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826年,德国小说家威廉·豪夫身患重病,医生断言,他的生命不会超过一年。一天,豪夫的音乐家朋友穆克前来探病,当聊到豪夫的身后事时,穆克老泪纵横:"老伙计,虽然我现在并不能为你做什么,但你走后,我一定要为你写一首葬礼曲,让你在天堂还记得我。"面对穆克的哀伤,豪夫似乎忘记了自己的病痛,他挣扎着从床上坐起来,拉着穆克的手叮嘱道:"谢谢你为我所做的这一切!但是,有件事我必须叮嘱你。"穆克握紧了豪夫冰凉的手:"有  相似文献   

2.
正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赫塔·米勒有一本小说叫《心兽》,这本小说有一篇很漫长的自序。序言的开头,她写了一件出现在她生命中,让她耿耿于怀的小东西。幼年的她每次清早出门,总是忘记携带自己的手绢。然后,母亲会喊住她,提醒她:"米勒,你要记得带上手绢了。"然后她才心满意足地去上学。忘记,提醒,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形成某种规律,伴随她的童年。其实,她是故意忘记带的,因为这样就可以获得一种微妙的证明。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考查不同群体(本地、外地)青少年朋友选择的特点,以及跨群体友谊与群际态度的关系,同时考查了群际焦虑在跨群体友谊与群际态度之间的中介作用。905名初中学生参与了本次调查,测量工具包括朋友提名(友谊数量和质量)、群际态度(积极情感与消极刻板印象)和群际焦虑量表。结果发现:(1)在本地与外来学生混合的学校中,跨群体友谊普遍存在,且外地学生在选择朋友时存在一定的本群体偏好;(2)跨群体友谊与更为积极的外群体态度相关联,且这种"友谊效应"只存在于外地学生中;(3)跨群体友谊通过群际焦虑的中介作用对群际态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次,林肯的朋友对林肯愤慨地诉说另一位朋友的无理。林肯听后不平地说:"你马上写信去痛骂他,以后不要再与他往来。"于是,这位朋友立即动笔写信,将那人痛骂一顿。然而,信写好后却被林肯拿过去撕了,林肯笑着说:"我写过不少这样的信,但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寄出去。我们可以尽情地倾吐心中的不快,但无  相似文献   

5.
一、水生和水生妻的原型是孙犁大妻 <荷花淀>和<嘱咐>这两篇小说,可以看成姊妹篇.虽然从副标题上来看,应该把<荷花淀>看成是<芦花荡>的姊妹篇,因为两文的副标题分别是"白洋淀纪事之一"和"白洋淀纪事之二".但是,从人物和情节上来看,应该把<荷花淀>与<嘱咐>看成姊妹篇.因为两文有相同的主人公水生和水生妻,有互相连贯的故事情节--<荷花淀>写水生妻送郎参军,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嘱咐>则写抗日胜利,水生请假回家,在家里住了半夜,妻子乘冰床子送他回到部队,嘱咐他好好打仗,尽快打败国民党反动派.  相似文献   

6.
终于,把这段往事写完了。我一直以为,我不会写这段往事,现在不但写了,而且还写完了。读起来发现有很多细节没有写,是因为有很多回忆,我不想去唤起。写下这段往事,不为什么只为了忘记,将以前的一段伤痛,彻底忘记。如果,这一段感情也算是爱情的话,就算我为埋葬这段爱情立个墓碑吧! 我是在上大一的时候爱上他的。为什么会爱上他,我一直找不到原因。也许是我那时候很孤独?也许他那时对我的帮助,令我感激?到如今,我仍  相似文献   

7.
著名老作家孙犁同志,在《小说与色情》(1985年6月23日《光明日报》一文中,对于“色情描写”说:“最近在一些文艺作品中,此风又有‘复古’之势”(以下引文只注“孙犁语”)。对此,我颇有同感。不过,对于“复古”,我则认为,除孙犁同志指出的复我国  相似文献   

8.
朋友是音乐     
音乐之于人生,是必需,又是奢侈,朋友亦然。朋友就是音乐,它们相似的精神和内涵,它们超越凡俗的物欲,为你的生命带来精神的馈赠和超越的多彩。音乐有种种,你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态度;对朋友,也一样。  相似文献   

9.
忘记背后     
陈南耀 《天风》2009,(10):20-21
“忘记背后”就是把以前的优点、成绩、荣耀,或软弱、跌倒、失败一概忘记吗?不,“忘记背后”绝对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记忆力减退,而是一种正确面对过去的态度。今天,让我们从约瑟故事中认识寻找“忘记背后”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包容父母     
正忘记了曾经在哪里读到这句话:包容父母,足以包容天下。这句话常常在我心里泛起涟漪。我出生于农村,如今已步入中年人行列。每每回想起自己对父母的态度,所发生的几次改变,就会感慨不已。在孩童懵懂无知时代,父母给我的印象只有"严厉"两个字,为避免被父母责骂,只好在他们面前尽量争做一个乖孩子,从来  相似文献   

