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社交恐怖症的诊断小张是某军校大专一年级学员,19岁。他自述自己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见人总是畏畏缩缩,害怕与别人眼光对视和面对面交谈,不得已与同学讲话时,会不由自主的脸红以至于无法继续谈话,尤其是面对队干部和教员时更是如此。进行活动(如打羽毛球)时一旦有人在场,就会极度紧张,变得笨手笨脚,甚至于手脚发抖以至于无法完成活动,最近连给长辈或领导倒茶、斟酒时也感到莫名其妙的紧张、脸红、手脚麻木、甚至发抖。他十分担心这种状况会一直延续下去而影响了自己的前途,为此非常痛苦,怀疑自己是否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要求进行心理咨询。经了解,小张的父母性格较为内向,平素在家里  相似文献   

2.
小张是某军校大专一年级学员,19岁。他自述自己很长一段时期以来,见人总是畏畏缩缩,害怕与别人眼光对视和面对面交谈,不得己与同学讲话时,会不由自主的脸红以至于无法继续谈话,尤其是面对队干部和教员时更是如此。进行活动(如打羽毛球)时,一旦有人在场,就会极度紧张,变得笨手笨脚,甚至于手脚发抖以至于无法完成活动,最近连给长辈或领导倒茶也感到莫名其妙的紧张、脸红、手脚麻木、甚至发抖。  相似文献   

3.
分离效应(the disjunction effect)是指:当决策者知道事件E会发生,他会采取行动A;当知道事件E不会发生,他仍会采取行动A;而当不知道事件E是否会发生的情况下,他会拒绝行动A。这一现象违背了理性决策理论的确定事件原则(sure-thing principle)。对分离效应的解释主要有基于理由的假设、思维惰性假设和齐当别模型。分离效应是否真的存在以及应该采用何种实验设计来进行研究都还有待进一步探讨。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Aumann对事件分离情境和事件非分离情境的区分,为进一步研究分离效应指明了新的方向。理解分离效应及其成因有利于人们做出“理性”的决策  相似文献   

4.
小张是某军校大专一年级学员,19岁。他自述自己很长一段时期以来,见人总是畏畏缩缩,害怕与别人眼光对视和面对面交谈,不得已与同学讲话时,会不由自主的脸红以至于无法继续谈话,尤其是面对队干部和教员时更是如此。进  相似文献   

5.
超自然信仰者有一个普遍的误解,认为“两个前后发生的事件中,后者是前者引发的”。例如像这样的情形:“有一天我梦见我弟弟了,结果第二天他就给我打了电话,尽管他很少这样做。”这话就暗示着他把梦与打电话看成是那种一件事由另一件事引起的因果联系。我们都知道这个论点的错误在于两个相关事件并不足以说明就是两个因果相联  相似文献   

6.
王桂芝原是一个谈性就会脸红的女人。读初中时,她去医院看病,看到楼道旁边的一间屋子挂着“妇科”的牌子,她的心就有些慌乱,心说真奇怪,是不是医院挂错牌子了?这妇科二字怎么就堂而皇之地写在牌子上让所有人看见,这怎么好意思?她又想着,自己将来要结婚,把身体的一切都暴露在男人面前,那我可不干。从那时起,她暗下决心一辈子不结婚。但是,王桂芝在30周岁那年,还是结婚了,转年便生下一个大胖小子。就是这样一个谈性就脸红的女人,在11年前接下了天津广播电台领导派给她的一个艰巨任务:创办天津的夜间节目“悄悄话”。王桂芝的丈夫当时在天津市冶金局做宣传工作。晚上他听了妻子要创办一个关于性的节目时,很是兴奋。他对妻  相似文献   

7.
一、生平虽说不一定每个思想家都必然是哲学家,但是,有时非职业哲学家的思想家也会提出一些引起震动的观点,使得与他同时代的哲学家不得不把他的观点纳入自己的体系或反驳他的观点。L.S.桑  相似文献   

8.
《天风》牧长前辈: 我们这里发生了一起信徒自杀事件。他在医院面临着生命的危险,所有的家人、亲属都日夜陪伴着他。但几个月都不见教会任何人去看望他。甚至在出院以后,有些人当面斥责。因为自杀就是杀人,所以信徒都无形中把他看成犯了“杀人罪”。有许多人瞧不起,甚至  相似文献   

9.
最近接办一件失窃现款60元和手表一只的案子。据被害人陈述,他原有130元和手表一只,放在床上棉花胎内,到拿手表戴时才发现失窃手表和一部分现款。家中只有他一个人,这些天没有别人来过。平时上班去房门是上锁的,发现失窃后经检查门锁无损。从情况分析,初步确定这是熟悉情况的人作的案。通过现场勘查和访问群众,提出了两个可疑对象:一个是后楼长期病休的老李,一个是楼下原房东的儿子小王。我们分头作进一步调查。×同志经过调查认为老李有重大嫌疑。他的理由有两点:第一,老李的房间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持快乐,你必须注意如下几个禁忌,如果你一条也没犯的话,相信在生活中,你会是一个很快乐的人。   “杀手”一:完美主义  虽然,对美好的追求是人之常情,但若是过了头,就会给自己带来许多的烦恼。完美主义者凡事都要求完美,凡事都要追求最好。殊不知追求完美很多时候会给自己带来不快乐,甚至会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有一位女士,她是个在卫生方面有完美倾向的人。每天,她都要把家里彻底地打扫一遍,门窗桌椅,任何一个小角落都不放过。床单被套每星期都要换洗,每一次洗手都要抹三次以上的香皂,每一次吃完饭,都要把…  相似文献   

