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禅宗有个词叫“体露金风”,这四个字真有诗意。秋风乍起,一叶铿然,不必瞧日历便知道时令的变迁。古人不住有冷暖气调节的公寓房,肌体与自然没有隔绝,所以能从星月风露和动植物的变化中体会到大自然的意志和气息。春江水暖鸭先知,人看到鸭儿自在凫水,便也探知了春的消息。秋天呢,“蟋蟀在堂,岁聿其莫”,发现原本在野外蹦跶的蟋蟀迁到屋里来了,就晓得一年已到岁暮。蟋蟀,又名促织、寒蛩,在古典诗词中,它是深秋最具代表性的昆虫。白居易“野秋鸣蟋蟀,  相似文献   

2.
风雨故人     
悯心 《天风》1995,(2):28-29
四川的成都特别雨多,尤其是在秋天,和秋天连接在一起的常常是潮湿的天气。又一次在这样一个潮湿的秋天里见到周联华牧师的外甥女唐可女士,真有种风雨故人的感觉。 第一次见到唐可女士是在1993年的秋天,周联华牧师在四川神学院讲学一个月的那段时间,她被邀请到四川音乐学院来演奏钢琴。当然,她也就到了四川神学院。于是,在细雨缠绵的秋天,唐可女士出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3.
正当秋天来临,无论草丛还是院落,都会传来蛐蛐那简单而又肆意、温暖而又质朴的吟唱。我想起童年的生活,都是在家乡的院子里度过,尤其是秋天的夜晚更是美妙,有秋虫唧唧伴我入眠。那时候生活在农村,院子里有篱笆围成的菜园子。夏天的时候,几棵果树结着满满的果子,园子里种满了各式各样的蔬菜。每天都会去看看这边的小花,摸摸那边的小瓜,偶  相似文献   

4.
虫约黄昏后     
正当秋天的脚步越来越重,无论草丛还是院落,都会传来蛐蛐那简单而又肆意,温暖而又质朴的吟唱。"唧—唧—唧—""吱—吱—吱"……此起彼伏,你高我低,我引你唱,琴瑟和鸣,鼓角相闻。从傍晚到黎明,这些小东西在属于它们的季节里绽放着生命的极致,把每一个日子都演绎得有声有色。蛐蛐,是秋天的歌者,在大地的怀抱里纵情鸣叫。或跳跃于  相似文献   

5.
虫趣     
正季节变了,花草鸟虫说了算。秋天刚刚到,万物就露出清浅透明的样子,让人愉悦。晴天碧落,不染纤尘,采一把开心,做梦的引子。墙根的蛐蛐儿唱着秋曲,听不出告别的忧伤,句句都在逗趣。凡尘几多精彩、几多无奈,关它何事?格物致知,动物有它打发时日的方式,人类何尝不是想着法子解闷娱乐?蛐蛐学名蟋蟀,南方人送它个更雅的称呼,叫"促织"。关于蟋蟀,最早的记载在《诗经》:"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  相似文献   

6.
她不是真的小蜜蜂,他也不是真的小蟋蟀。但他们是真的生命。他们为自己的真实身份痛苦,他们给自己起这样的名字表明他们希望转世当蜜蜂和蟋蟀。小蜜蜂和小蟋蟀是一个小时之前认识的,同病相怜使他们立即成为朋友。  相似文献   

7.
远去的涝池     
正涝池,是乡间摇曳的一串风铃,在岁月的长河里不断发出令人心驰神往的美好记忆。家乡,一年四季干旱少雨,水量不足。不说农作物,过去就是人畜用水,也多是靠水窖和涝池来解决。家乡的雨季,多集中在夏秋。夏天喜欢下暴雨,秋天喜欢下连阴雨。夏天,那如注的暴雨下起来,常常是惊天动地的。到了秋天,时常阴雨连绵,云天雾水的,如一位泣妇一样,滴滴答答哭诉个不停,直至水窖满了、溢了,涝池满了、溢了,方才云散雨开,破涕一笑。  相似文献   

8.
蟋蟀的鸣叫曾勾起台湾诗人余光中对故乡的思念,也曾搅动大陆诗人流沙河汹涌的诗情。在诗人笔下,蟋蟀已被赋予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  相似文献   

9.
正一位印第安人和他的朋友,在美国纽约繁华的曼哈顿散步。周遭鼎沸嘈杂,可是,印第安人说听见了蟋蟀的叫声。朋友摇头不信,认为这是幻觉。印第安人径直走到一处花坛。在草木之下,他的朋友,惊讶地看到了正在鸣叫的一只蟋蟀。自然的声音,最为印第安人在意,它盖过了其他一切声音。因此众声喧哗中,印第安人能发现一只蟋蟀,而习惯了都市生活的人们,只听见人声车声。在我居住的小区,一位母亲靠听觉挽救了一个孩子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清夜听虫鸣     
正张潮《幽梦影》曰:"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方不虚此生耳。"在蟋蟀的浅唱低吟中,故园清秋如一位曼妙女子,涉水而来,步步生莲,眉目含情。清凉夜晚,墙角下、草丛中、瓦砾里,许多杂糅的声音,远远近近地钻入耳中。有蟋蟀的、金铃子的、蝈蝈的,还有纺织娘的。时而急促,如流畅的江南丝竹;时而婉转,如幽怨的二胡曲。蟋蟀古称寒虫,俗称"蛐蛐  相似文献   

