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琐忆     
寂静的夜晚,一轮明月将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透过玻璃窗,月光照在脸上,一切都那样静谧,望着窗外的明月,我尘封已久的记忆又被勾起。记忆中的大树下,外婆搂着我,也是这样的美丽的月色,外婆轻声哼唱着:“月亮在自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欢乐的歌声……”在外婆温暖的怀抱中我甜甜地睡去。  相似文献   

2.
故乡月     
哦,故乡月。 我已步入修院多年,每当我想起故乡,就会想起你,想起你那如水的月光。你是我童年幻想的王国,是我生长的摇篮。我曾经在你斑驳的月光下,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知道你那有广寒宫,有小白兔捣药,有吴刚伐桂树。 我曾经在你光照床头的夜晚,跟妈妈学诵唐诗,第一首就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  相似文献   

3.
嵇康的月色     
正今夜月色甚好。当年的月亮,想必更是绝色。取一盆水放在阳台,在那荡漾的水波里,我凭借着这一颗月亮,回望魏晋。历代语言学家送给它的词语中都少不得一个"风"字,风流、风情、风姿、风神……而在今夜的月色里,我却独见嵇康,独见这魏晋风骨。千百年前,多少文人墨客便是因着这一轮皎洁,愿意做那清  相似文献   

4.
掌心的秘密     
正外婆的掌心有一颗痣,它顺从地躺在外婆的掌心,发出温和的光泽。小时候,爸爸妈妈忙于生计,无暇顾及我,于是把我送到外婆的身边。我每天从外婆那张温暖柔软的床上醒来,每当这时,外婆便会未卜先知似的从门外进来,笑着说道:"醒了,快去刷牙洗脸,今天的面条可真香哩!"当我狼吞虎咽地吃完那碗面条时,身上暖暖的。有时,外婆会突然把手伸到我面前,摊开,顿时几个红绿相间的枣子便映入  相似文献   

5.
正在物资匮乏的上世纪90年代的某年,外婆送了我一份生日礼物,装在信封里的。我以为会是外公写的家书那一类,打开了居然是张整10元人民币,简直就是一笔巨款。幸福实在来得太突然,我捧着信封的手都有些微颤。 外婆抬手摸了摸我的头,笑说:"拿着买点好吃好玩的,别上缴给你妈妈咯。"我把钱攥在手里,心想才不会上缴给妈妈呢,我又不傻。 下午要和小朋友出去玩,一  相似文献   

6.
外婆有部《金刚经》,是一种石版繁体的经书。这经书如同她的命,谁也不敢去摸一摸,碰一碰。其实全家压根就没有谁想去动一动它,只是外婆将书看得如此重罢了。全家跟随父亲的调动,从湖南到贵州,一路上外婆把《金刚经》捂在心口上,颠颠簸簸又是汽车又是火车,从不曾掉以轻心。外婆的珍宝唯独我可以随意动一动,例如她那几块光洋,就唯独我见过,还有她的一些金银首饰及玛瑙之类,也只有我开过眼界。即使是那本在她看来比命还贵重的《金刚经》,我也可以翻翻。外婆若看见我翻经书,脸上即刻露出少有的笑容:“翻一翻也好,那是要长功德的。”倘若家里其他人动。  相似文献   

7.
刘凌维 《天风》2022,(10):37-38
福音种子 在信仰上对我影响最早的是我的外婆,我从小跟外婆生活在一起,她虽然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家庭主妇,但对信仰却非常虔诚,即使在十年动乱期间她也不肯放弃信仰.在上世纪80年代初,教会渐渐开始恢复后,外婆更是不辞辛苦地服侍弟兄姐妹:探访生病的人,扶持软弱的人,安慰伤心的人……外婆平时也很关爱亲友、邻里,热心向他们传讲上帝的福音.  相似文献   

8.
忆外婆     
正记不清楚是哪一年了,总之我才几岁大。在一条老巷连溪坑的过道上,流转着绵长的老生腔。奶奶牵着我踌躇:"见了外婆,你一定要喊她,记着啊!"我有个坏毛病,爷爷奶奶之外的人,任是谁也不会喊,也许是我在襁褓时就由他俩抚养的缘故。黄漆木门敞开,沙发上坐了个老太,瞪大眼睛听唱片。我不禁傻眼,我从未见过那么大块头的人,那肚子快能给奶奶做一张肉床了。奶奶说她就是外婆,要  相似文献   

9.
外婆的家在穷乡僻壤的小山村。大二那年暑假,我陪同母亲去看望外婆。见到我,外婆便问长问短,说及城里与乡下的两重世界,她那苍老的脸上流露出对外界的陌生和无可企及的神色。末了,凄婉地说姨婆头戴金耳环,身穿新衣服,过着神仙样的日子,沟  相似文献   

