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宅男"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只要是你用过什么单词记忆软件之类的,一定会听到他的名字。那个著名的遗忘曲线就是他搞出来的,就是遗忘先快后慢,记东西要及时复习,过度学习……他创立了记忆研究的实验室范式,统治了心理学近百年,与对冯特颇有微词不同,詹姆斯称艾宾浩斯为德国"最优秀的人"之一。【宅男研究】从艾宾浩斯的记忆实验来看,它可以说是典型的理科宅男研究了。自己设计,自己找材料,以自己为被试,最后自己出报告,设计了一系列现实中毫无意义的音节,如zog,xot,每天反  相似文献   

2.
正我过世的祖母曾经有句话,叫"送饭送给饥人,送衣送给寒人",德国人送礼物很有这个味道。我的朋友露西过去有一个小本子(当然她现在记在手机里了),记载的都是朋友的生日和朋友的爱好。一旦受到邀请,她就胸有成竹地出门购物了。那么,德国人送礼,送什么东西为多呢?实用的东西。它排  相似文献   

3.
正这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理论:我们生活在一个个社会角色中,而常常失掉了自己的"真我"。我们每个人真的有"真我"吗?这似乎是个问题。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曾说,当一个人向别人介绍自己:姓名、出生地、住址、职业、爱好,等等,总有一些东西剩下来——那就是自己的"存在",不能被思考和言说。这剩下的东西,或许就是"真我"?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  相似文献   

4.
医学实在是一条"九尾狐",视角不同,姿态各异.道理其实很简单,人是自然界最复杂的"东西",就像相声中抖"包袱","人"是"东西"(物质性,由蛋白质、脂肪、水等物质构成),人又不是"东西"(超物质性,人是万物之灵,有思想,有情感),于是,研究人的医学就必然陷入"多元"的认知"徘徊"之中,不像其他的自然科学那样"纯粹",一条"栈道"往上爬,没有"岔道".学理谱系也很单纯,没有"旁枝".  相似文献   

5.
《学海》2016,(4):49-54
2015年以来,欧洲遭遇了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难民危机。德国是难民主要接受国。出于对二战的反省和人道主义的考虑,德国"张开双臂"欢迎难民入境。但是随着难民涌入,导致各种问题增多,民众情绪有所反弹,难民政策不仅引发当地人的不满,而且在不断改变德国政治生态。在困难中仍然坚守开放的难民政策,勇于面对各种困境和挑战,德国正在建立起自己正向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北京出版社于新千禧年初推出了一本丛书《审视纳粹》 ,该丛书的目前书单包括 :《从“安乐死”到最终解决》、《法西斯主义》、《援救的神话》和《大屠杀后遗症》。这是一部选题颇有特色 ,也许也容易被人遗忘的丛书。在二战期间 ,西方的德国和东方的日本都出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种族灭绝的大屠杀罪行。世界上每个人 ,不仅是来自罪行发源地的德国人和日本人 ,还是蒙受其害的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 ,尤其是中国人 ,都应该思考 :在人类历史上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惨无人道的罪行 ?而其一部分罪行是利用了当时的科学和医学知识 ,或者是在“科学”的名义下…  相似文献   

7.
败给经验     
这是一个真实的战例。二战后期,在地中海的一个海湾,有段时间德国军舰总是每周一三五日去布水雷,而英国扫雷舰则逢二四六日去扫雷。这样日复一日,渐渐成了双方的行动规律。有一天,不知为什么,英国军队没有去例行扫雷。第二天,德国军舰却照旧去布雷,结果撞上了自己上次布在水下的鱼雷,军舰沉没了。英国人把落水的德国人作为俘虏救了起来。德国舰长被救上英国军舰后,居然怒斥英国人前  相似文献   

8.
究竟有没有艺术这种东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德国艺术家席勒曾感慨系之地说道 :“人哪 ,只有你才有艺术 !”人类创造了艺术 ,艺术伴随着人类。艺术使得人类的生活变得五彩缤纷而饶有趣味。人类真可以因有艺术而感到自豪和幸福。因此 ,忽然听到有人说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 ,人们在大为惊讶之余 ,自然要追问 :到底有没有艺术这种东西 ?说没有艺术这种东西的人乃是著名的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贡布里希在他的著作和谈话中一再表白这个观点。其名著《艺术的故事》以一篇题名为“论艺术和艺术家”的导论开头 ,导论的第一句话也是全书的第一句话就是 :“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 ,只有艺术…  相似文献   

9.
遗忘的功效     
遗忘是人们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即在人们记忆中被保留下来的东西,过一定时间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变得淡漠下来,有些则不能恢复。因此,遗忘与记忆中的保持相反,是学习的大敌,人们为了把所经历过的有价值的东西保持在记忆中,就要与遗忘作斗争。但是,人们要想彻底战胜遗忘,什么都记住,这在客观上即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有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正德国是个爱书和崇尚阅读的国家,"德式阅读"闻名全球。所谓德式阅读,就是德国社会有浓烈的读书习惯、读书氛围以及良好的读书设施。据统计,有91%的德国人在过去一年中至少读过一本书。其中,23%的人年阅读量在9-18本之间;25%的人年阅读量超过18本,大致相当于每三周读完一本书。几乎每户德国人都有"藏书阁",有的  相似文献   

