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珂勒惠支的版画作品多以社会底层的苦难人生为主题进行创作传达,呈现出她作为一位妻子、一位母亲对生活苦难的思考,反映了德国劳动阶级的生活苦难以及在资本主义压迫下的反抗。文章通过对珂勒惠支的创作背景、作品主题变化的研究,来了解其艺术人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百姓的生活质量也是迅猛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在满足了温饱的基本需求之后,人们对于审美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众所周知,油画创作是反映时代特征最为有效的一种外化体现,所以它的创作可以说是与生活背景息息相关,时代生活背景对于油画创作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文章就对时代生活背景下,油画创作所受到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自媒体的兴盛,个人微信公众号崭露头角并逐渐发挥出重大作用。个人微信公众号"拾遗"自开通之日起,便以倡导审美生活为宗旨,用心书写"人物志"和"生活志"两类文章,在微信圈实属一股清流,引起许多追求审美生活的读者的共鸣,多篇文章获得超10万的阅读量。选取"拾遗"公众号热门文章50余篇以案例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为研究方法,从美学视阈下分析这些文章的内容美特征和形式美特征,并总结其热门文章的成因在于鲜明的个性美以及受众在欣赏过程中产生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4.
<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的记忆。文章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角度对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景进行描述,以此回忆童年生活的趣味,充分体现了鲁迅先生的童趣情怀。教学中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仔细体会文章的人文情怀,感受其艺术魅力,以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一、追忆童年,感受艺术魅力从鲁迅先生的日记中可以得知,鲁迅在1926年秋天抵达厦门,并在厦门大学国学院居住。  相似文献   

5.
正张岱年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有一篇重要的文章《论现在中国所需要的哲学》,发表于1935年4月8日的《国闻周报》。该文对当时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一系列问题,如应采取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应有什么样的应对社会危机的态度、需要什么样的生活理想等,都作出了深入分析。这篇文章连同这一  相似文献   

6.
低碳生活一直是我们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低碳理念已经深入到生活中,深入到国家建设等方方面面,尤其是近几年广泛地应用于现代景观设计之中。文章将通过调查社会背景,分析低碳理念的概念从而引出其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分析上海世博后滩公园的例子来阐述低碳景观设计的设计原理和发展趋势,论证了绿色低碳理念的景观设计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景观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7.
文化常模和目标调节模型:两种幸福感文化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资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提高生活质量这一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世纪60年代后期,主观幸福感(SWB)的研究逐步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热潮。近年来,幸福感属性中的文化差异引起了跨文化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文章通过比较SWB跨文化研究中新近出现的两个理论模型——文化常模模型和目标调节模型,探讨了文化在SWB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情绪性幸福感和生活意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看过一篇《生命的立起》的文章,里面讲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在沙漠中,生活着一种很小的甲虫。清晨,它们一只接一只地从沙丘底部的巢穴爬上来,然后,在沙丘顶上列队,一大排地立起身子,把它们光滑的背甲对着同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沿海市场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引起生活方式的变革与更新。广东、福建、海南等省的青年一代,对西方的新生活方式从接受、热衷、崇拜变为分析、选择、吸收,在社会上掀起一次又一次的生活风尚的更替趋势。试将南与北、沿海与内地作比较,即可发现,内地理论界呼吁生活方式变革的文章很多,引起无数次讨论,但在实践中困难重重。沿海青  相似文献   

10.
<正>本书由多期《天风》杂志读者信箱栏目的文章汇集而成,作者用十分接地气的语言对"恋爱与婚姻""家庭与生活""工作与侍奉""身体与心灵"等几大专题进行阐释,回答了100个信徒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给人很大的启发,希望为处在生活十字路口的你奉上一张从圣经原则出发的心灵地图。  相似文献   

