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利用自然资源引导幼儿亲近大自然 孩子在平时的科学区域中,认识大自然最多以图书、照片等方式来观察了解一些大自然的基本常识,幼儿就看看,对这些自然现象只停留在表面阶段,没有很大的兴趣。而利用了自然资源幼儿所获得的感受就不一样了。“种子发芽”这一区域活动我们将春季万物发芽的这一现象通过幼儿自身的操作来完成,孩子看到的是自己亲手种植的植物小种子在不同的环境下生长发芽的不同情形,这是一个个活生生的认识情景。  相似文献   

2.
王雷 《天风》2018,(8):12-13
在管理方面,除了从圣经中吸取资源和启示,也要发挥中国人自己的智慧,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处境的管理路径。种子撒在土壤之中,必须适应其所在的土壤,才能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福音的种子播撒在中华大地,它也必须适应中国的土壤与气候,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教会生存于中国,自然也要适应中国的大环境,因此,坚持中国化方向,是中国教会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一 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长。 神的工作最根本的要靠神自己,福音的种子要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这全在乎神。但神要人的努力,神要与人同工。他需要“栽种”的人,也需要“浇灌”的人。神并不因为自己全能就放弃人的一切工作,他不轻视人的工作,不小看人的合作。 很多时候,神没有放弃人的工作,反而  相似文献   

4.
正宋朝有个侍读叫梅询,即使到了晚年,也仍然迫切地追求俸禄官位。有一次,退朝后经过阁门,他看到箱子里的锦轴上写着:"锦轴,是胡侍郎的退休文书。"同僚们拿出来看。他远远地避开走了,说:"钱多而且说得又好,这是诱惑我退休啊。凭什么看呢?"当时的人大多笑话他。他七十多岁时,脚有病,经常握着自己的脚骂道:"这里面有鬼,让我不能到两府的是你啊。"他有一匹喜爱的马,他曾经牵着马在将要骑的时候,推着马鞍子说:"贱畜生,我已经薄命了,你难道就没有披丝织的鞍鞯的福分吗?"到了这么大岁  相似文献   

5.
完美     
许多人在一些事上求完美,对过错耿耿于怀,既不能原谅自己,也无法谅解他人。这就给自己与他人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甚至引发很多悲剧。其实,任何一种习气,都能找到相应的对应办法。1、先想一想,世间有完美吗?从来没有过,完美从来不属于世间。希求完美,是不切实际的梦想。生命存在于这个不完美  相似文献   

6.
河北滄县杜林公社杜林村清真寺学习生产小組共有九人,其中有我們阿洪六人,乡老二人,还有一位汉只。除青壮年二人外,其余七人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从1959年开始,在上級党政领导关怀与支持下,通过学习和劳动实践,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这个生产小組种了六亩菜田地,开始时有的組员提出怕劳动力不足,大家没有种过菜,没有劳动过,不能瞎胡鬧等,总之,不愿意干,思想搞不通。经过学习有关文件,特别是人民日报的种园田自創条件自力更生的文章后,又进行了反复討論,拿当地劳动人民黑天白日不停的革命干劲来对比自己,这才扭转了思想,认为我們也应該鼓起干勁,担負起一部分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只有通过劳动实践,巩固对文件的学习,加深自己的体会,使学习和劳动互相促进,密切結合,才能一步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逐漸改变自己的政治立場。  相似文献   

7.
黄永湘  姜丽慧 《天风》2009,(10):60-62
我70多岁的时候才接受洗礼成为一名基督徒,但我一出生就与基督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这颗生命的种子直到晚年才得以发芽生长.  相似文献   

8.
超越自己     
种子不发芽破土而出,怎能接受阳光和雨露的滋养、开花结果;蝶蛹不用力挣扎蜕变,怎能变成美丽的蝴蝶,自由飞舞在花丛中;大雁不展翅高飞,怎能傲游太空,成为人们的追求自由的向往。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超越自己的经历,在幼儿期,没有人逼我们走路,我们却试着自己站立,不断跌倒,不断站起,不断试步,终于从爬的阶段进入走的时期。然后,我们对走也不满足,又要学习跑。我们能跑、能跳、能说、能写之后,为什么我们原先所具有那不断超越自己的冲劲,渐渐消失了呢?难道我们有了谋生的本能之后,就不想继续超越自己,去追求更多的理想、向往更美好的未来了吗?很…  相似文献   

9.
正失败很痛苦,但是没人能避免失败,个人再好强,也不能把控天时地利,所以我们有时候需要有意识地让自己"输"一次,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永远不懂什么叫成功,就像没尝过苦味的人无法对比甜有多么可口。假如一个人活到25岁,还未品尝过失败的滋味,这本身就是一种失败,是运气也好,刻意规避也罢,都不是一件好事。好强的人往往会压抑着自己,无论大事、小事,强撑着让自己不失败,压力大是其次,最可怕  相似文献   

