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曾经的小院     
韩旭 《思维与智慧》2014,(10):28-29
家乡。小院儿。少年。 我时时这样想起。每当想起家乡,思绪便不由自主地回到曾经那个小院儿,念及小院儿里的林林总总。  相似文献   

2.
夏天的回忆     
又是一个夏季,忽然很想放下一切,回归乡村的老家——我的家,在江南的一处小村庄,我的小村很静好、很安宁。一幢幢青砖黑瓦的篱笆小院,像两条温顺的平行线,分列在河塘两岸。家家户户的篱院上,有的爬满了红的、蓝的牵牛花,有的缠着绿紫相间的  相似文献   

3.
正似乎每个男人都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想过开一家小酒馆。交通方便但是又相对安静,最好有个小院儿或者露台,至少有些茂盛的植物,桌椅舒服而干净,菜品简单、新鲜、常吃不厌,当然要有酒,酒的来路清楚、加价合理,当然要有老板娘,老板娘的来路不明,醉眼看上去手腕子很白、脖子很白、瞳孔很黑、头发很黑。自己有家这样的酒馆,好处有:到了饭点儿或者需要请客,总有个地方可去,总有一个包间或者一张僻静的桌子;让别人觉  相似文献   

4.
正前几天,跟着刚来的同事小赵一起回了一趟他郊区的老家。一进门我就被眼前那个一片生机盎然的小院给迷住了。小院是东向的,迎门一棵杏树,满树的花朵正含苞待放;靠南墙根儿郁郁葱葱的一排是冬青;还有几棵栀子树也是枝繁叶茂;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院子中央的一畦春韭,阳光下,嫩绿嫩绿的一片,煞是喜人。  相似文献   

5.
正我偏爱菊花。院子里长了两池菊花。开得早的一池,俗称"万点黄",沾点野气,花玲珑而金黄,成百上千朵铺展开,很有气势,初冬的小院欢快而芬芳。另一池里只是两小盆波斯菊,一紫一黄。去年,我是在路边把它们请进家的。好像那天心情很好,下班的路上,看见许多卖菊花的摊点,想买的念头车轮一样滚动不歇。直至  相似文献   

6.
一片当年的新树.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活力。虽已进入初冬,却很难见到一丝枯色。那团团的浓绿不逊于盛夏。严严地将枝丫包裹着,每一片叶都把绿尽情地宣泄,似乎要与这寒冷斗争,自己柔软的身躯尽量地坚硬起来,对抗着冷雾晨霜。树枝虽不粗壮,但也坚硬挺拔。通身流动着绿的热血,和树叶一样,把阳光也染绿了。周围那高大粗壮而又布满沧桑的老树,秋风一起,就纷纷收起绿装,准备融入到单调的寒冬了。  相似文献   

7.
有个院子     
正有个院子,生活才有了诗意地栖居。作家冯唐说,人生可遇不可求的事有四件:后海有树的院子,夏代有工的玉,此时此刻的云,二十来岁的你。我们很难拥有后海有树的院子,但是能在乡野中,有一处小小的院子,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据说,当年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访问中国期间,曾在中国的四合院里小居,回国后,就开始因为缺失了"小庭也有月,小院亦有花"的滋味而忧郁。  相似文献   

8.
“吾,僧也”     
先德有言:出家者,大丈夫之事,非将相之所能为也。夫将以武功定祸乱,相以文学兴太平;天下大事皆出将相之手,而曰出家非其所能,然则出家岂细故哉!今剃发染衣,便谓“出家”;噫!是不过两片大门之家也,非出三界火宅之家也。出三界家,而后名为大丈夫也;犹未也,与三界众生同出三界,而后名为大丈夫也。古尊宿歌云:最胜儿,出家好,出家两字人知少。“最胜儿”者,大丈夫也。大丈夫也不易得,何怪乎知“出家”两字者少也!——摘自[明]莲池大师《云(木妻)别钞》  相似文献   

9.
玫瑰态度     
一次,去一位朋友家玩。她住的居民区都是清一色的独门小院,院墙低矮。我们惊奇地发现:朋友的左右邻居墙头都密密地插着一圈玻璃碴,在阳光下泛着凛凛的寒光,唯独朋友的院墙上很诗意地种着一排纤细的绿草,在  相似文献   

10.
玉米威武     
正六月的玉米,绿,绿得发翠,发黑,血气旺盛。大片的玉米绿,沉迷在田野里,像清澈沉在水井里,仿佛天然如此,亘古如此。阳光烤炙,玉米地上空,悬浮着雾气,有点迷蒙。明明是上蒸下煮的天气,那片迷蒙却是清凉的。在这个夏天,庄稼的处境真是水深火热,大太阳攒劲地晒,暴雨攒劲地淋;而玉米叶子挽着叶子,肩头并着肩头,一叶叶一杆杆织成绿色的帐幔,幽幽的,沉沉的。  相似文献   

11.
正光阴复去如斯,林花一谢匆匆。夏日的雨将闲置的茶盏斟满,清脆的蛙鸣惊醒了池塘的睡莲,老墙上的爬山虎卷起了胡须,连车轴草也一片一片写在了夏日这本书的前面。关于夏日,关于封面,关于绿。夏日的书一定是与绿有关,青绿的草尖、墨绿的深潭、苍绿的松柏、黛绿的群山……连空气都带着绿的醉意,葱绿、石绿、铜绿、暗绿、浅绿、绿油油、绿茸茸、绿莹莹,满眼的绿被做成了夏的书签,东边一抹,西边一簇,生命的气息浓郁得化不开。  相似文献   