11.
去年10月底,传出一条消息:被称为“车中之王”的劳斯莱斯汽车厂,因财务不佳,有意出售。今年3月30日,英国维克斯集团宣布,决定以3.4亿英磅的价格,将劳斯莱斯汽车公司售给德国的宝马公司。德国沸腾了,德国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世界报》、《法兰克福汇报》等全国性的报纸,还发表了评论文章。与之相反,英国人更多的则是无奈与惋惜,这将预示着,英国将再没有自己的名牌车厂,而大不列颠的形象也将又一次受到打击。一位在劳斯莱斯公司工作了一辈子的退休工人责问公司:“德国人在二战期间轰炸过我们厂,…  相似文献   

12.
正这次去德国旅游,短短几天的德国生活,使我对这个古老的国家有了一定的认识,尤其是德国人的"吝啬"令我难忘。刚到德国那天,朋友为我"接风",大家济济一堂,好不热闹。晚宴算不上丰富,一份牛排、一盘蔬菜、一小碗汤、两块面包,再加一杯啤酒,分量也仅够吃饱,晚宴完毕,自然都光盘,朋友还用面包片擦光了碟子,吃得津津有味。说话间,朋友的女儿要喝水,  相似文献   

13.
正德国人是爱好聚会的。每周人们都会参加各种聚会,放松心情又联络感情。但德国对聚会有严格要求,聚会前后都要"约法三章"。聚会前必须通知。如果在公寓里举办人数较多的私人聚会,如婚礼、乔迁新居等,主人必须提前一周写通知,贴在公寓楼的通告栏里,告知邻居。德国租户协会负责人莱辛贝格对记者表示,这样做不仅出于礼貌,也可以让邻居有所心理准备。如果聚会有25人以上参加、  相似文献   

14.
正我很庆幸自己生在一个有兄弟姐妹的家庭中,从小所有的东西,都需要与人分享,很少会有什么宝贝,是单独属于我自己的,甚至包括衣服,也常常是我和姐姐轮流穿着出去"炫耀"。所以我几乎不收藏任何的东西,除了我出版的书和发表的文字。即便是别人送来的生日礼物,我也能在有人看中的时候,毫不犹豫地转送他人。我还因此有丢垃圾的癖好,每次将那些形同鸡肋的东西扔掉之后,我都有一种变得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有朋友从德国深造归来,招呼大家小聚。期间,他提到德国的"火车保姆"服务,眼中流露出赞叹之情。我不禁心生好奇:德国"火车保姆"是咋回事儿?难道是给火车进行清洁工作的人被称之为"火车保姆"?朋友先是笑了笑,又摇了摇头,显然是我理解错了。经过朋友的简单解释,我才算明白了"火车保姆"的含义。原来,德国铁路有一项特别  相似文献   

16.
王丽丽 《美与时代》2005,(11):37-38
安塞尔姆-基弗(ANSELM KIEFER)出生于1945年,德国新表现主义的杰出代表,被称为第三帝国废墟中的画界诗人.我对基弗的最初印象源自于那张笼罩着烟雾的照片,而他在我的记忆中也始终保持着那个永恒的姿势:左手夹着烟卷,用带着戒指的右手拿着火柴去点燃.透过那迷雾所显现的烟火中的双眼,让人感觉到他点燃的仿佛是那记忆中的德国历史.  相似文献   

17.
训练记忆     
科学家按不同种类把记忆分为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和中期记忆几类。童年生活中的一些片断直至最小的细节人们都能记得很清楚;你问自己亲近的人,父母、爷爷和奶奶,他们会对你谈起几十年前的一些起事;童年时强记的乘法口诀永远留在记忆中。这就是长期记忆.你看了一部电影,读了一本书,但是过了很短一段时间,你就会把这部电影、这本书的内容志得一于二净.人家介绍你同某人认识,而你在重新和他见面时,却怎么也记不起他的名字。这是短期记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多次重复需要记住的东西。如“严寒和太阳——天气晴朗”……但是更好、更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生活经历、价值认知丰富了每个人的情感记忆,但总有一个地方储藏着自己内心珍贵的记忆,这些记忆就像日记一样记载着你生活的点点滴滴,有着你对生活、对成长的独特感受。木心先生创作的《从前慢》,用"钥匙和锁,日色和车马邮件"等美好意象追忆过去朴素的生活,这种有生活场景的画面感受转化成了一种美,一种好,一种生命的哲学。这就是人内心深处的"情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待生活,同一事物,每个人依照自身的经历和价值认知会有不同的诠释方法,如何将生活、自我想法艺术化地表现出来,这就要释放出自我的艺术创造力。作为一名绘画者,我们扮演着叙述者、讲述者等局外人的角色,同时也身处在社会这个大的环境中,我们将绘画视为舞台,书写着别人故事的同时也书写着自己的心路历程……把生活如何和艺术串联,将生活的精彩瞬间演绎得淋漓尽致,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得以传达,这一直是我在创作过程中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也談"罪"     
劳睿 《天风》2001,(3):26-26
"罪"字在中文的翻译中,往往会让人有一种被无辜判罪的感觉,好像从没偷过东西的人被迫承认自己是小偷.  相似文献   

20.
秦小林 《天风》2009,(5):19-19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与"同",差别在哪里?"和"是不同质的东西合理配合,是多样的统一,"同"是相同质的东西简单重复与重合,是单调的同一. "和而不同"思想有三条原则:一是自己要有独立思考,不能随波逐流,二是允许别人有自主权,不能强迫别人服从自己,不能推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道主义;三是要善于与别人友好合作,协调关系.在人群中,既不当奴才,也不做霸主,当然也不是各自孤立的个人,而是组织成和谐的整体.这个整体使每个人能够享受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这一原则也适合于宗教之间及教派之间的关系.现就上海闸北堂情况谈一些个人的感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