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有一次,马三立出席某个文化活动,很多记者要求采访他,当时还没有数码相机。当一位记者举起相机要给马三立拍照时,马老随意问道:"胶卷是正品吗?"还没等记者反应过来,马老接着要求:"现在骗人的事太多,不行,你先把相机打开让我看看胶卷!"记者信以为真,正准备打开相机,脑子里又马上反应过来:"马老,相机一打开,胶卷不就……"话到半截,在场的人  相似文献   

2.
前几天,与初学摄影的同事一起去拍杂志的封面人物照片。为了拍好,我让女模特摆出各种姿势。坐着的,站立的,挥手的,思考的……同事在一边不停地按动快门。拍摄时间花了整整两小时。同事疲惫地说,背包里的几盒胶卷都用光了。而我看出那位饱受折腾的女模特也有些厌烦。  相似文献   

3.
善待偶然     
上个世纪30年代,不少科学家参与了如何把影像留在胶卷上的研究,但翻来复去,大都不得要领,法国物理学家达盖尔也是其中一位。他每天在实验室里拿着胶卷不断实验,不停地研究,但始终没有结果。有一天,他翻看胶片时忽然发现有一个小点留在了胶片上,他急忙把胶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经过反复仔细地观察,他得知胶片上的那一个小点是温度计打破后留在上边的水银。他不断重复,原样不变。摄影技术就在这样的偶然发现中诞生了。如果说摄影技术是实验过程中的偶然发现。那么X光的发现则更属偶然。1895年的一天黄昏,物理学家伦琴因忘了带东西…  相似文献   

4.
2005年1月起,笔者应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的邀请,在进行了几个月的客座研究项目访问学习的同时,还在大学的图书馆里搜索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穆斯林地区调查和收集的历史资料。在检索“中国内地传教会”的美国传教士克劳德·毕敬士先生(ClaudeL.Pickens,Jr.1900-1985)捐赠的1千幅照片中,我发现了几帧十分珍贵的有关南京中华门外回民义地中的刘智墓的老照片。这几幅在南京城外拍摄的刘智墓的照片是在毕敬士收藏的三本影集中找到的。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出资将原来的底片胶卷(135型)放大后再扫描并经数值化处理后翻拍。现在的照片变得异常清晰。这些…  相似文献   

5.
奇思异想开发一些超出人们想象的奇特商品,往往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巴西圣保罗州的伊杜城,专生产大得惊人的商品: 圆珠笔长2-3米,香烟长1-3米, 公用电话8米高,扑克牌有16开纸那么大。这样一来,小城变成了“巨物城”,慕名而来的游客、购物商人,每年达10多万人。此外,有人在“不”字上下功夫,研制新产品。如美国人发明了不用针线而借高频超声波振动缝合衣服的缝纫机,日本人发明了不用胶卷而用磁盘的照相机,英国人生产了不用弹簧而用一种液体的沙发, 一些国家推出不用交流电而以太阳能做动力的冰箱。  相似文献   

6.
甘肃南部为道教发祥地之一,平凉的崆峒山相传为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处,天水玉泉观为元代邱处机之徒裔梁志通修真处,西和岷郡山为宋代著名道士萨守坚登仙处,而仇池山则同战国至汉初神仙家所说的著名仙人仇生有关。乾隆本《西和县志》“仙释”部分列有二人,一为仇维,一为萨真人。萨真人,原被误为“唐时人”,我已考定为北宋末年著名道士萨守坚,新编《西和县志》已采用之。今对仇维作一考索。乾隆本《西和县志》云:仇维,周时人,居仇池。池为三十六洞天之一。后仙去。山又名仇维。康熙朝编《西和县志》(省图书馆有胶卷)中没有关于仇维的记载。宋代编…  相似文献   

7.
别人,是自己的根基、营养、启示、绿荫、港湾。关爱别人是一种美德,欣赏别人是一种境界,善待别人是一种胸怀,理解别人是一种涵养,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学习别人是一种智慧,团结别人是一种能力,借鉴别人是一种收获。  相似文献   

8.
天主是爱     
宽容、理解、忍耐, 舒心的日子健康愉快。 嫉妒、忿恨、理怨, 每天的心情充满阴霍。 教友啊教友,敞开你的胸 怀, 让温暖的阳光走进来, 只要你懂得谦让真诚大 度, 美好的人生要多精彩有多 精彩。 天主是爱,天主是爱, 天主是你真正的依赖。 如果你明白要以爱还爱, 成圣的路上无限精彩。 良善、谦逊、信赖, 开心的岁月自由自在。 自私、冷酷、无情, 麻木的脸上缺少仁爱。 人们啊人们,端正你的心 态, 让和胶的春风吹进来, 只要你学会奉献善待他 人, 幸福的歌声要多豪迈有多 紊迈。 天主是爱,天主是爱, 天主是你唯一的所在。 如…  相似文献   

9.
一、改变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是支配者。而学生是来向老师求学的,理所应当听老师的话,服从老师的安排,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尤其在一些思想政治课上,教师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当然不喜欢,学习的积极性就低。如此教学,  相似文献   