12.
初夏     
正初夏是一个让人很容易忘记不快的季节。整个世界一片葱茏,绿深得像海,人被浸在里面,似乎只剩下了呼吸的本能。所以,这个季节,不容易悲伤,不容易彷徨,不容易回想,如此一来,它的好处就是让人很容易忘记一些东西。但是,总有什么,引领着你让你不由得去深思。蛙。只不过一场小雨,它们就不知从什么地方钻了出来,大肆宣扬着自己的歌喉,全不在意有没有人听,有没有人鼓掌。  相似文献   

13.
虹儿出嫁那天,家里已经断了粮,因为爹卖了粮给虹儿买了一份特别的嫁妆。爹在虹儿出嫁这天特别神采奕奕,仿佛年轻了十几岁,虹儿娘也笑得合不拢口,一个劲地招呼着客人。这婚礼很特别,没有宴席,没有婚酒,人却很多,几乎全村人都来了。 虹儿爹站在堂屋中间,拿着一本陈旧的圣  相似文献   

14.
茶韵悠长     
茶,有着一种平心静气、清旷自若的淡泊,永远保持着一种与世无争的境界。茶香袅袅,茶韵悠悠,闲暇之余,总喜欢独坐一隅,静静体味茶的韵味。一只玻璃杯,晶莹剔透;一撮茶叶,清香盈鼻。开水冲下,顿时上下翻腾,浮起的一片片沉下,沉下的又努力浮起;一片片的茶叶在开水的作用下,变成一簇簇嫩芽,齐刷刷地立在杯底,甚是好看。清澈的水,因茶而绿;碧绿的茶,因水而明。"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  相似文献   

15.
正暖暖的阳光下,遍地的青草香实在令人心醉,指尖在空虚中撕扯下一片又一片云的绵软。人世间的规矩太多,责任太大,我承受不了。我曾这样想。看,那些云是多么自由!我呆呆站在树下,透过斑驳的叶我看见了云。憧憬着,向往着,在时光的夹缝中我独守那份小小的羡慕。云,多么自由!不必为了那些做不完的试卷暗自神伤,不用再为了中考背那些背不完的历史。云,多么空灵!一天之下,万物之上。抛却所有尘世的烦扰,追求自己的梦想。  相似文献   

16.
绿色是穆斯林最喜爱的颜色,在一些回族聚居的地区,每逢宗教节日,以及迎送阿訇、哈吉等庆祝活动,最醒目的点缀物是无数迎风招展的绿色彩旗。目睹绿旗飘扬,自然会令人联想到清真寺的绿色宝顶,大殿里的绿色拜毯,学生毕业“穿衣”典礼上的绿袍、绿冠等绿色景物。并会联想到绿树成荫的回族村庄,竹林环绕的回家小院,以及苍松翠柏掩映的坟山茔园等绿化美景。由此体现了回族穆斯林对绿色的喜爱。而穆斯林喜爱绿色即属于仿效圣人行为的善功和习惯。伊斯兰教认为真主造化了天地万物,在地球上造化了各种生物及适应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人是最高等的生物,…  相似文献   

17.
老家的老房子在小巷深处, 前后左右都是两三层高的小楼, 一到冬天,前面小楼就挡住了阳光,太阳一天只光顾小院两三个钟头,里屋、堂屋一片昏暗。久之, 就对前面的墙生出些许怨恨,他们凭什么独享这温暖的太阳?于是,在冬天里,能到院子里好好地晒一晒太阳就成了我每天去等待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小院情深———怀念敬爱的宗怀德主教周雷当白色的救护车载着病重的主教驶出柳荫街十四号院大门时,大家的心似乎也随之而去。我只是木纳地伫立在院中,默默地祈祷着:“主啊!求你保佑最敬爱的主教平安归来……”然而,主教一去就再也没有能回到他最熟悉的这个小院。噩耗...  相似文献   

19.
有些人总爱把或是表象,或是片面的东西当真理。 那是一个仲夏的早上,我与父亲去赶集。当我们走过邻村一片稻田时,见到南边一块地里的水稻宛然乌云一般,呈现出一片黛绿色,那叶片,宽大而肥厚,叶与叶挨挨挤挤,密不透风。而北边一块呢,叶片之间却要疏落得多,整个稻田绿中略透出一丝橙色。我对南边的水稻赞赏不已,说它一定高产。父亲却说:未必,说不定只收一把稻草呢,倒是北边的才是一地好苗子。  相似文献   

20.
江南柳     
柳是江南的树精,袅娜的枝叶粗拙的皮,一颗不灭的灵魂。水美江南,池塘边、清河岸、小溪旁、大湖畔,一株株柳,长成一首首妖娆的诗。水滋养柳,柳装点水,水柳一家亲。柳叶青青,浓绿处,深藏一片独属于自己的海。皲裂的树干,是一副粗糙的皮囊,在清水的倒影中,映衬出生命的不易与壮丽。树皮的裂口静静地记录着一段段无关风月的旅程,厚厚地,累成生命的沉积层。翠柳报春来。柳枝绽开第一片嫩绿的芽,江南春就如神之画师,在大地上泼绿作画。于是,山朗润起来,水丰盈了,远远近近一派青碧。柳之绿,如火种,引来绿染山河,绿得灿烂,绿得香浓,绿得激越。依依,是江南春柳派生出来的眷恋之态。诗曰:昔我往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