等。释尊把烦恼和痛苦简要地归结为八苦:生苦、老苦…  相似文献   

20.
一种反省     
孔夫子说四十便已不惑,五十该知天命了。但我五十岁还为好多俗事苦恼,足见自己没有出息,不过也许是现代人更苦--心苦?苦就苦吧,何必还要道出来呢?小时候,能够任意耍赖,放声大哭,这算是"任情任性"的阶段吧。长大后,拖着人生的重负,尽着自找的责任,心灵疲惫,步履艰难,人到此时,反倒是欲哭无泪,止于无言了。我最近刚从普陀山回来,那天我看见观音圣像,不知为什么想大放悲声。坐在大士的像下,面对大海,我反省了自己微不足道的多一半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