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连谓词组充当谓语的句子叫连谓式。那么,什么叫连谓词组呢?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词(包括动词和形容词)连用(包括它们的附加成分和连带成分),它们之间没有并列、偏正、动宾、动补等关系,中间没有语音停顿,没有关联词语,也没有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这样的词组叫做连谓词组。例如: 上街买菜去北京开会打电话叫车站在山上放哨用这类连谓词组作谓语的句子就叫做  相似文献   

2.
There are at least five kinds of causative constructions in Chinese, the constructions of the collocation of verbs and prepositional phrases, verb-copying constructions, “ba” constructions with an object ahead, verb-copying constructions with their complements, and pivotal constructions with commands. But the current type-logical grammar has no tools representing the meanings of causative constructions. It would be neither intuitive nor simple to describe these constructions by means of the current type-logical grammar. So we intend to improve the type-logical grammar by adding CAUSE as a logical constant, complementing the structure rules about the movement and addition or deletion of some components of causative constructions, assigning categories to Chinese nouns and prepositions; then we give an intuitive as well as simple analysis on these causative constructions. Based on this work we shall extend the multimodal system of type-logical grammar, increase structure postulates, make constraints on frame semantics, and then prove the soundness and completeness of that system.   相似文献   

3.
儿童对汉语主动名、被动句转换理解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建 《心理学报》1984,17(2):82-92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正常、低常、耳聋儿童对汉语主动句、被动句转换理解的能力问题。实验材料是十组主动句、被动句转换类型,呈现了汉语主动句、被动句转换的全部形式,字词水平控制在聋哑小学二年级程度。要求被试正确进行思惟。被试是9至13岁的正常、低常、耳聋小学生,每个年龄组的被试在30人以上,14、18岁的21名耳聋学生也参加了实验,共计被试为208人。 实验结果表明:总体上看,三类被试对于汉语主动句、被动句的转换理解,正常儿童高于耳聋儿童,耳聋儿童高于低常儿童,差异是显著的。从各年龄阶段看,耳聋儿童转换能力低于正常儿童并不是绝对的。从转换能力发展的转折期看,正常儿童的明显转折期出现在10至11岁,低常儿童出现在12至13岁,耳聋儿童在12至13岁的发展接近转折期。从转换理解与语文、数学教育的相关关系来看,没有发现语文和数学教育对转换理解的有规律的必然影响。从理解的特点上看,三类被试在理解上呈现出一致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兼语式与主谓词组充当宾语的句式,在形式上非常相似,因此有时难以辨认,有加以区分之必要。请看下例; a.我们希望他来作报告。b.我们请他来作报告。这两句话如果归纳为公式,都是: N_1+V_1+N_2+V_2 (N代表名词组,V代表动词组)但是,例a是主谓词组作宾语的句式(简称主谓作宾语),例b是兼语式。那么,如何辩认这两种句式呢?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辨认。(1)从句中的停顿来辨认主谓作宾句中可以有两个停顿处。如例a就可以说成: 我们希望∨他来作报告。(∨表示可停顿处) 我们希望他∨来作报告。兼语式却只有一个可停顿处,如例b只可以说成:我们请他∨来作报告。  相似文献   

