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君子"一词三千年前就已经出现在我国史料记载上,就连鲁迅笔下的阿Q也会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尽管如此,"君子"一词于今人来讲,绝对还是一个耳熟却不能详的语词。"君子"一词最早见于成书于西周的《易经》,如《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谦卦》:"劳谦君子,有终吉"等。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也不乏对君子的描述。《诗》三百中就有60余篇、共180多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新课程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断推进,广大教师读写结合的意识不断增强。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读写结合"目标不明、落点不准、手段单一、流于形式"等问题。对此,我们要认真把握读写结合的区分度、精准度和敏感度,打造精彩的读写课程。一、区分度:目标定位,指向明确1.学段目标,避读写结合无序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同的年段应该有不同的指导方法和侧重点。例如在教学二年级课文《水乡歌》时,  相似文献   

3.
奇与正     
正《老子》57章言:"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这是关于"奇"与"正"关系最显豁的表达。战争贵"奇",这在《孙子兵法》中得到很好印证。孙武在《势篇》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这大约就是  相似文献   

4.
<正>真德秀《大学衍义》一书,向被称为"帝王之学"。真德秀在《大学衍义序》中说:"为人君者,不可以不知《大学》;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大学》。为人君而不知《大学》,无以清出治之源;为人臣而不知《大学》,无以尽正君之法。"其实,历史上被称为"帝王之学"的,不只是《大学衍义》,如唐太宗所撰的《帝范》、吴兢所撰的《贞观政要》、范祖禹所撰的《帝学》等也属于"帝王之学"。《大学衍义》一书同其它讲"帝王之学"的书,究竟有何不同呢?  相似文献   

5.
景天星 《法音》2021,(2):61-63
翻阅佛教典籍,有诸多"琴弦"之喻,然最为著名者,莫过于"因缘和合喻""狮子筋弦喻"和"不急不缓喻"。此三种譬喻分别出自《入中论讲记》《华严经》和《中阿含经》。一、因缘和合喻"因缘和合喻"见于月称论师造、法尊法师译讲的《入中论讲记》。在《入中论》"第六菩提心现前地"中,月称论师有一颂:"如影像等法本空,观待缘合非不有,于彼本空影像等,亦起见彼行相识。"  相似文献   

6.
《管子·宙合》是一篇极为重要的古代文献,文中多用战国习语,颇不易解。如"成轴",当指道枢,见于《庄子·齐物论》,又称为"要",马王堆帛书《易传》有《要》篇。又如"一薄",当读为"一夫",古无轻唇音,故薄读为夫,"一夫"见于《孟子》,指独夫民贼。《管子》旧有尹知章注,理解上亦多歧异,例如《管子·宙合》云:"故君出令,正其国而无齐其欲,一其爱而无独与是。"尹注:"正臣,其爱宜一。"黎翔凤《校注》引戴望说,改"正"为"王",不确。"正臣"之论,见于《管子·形势解》。  相似文献   

7.
易学思维之葩掇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选取《易》四卦探析其思维特征:从《泰》、《否》剖辨其因果思维,《泰》之以"果"示"因"更属辩证逻辑思维,从而否定C·G荣格关于《易》不从"因果关系论事"的判断。以《蛊》卦之"蛊"不训"弊乱"而应训如钱钟书先生所证之"事"、"事业",论定《蛊》属于创造性思维范畴,继承前辈事业,在自己的努力实践中创新业,立新功。以《》卦辞"不利即戎"断句或连读,探析前人关于战争的两种思考,一是果决地抓住战机打击敌人,如周武王讨伐纣之《牧誓》所示;一是先安顿内部,"施禄及下"以得民心,如《左传》"曹刿论战"所示,是"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经纶 《中国道教》2012,(4):38-40
有关《庄子·秋水》篇"谨守而勿失"命题的注解还有待商榷。"谨守而勿失"究竟"守"什么?笔者曾在《〈庄子〉"无以故灭命"之"故"释义考辨》(《中州学刊》,2009.05)和《"反其真":〈庄子·秋水〉篇主旨新论》(《船山学刊》,2012.01)两篇文章中论及到该命题的释义,但不够具体和详细,现做一专门讨论,以就正于方家。今人对"谨守而勿失"命题的释义,如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曹础基的《庄子浅注》、孙通海的《〈庄子〉译注》等,多将该命题释为类似如下的表达:谨守住前三句话道理而不失去,这就叫做回复到天真的本性,且多将此命题用句号与其前三个命题隔开。①  相似文献   

9.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章中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就是说人能够积聚自己的元气达到婴儿的状态,就可以实践"长生久视之道"。为什么呢?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五章中说:"含德之厚,  相似文献   

10.
正一、元郭氏世祖坟茔碑中的消经~(1)文字1984年版的《泉州伊斯兰教石刻》中收录了一方"元郭氏世祖坟茔"碑,碑刻首行有文字如图。该书认为此碑碑额正中部阴刻一行波斯文,译文为:"一本·库斯·德广贡·纳姆"。~(2)2005年补充修订的《泉州宗教石刻》照录碑额文字为:  相似文献   

