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   曾经有一个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完后,他拿到市场上去展示,并在画旁放了一支笔,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这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上作记号。晚上,画家取回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  相似文献   

2.
人们要想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就必须拿起创造思维这个武器,彻底破除常规思维,挣脱束缚手脚的桎梏,寻求奇异的思维效果,这里借助几幅画,来说明人们是怎样进行创造思维的。 三国时吴国皇帝孙权,下令名画家曹不兴给他画屏风。曹不兴画着画着,一不小心,将一小点墨溅到画绢上;这时整幅画基本完工,不能重新画了。怎么办呢?按常规思维有两种可能:一是把画毁掉,这自然浪费了人力和物力,二是把画中的小墨点用布轻轻擦去,这势必污染了画面,令孙权不满。画家抛开了常规思维,采用了创造思维:他琢磨了一下,就利用小墨点画了一只苍蝇…  相似文献   

3.
救画雍容华丽的牡丹,象征富贵,号称富贵花。一顾客购得郑板桥画的“牡丹图”,那图上画有好几朵牡丹,其中一朵伸到纸边,只画了半朵。次回顾客要求退货,其理由是半朵牡丹“富贵不全”。郑板桥说:“这是‘富贵无边’,你不要,别人还抢着要呢。”那顾客连忙说:“那好耶好,不退了。”说着欣然而去。又有一次,一富豪请三位文士为三幅牡丹题诗,郑板桥被请了去。他一身布衣,可另两位文士穿着十分阔气。富豪觉得郑板桥寒酸,于是面有愠气。郑板桥题诗时不慎将墨滴到了画幅上。富豪正要发火,只见郑板桥顺笔将墨点抹成一朵梅代,题诗道:…  相似文献   

4.
宋代郭若虚在其书《图画见闻志》卷一《论用笔得失》篇中论及绘画中笔与意的关系,提出了绘画当"意存笔先,笔周意内,画尽意在,像应神全"的理论。他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的笔墨理论,而且还进一步阐述了因"意"不周而导致的画之三病:版、刻、结。虽句句谈笔,却又句句关乎气韵,因此画之"三病论"实则论述的是气韵与笔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人们在生活中,总免不了有一些苦恼烦闷的事儿。有些烦恼来自外界,必须正视;而大多数困扰则源于内心,这就是所谓“自寻烦恼”。有一个和尚,每次坐禅都幻觉有一只大蜘蛛跟他捣蛋,无论怎样也赶不走。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师父。师父让他下次坐禅时拿一支笔,等蜘蛛来了在它身上画个记号,看它来自什么地方,和尚照办了,在蜘蛛身上画了一个圆圈,蜘蛛走后,他安然入定了。当和尚做完功,睁开眼睛一看,那个圆圈原来就在自己的肚皮上。可见,许多我们推给他人或外物的过失,毛病竟在自己身上。当然,这种来自自身的困扰我们往往不易察觉,更难以用笔“圈”定。天…  相似文献   

6.
“宰予昼寝”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NB648也;于予与何诛?’”中“昼寝”一语,古来注家多解为“白天睡觉”,但这样就发生一个问题,即如此小事,孔子的批评不就太过严厉了吗?所以,汉代王充《论衡·问孔篇》反孔,举此事指孔子“责小过以大恶,安能服人”。此外,还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繁体的“昼”与“画”形近而讹,“昼”当作“画”。这个说法最早见于唐代韩愈、李翱的《论语笔解》。唐代李匡义作《资暇录》也说:“寝,梁武帝读为‘寝室’之‘寝’,‘昼’作胡挂反,且云当是‘画’字,言其画寝…  相似文献   

7.
怎样当好一名阿訇──老校友陈广元阿訇在校庆大会上的讲话奉普慈特慈的安拉之名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我们的母校自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不平凡的四十个年头,这四十年,它把一批又一批的人才送上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的当阿訇,有的当教授,有的搞翻译工作,有的...  相似文献   

8.
一画是石涛《画语录》美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它由一和画两个概念组合而成。参照古代哲学与画论中一与画的基本含义,结合《画语录》关于一画的论述,可以梳理出一画的三层含义:内含于宇宙混沌状态之中的创化、界分的力量、源泉及其运动,同时也是艺术创造本身的力量、源泉及其过程;作为宇宙万物的存在及其艺术化形象显现的本体与终极依据;既是宇宙万物之整全,亦是艺术创化的动态整体。这三种内涵正对应于中国哲学中本根的三项基本意义:始义、究竟所待义、统摄义。因此,在《画语录》中,一画既是宇宙本根,亦是艺术本根。它贯通于形上与形下两个层面,即道、理和笔、墨。  相似文献   

9.
《中国穆斯林》1995,(S1):28-29
怎样当好一名阿訇──老校友陈广元阿訇在校庆大会上的讲话奉普慈特慈的安拉之名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我们的母校自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不平凡的四十个年头,这四十年,它把一批又一批的人才送上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的当阿訇,有的当教授,有的搞翻译工作,有的...  相似文献   

