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文化心理学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晓莉  张杰 《社会心理科学》2005,20(5):38-42,105
跨文化心理学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积累大量丰富经验的同时,也暴露了它自身的不足。比如研究前提与研究目标相矛盾的问题;研究者的立场问题;研究方法及结果的效度问题等等。然而,21世纪为跨文化心理学的完善和发展心理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跨文化心理学又在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考察分析中成长。  相似文献   

2.
王琰  陈浩 《心理科学进展》2017,(6):1077-1092
从情绪波动到文明兴衰,研究者愈来愈意识到大气现象对人类的重要影响。气象心理学涵盖天气和气候这两大类大气现象作用于人类个体和群体的心理与行为乃至文化特征的各种研究。在个体心理层面,温度、湿度、日照等气象因素会影响个体情绪、工作记忆和认知能力。在个体行为层面,人际亲和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也会被天气左右。在群体和文化层面,从长程上考察,气温和降水量与多尺度人类群体冲突爆发密切相关;气候冷暖和资源多寡也会共同形塑当地族群的文化心理行为特征。人类世界始终嵌入于天气和气候等宏观生态环境中并受其影响,气象心理学应当在心理学研究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工业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应用心理学的知识,科学地研究人们在工作场所中的行为。这一领域强调两个研究目的:一是增长关于人在工作中的行为原因和行为方式的理解;二是应用有关人类行为的知识来更好地满足雇员和雇主的需要。工业心理学由心理学中的两个研究领域综合而成。第一是个别差异的研究。对人类能力素有研究的心理学家把他们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各种工作中去,并致力于使工作要求与人的技能和能力相匹配。通过细致的研究可以发现在工作中人的工作绩效可以有大的改进。在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批心理学家把有关人类能力的知识应用于军事中的人事问题,这  相似文献   

4.
《心理与行为研究》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心理学学术期刊,刊号为ISSN1672-0628,CN12-1348/B(季刊),2003年起国内外公开发行。主编为沈德立教授。主要刊登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各领域的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论文、报告、综述和动态。热诚欢迎国内外心理学研究者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5.
郭璞洋  李波 《心理科学》2017,40(3):753-759
"正念是什么"是正念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也是长期困扰研究者的难题,造成此困境的重要原因是正念跨越了佛学与心理学两种语境。在正念内涵研究历程中,研究者们先后试图以"去神秘化"、"去语境化"及"整合化"来解决跨语境所造成的问题。本研究认为:正念为多维概念,其内涵的复杂性决定了研究者对正念的认识并非静态的判断,而是逐步成熟的过程;应深入整合佛学与心理学语境,以发展的视角看待正念。  相似文献   

6.
惯例是人们在重复解决同一问题时形成的程序化行为或策略,它既可以从个体,也可以从群体的视角来研究。在心理学中,惯例的研究始于思维定势和内隐学习;近年来,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推动下,研究者们已从个体与群体问题解决、决策的视角对它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而惯例重复性的特征又为它与重复博弈的交叉研究提供了可能。未来的惯例研究可以在以往研究基础上,从其普遍性和特点、信息搜索、知识迁移等角度展开。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研究中的可重复性问题:从危机到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重复性问题是当前科学界面临的共同问题。最近,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可重复性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引起了研究者的积极讨论与探索。通过对2008年发表的100项研究结果进行大规模重复实验,研究者发现,心理学研究的成功重复率约为39%,但该研究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争议,不同的研究者对其结果的解读不尽相同。针对可重复性问题,研究者通过数据模拟、元分析以及调查等多种方法来分析和探索其原因,这些研究表明,可重复性问题本质上可能是发表的研究假阳性过高,可疑研究操作是假阳性过高的直接原因,而出版偏见和过度依赖虚无假设检验则是更加深层的原因。面对可重复性问题,研究者从统计方法和研究实践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法与实践正在成为心理学研究的新标准。然而,要解决可重复性问题,还需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多方参与,尤其是在政策上鼓励公开、透明和开放的研究取向,避免出版偏见。心理学研究者为解决可重复性问题做出的努力,不仅会加强心理学研究的可靠性,也为其他学科解决可重复问题提供了借鉴,推动科学界可重复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在认知框架下西方自然科学学与教的研究走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平  姚夏倩 《心理科学》2000,23(5):618-619
Pintrick等 1 986年在美国《心理学年度评论》中所做的评述中指出 ,“心理学对于自然科学教学研究的最大影响莫过于认知心理学或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影响。”认知革命使自然科学教育研究发生了巨大变化 ,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1 各相关领域专家趋于合作研究  依据各研究群体之间的关系 ,Linn等区分了自然科学教育研究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分离 (separation)时期 ,大约从 1 870年到 1 950年。自然科学家设计教材 ,教师决定如何教自然科学 ,心理学家寻求学习的一般原理 ,而科学教育研究者描述学习与教学的结…  相似文献   

9.
心理弹性近年来成为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心理弹性打破了以往研究者对于人们在逆境中关注不利群体发展的传统,强调从积极的层面去看待个体的适应和发展。众多研究表明心理弹性在个体面对创伤或压力性事件时起着重要的作用,个体面对应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弹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会呈现动态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对心理弹性纵向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干预措施及临床心理照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朱莉琪 《心理科学》2001,24(2):214-214,220
逻辑推理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人们利用推理可以从已知知识中推出新知识,从事实或假设中得到新结论。掌握正确的逻辑推理规则无疑会提高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因为推理能力对人类的重要性,心理学对人的推理的研究从未中断过。  相似文献   

