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演员张涵予和导演冯小刚在生活中是交情很深的朋友,但在事业上两个人公私分明,从来不感情用事,彼此都是很认真的人。张涵予起初酷爱配音,后来尝试演戏。他曾经在电视剧《梦开始的地方》中很认真地站在餐厅椅子上激情洋溢地模仿列宁讲话,一下子让冯小刚记住了他。不过,张涵予在"铁哥们儿"的电影里一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跨界成为一种潮流,在资本运作的助力之下,跨界导演已然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新兴势力和重要现象。跨界导演的成功崛起,打破了电影导演封闭的"小圈群体",加剧了中国导演的代际消亡和华语电影的合流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3.
演员张涵予和导演冯小刚在生活中是交情很深的朋友,但在事业上两个人公私分明,从来不感情用事,彼此都是很认真的人。 张涵予起初酷爱配音,后来尝试演戏。他曾经在电视剧《梦开始的地方》中很认真地站在餐厅椅子上激情洋溢地模仿列宁讲话,一下子让冯小刚记住了他。  相似文献   

4.
赵颖  陈清华 《学海》2012,(3):176-179
从《小山回家》到《海上传奇》,贾樟柯用10多部电影记录了中国当代变迁,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普通人特别是底层人的命运。与冯小刚、张艺谋等由于影片题材及风格转变而只能贯之以"导演作品"的电影不同,贾樟柯的电影由于一些元素的重复已发展成为一种特有的"类型",而贾樟柯也是目前中国少有的形成自己"类型"的导演。本文从内在观照、风格、表演、定位等方面分析了贾樟柯的电影"类型化"元素,试图为他的"类型"电影研究提供可供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那年他只有17岁,父亲生意失败,他毅然接过压在父亲身上的负债。就在他拍第一部片子《古惑仔》系列电影时,有一个镜头需要他和许多人打打杀杀,因为太过入戏,他不小心踢到了废钢,脚上顿时鲜血直流。导演望着疼得直冒冷汗、面色惨白的他立刻喊停,要送他去医院。可是他很明白:这一去医院,势必要换演员,自己的"星路"也许从此就断了。此时此刻,他仿佛看到了父亲为无力偿还债务而紧锁的眉头,便咬着牙对导演说:"我能坚持。"  相似文献   

6.
南政 《美与时代》2003,(8):79-80
入世以来,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电影业,冯小刚以其独特的轻喜剧风格,以及商业化的电影观念,在中国影坛成为“贺岁片”的旗手。随着新一代导演的拨地而起,还有其不足的冯小刚,能否在日新月异的竞争中,独居鳌头?大家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7.
那一年,他在电影圈内尚是无名小卒,根本不被人所识,当时他创作了一部名叫《魔鬼终结者》的电影剧本,完成后就开始四处寻找能给自己机会导演剧本的制片人。或许是因为无名,或许是别的什么原因,很多制片人相中了剧本,但拒绝由他当导演。  相似文献   

8.
可能世界语义学侧重形式技术,缺乏哲学说明,"跨界同一"难题正是其困境之一;情境语义学则侧重哲学说明,将"情境"引入可能世界,实现两者嫁接,可为"跨界同一"难题提供新的突破口。与对象所处世界的情境相容是个体实现跨界同一的前提:从物模态表达了现实的可能,现实可能的世界与现实世界情境相容,相同本质和同一起源的跨界个体保持同一;从言模态表达了逻辑的可能,逻辑可能而现实不可能的世界与现实世界情境不相容,本质主义不再适用,跨界个体不具有同一性。  相似文献   

9.
人生的清单     
正能郑重其事地不做一些事情的人,需要清醒的头脑。著名的导演斯皮尔伯格在拍一部片子之前,列了一份清单,这个清单是否定清单:这个电影不能拍成什么样子,一条条地列,确立"不"后,再接着往下做。基本就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一直很敬佩业内一个有名的文化人,他推出了民国老课本系列。他说在准备做时,有个建行系统来找他做纪念画册,给的钱足够卖好多年的书,他没接,扭  相似文献   

10.
正李少红拍《橘子红了》时,大年三十还在拍。少红导演有些过意不去,说:"下午最后一场戏,拍完就放假了。"这场戏是周迅的,大家觉得她很有灵性,可能一遍就能过。周迅在片中饰演秀禾,那时秀禾怀孕了,秀禾感到肚子里的孩子在蠕动时,对大伯说:"你来摸摸,他在动。"少红导演要求周迅此时要激动得流泪。可是此时  相似文献   