10.
败笔     
有一年,孙权在自己的书房中新添了一道屏风,精美的木架上蒙了雪白的绢素。画家曹不兴应召为其在绢素上配画。曹不兴拿起笔,蘸了墨,准备作画。哪知道稍不留神,毛笔误点下去,他急忙收笔,但已经来不及了,雪白的绢面上顿时出现了一个小墨点。旁边的人都惋惜道:“败笔,真可惜。”曹不兴对着小墨点仔细端详了片刻,不慌不忙把小墨点改画成一只苍蝇,再在旁边画了许多花花草草。整个画面布局匀称,生动逼真,尤其是那只苍蝇更栩栩如生,好像真的一样。围观的人惊叹不已。后来孙权观赏这幅画时,发现了画中这只苍蝇,想赶走它,便伸手去弹…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的核心问题就是笔墨问题,其中用笔就是用线的问题。中国画的用笔,讲究笔势、笔形、笔力、笔气、笔格、笔韵等,由此产生不同形态,不同表现性的线条:有的含蓄,有的老练,有的飘逸,有的柔美……不同的线条,给人以不同的美感体验。这种美感,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无线者非画也",中国画是线条的艺术,在中国画里,它不仅起着塑造形体的作用,并且通过线的提按转折、干湿浓淡、疾缓、粗细、虚实等特性的组合运用,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与艺术追求。各种线条本身就具有不同的视觉感受,或刚劲,或柔美,或婉转,或顿挫,产生出强烈的节奏感和生动的韵律感。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提到的“书写”一词,并非专指书法,包含同书法有相同属性的中国画中的用笔,即书写性的用笔。书写即情感表现,而且通过书写的方式心灵处在一种非常自由自在的状态,创造了最纯粹的艺术形式。画贵有诗意,诗意的生成才是作品内容的呈现。一、以“写”入画书与画用笔的相通之处,前人在书画实践中有略多的体会,周星莲云:“字画本自同工,字贵写,画亦贵写。以书法透入于画,而画无不妙;以画参入书,而书无不神:故曰善书者必善画,善画者亦必善书。”  相似文献   

13.
<正>六、智永《真书千字文》中提的临写法提又称作挑画,取仰势,是从左下方向右上方挑出的一种笔画。提画起笔如短勒横,逆锋藏头,骨力外拓,腹部平挺,背部丰润,笔锋尖锐而又微上翘。在永字八法中它被称为“策”,意为如策马扬鞭,作提宜仰笔趯锋,用力发笔。提画常有长提、短提、平提等几种。1.长提。提画较细长如腰刀,斜度较大,行笔稍快,收锋犀利,与下一笔画形成呼应关系,当做到笔断而意连,气息贯通。具体写法是竖下落笔,略顿后向右上快速行笔,力送笔端,  相似文献   

14.
走出不完美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位青年画家想画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为了使这幅画能尽善尽美,画完后他把这幅作品拿到市场上展出,旁边放了支笔,附上说明,要求观众指出画的毛病。晚上画家发现画面涂满了批评意见,让他很失望。然而,细细琢磨,他又悟出了某种东西。他决定换一种方法试试。他将那幅画重新临摹了一幅,又拿到市场展出,这次,他要求观众在画的妙笔生花处作上记号。当他再次取画时,发现画上充满了赞美的言词。一幅画无论你画的多么好,也不可能完美。太阳很美,但它暗藏“黑子”;大海很美,但它暗藏“礁石和鲨鱼”。同样,人生也…  相似文献   

15.
东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提出绘画“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的主张,强调形神兼备,以“神”为主。魏晋时遨游之风的兴盛促成了他对山水画进行探索,他的《画云台山记》是山水画兴起的源头,玄学对他的画论影响极大,他的画论又成了后世画家做画时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6.
残荷图     
“残荷图”极得白石老人之趣,气韵雄浑厚重,笔墨酣畅淋漓。画中残荷柔而不弱,刚而不脆,蜻蜓之用笔“能”“拙”互补,“形”“神”兼顾,虽信手写来,但拙  相似文献   

17.
一天,一位经济学教授在上课时问学生,现有一批白衬衫要销往非洲,要怎么样做才能节约成本?学生们对此议论纷纷,踊跃发言,有的说要节约运输费用,有的说要提高工作效率,有的说要精减劳动人员,等等。待学生们议论稍平息后,教授微笑着做了如下总结:你们的发言,从纯粹的经济学来说,无疑是对  相似文献   

18.
培训班上,企业界的精英们正襟危坐,等着听管理学教授的关于企业运营的报告。门开处,教授走进来,矮矮的个子胖胖的脸,左手提着个大包,右手擎着个涨得圆鼓鼓的气球。精英们很奇怪,但还是有人拿出笔和本子,准备记下教授精辟的分析和坦诚的忠告。 “噢,不,不!”教授说道,“你们不用记,只要用眼睛看就足够了,我的报告将非常简单。” 教授从包里拿出一只开口很小的瓶子放在桌上,然后指着气球对大家说:“谁能告诉我怎样把这只气球装到瓶子里去?当然,你不能这样,嘭!”教授滑稽地做了个气球爆炸的手势。 众人面面相觑,都不知教…  相似文献   

19.
今年第4期《佛教文化》以三幅令人之作为引子.号召大家来评说“深山藏古寺”之画。俗话说:“看事容易做事难”,绘画也不例外,说得头头是道,恐怕拿起笔来就不知从何下手。但我们要坦率地说.这三幅画都不是成功之作。主题不鲜明、突出、意境模糊。看来这三幅画均没有创造出心灵中典型的东西.这种典型的东西在美术家来说就是意境。第一幅画意在藏.而体现深山不足,就藏而论也不足.尽管画讲究似与不似之间、但不能离开“寺”。同时又犯了作画十二忌中之“布置拍密.远近不分,山无气派”的三忌。第二幅画构图更糟,成了十字架,白云不…  相似文献   

20.
让它那样     
我艰难地走在通向宿舍楼的小路上。风很大。为了不被风吹倒,我不得不将头低下,身子前倾。步履维艰地走着。忽然,“砰”的一声,我一看,一辆孤单的自行车被风刮倒在地,我赶忙上前将它扶起,放回原处,然后继续前进。才走没几步,又是“砰”的一声,刚刚扶好的自行车再次被刮倒,我只好转过身,准备再次把它扶好。这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