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乾隆帝博学多才,思维敏捷。一次他到江南巡视,见一农夫扛着锄头,就故意跟身边的宰相张玉书开玩笑:“这是什么人”张回答说:“他是个农夫。”乾隆又问:“农夫的‘夫’字怎么写”张顺口答道:“就是二横一撇一捺,轿夫之夫,孔夫子之夫,夫妻之夫,匹夫之夫都是这么写。”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国历史上,文天祥绝对是一位顶级的民族英雄,光辉事迹数不胜数,再加上一首《过零丁洋》,就像岳飞有《满江红》、诸葛亮有《出师表》一样,更让他的形象光芒万丈。不过,现在我要说的是他的一位朋友——张千载。张千载跟文天祥是同乡好友,从小在一起读书,被老师视为"双璧"。可惜张千载的运气不是很好,当文天祥高中状元、飞黄腾达甚至官至宰相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小举人,郁郁不得志。文天祥知道他的才学,就想  相似文献   

3.
学会放下     
北宋明臣吕蒙正在宋太宗、宋真宗时三次任宰相。他不喜欢把人家的过失记在心里。他刚任宰相不久,上朝时,有一个官员在帘子后面指点着他对别人说:“这个无名小子也配当宰相吗?”吕蒙正假装没有听见,就走了过去。他的同事都为他愤愤不平,要求查问这个人的名字和担任什么官职,吕蒙正急忙阻止了他们。退朝以后,同事们心情还是平静不下来,后悔当时没  相似文献   

4.
扑火     
在罗马书十二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牧人披尔因忠于波斯国王做了宰相。他的同僚们都忌妒他,召集会议,讨论如何赶他下台。会议后派代表去向国王密告:“王啊,披尔出身卑微,一旦被选为宰相,位高于我们,权又大于我们,愿王重新考虑。”  相似文献   

5.
从前有一个理发师为宰相理发,一不小心把眉毛给刮掉了。这还了得!理发师情急生智,只见他收起刮刀,直愣愣地看着宰相的肚皮,宰相不解地问:“你不修面,却光看我的肚皮,这是何意?”“人们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宰相的肚皮不大啊,怎能撑船?”理发师说。宰相听了哈哈大笑:“那是说宰相的气量大。对一  相似文献   

6.
《天风》2020,(4)
正在北宋,无论是政坛还是文坛,欧阳修都算得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领军人物。他似四月骀荡春风中盛开的一树繁花,热烈、灿烂得令人无法忽视。欧阳修四岁丧父,母亲带他投靠了不甚富裕的叔叔。家境贫寒,他的启蒙教育是母亲芦杆画地教他识字完成的;他的书是从街坊家借来抄读的。尽管欧阳修不到十岁就已是远近皆知的神童,然而,他两次参加科举都名落孙山。入仕后,欧阳修又因长相被宰相晏殊所嫌弃。"看脸"这件事,也不是现在才有的,欧阳修高度近视、龅牙、又矮又瘦、面色蜡黄,他初次去拜谒晏殊时,这位风流宰相掀起轿帘,看到欧阳修容貌  相似文献   

7.
不为的智慧     
正宋仁宗时期,范仲淹官职不高,他看不惯当时身为宰相的吕夷简一手遮天的样子,于是想扳倒他。范仲淹费尽心思,绘制《百官图》,揭露吕夷简暗箱操作提拔官员,连夜写奏折,希望皇帝铲除吕夷简。还绝食死谏,争得一批年轻官员的支持,与吕夷简对抗。吕夷简也不示弱,把反对者以各种理由贬出京城。此事越闹越大,而资历、能力、人缘都好于吕夷简的副宰相王曾却坐视不理。范仲淹想把他拉到自己这一边,便登门质问:堂堂副宰相,岂由朝堂之上两党相争?王曾也不  相似文献   

8.
邢鸿儒  龚莹 《美与时代》2016,(10):32-33
从宋代社会开始,统治者和文人继承了儒家思想推崇的格物致知,研究事物原理从万物中寻找事物的唯一本质——理。无论是从平时的咏诗作对,还是在案上作画,都可以看出宋代人对周围世界观察方法的不同,他们更加细致入微。像宋徽宗提出的形似、格法的标准。其实宋朝的一切艺术方面的成就在南唐和后蜀已经逐渐兴起。南唐的后主可以说是战争的失败者,但从艺术文化方面来说他是个成功者。  相似文献   

9.
上善若水     
正明朝的上海,的确是个小地方。在嘉靖、隆庆年间,这小地方却出过一位首辅大臣,也就是宰相。他就是徐阶(1503-1583年),《明史》称他为华亭人。华亭,即今松江。徐阶在明朝所有相当于宰相职务的"首辅"中间,不是最有名的,也不是最出色的,然而他是将中国历史上特大贪污犯之一——奸臣严嵩扳倒的主力。如果不是他的政治智慧,严氏父子还将继续作恶下去。朱元璋为强化帝权,弱化相权,废除秦汉以来的宰相制度,  相似文献   

10.
正宋太祖赵匡胤特别喜欢喝酒,历史上发生在他身上的许多著名的大事件都与酒有关,比如陈桥兵变,比如杯酒释兵权,等等。喝酒最忌独酌,太祖也不例外,想喝两杯的时候,他总要请三两个人来做伴。这一天,他请来的是南汉后主刘鋹。刘鋹不是主动投降的大宋,之前宋太祖曾让南唐国主李煜两次写信劝他归降,不知天高地厚  相似文献   