11.
正偶然在一档娱乐节目中看到某二线明星讲述自己的光荣历史。对于青少年粉丝的提问,该明星一律回答:"一件事只要坚持,就会成功。"后来,有个三流小演员深受鼓舞,在被无数导演奉劝"不适合做演员"后,仍觉得坚持就会成功,几年过去,却越发潦倒、颓靡。其实他头脑灵活,改行经商或许能大有作为,可人家宁愿相信同行的鸡汤,也不愿试试改行。  相似文献   

12.
高子文 《学海》2012,(3):172-175
贾樟柯一直被认为是"民工导演"。他用纪实与虚构相结合的电影手法展现了当下中国人与环境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合谋,以及人对环境的抗争。通过文本解读,本文细致分析了他的电影中的这三方面内容,并同时指出贾樟柯电影观念的嬗变。从《二十四城记》开始,他的电影从个体关怀转向了文化思考,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其社会批判的尖锐性。作为导演的贾樟柯却实现了他从电影"民工"到"传奇"记录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正"80后"青年导演韩延,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导演专业。在做导演的道路上,韩延总是有着无穷的兴趣,为了电影真诚付出,全情投入,不辞辛苦。"大制片家"江志强赞誉他"是一个有水准的导演"。韩延让人刮目相看的是,2012年凭借爱情片《第一次》获得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新人导演奖,2015年凭借《滚蛋吧!肿瘤君》获得第11届中美电影  相似文献   

14.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徐帆离我们很远。她是一位实力派的女明星,演技有口皆碑;还有就是她的另一个身份——中国顶级导演之一冯小刚的妻子,这也是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她是一位名人,身上诸多光环围绕,这使她与普通人的生活之间凭空筑起了一道屏障。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初西方文化危机期间,卫礼贤极大地推动了西方对于孔子和儒学的积极评价:他大量译介中国经典,在德国起到了拓荒的作用;他的灵活阐释,拓展了儒学的接受群体;他的"中国"立场,让西方封闭的话语场内多了"他者"的声音。卫礼贤复活作为道德宗师的孔子形象,彰显儒家对道德责任的坚守,令人信服地从西方视角确证了传统儒学的现代价值。他的"跨界"阐释让他得以克服专业局限,为上世纪初的中西文化对话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是一位闻名世界的电影导演,尤其擅长拍摄惊悚悬疑片。他深受精神分析学说大师弗洛伊德的影响,创造并完善了悬念的艺术。在他的电影中,巧妙的构思加上令人瞠目结舌的剧情,随处透露的都是他对生活、对大众心理、大众命运的另类理解。他头顶"悬念大师"招牌游戏人间,享受他的电影梦。  相似文献   

17.
压抑的快乐     
正据说是黑泽明导演的一段经历:他老来胆囊出了问题,医生劝诫他,莫再吃鸡蛋。黑泽明表示:老夫本来不爱吃鸡蛋,但你这么一说,我偏要吃!——越吃越香。也还是黑泽明,据说还说过这么段话:白天吃是为了补充身体,晚上吃是为了补益灵魂。这调调,用《大宅门》里陈宝国最后一集里那句话说:"不是不叫我干什么吗?我偏干什么!"  相似文献   

18.
永远的主角     
大人物有大人物的光芒,小人物有小人物的趣味,最关键的是,在人生的大戏里,你必须把自己锤炼成一名一流的导演,然后才会是自己永远的主角。我有一位影视界的朋友,是那种难得的不浮华的女人。一次,我们谈及一个正走红的导演,她淡淡地说:"虽然他目前的市场状况挺好,但就我看来,也不过仅此而已,将来不  相似文献   

19.
导演冯小刚最近发微博,就热心朋友为其提供治疗白癜风秘方做出回应:“常遇热心人苦口婆心劝我治疗脸上白癜风且免费献出祖传秘方,在此一并叩谢。这病在下就惠存了。不是不识好歹,皆因诸事顺遂,仅此小小报应添堵远比身患重疾要了小命强。这是平衡。也让厌恶我的人有的放矢出口恶气。再者即便治愈,我也变不成吕布、黄晓明,顶多就一不用打底色的杜月笙。”  相似文献   

20.
正看《笑傲江湖》节目的时候,经常听到冯小刚、宋丹丹说"这段戏太无聊了",而后笑得前仰后合,可见在喜剧里面有时缺了无聊才是真的无聊。其实无聊是一种状态,常被用来形容一些人无所事事、整天发呆。可它又是一种感受,愣在那儿你不觉得无聊吗?无聊。于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