11.
当你高谈阔论、忘乎所以时,你该怎么办?当他人遭遇尴尬时,你该怎么办?当他人不理睬你时,你该怎么办?当他人轻蔑你时,你该怎么办?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是处理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其实,把这四种基本关系搞清楚了,也就拥有了交际的基本法宝。一、把自己当成别人平素,我们对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过错总能找到借口,甚至预先就轻易地原谅了自己的过错。这时,如果我们把自己当成别人,给自己一个旁观的眼神,你就会意识到:目中无人、忘乎所以、抑郁寡欢、乱发脾气,都是一种交际错误,需要尽快加以改正。具有这…  相似文献   

12.
维克在上小学的时候,别人都说他是一个差等生,老师也断定他根本没法学到毕业,还不如早点退学到社会上去当学徒或是打小工。他自己也在无形中接受了别人对自己的这些评价和看法,从而感到很自卑,真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差等生。他也一直做一些临时小工,因为他相信自己只有这点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1987年出生的计云是北京人,小时候特别喜欢昆虫。每到周末,妈妈带着他几乎把北京城里的书店转遍,能找到的昆虫科普书都给他买来。大学毕业后,他把爱好发展成职业,调查研究野生动物、撰写科普文章、拍摄纪录片,并出版了专著,获得行业内一致好评。就在计云以为自己会一直痴迷于昆虫世界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的事业轨迹发生了反转。  相似文献   

14.
兴趣和素质     
正不做无趣之人人活世上,一定要有好奇心,一是对世界有探究的兴趣,二是对人生有体验的兴趣。也一定要有自己特殊的兴趣之所在,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这样他才会活得有意思,你和他相处也才会觉得有意思。一个对什么都没有兴趣的人,他的生活是无趣的,他作为一个人也是无趣的。  相似文献   

15.
欢欢的妈妈要命也没有想到是自己那粗暴的一巴掌煽出了儿子的社交恐怖心理障碍。那天欢欢打电话给我诉说了他的苦恼困顿。他说:“他性格内向多思胆怯谨慎小心,上高三后,面对众多学习成绩比自己强的同学,自信心越来越不足。不知怎的,这两年,他与同学交往特别困难,一和同学说话就脸红心跳,学习上的疑问也羞于问老师。尤其是当他看到女生,恨不能躲到地底下去。”为此,他精神恍惚,学习成绩急速下降,面对高考的倒记时,他心急如焚,但又无法摆脱。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持快乐,你必须注意如下几个禁忌,如果你一条也没犯的话,相信在生活中,你会是一个很快乐的人。“杀手”一:完美主义虽然,对美好的追求是人之常情,但若是过了头,就会给自己带来许多的烦恼。完美主义者凡事都要求完美,凡事都要追求最好。殊不知追求完美很多时候会给自己带来不快乐,甚至会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有一位女士,她是个在卫生方面有完美倾向的人。每天,她都要把家里彻底地打扫一遍,门窗桌椅,任何一个小角落都不放过。床单被套每星期都要换,每一次洗手都要抹三次以上的香皂,每一次吃完饭,都要把碗洗净后放在锅里蒸煮半个小时。别…  相似文献   

17.
心理小测验     
测验一:怎样面对压力如果你是个作家,面临杂志社编辑的催稿压力,正巧你又偏偏处于很忙的状况,你会怎么做?A.一口应承,再忙也要把稿子写出来。B.也会答应,然后先去发泄一下情绪才会开始写稿。C.无奈还是得做,不过,可能阿婆生子让他慢慢等。D.放在那儿,管他的,反正天塌下来也不会压到我。诊断分析选择A的人你习惯把压力往肚里吞,即便自己再忙再累也不想麻烦到别人。短期间之内的确可以让自己更坚强,不过长期的郁闷累积对自己也是一种伤害。建议你工作时可以不断要求完美,但一定要找一段时间或是利用几天连续的假期,而这几天让自己完全与工作…  相似文献   

18.
那年,他暗恋一个女孩子。 是隔壁班的女生,瘦瘦高高的,浓密的齐耳短发,大大的眼睛,一说话就会脸红,他每次经过隔壁的班,都会不由自主往里看两眼,如果看到她,他的心跳就会加快,快到让他感觉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  相似文献   

19.
愿羞涩回归     
提起自己少年时,与异性说句话都会脸红,如果是与异性不小心碰撞了,周围同学的哄笑,会使男女两人都羞得面红耳赤。现在想想那种单纯、自然的羞涩是多么的富有情趣。时至今日,较少再能看到过去那种令人回味无穷的羞涩了,是人们在变,还是羞涩的含义在变? 其实我们整个社会都在变,而  相似文献   

20.
父亲文化不高,平时也不大爱说话,可是他却对汉字很感兴趣,经常给一些汉字加上自己的独特见解。那年,我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父亲在家里准备了一桌子酒菜,要和我喝上几杯。父亲向来不能喝酒,可那天他却喝了很多,脸红如关公,话也多了起来。他对我说:"现在,你长大成人了,在今后的道路上,你要明白,人这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