5.
汉语主动句、被动句的命题表征项目顺序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金桥  莫雷 《心理学报》2006,38(3):317-323
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句子—图画验证任务(sentence-picture verification task )探讨了中国学生理解汉语主动句、被动句所形成的命题表征中项目顺序特点。结果表明,无论是语义水平较高的不可逆句,还是语义水平较低的可逆句,中国学生理解汉语主动句、被动句所建构的命题表征中项目顺序均为“施事→受事”。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中国学生理解汉语主动句和被动句时,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表层结构(汉语主动句的语言表达顺序为“施事→受事”、汉语被动句的语言表达顺序为“受事→施事”)建构相同的深层结构(语义内容的命题表征项目顺序“施事→受事”),可能是一个按照“施事→受事”固定方向进行的系列认知心理加工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采用句子—图形验证任务(sentence-pictureverificationtask)探讨了印尼学生理解印尼语主动句、被动句所形成的命题表征中的项目顺序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语义水平较高的不可逆句,还是语义水平较低的可逆句,印尼学生理解印尼语主动句和被动句后所建构的命题表征中项目顺序均为“受事→施事”。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印尼学生理解印尼语主动句和被动句时,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表层结构(印尼语主动句的语言表达顺序为“施事→受事”、印尼语被动句的语言表达顺序为“受事→施事”)建构相同的深层结构(语义内容的命题表征项目顺序“受事→施事”),可能是一个按照“受事→施事”固定方向进行的系列认知心理加工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本体论密切相关,但这不等于说本体论问题可以归结为语言问题。语言是生活形式的一部分,本体论问题要结合生活形式加以考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是"和"存在"(成为、生存)密切结合在一起。随着概念的分类和分层,"是"和"存在"的关系发生从紧密到疏离的变化。形而上学的疑难与误用逻辑推导规则以及因果关系、实体—属性等范畴有关。只有从生活形式入手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理解"是"和"存在"的相互关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9.
逻辑上的概念,既有固定性的一面又有可变性的一面。两者系辩证统一的关系。概念的固定性,指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所反映的对象及其本质和范围的相对稳定性。概念的可变性,系由概念所处不同语境的逻辑功能不同而决定。具体地说,概念的可变性,就是概念因“交际场合的变更、交际对象的改变、交际范围和领域的不同,以及由于文章(或讲话)的要求或风格的不同等等,常常要求在不同环境下使用不同的、符合语境需要的语词”这一变动性。(王建平《语言交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社会心理与企业管理心理科学的基本理论,结合我国的国情,对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企业文化,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其中尤其对现代企业文化的概念、主要内容、表现形式以及它的重要功能等方面,从理论与实际结合上进行了深入论述,为我国企业的精神建设,激发员工内在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稳定的思想观、价值观与行为规范体系,优化企业内外环境,开创企业经营新局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潘建忠 《心理科学》2000,23(6):672-676,668
本研究根据图式理论设计转折复句的教学实验。实验对象是54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研究发现:实验组无论在转折复句的辨认、改正和写作的表现.都明显地优于控制组。其中以改正能力的差异最明显,而且辨认、改正和写作能力的相关系数也很高。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此说的“完句”是说某个语言片段从语法角度讲是可以独立成句的。副词与完句的关系有三种:①某语言单位从逻辑角度讲已经具备了独立成句的资格,即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但若不加上某个适当的副词,那么这个语言单位从语法角度讲仍然不能合法存在;②某个语言片段从逻辑和结构上都已具备了独立成句的资格,但若给它加上某个副词它便又不能独立成句了;③某个语言片段不论是否加上某个副词,从逻辑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道德,是否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呢?在人类的历史上,是否存在着永恒不变的道德原则呢?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科学同资产阶级伦理学的一大争论。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伦理学。总以为在人类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先验的、永恒不变的道德原则。但是,谁也没有说清楚这先验的、永恒不变的道德原则究竟是什么,于是便把道德问题涂上了神秘的色采。自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学说以后,肯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量变、质变与飞跃形式的关系问题受到一些理论工作者的注意。总的看来,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还不甚多,与若干年前相比,多数文章在内容上也没有明显的深化;但个别研究者还是提出了一些有深度和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并发表了颇有新意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自开展真理的标准问题讨论以来,哲学界着重研究了同实践、真理有关的许多问题。其中关于真理的定义、形式与内容的研究有所深化。目前,这些问题的讨论,还在继续进行,但是几种不同的看法已经比较明朗。  相似文献   