11.
《荀子集解》及其它训解《荀子》的著作中存在诸多训释错误,有必要探讨其正确的训解。如《解蔽》"宇宙里矣",其意当为:大清明之人,心如明镜、止水,万物无不映现在他心里。《修身》"虽有大过,天其不遂乎","遂"读为"遗",义为遗弃。《大略》"言之信者,在乎区盖之间","区盖"乃"阙"之缓读。《尧问》"无越逾不见士",又"越逾好士",两"越逾"义同,都是超越、跨越序列、等级。  相似文献   

12.
水到渠成     
见心 《法音》1990,(10)
《景德传灯录》卷十二,僧问仰州南塔光涌禅师:"如何是妙用一句?"师曰:"水到渠成."宋代苏轼《东坡续集》卷十一  相似文献   

13.
体育与德育     
正毛泽东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如人所共知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如"胜不骄、败不馁"的体育品质;再如足球、篮球运动,除了讲求个人的技能高低,更要注重队员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等。这些都说明体育和德育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思路与方法1.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方式中中学体育中的德育教育非常重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15,(5)
<正>在《路加福音》17章6节与19章4节中,都提到了"桑树"一词。而经文中所记载的这两种"桑树",在植物学中虽同属桑科,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树木。一类"桑树"(希腊文为sukaminos)是"黑桑",如《路加福音》17章6节之"桑树"(sukaminos),原产于巴勒斯坦及西亚地区,其果实成熟为紫黑色,即"桑椹",其根长得极深,难以拔出。主耶稣说:"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棵桑树(sukaminos)说,‘你要拔起根来,栽在海里',它也必听从你们。"(参路17:6)而在《马太福音》中,耶稣说:"是  相似文献   

15.
学诚 《法音》2008,(2):18-32,33
一、珍惜出家善根,不负暇满人身在无限生命的生生轮转中,最难得的莫过于得到暇满人身并能够修学佛法,而能够以出家身修学佛法更是希有难得!如《释迦如来行迹颂》说:"言人身难得者,如经云:如人乘舟入于大海失针,于中觅之不得,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大学》《中庸》出于宋儒所说的一脉相承的思想谱系,但从思想内容来看,二者有诸多不同。如《大学》言心而不及性,《中庸》则言性而不及心,由此造成了修养方式上的不同:《大学》重在"正心",《中庸》重在"尽性"。此外,二者虽然都讲"慎独",但其内涵也不相同:《大学》的"慎独"与"心"有关,并包含内心"诚意"和外在"独处"两个方面;而《中庸》的"慎独"仅包含内在之"性"一个方面。最后,二者的最终目标大为不同:《大学》的目标是"治国"、"平天下",处理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庸》则要达至"与天地参"的理想目标,面对的是人与宇宙的关系。因此,从理论建构上讲,《大学》是一种由内至外的过程,《中庸》则是上贯下通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1906年,刘师培撰作《典礼为一切政治学术之总称考》首度提出并论述"六经皆礼"说,至其弟子陈钟凡所著《经学通论》(1923)、《诸子通谊》(1925)基本证成。陈先生推论的基本思路为三条:从思想发端上看,诸子学说均由礼学衍生;追溯六经之本原,皆因于周初制礼;抓住礼,可得中国学术之根荄。这一思想在清代有着广泛的学术基础,其直接发轫于于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而其远源可追溯至《汉书·艺文志》将五经推导至"《易》为之原"。近百年来,延伸"六经皆礼"说者不乏其人,主要包括一从宪章法制层面,如章太炎、陈顾远等,二从公私礼仪层面,如戴季陶、沈文倬等,三从生活观念层面,如马一浮、邹昌林等。  相似文献   

18.
<正>程志敏著《古典正义论:柏拉图〈王制〉讲疏》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5年8月出版。该书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柏拉图的《王制》(又译《理想国》)这一西方政治哲学的第一经典。作者认为:"正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正义"是"四主德"之一,是最为古希腊人所看重的理念;而广义的"正义"则指万物合序、万事顺遂、万音谐和、万民幸福的状态,堪称天地大法。与现代"正义论"不同,古希腊的"正义"主要不是"论",而是"法"和"行",其余诸如德性、法律(如惩罚)、政治(如权利、敌友)、技艺、利他、幸福等范畴,都可以在正义的框架下讨论,也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教是崇尚智慧的宗教。伊斯兰教的最高经典《古兰经》对"智慧"一词有诸多阐述。在《古兰经》的11个章节中直接出现"智慧"一词,而且"智慧"的内涵和外延涉及许多方面。一、《古兰经》中"智慧"一词涉及的内容包括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今、帛、竹书《周易》疑难卦爻辞及其今、古文辨析(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竹)革,攺日(?)孚,元羕貞,利貞,呣亡。 (帛)[勒,巳日乃]復,元亨,利貞,(?)亡。 (今)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本卦今本与竹书作"革",帛本作"勒",古从"革"之字亦可与"革"通假。如《诗·小雅 ·斯干》:"如鸟斯革。"《释文》:"革,《韓诗》作(革羽)。"是其证。另,《玉篇》言部释"諽"曰:"一 日更也,或作惮。"《玉篇》解"諽"为"更也",显然以义通"革"。 今本"巳日"之"巳",帛本缺,竹书作"攺"。作"巳"与"攺",其义一也。案《说文》释 "攺":"攺讀若巳。"是其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