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一面黑板,三尺讲台,一盒粉笔。从青葱岁月一路走来,教室里这朴素的三样物件,牢牢地镶嵌在每位学子的印象里。记忆总是这样,不经意的一个举动,或者某样东西,居然终身难忘。我常常记起的就是老师讲台上的粉笔盒。对于贪玩的孩子来说,教室的窗外永远有着说不清的诱惑。偶尔向外张望,根本逃脱不了明察秋毫、眼疾手快的老师。粉笔头,往往就成了老师手中的子弹。或许根本不需要气沉丹田,也不需要凝神瞄准,  相似文献   

2.
我承认我不是一个乖女孩。上学的时候,我不愿意老老实实呆在教室里,像其他女孩那样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听老师讲课,做笔记。每当老师在讲台上摇头晃脑,大量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时,我则会在桌子底下偷  相似文献   

3.
敬畏规则     
正一位出国探亲回来的女士向我说了这么一个见闻。一次,她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公交站台等车。等车的有十几个人,人们很自觉地排起了队。排在她前面的是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大概他有些口渴了,就跑到路边一个自动售货柜上买了一瓶饮料。就这短短一会儿工夫,又来了几个人排在了队伍后面。那小男孩过来后,径直站到了队伍最后面。我看见了,就招呼他排到我前面来,因为他刚才排在我前面的。小男孩摇摇手,羞涩地笑道,不啦,我刚才脱离了队伍,如果再排在那里,这是不符合规则的。  相似文献   

4.
正我是在小县城长大的孩子,每每让我上台谈及梦想,我总会认真地说:"我梦想当一名教师。"我整天摘抄小说里的那些酸话,一个人慢慢咀嚼。我的作文写得越来越好,数学却越来越差。一天,我被老师喊上讲台做一道数学题,却没有思路,被老师说  相似文献   

5.
根据省两会和学校的安排,我与周仕忠老师、苏德庆同学于4月19日至5月3日参加了贵州黔西县基督教首届教牧义工培训班的培训工作,我感触很深。 感触之一:学员渴慕真道,令人感动。我们一到办班地点,就与学员们交谈,想了解他们对真道的认识程度。他们反映,由于没有传道人,往日只听见讲台上念念《灵程吗哪》、《荒漠甘泉》等书刊,没有听过讲解圣经,所以对最基本的教义教规也不懂。于是要求我们先给他们讲一些基本要道。我一上讲台,就看见学员们一个  相似文献   

6.
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父亲便开始在附近的中学里做语文老师。他是一个痴迷于讲台的人,即便是无需加班的周末,饭后散步的时候,也常常东拐西拐就到了学校。哪怕只是看一眼校园里的花草,听一听那些住校孩子们的读书声,他这一天,才算没有白过。  相似文献   

7.
正初夏的小镇,草木葳蕤,风轻云淡。清晨,和煦的阳光照射窗前,一缕一缕散落在课桌、讲台上。我不经意间瞥见她课桌的右上角放着一个玻璃瓶,两朵洁白的栀子花相依相偎。望着摇曳生香的栀子花,我的心止不住兴奋。撕下一张小纸条,写上"你的栀子花从何而来?"让同学一个又一个,横穿整个教室送给她。她正要伸手接纸条,语文老师从背后使劲咳嗽了两声。她的脸颊顷刻泛红。语文老师拿过纸条打开一看,走到我的桌旁,笑  相似文献   

8.
无处不在     
某中学邀请我做一场文学讲座。快结束时,安排了一个互动环节。一位女同学问:“清心老师,您发表了那么多文章,灵感都从哪里来?”正欲回答,只听前排一个男同学低声说:“经历呗。”我莞尔一笑,把食指放在嘴唇上,示意大家安静下来。这样过了一分钟,我问:“刚才你们听到什么了?”  相似文献   

9.
一位老师刚刚走下讲台,便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我只是在下面象征性地击了几下掌。我觉得她讲得并不怎么样。  相似文献   

10.
静之 《天风》2002,(7):38-39
我是一个常年在异地求学的学子。在这十年中,无论是在校期间还是假期回家,每逢主日我都去教堂做礼拜,通常去的都是省市里一些有名的大教堂。几年来,教会生活使我无论在信仰方面,还是生活方面都受益匪浅!然而我也看到,教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颇令人担忧。回想发生的许多事情,让我深切地感到:牧养是教会之重,讲台是重中之重;教会兴衰,系于讲台! 谈到讲台,自然提及长老、牧师等神的仆人,没有他们也就无所谓讲台,其实他们本身就是一座活讲台,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见证神、荣耀神。讲道是神学的载体,因此讲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它最重要的地方,莫过于它是用来解决思想  相似文献   