16.
卡西勒(Ernst Cassirer)是新康德主义馬堡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1874年生于德国的布累斯劳,1899年获得博士学位,1919年任汉堡大学教授,其后到英国牛津大学和瑞士頁泰堡大学讲学,第二次大战后迁居美国,先后在耶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授,1945年死于美国。其主要著作有《近代哲学与科学中的认識問題》(1906—1927)、《实体概念与函数概念》(1910)、《符号形式的哲学》(1923—1929)、等等。《符号形式的哲学》是他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共三大卷:第一卷《語言》;第二卷《神話思維》;第三卷《知識的现象学》。在这部著作里,作者企图把新康德主义的认識論原則推广到語言、神話、宗教、艺术、科学等領域,把它們看作是一些有創造能力的、符号化的活动和結构,人們通过这些活动和結构来表现自己,并賦与自己的經驗以一种可以理解的客观形式。这里譯出的,是第一卷“导言”中的第一节。作者在这一节里仅仅为符号形式的哲学提出問题,还沒有詳細地展开他的思想,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的一些与弁証唯物主义反映論根本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一、哲学思辨是以存在概念开始的。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把存在和存在着的个別事物等同起来,把存在看作一个固定的出发点,而柏拉图則头一次承认存在是一个問題。他不再单純研究存在的順序、条件和結构,而是探索存在概念以及这个概念的意义。二、当这种见解日益发展并在科学本身中得到承认的时候,朴素的认識模写論(即反映論)便声誉扫地了。每门科学的基本概念以及科学借以提出問題和表述对問題的解答的工具,不再被看作某种所与物的被动映象,而是看作理智自身所創造的符号。对于映象和事物之間的內容上的相似性的那种模糊要求,被一种十分复杂的邏輯关系所代替了。三、认識不单純是模写,而毋宁是体现一种本原的、构成的力量。它不是被动地表现出某种东西存在着这个单純的事实,而是包含有一种独立的人类精神力量,通过这种力量,现象的单純存在获得了明确的“意义”,获得了特殊的、观念化的內容。四、一切都生活在特殊的映象世界中,映象世界不单純反映經驗所与之物,而毋宁根据一个独立的原則創造所与之物。人类精神的每种功能都創造了自己的符号形式,而每种符号形式都选定一种特殊手段,并通过这种手段来构成它自己的“实在”的一个方面。五、当哲学思維找到一种处于文化生活的各种形式之上、同时又不是单純地处于这些形式之外的观点时,它就能把所有这些形式包括到一种见解之中,它力求洞察的不外是所有这些形式相互之間的純粹內在形式,而不是它們与任何外在的、超驗的存在或原則的关系。那时,我們就能够有一种系統的关于人类文化的哲学,在这种哲学中,每种单一的形式都仅仅从它所处的地位中获得自己的意义。而这种哲学就是他所提出的“符号形式的哲学”。“导言”部分除这一节外,还有三节:即“符号的普遍功能。意义問題”;“‘表述’問題和意識的結构”;“符号的观念內容。超越认識模写論”。  相似文献   

17.
一、汉代书法教育的背景 汉代统治者从秦代禁止私学的错误中吸取了教训,认识到用简单禁止的手段对社会政治生活(包括民间的学术活动在内)加以控制是行不通的.想要统一国家,解决社会矛盾,教育是最为有效的方式.在汉代,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均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用于举办和发展教育,同时也积极鼓励、支持民间的教育活动,使汉代的私学得以繁荣.  相似文献   

18.
在设计中,审美要素的表现不同于一般的审美,尤其是不同于艺术中的审美.因为设计与人的关系是一种日常关系,设计美是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审美经验.所以,它的实现不是一种欣赏过程,而是一种行为过程.正是这种以美的方式所进行的日常行为,使设计美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与艺术美相比,设计的审美有更为复杂的心理结构.它可以在不同层次上展示,而作为一个整体,设计美是多层次的综合.为准确地把握设计的审美内涵,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分析.  相似文献   

19.
曹晖 《哲学研究》2012,(7):121-126
一、视觉形式的发生对视觉形式发生的考察需要以形式的发生理论作为基础。对于形式的发生历史上存在着多种认识,最典型的是康德的先验说。许多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科学家对形式的认识,都是以康德的这一理论作为逻辑基点展开的。然而对于视觉形式的发生,目前尚无学者做过系统性的研究。艺术和美学史上较清晰地阐释视觉形式发生的当属英国艺术理论家贡布里希,他的著作《秩序感》中所说的"秩序感",也可以称为"形式感"。书中通过哲学心理学方法对视觉艺术中存在的形式和秩序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研究。贡布里希认为:"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一种‘秩序感’的存在,它表现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通过联结学习任务和线索转换任务探讨自我关联刺激在任务转换和目标变化下的加工优势。结果发现:(1)相比于朋友和陌生人,自我更容易学习联结;(2)在线索转换任务中,所有关联刺激均未出现任务转换成本;(3)在目标变化条件下,自我关联刺激的目标结转效率最佳。结果表明自我关联刺激能够调节任务转换成本,并且在目标变化条件下能快速聚焦注意,表现出基于感知的特异性加工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