11.
十年来我国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9年《心理学报》复刊,标志着我国心理学新时期的开始,至今已十年了.如何评价这十年来我国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我们试图通过对十年中发表的有关文献进行调查,来分析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和动向.为此我们收集了14种心理学期刊和97种相关期刊上有关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的文献共2274篇,建立了1979-1988年我国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文献数据库,经过参考有关文献,请教有关专家,在反复讨论、修改的基础上,确定了对这些文献进行数量和质量测量的标准,从各领域文献数量随年度变化趋势、研究的一般水平、研究者和期刊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本文是这项研究的一部份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美国宗教心理学发展历程的梳理,从中揭示出美国宗教心理学当前的发展态势及存在的问题。美国的宗教心理学经历了兴起、衰落、复兴的曲折发展过程。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构成美国宗教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维度,宗教与人格的关系、宗教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在美国宗教心理学的研究中处于突出地位。两支研究队伍的分歧及心理学取向的研究者在研究方法方面的分歧,系美国宗教心理学研究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教师体罚行为:心理危害、归因方式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晓路  俞国良 《心理科学》2003,26(4):733-734,732
随着教师体罚使学生致残致伤、造成严重心理创伤事件的屡屡暴光,人们开始研究教师体罚现象。究竟什么是教师体罚,教师体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会产生哪些危害,教师体罚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其表现形式和归因方式如何,怎样才能预防和矫治教师的体罚行为,这些问题是目前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美国宗教心理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回顾美国宗教心理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宗教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并从中揭示出美国宗教心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美国的宗教心理学经历了兴起、衰落、复兴的曲折发展过程。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系美国宗教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维度,宗教同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在美国宗教心理学研究中处于突出地位。两支研究队伍(心理学背景的宗教心理学研究者和宗教学背景的宗教心理学研究者)的分歧及心理学取向的研究者在研究方法方面的分歧,是美国宗教心理学研究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腐败作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不同领域学者针对腐败行为产生原因与对策进行探讨。普遍认为制度、权力、文化等因素是腐败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个别研究涉及到腐败主体的内在心理。进化心理学从进化和适应的视角对人类行为发生及心理内在特征具有终极解释度。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进化心理学的独特视角,从个体生命史历程(如童年创伤、贫穷经历等)去揭示腐败行为产生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汪新建  俞容龄 《心理科学》2006,29(1):233-235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社会能力的概念为国外研究者广为接受,有关社会能力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不断深化扩展,西方学者对社会能力的定义和测量、对教师期望、成绩差异、危险行为以及对社会能力的结构、作用和培养方案进行的探讨,极大地增进了教育、心理学工作者对于儿童社会适应和认知发展的理解。西方学者关于社会能力的研究成果对于我国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还原主义是主导心理学研究的非常重要的理论原则。其核心思想是认为,世界是分层的梯级系统,可以通过已知的、低层级的事物或理论来解释与说明未知的、高层级的事物或理论。实证的科学心理学在自己的起步的阶段,曾经把物理学当成了自己的榜样,当成了自己的标准。心理学在解说人的心理行为的过程中,就把心理行为的规律归结为物理主义的规律。生物决定论观点认为人的心理或行为主要受人的生物因素所决定,人类的社会行为、人格乃至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都决定于这些个体、群体、种族或人种的生物因素。还原论与还原方法既有联系又存在着质的差别。还原论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有其合理的地方。这也就可以区分出所谓的物理主义的还原,化学分析的还原、生物决定的还原、生理机制的还原、社会决定的还原、文化制约的还原,等等。在表面上看,心理学研究中的还原主义是一种简单化的或简约化的研究处理。但是,在深层上看,心理学研究却借助于还原论而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框架。并且,这也是将各自不同学科的相关的探索转换成为了心理学的学术性资源。  相似文献   

18.
自1978、1979年以来,我国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研究者们对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领域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这些研究进行分析与评价,查明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于当前和今后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对提高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水平、促进这两门学科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自璋   《心理科学进展》1992,10(1):42-43
“发散思维”,是心理学,特别是创造心理学讲得较多的一个概念。它是与收敛思维相对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不受固定的范围和方向的限制,而沿着不同的方向、角度、标准去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突破现有知识的范围,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由已知探索未知。但是,值得提出的是,诸多心理学论著或心理学教科书、工具书,对思维的“发散性”与“求异性”不作严格区分,言“发散思维”又叫(或“就是”)求异思维,或曰:“Divergent Thinking又译求异思维”,等等。如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第5卷,教育心理学)》,杨靖主编的《简明心理学辞典》、张念宏主编的《教育百科辞典》、张述祖、沈德立编著的《基础心理学》、J.M.索里等著、高觉敷等译的《教育心理学》等等即如是说。笔者认为,这种提法和译文是不准确的,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本土化目前在我国的发展面临很多困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现代心理学的科学主义倾向明显,导致很多研究者在对心理学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根本问题上存在严重的认识偏颇。要解决心理学本土化过程中的困惑,需要重新对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予本土心理学研究者以思考,帮助其重拾学术自信,促进研究者在未来的心理学本土化研究中更好的开展相关的工作,进而产生更多的学术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