11.
南唐后主李煜多才多艺,尤通音律,是唐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他为纪念南唐亡国周年而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词上片伤今忆昔,下片直抒无限愁苦,集中而深刻地反映了他作为亡国之君的特定的悲与愁.这首词以其独特艺术魅力和成就成为广为传唱的经典.  相似文献   

12.
时值盛夏的六月初六,民间以不同方式度过这古老的节日。“六月六,请姑姑”,每逢农历六月初六,村民都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这个风俗是从春秋战国时兴起的。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宰相狐偃,是保护晋文公的功臣,举国上下对他都很敬重。每逢六月初六他过  相似文献   

13.
炫耀     
正《史记》中记载了齐国宰相晏婴的车夫,每回驾车出门都是极尽风光,颇为高调。可是晏婴车夫的老婆看到后,却死活要和他离婚,理由是她看不惯自己老公在人前的那种嘚瑟劲儿,说人家晏婴当宰相都懂得谦虚谨慎,你一个车夫有啥可炫耀的,如此下去,恐怕离倒霉不远了,我还是躲你远点儿吧!想当初,陈寅恪与鲁迅是很早就认识的朋友,二人同去日本,同在一所学校补习日语,且住同一宿舍,床抵着床,感情十分深厚。可是,当鲁迅声名鹊起,  相似文献   

14.
宋太祖选才     
正南唐的徐铉、徐锴、徐延修学识渊博,很有才华,在江南一带可谓家喻户晓。三人之中,数徐铉的学问最高。每年,南唐会向宋太祖纳贡,今年由徐铉带队。按照以往的惯例,宋太祖要派一个人去南唐迎接,陪徐铉一起前来。徐铉能说会道,传遍朝廷上下,大臣以各种理由拒绝,不去干这个差事。以往,南唐纳贡,有些官员主动请缨,当徐铉出马后,官员能躲则躲,实在躲不了就以身体不适告知皇上,反正都不想去。  相似文献   

15.
卢怀慎是唐朝著名的宰相,他的有名却与一个绰号有关,叫"伴食宰相",说白了,就是"陪伴吃饭的宰相"。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沦落到只能陪人吃饭的份儿上,不能不令人觉得有些尴尬。说起"伴食宰相"的绰号,还是有些来历的。当时与卢怀慎一同为相的,还有姚崇。姚崇以"善应变成务"著称,能力超强,深得皇帝的信任。卢怀慎自知能力与  相似文献   

16.
忍难忍之事     
人可能最难做的事情就是一个"忍"字。但令我吃惊的是,很多有作为的人,恰恰都很能忍。唐朝宰相娄师德为官几十年,在矛盾重重的中枢机构中从未有过帮派之争,也未有大起大落的经历,始终受到重用。名相狄仁杰本来是他举荐的,但狄仁杰  相似文献   

17.
王维多才多艺,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而且还通晓音乐。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使他具备敏锐而灵动的艺术感觉,又加之他对禅理的体悟创作了大量意境浑厚而又冲淡空灵的优秀诗篇,代表着唐代诗歌优美宁静的一面。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他的高、曾、父三代都做过司马,弟王缙曾任代宗朝的宰相王维也一直在朝廷担任官职。张九龄为相时他曾被提升为右拾遗,后迁监察御史“。安史之乱”时,玄宗奔蜀,王维扈从不及,被迫受伪职两京收复后,在其弟王缙的一再保谏之下,授太子中允,后又迁至尚书右丞。自张九龄罢相后王维就…  相似文献   

18.
正张说和姚崇同是唐朝宰相,但二人素来不和,互相仇恨。公元721年的一天,张说忽然听说姚崇死了,心里说不出的高兴。按照惯例,张说不得不去祭拜姚崇。当他走进灵堂,意外地发现棺木上悬挂着一块玉佩,立刻被吸引了过去,这正是他朝思暮想的那块玉佩。张说一生爱玉,每见到上好的玉器,不弄到手就寝食难安。那一年,唐玄宗为了表彰姚崇对朝中改革的贡献,特赐给他一块价值连城的玉佩,让张说嫉妒得红了眼睛。如今,张说  相似文献   

19.
南京栖霞寺舍利塔浮雕乃五代南唐重要的佛教美术作品,对其展开研究不仅可追溯佛教美术的发展概况,更展现了五代南唐时期人物画、建筑画以及山水画的审美风尚,是研究五代南唐美术的重要史料。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初建于隋仁寿元年(601),五代南唐重修。观之八相图中山水浮雕可见其刻画古朴、表现稚拙,实与山水画已高度发展的五代南唐时期风格迥异。通过与五代及早期山水画相比,并结合古文献记载,最终可见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八相图中山水形制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20.
淡漠喝彩     
北宋时,宰相王旦有个马夫,为他赶了五年马车,服役期满向王旦辞行,王旦竞不认识他了。等马夫转身走时,王旦却马上叫出了他的名字,并念他赶车勤劳,给了他丰厚的赏赐。原来,这个马夫平日只知赶车,正脸都难露一个,王旦只熟悉他的背面,所以见到他的脸面时反倒不认识了。待马夫转身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