11.
正一提起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大家脑海中普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依据刚才老师的演示,在Word中输入一篇文章,并设置字体、字号、颜色,标题居中……随着科技和信息化的发展,以"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也被扩展和补充到信息技术学科里来了。课堂上老师们依旧采用了原先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从领取任务开始,到完成任务结束,在最后深化学习知识的时候,却往往被老师"有预谋"的结束或简单的"象征性延伸",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从十三岁开始信主,到今年五十七岁,从一开始信主就讲道,一直讲到现在,讲台侍奉四十多年,使用了多少本圣经,我已经记不清了。其中版本也各有不同,有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的串珠圣经,也有后来出版的《启导本》圣经,但是我所读过的第一本圣经,却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下面我就讲一讲我和这第一本圣经的故事。1974年,我正在上初中,有一次,上山参加劳动,天气太热,也不知是中暑了,还是什么原因,回到家后我就生病了,到  相似文献   

13.
正每次坐飞机入睡之后,总会做梦。有一次梦见自己赶飞机,起飞时间快到了,我在机场里拼命奔跑,直到筋疲力尽,到达检票口,眼睁睁地看着飞机起飞。正在为自己赶不上飞机懊恼的时候,梦醒了,飞机已经上升到高空,空乘开始发点心,而旁边的乘客则向我投来异样的眼神。我不知道刚才睡着的时候是不是说了梦话,或者有什么异样的举动。但我实在很庆幸刚才那场让人虚脱的奔跑只是  相似文献   

14.
一名高二女生小洁把电话打到了我的家里,她很小心地向老师询问她要说的情况是否可以严格保密。当她得到非常肯定的答复之后才轻声地向老师说出了心中的秘密,也是目前影响她学习的最大苦恼。原来,她暗暗地“爱”上了一个男老师,而且深深地陷入了极端矛盾的境地,难以自拔。为了便于交流和相互讨论,使咨询过程更有效,我邀请她到心理咨询室来当面交谈。小洁虽然迟疑了一阵,但还是在老师说明理由之后勇敢地答应前来面谈。  相似文献   

15.
蒿志强 《天风》2010,(10):26-26
<正>素有"至圣先师"之尊称的孔夫子说过,"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的一生中有无数的老师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他们大多在课堂内,也不乏在课堂外,一般是在讲台上,却也有在讲台下。  相似文献   

16.
在这突如其来的幸福面前,我慌张地抬起头,惊讶地望看老师,像是在问,这是真的吗?我从小就口吃,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伸出四个手指问我是几,结果我将“四个“发成了“地个“,惹得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一阵哄笑。上学后,成绩又一直跟不上,强烈的自卑感让我产生了厌学情绪,发展到后来,连校门都不想再进了。最后在母亲的督促下,我只得勉勉强强地去了学校,  相似文献   

17.
近日读报,有这么一件事:一个5岁女孩的妈妈,下班后没有来得及换下工作服,就匆匆地去幼儿园接孩子。可是,孩子却不见了,老师急得不得了,说刚才还在这里做游戏,怎么说不见就不见了呢?大家找了半天,才发现躲在拐角处哭泣的女孩。老师和这位妈妈直纳闷,这孩子为什么躲到这儿哭呢?问了好久,女孩才抽泣着说:“妈妈穿着这身衣服来接我,太不好看,丢死人了!我不想见你!小朋友都在比妈妈,看谁的妈妈最美!”这位妈妈听了孩子的话,好不伤心。她说:怪不得这些天孩子总是督促我穿新的、好看的衣服,戴漂亮的首饰,甚至出门前还要检查我是否抹了口红呢?原来如此!我是印刷厂的工人,孩子觉得我的工作服不美。  相似文献   

18.
有一天下午,我正在咨询室里,有一对年轻的夫妇携带六岁的女孩走进来。 “罗教授在吗?”女孩的父亲问。 “在,请进来”。接待员回答。 女孩的父亲先和我在咨询室里交谈来访的问题。 “是我的女孩上幼儿园的事,已经闹了半个多月了,我们毫无办法,很着急。起因是一个中午小女孩午睡的教室以及老师都调换了,她因此睡不着,她举手向老师报告:要小便’!老师说:‘刚刚才小便过,怎么又要小便?’小女孩急得  相似文献   

19.
神秘的字条     
王蕾不知怎地,这一刻任凭张老师嘴巴一张一合,她就是听不进去一个字。“王蕾!”“王——蕾——!”张老师声音很大,周围同学都回过了头,同桌捅了她一下,王蕾才如梦方醒,傻里傻气地站起来:“怎么了老师?”“轰”地一下全班都笑了,张老师也笑了。“干什么哪,这么聚精会神?我是问你这道题怎么算?”噢,原来是老师提问问题。王蕾造了个大红脸。这是王蕾从小到现在第一次上课溜号,她感到难为情。下课,王蕾还坐在那发  相似文献   

20.
王同章 《天风》2005,(8):16-17
教会讲台不同学校讲台,学校讲台主要是给学生传授各科知识(也包括德育)。教会讲台不单单是讲解圣经知识,而是要讲道人按照正意分解真理的道,使弟兄姊妹在至圣的真道上得到造就,用上帝的话启发激励他们的灵性生命不断地增长丰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