11.
“以德化民”的德教传统是我们民族的一笔丰厚的道德遗产,它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重在研究这种“德治”、“教化”传统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的现实价值。文章认为,弘扬德教传统,加强法治与德治、教化相结合,是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文章着重从四个方面具体探讨了弘扬德教传统,强化道德教化及其对经济生活的调节,以克服市场经济负面作用、加快市场经济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马家雄  陶光琴 《天风》1996,(12):38-38
1995年《天风》第10期发表了“圣诗之乡”一文,热情地赞扬了我们苗族教会“用圣诗统帅生活”的典型事迹,我们作为酷爱圣诗的青年信徒,从中分享了很大的快慰。文章发表后,引起一定的反响。不少外地教会向我们来信来函,购买我们的录音磁带,也有不远千里来我处参观圣诗表演的。当年《天风》第12期还发表了上海潦水同道的文章,在热情赞扬我们这一“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美国资产阶级的报刊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鼓吹保守主义政治思想的宣传。美国股票经纪人的机关报“华尔街日报”登载了以“美国新保守主义趋向”为题的文章。像“生活”杂志一类的刊物也都提出了美国需要“一剂保守主义良药”的说法。许多的历史家、哲学家、法律学家、社会学家用他们自己关于保守主义和保守主义趋向在美国生活中的作用这一类问题的文章,充斥美国的书籍市场。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和他的竞选对手史蒂文森都公开表示他们对保守主义的同情。现代美国主要的保守主  相似文献   

14.
文化生活脚本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释人对于生活事件的回忆出现的记忆隆起现象,出现了文化生活脚本理论。文化生活脚本是文化上共享、关于重要生活事件发生时间及顺序的知识。它是规范事件的图式,可以用来检索和叙述个人过去经历的过程。文章综述了文化脚本的研究及其进展,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的德育理论实质上是生活德育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陶行知极其丰富的教育思想即生活教育理论中 ,德育理论占有重要的位置。他生前虽然只对生活教育下过定义 ,没有对生活德育下定义 ,但却有丰富的生活德育思想 ,而且其生活德育理论自成体系。文章从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教育与德育目标和方法的一致性、德育途径和德育理论基础四个方面论述了陶行知的德育理论实质上是生活德育论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杂志、电影、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将视觉文化推向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而图像建筑正是我们所处视觉时代的真实反馈,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实验。文章试图从视觉文化的多个方面分析,发现图像建筑的生成规律,为日后创作图像建筑、评价图像建筑、传播图像建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写作是以多彩多姿的客观生活为基础的。它不仅要求作者对所写对象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而且还应该全面掌握其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及其各方面的联系。就是说,作者需要有尽可能多的生活积累。如果文章背离了生活,就会产生败笔。有位作家在一部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拜月乞巧的风习,虽然迷信,却很优美。那是在七夕之夜,年已及笄的姑娘,半夜时分悄悄找个僻静角落,给垂挂中天的月牙儿焚香叩拜,然后掏出一根银针,一条红线,在月色朦胧中穿引;如果一穿而中,今年必能跟  相似文献   

18.
幸福在手心     
偶然的机会,我在人民网上看到一篇题为《一路艰辛一路歌》的报道,文章写了一个名叫黄来女的广西女孩在母亲不堪生活重压远走他乡的情况下,坚强地穿越种种苦难,担负起照顾病父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乡村田园生活越发被消费者青睐,民宿产业也成为了一个新兴的投资方向。民宿设计旨在让民宿成为有生命力的文化艺术作品,形成一种文化符号,成为设计师的研究对象。文章从民宿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出发,探讨民宿设计的原则,进而得出地域文化背景下民宿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济群 《法音》2000,(1):36-43
最近《法音》编辑部要出一期“福建佛教专号”,约我写一篇介绍福建丛林生活的文章。作为生于福建、出家于福建、并长期在福建从事佛学院教学工作的我,实在没有理由开口拒绝,只得根据自己长期在福建几座寺院的生活经历为线索,按居住时间的先后,谈谈福建的丛林生活风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