11.
游庆学 《美与时代》2004,(10):72-73
古诗词吟唱,是前人的一种唱读方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这门艺术来自民间,与方言及民间音乐密切结合.随着普通话朗读与朗诵的倡导和推广,吟唱之道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了.作为一门艺术,其产生,发展,乃至消亡,自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善哉蟋蟀     
石嘉 《思维与智慧》2007,(13):35-35
我自幼喜爱蟋蟀,秋风瑟瑟,蟋蟀鸣声便愈昂扬,赳赳善斗,意趣风发,这般油亮玲珑的小虫儿,着实令我玩赏不尽,怜暗异常。自个儿陶罐里所养之虫,其实并不是精致上品,但喂食依然精细,蛋黄,栗子瓣儿,滴滴清露,时时供奉,如此才不致委屈了灵虫的嘴腹。茶后余暇,邀友围聚,将蟋蟀宝贝似的置于案上,观其斗,谈其品,论其德,颇益心智,雅兴盎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有一位昆虫学家和他的商人朋友一起在公园里散步、聊天。忽然,他停住了脚步。好像听到了什么。“怎么啦?”他的商人朋友问他。昆虫学家惊喜地叫了起来:“听到了吗?一只蟋蟀在鸣叫,而且绝对是一只上品的大蟋蟀。”商人朋友很费劲地侧着耳朵听了好久,无可奈何地回答:“我什么也没听到!”“你等着。”  相似文献   

14.
黄金旅游季节,来到西山,走入山村,见一位大爷,靠在土墙边抽烟,深秋的太阳明晃晃,老人在日头下眯着眼。这在南方叫做"收太阳过冬",这光景令人浮想联翩。天高气爽,云卷云舒,文化人在这种时候想到的是往昔的生活,回味的是这一生走过的山,淌过的水。 没有哪一个季节,能如秋天这般恋旧,回忆訇然而来,有如清明的雨,淅淅沥沥,一夜滴到天明。思绪有如夏日的荒冢,青草拚命成长起来,将那一堆黄土拥抱起来,草  相似文献   

15.
人生突围     
生命的初始,处于厚重的母体的包围,温暖而亲切。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那一声嘹亮的啼哭,是生命的吟唱,也是突破人生第一道包围的礼赞。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宗教》2012,(10):78-79
连片的虾塘,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欢快转动的增氧机,似乎在吟唱着对美好生活的赞叹;拔地而起的幢幢新楼,将岛屿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来到广东省徐闻县新寮岛的人,无不被岛上生机勃勃的景象所吸引。然而,有谁能想到,以前这里是一个"风吹沙滚滚,雨下白茫茫,客来不过夜,飞鸟不搭窝"的穷海岛。在新寮岛的发展中,凝聚着新寮镇基督教南寮教会的贡献和力量。一、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团结信徒奔小康南寮教会的信徒大多数是贫困农民,教会不但不能自养,而且负债累累。教会传道人认识到,必须团结带领大家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用自己的双手和聪明才智改变贫穷落后的状况。起初,有些堂委会成员和信徒觉得教  相似文献   

17.
清夜听虫鸣     
正张潮《幽梦影》曰:"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方不虚此生也。"在蟋蟀的浅唱低吟中,故园清秋如一位曼妙女子,涉水而来,步步生莲,眉目含情。清凉的夜晚,墙角下、草丛中、瓦砾里,许多杂糅的声音,远远近近地钻入耳中。有蟋蟀的、金铃子的、蝈蝈的,还有纺织娘的。时而急促,如流畅的江南丝竹;时而婉转,如幽怨的二胡曲。  相似文献   

18.
昕踢 《思维与智慧》2005,(12):37-37
从呀呀学语到呢喃叮呼 铮铮铁骨里迸发生命的足音 青春是一首短暂的歌 当吟唱肴岁月如校时 为此付出的代价和获取的收获在 正比的函数式上穿行 有时,发现我们在静止,时光在流动 有时,发现我们在流动,成绩在静止 而有时,发现我们在时光的流动 中贪姿地攫取成绩 那么,这时,只有这时,一贯如此 我们才可以高傲地呐喊:生命无悔 渴望 渴望一段美丽的爱情 像风一样来,像雨一样去 因为,完美的爱情都有着缠绵的 开始和流泪的结局 渴望一项宏伟的事业 像山一样高,像海一样深 因为,成功的事业都有着坚实的 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渴望一个幸福的人生 像牛一…  相似文献   

19.
蟋蟀“吱吱”的叫声,是它们彼此传递信息、进行联络的语言,这也被军界所利用,使这种只会“吱吱”乱叫的昆虫,摇身成为战场秘密联系的“通信兵”。  相似文献   

20.
乡雨     
回乡小住,几乎纯粹是为了雨。城市也有雨。那雨是一无遮拦地铺天盖地跌落而下。城市所有的外表基本上都在水泥和柏油的包裹之中,不积存雨。雨沿路两侧浩浩成流而入地下水道。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