10.
蒲扇伴我眠     
炎炎夏日,酷暑难当,就算是坐在家中,可还感觉燥热。每当这时,我总习惯手拿家中的那把外婆留下来的旧蒲扇,惬意地享受着它带来的自然清风,蒲扇轻轻地摇着,心情也慢慢平静下来。这把草黄的旧蒲扇,周边一圈,是外婆用细长的花布条仔细绞的边。扇叶道道褶皱,是外婆额头上沧桑的皱纹。我的记忆乘着蒲扇摇来的清风,回到了美好的童年。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佛缘     
缘于母亲的信佛 ,我们兄弟姐妹从小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出生在五十年代 ,生长在六七十年代 ,当时农村极度贫困 ,温饱尚难解决 ,更无文化生活可言 ,因此 ,母亲所有的佛事活动 ,便成为家庭一道热闹的景观 ,也成为我们生活中最大的兴奋点。母亲与佛的结缘 ,最初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外婆的影响 ,二是生活的艰辛。外婆是最初的老师。母亲是长女 ,善良的外婆除了对他进行“三从四德”儒家思想教育外 ,更处处用佛教行因报果的观念影响她。外婆也是佛教徒 ,小时候母亲常常向我们谈起外婆。有时她也谈起我那早逝的祖母 ,但在母亲的心里 ,外婆…  相似文献   

12.
遇见真光     
主啊,你借助那一束手电筒的光照,让我明白了爱的真谛小时候,我生活在江苏北部的农村,那时候村里还没有通电照明,一到晚上,田野和乡村一起融入漆黑的夜色里,没有月色光照的晚上,村里各家稀稀寥寥的几处灯火,便成了漆黑夜色里仅有的亮光。  相似文献   

13.
逆境与人生     
我的一个同学曾扬眉吐气地给我讲了他的一段经历他说:“我读高中的时候,那所学校点名气也没有,每年大慨也就只能出几个本科生。在距离高考还有几个月的时候,学校决定把那些有可能考上大学的学生集中到一起进行辅导我那个班有三名同学名列其中。于是在我们班,老师只对那三名同学  相似文献   

14.
正小时候,爸妈工作忙,就把我送到乡下外婆家。外婆家有一个很大的院子,勤劳的外婆成天就在自家的菜园子里忙碌,根本无暇顾及我。我也乐得像断了线的风筝,经常和一群村里的野小子玩得忘记了回家的时间,小溪里摸虾,田里抓青蛙,树上掏鸟窝……只要是野小子能做的,我样样不落。看着我像"假小子"一般,外婆急得直跺脚:"亏得你妈还给你起个好听的名字,怎么就像假小子一样顽皮呢!"因为出生在春天,妈妈便给  相似文献   

15.
掬水月在手     
极喜欢一句有趣、空灵的佛语,叫"掬水月在手"。曼妙夜空,皓月高悬,近之又非嫦娥吴刚,于是慧心一闪,掬一捧水,月亮美丽的脸庞就灿烂在手掌心里,一片禅心也在月色里氤氲开来……有月当空,有水可掬,有月盈手,虚实相映,虚幻缥缈。掬之趣,趣在一念之转,趣在一掬得月,趣在有月映心。每每品味"掬水月在手",脑中总浮现这样的场景:万里春江,  相似文献   

16.
山路弯弯     
外婆今年已82岁了,她老人家一直住在我的故乡——江南的茶园乡五岭村。数日前,舅舅突然发来电报,告诉我们外婆去世的消息。悉此噩耗,我顿时泪如泉涌,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记忆如同潮水冲破了闸门,一下子又把我带回了那天真童稚的幼年时代。 小时候,我一直住在外婆家,和舅舅们生活在一起,在那里我度过了自己浪漫的童年和梦幻般的少年时期。我是外婆带着一步一步长大的,也是外婆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第一粒福音的种子。 故乡有一条绵延10里的山路,孩提时代,  相似文献   

17.
正我带着高二年级的学生玩"接句"的游戏。我给出的上句,是一个名叫"小娟"的弹唱艺人讲的。她说:"如果你唱得好……"我让我的学生们展开想象,补写这个假设句。我的要求是:写出你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要曲意迎合老师。学生们的"接句"五花八门:学生甲——那你就可以上"春晚"了。学生乙——那你的粉丝就会特别多。学生丙——那就会有唱片公司主动上门与你签约。学生丁——那你就不用参加高考了。  相似文献   

18.
荷映江南     
正在江南,夏天与荷有缘的事情很多。说那荷花,就极为奇妙,常让我想起夜幕之上的月亮,那月亮像圣莲般光华耀眼,有时在幻觉里,金光闪闪,那光比天幕上的星光,亮多了。远远地看,似一片鲜艳欲滴的梦,又像飘零摇曳的岛屿,精美而娇艳,脱俗而光华。在江南的月光下,看方圆十里的荷花,真有点儿乐不思蜀。那花色与月色融为一体,真美,美得令人陶醉。说真心话,感觉  相似文献   

19.
正我的两个舅舅反目成仇好多年了。尽管母亲反复做他们的工作,但他们依旧谁也不理谁,在一条街上住着,形同陌路,甚至连孩子们都不往来。事情的起因是因为外婆的一箱子画。外婆是大地主家的小姐,陪嫁过来一箱子画,虽然历经"文  相似文献   

20.
心中明月     
“清凉月,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洁。”际此秋色平分,月光澄洁,举头仰望明月,心中不禁回荡那个令我感动的故事。日本良宽禅师,住在深山一座小茅屋中修行,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一晚,禅师踏着月色,散步经行,思索至理,忽然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