11.
生命之树     
每一次陪朋友进崂山景区游览,我都不会忘记将生长在崖壁上的、那些奇形怪状的树木指点给朋友看。  相似文献   

12.
正孙犁是当代著名作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他始终淡泊名利、远离官场、布衣步履、低调为人,其清新淡远的创作风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作家。孙犁原名孙树勋,不善言谈,说话三言两语,语句都很短,像他的文字,声音却深厚,洪亮,显得底气很足。孙犁曾说,他的这个习惯,是抗战初期在冀中抗战学院讲课时练出的功夫。这所抗战学院设在深县中学,操场上搭起一个大席棚,可坐五百学生。孙犁在学院教抗战文艺,那时当然没有麦克风,教员讲课必须大  相似文献   

13.
有人认为范文澜先生早年曾对佛教文化采取过虚无主义态度,但到了晚年却开始系统地钻研佛经,表示自己需要补课。其实,范老对佛教的态度是一以贯之的。他的《唐代佛教》可以说从早年一直写到晚年,其《引言》部分写于1965年8月,这是"文革"的前一年,范老72岁,离逝世仅4年。他对佛教持批判态度,但他一直认为佛教是文化,佛教文化"是值得热烈欢迎的"。  相似文献   

14.
应朋友之邀,参观了他的奇石收藏。两间不小的房子里到处摆放着奇珍异石。惊叹大自然天然成趣的奇妙,也赞叹朋友慧眼识珠的匠心。看完了,朋友要我写几个字,我便写了"人藏石原自爱好,石藏人却在精神"赠他。我告诉朋友,在你收藏石头的同时,石头也收藏了你。你收藏了它的形,它却收藏了你的心。天下之事,概莫例外。谁是主体,谁是客体,关键在于自己的内心。骑士骑着骏马在大地上飞奔,骑士十分自豪,十分得意,他的自豪得意在驯服驾驭了骏马,展示了自己的风采。而骏马却不  相似文献   

15.
心灵的院子     
正有个朋友写了一首诗,叫《如果,有个院子》。他在诗的左边种了几株蔷薇,右边栽了两棵芭蕉,中间留一条小径, "看阳光和风在这里停留、拐弯/像亲人从远方归来"。他说有个院子,是为了给他"寂静之美/和它虚度"。"虚度"这个词打动了我。炊具在厨房,饭桌在餐厅,接待客人在客厅。书在书房,床  相似文献   

16.
空巢期来袭     
《天风》2015,(12)
<正>朋友透过社群发了一个短片,并写着:"空巢期比你想象的更沉重。"看完短片后,心中很有感触,于是把这个影片转给在外地读书的女儿柔柔。没多久,女儿很高兴地回应我:"至少这代表我跟鸟儿一样不是啃老族。"女儿的响应让我顿时对现实有了些不同的认知,不禁点头称是。这则短片记录了一只鸟儿筑巢的过程——鸟妈妈生了几颗漂亮的  相似文献   

17.
正去朋友家玩,发现他家的书房里多了一幅字:细水长流,岁月静好。我疑惑地问:"人家挂幅字都写‘宁静致远’或者‘难得糊涂’之类的,表明自己的心志,你写的这几个字怎么讲呢?"朋友一笑,说:"这是我四十岁生日时写的,也是为今后的日子定好的生活基调!"生活基调?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说。乐曲有基调,绘画有基调,文学作品有基调,说的是主要风格和基本感情。有了基调,作品就不会偏离主题。可  相似文献   

18.
有一次,一位朋友愤慨地对林肯诉说另一位朋友的无理。林肯听后不平地说:“你马上写信去痛骂他,往后再不要与他往来。”于是,这位朋友立即动笔写信,将那人痛骂一顿。然而,信写好后却被林肯拿  相似文献   

19.
弧线人生     
正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又新鲜、令不少青年朋友沉思的问题。为了事业、为了爱情、为了享受、为了创造、为了……这关于人生的种种答案,好像是,也好像都不是。有一天,当我冥思苦想之际,脑海中忽然冒出了一首诗,那是顾城写的《弧线》: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我不知作者在写这首被称为"朦胧诗"的作品时,有没有考虑到人生哲理,但是用诗中所写的"弧线"来思考人生,却令我  相似文献   

20.
那是玛丽娅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时刻:19岁那年,她最好的朋友在车祸中丧生,在朋友的葬礼上,玛丽娅声音哽咽、嘴唇颤抖、心情比任何人都要悲伤,她明明感觉泪水在眼底汹涌,可脸上却没有一滴泪水。随后在医院的检查让玛丽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