10.
松开你的手     
干渴的沙漠终于等到了一场久违的雨。仿佛是一夜之间,那些深埋在沙粒中的种子便发芽了,开花了,就连在沙层里躲了很长时间的青蛙也重见天日,忙着在那清澈如镜的水洼里生儿育女,培育生命的种子。这时候,沙漠里的一种巨形仙人掌也将自己的根拚命地向四周伸展,忘情地汲取生命的甘露。然而,或许是仙人掌经历过  相似文献   

11.
草木的生命     
李诚南 《天风》2006,(14):27
诗篇90篇第5节写到:“早晨他们如生长的草,早晨发芽生长,晚上割下枯干。”这诗乍读起来, 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草木者,时间短也,秋天的酷霜一到,命就休矣。但仔细一想,一琢磨,觉得神给我们的信息绝不是凄凉悲观的,肯定是有亮光的。  相似文献   

12.
想一想番茄的种子。一株健康的番茄苗长成以后可以长出近百个番茄。为了让这株番茄苗能长出这么多番茄来,我们必须从一粒健康的种子开始。那粒种子看上去并不像一株番茄苗,它的味道也不像番茄苗的味道。在你不能肯定它是不是番茄种子时,你宁愿相信它是。你把它种在有肥料的土壤里,你给它浇水,让阳光照耀它。  相似文献   

13.
枯叶的生命     
以前的我最喜欢春天,喜欢春天散发出的气息。当看到小小的种子窜地而生,慢慢的发芽、抽条,即而会看到叶子、枝干,那时看到的是生命。而自己也会希望与这株植物一同生长。 经过了整个夏天后,它已经健壮了,果实累累了。 但秋天的来到,却无情的宣告了它的命运。它的叶子将一片片的枯  相似文献   

14.
假如,没有一双无形的慈爱之手,给宇宙万物以触摸和护养,就没有人间橄榄般绿色的平和世界。如果,对慈爱之手的无酬之赏毫无感知,就会发现四周没有圣洁的同情。然而,当我们内心有所轻微的颤动,那同情的种子已在贫瘠的心田温暖地发芽。倘若开了友爱之花,结了奉献之果,我们会进一步感到无比的安慰,这就是来自无形的慈爱之手的安慰,这安慰是超然的。  相似文献   

15.
恢复性司法模式是一种极具宗教色彩的全新司法理念,其自身所具有的宗教因素对其运行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较而言,这些宗教因素的系统性和优质性是我国现有宗教文化资源因素所不具备的,短期内恢复性司法模式这颗种子在中国很难找到可以生根发芽的宗教土壤,利用我国现有宗教文化资源为恢复性司法服务也是困难重重。因此,中国对恢复性司法模式的引入不宜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16.
一粒麦子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 保罗说:“你所种的若不死就不能生。”(林前15:36)种子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春天,农民将小小一粒种子植入土壤,秋天就可以成百上千倍地收获。但种子在土壤中变化的整个过程我们却未必知道。 种子由一层壳包裹,显得内向,其中包含着极强  相似文献   

17.
拆毁与建造     
许恩杯 《天风》2006,(2):14-15
有的人的人生是建造,也有些是拆毁。建造的人走到哪里,把爱的种子也播种到哪里,在他所到的地方,到处有欢乐、有和睦。拆毁的人,他所到之处尽是毁坏:家庭没有和睦,同事不能和平共处,朋友不能信任,甚至说没有朋友,或者说没有永久的朋友;朋友只是互相利用,因为他追求的是利益是自己的好处,惟我独尊。今天我们所要分享的主题是:拆毁和建造。一、拆毁那该拆毁的家庭里的生活很重要,我们在外面可以带假面具与别人打交道,在家里就没有办法带面具。我们人是怎样的,在家庭里必定会完全显  相似文献   

18.
正人在世上,总要做事。没有谁什么事也不做,就成了一个好人、一个成功的人。世上没有这样的好事。都得做事,而且,最好做成功,这样,效果才最好。可是,人一旦做起事来,就容易急,并且急于求成,如果有种做法能缩短过程,几乎所有的人都会采用这种做法。如果真这样做,那么就说明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规律,任何事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而所谓的规律,就是事物自身本来就有的节奏、速度等,任何人都不能把它给打  相似文献   

19.
<正>×××:你好!我是一名大四的学生,我快要找工作了,可是我很没有信心,因为我既没有丰富的社会实践,也没有傲人的成绩单,我不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我正在自学高级口译,但也不知道能不能考得出来。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落得这地步!我的人生目标不是大名大利,仅仅是一种充实的、有意义的生活,并且希望在某一方面成为一个专家,能够给别人提供帮助,就像你们现在所做的事情一样。可  相似文献   

20.
没有雨露滋润,万物就不能发芽成长;没有恩师教诲,学生就不能张开智慧的翅膀.2002年我考取了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有幸跟随先生攻读文艺学专业硕士学位.迄今仍然记得先生的课堂授课,<现代西方文艺理论>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刚从美国归国的他,却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讲得出神入化,生动感人.看到几近古稀之年的他站在讲台上,精神矍铄,思维敏捷知识渊博,钦佩之情油然而生,也是在那时我对学术研究开始有了最初的启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