10.
语言文字是时代的产物,是民族进步、发展、繁荣的动力,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消亡而消亡。世界上所有的不同民族、种族不管是大民族、小民族,它的母语(第一语言)都是这个民族生存、发展、进步、繁荣的先决条件和“动力”,都是发展这个民族文化教育的基石和载体。从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到茹毛饮血,钻木取火,结绳记事;又到当代的火箭导弹,卫星上天,电子信息网络,都是由于有了语言文字的缘故,都是语言文字功能的“功劳”。所以,至今人们仍然十分珍惜语言文字的学习。把学习语言文字当作人类社会发展、繁荣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1.
护卫心灵     
心灵是什么?庸禄的我们很少问起。不能说心灵就是心脏、大脑、五官等器质性组织,也不能说心灵仅仅是心理、神情、容光、情绪、气质等精神性元素。说它们到底是不是心灵,有点像“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是也不是,不是也是”。生物学家可能认为,心灵是以肉体为载体的生命之光。诗人则会说,如果生命是花朵,心灵就是它的颜色和光泽;如果生命是长河,心灵就是它的奔腾;如果生命是天,那心灵就是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蓝天白云和霞光彩虹。  相似文献   

12.
要想做好宗教工作,宗教工作干部树立良好形象是前提,学好宗教知识是基础,贯彻宗教政策是关键,争取领导重视是保证。 一、宗教干部具备良好的人格、人缘和形象是做好宗教工作的前提。 宗教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信教群众、宗教界人士,他们是人民的一部分。在立场上,我们要坚持政治上、法律法规上、方针政策上的原则性;在思想上,要允许他们在信仰、思想认识、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上与我们存在差异;在纠正违法、违规、违章方面,要以事实为依据,法律法规为准绳,坚持实事求是;在有事需宗教界参与时,要多听取意见,讲明意图,平等协商。 …  相似文献   

13.
贪、嗔、痴,佛教称之为“三毒”。贪是贪爱五欲,五欲有两解是能使人的感官觉得快意舒服的色、声、香、味、触:二是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睡眠欲。嗔是愤恚无忍,与人不能合群,个人修养差。痴是愚顽无明,不懂为人为僧的道理。这“三毒”,严重危害佛教徒的身命与慧余,不但不能修成道果,而且使僧尼丧失了起码的资格。  相似文献   

14.
淳法 《佛教文化》2007,(5):92-93
般若,即佛性,或如来藏。般若是认识现象的主体,是智慧的源头,是人内在的潜力。般若本身没有色相、没有形状、没有思维形式,所以是空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般若是遇到色相(心理和物质的信息)才起作用的。般若是一种能,一种光明性,能随机应缘中孕育智慧,产生种种认知、判断和真见。当自己的心智不被物欲所蒙蔽、不被成见所障碍及不受情绪所干扰时,般若就流露出透澈的省察力,那就是智慧。  相似文献   

15.
浅说布施     
浅说布施四川尼众佛学院隆辉六度,是大乘修行道的六项主要内容,是菩萨的正道,是摄尽一切菩萨道的总行,是自度度他、福慧双修、三学具足的途径,也是悟入唯识性的因和果。今仅以六度之首的布施度试作探讨。布施度,又名檀波罗蜜、檀度、施度。施波罗密,意为布施,即以...  相似文献   

16.
藏,就是隐藏、躲藏,藏在心中,藏在草野,藏在闹市;藏龙卧虎,藏的是才俊;韬光养晦,藏的是锋芒。所谓“大道无形,大音希声”,善藏者智。露,就是显露、暴露,抛头露面,藏头露尾,露出马脚;崭露头角,露的是才艺;锋芒毕露,露的是锐气。所谓“发扬蹈厉”,意气风发,善露者明。  相似文献   

17.
第三讲人生的三失缺陷入生有太多的缺陷,我们学佛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消除人生的种种缺陷。人生的缺陷有三种是最根本的,那就是:惑、业、苦,这是我们一切凡夫所无法避免的三种缺陷。什么是惑呢?顾名思义,惑就是迷惑、迷妄,就是无明、烦恼,它是我们流转生死、造诸恶业的推动力。惑主要包括贪、喧、痴,也就是三种最根本的烦恼,我们一般称为“三毒”,贪是对顺境的贪著、贪爱,镇是对于逆境的憎恶排斥,痴就是愚痴,不明事理,不明因果。我们时常说“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唤痴”,可见我们之所以造作种种恶业,是因为有贪唤痴这三…  相似文献   

18.
论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余俊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矛盾关系,既对立又统一。在这个矛盾中,从总体上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处于根据地位;而对外开放则是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处于条件地位。当然,条件和根据是并存的,是不能...  相似文献   

19.
告别     
古人云:“清范何风流,高文有风雅。”高雅是文明,是高尚。 高雅不是因为条件优越,占有某种资源优势。条件优越,占有优势,产生的不一定是高雅,而极有可能是高傲。吃山珍海味,居华美豪宅,乘香车宝马,这不是高稚,充其量只不过算是高级。高傲、高级与高雅不可相提并论。这就好比山岭,有的巍峨、秀美,有的嶙峋、险怪。然而前者多是林木葱郁,岚回雾绕;后者往往是山石裸露,虫鸟不至。[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心性论是《坛经》的核心。通过观法为空思想的分析,从理论上说,所谓明心见性不过是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坛经》中性的内涵即是“本来面目”。它又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不变自体,二是自然性能。心的基本含义是慧,即分别、觉知等意。《坛经》中的心又有本心、自心、执心、妄心等的不同。本心是性的自然外现,属众人同有,自心、执心、妄心等则是于自心上起的执着,心性论是大乘佛教的理论中心,《坛经》的解脱论等也是基于心性论之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