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亲     
陈顶亮 《天风》1995,(7):32-33
傍晚,我独自一人在小院里踱着,嫩嫩的金银花藤爬满了架,使得小院有些春的意境,这是我母亲栽的。忽然,一个由不得我的意念在我心中产生——到村西头走走,看一看那座新坟。  相似文献   

2.
正妻子早上起床头晕目眩,浑身乏力,还伴有阵阵头疼,我立即来到厨房,不到几分钟就做好了两个糖打蛋,妻子吃完后很快身体就恢复了。所谓"糖打蛋",就是在锅里放上少许的水,待水烧开后,再打破几个鸡蛋放进开水里,待蛋清包住蛋黄后,用锅铲轻轻将粘贴在锅底的半成熟荷包蛋铲起,然后微火直至煮熟,再将荷包蛋和水舀起放进碗里,浅浅的一碗,趁热在碗里放一到两勺子红糖,并用勺子搅一搅,一碗美味的"糖打蛋"就做好了。  相似文献   

3.
紫竹作伴     
正我很早就向往,在这小城里能有一处自己的院子,不在乎院子的大小,能盖几间房就行。房不在多,够住就行。院子里,要栽几棵竹子。竹子不能太多,太多太稠密显得太繁杂。也不能太少,太少太稀疏显得太孤单。就那么三五个平方的地方,栽上那么七八棵竹子,最好。最好竹子是栽在窗前,一个不远也不近的地方。在我写作累了的时候,拉开窗户,闻着淡淡的竹叶清香,看风弄竹影……这时,我就会感觉到,自己仿佛是一位  相似文献   

4.
在城里,我和对门的邻居一年也说不上十句话;在乡下,一碗饭从村头端到村尾,彼此说的话十碗也盛不下。在城里,我从来认为在同一幢楼房里住着跟我不一样的人,不是感  相似文献   

5.
明代是陶瓷史上重要的一段时期,而上海地区出土的明代瓷器不乏精品。遗迹单位较为分散,其中青花瓷的器形多以罐、碗、瓶、盒、盘和碟为主,从中可以窥见民窑青花的审美流变,以及海上丝路对陶瓷艺术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我画连环画,起始只是为了吃饭。我自幼性喜画画,故一捧上这只碗就爱上了这口饭。从农村到城市,从寄养生活到独立成家,一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对于人情世态、社会风貌,经历得多,体验较深,而这正是画连环画的丰富资本。所以,我一投入连环画这块天地,允我表兴,由我诚意,就深深地爱上了它。"老头在《贺友直自说自画》里这样说自己和连环画的故事。老头老家浙江宁波镇海。1922年11月,老头在上海出生。  相似文献   

7.
正小时候读过两个故事,至今难忘。故事的主人公,很特别。两位,一位是不知饥饱的牛顿,一位是把墨汁当蒜泥吃的王羲之。第一个故事说的是,牛顿有天请一位朋友吃饭。朋友来了,他还久久沉迷在实验里抽不出身。眼看吃饭时间早已过去,朋友就自己到餐厅吃掉了一只烧鸡,鸡骨头留在了碗里。一会儿,牛顿来吃饭,看到碗里的鸡骨头,惊奇地说:"我以为我没吃饭呢,  相似文献   

8.
我出生在乡下,刚上小学的时候,村里来了一伙要"戏法"的人.他们在街上打出一块场子,然后,一个表演者将两只空碗亮给大家看,碗里空空的,什么也没有.然后,表演者将两只碗扣在地上,其中,左边的碗底下扣了三枚小泥球,右边的是空的.表演者说,他能将左碗下的小泥球"赶"到右碗底下去,大家都不信.只见表演者拿小木棍敲敲左碗,说"过去--过去--"把木棍向右边挥了挥,像似我们用树枝赶鸭子的模样,不一会儿,他将右边的碗翻开一看--嘿!果然有三枚小泥球在里边.人们惊得睁大了眼睛.表演者又说,我再把它们"赶"回去.于是他用右碗扣住泥球,用木棍敲敲,说"过去--过去--",小木棍向左挥挥,"一个、两个",表演者说"就两个吧".他把左侧的碗一掀开,果然,左碗下露出两个小泥球.人们立刻发出一声赞叹--"神了"!此后,他又反复变化了几次,次次都准确无误.当时,我就惊得日瞪口呆.  相似文献   

9.
王文兵 《天风》2022,(5):44-46
<正>每次读《诗篇》1篇,我总是会把自己沉浸在一幅美好的画面里:我躺卧在草地上,手托着下巴,静静地望着小溪边上的果树一天天地长高,树叶随风而动,溪水潺潺而流,耳边萦绕的是大自然发出的清新、欢乐之乐,这是一幅充满和谐、充满安逸、充满爱的画面,我在思索着其中有哪些爱。1.拣选之爱《诗篇》1篇里“栽在溪水旁”中的“栽”字原文是“移植”的意思,就是说树是从另外一个地方被挑选出来,然后又被安放在这里的。挑选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被选者是要在经过历练之后再经过初步的考验合格才有可能被选中,被选之后再去更有深度的地方继续培养,当然主动权是在于上帝。  相似文献   

10.
一位大学生,徘徊在一家自助餐店前,等到客人都离开后,他才走进店内买饭、老板娘看他都没选菜、就盛一碗白饭给他。大学生问:"我可以在饭上淋菜汤吗?"老板娘说:"你尽管用,不用钱!"大学生吃到一半,想到淋菜汤不用钱,又叫一碗。老板说:"一碗不够是吧?那我再多给些!"。大学生答:"不是,我想装在饭盒里,明天带到学校当午餐!"老板隐约知道这位学生来自乡下经济不宽裕的家庭,于是在餐盒中悄悄放入一大匙"肉哨",再加一个卤鸡蛋,最后把白饭覆盖在上面。"加油喔!明天见!"老板娘向大学生挥手再见,大学生拿着沉甸甸的饭盒,心时更是沉甸甸的。  相似文献   

11.
正那时候,我是一个喜欢怀想的少年,放牧的间隙,像一条牛犊寻找丰美的水草一般满坡寻找古物,期冀发现数百年前、数千年前先民生活的足迹。然而,稠密的树林里、嶙峋的山坡上、阔大的田野间,寻不到一个完整的器物。偶尔捡到一枚斑驳的铜钱,或者一块青花的细瓷片,拿在阳光下端详许久,一点儿也说不清楚它理应属于的年代,只好作罢,把它丢还给它被遗弃所在的土地。一个阳光炙热的下午,我到沟渠里捕鱼——那  相似文献   

12.
别人的天堂     
有一个故事也许大家都听过:有两只画眉鸟,一只在树林里来飞去自由自在;一只在笼子里上跳下终日无忧,但它们互相羡对方的自由和安逸,于是互换了置。可惜好景不长,两只画眉鸟继死去。走进笼子的那只画眉鸟在狭小的空间里,因心境消沉忧而亡;走出笼子的那只画眉鸟也为没有捕食的本领,只能望天兴叹,最终饥饿而死。两只画眉鸟都犯了一个共同的致命的错误:望着别人的碗,丢了自己的碗。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是以为别人碗里的是好东西,自己碗里的就是不如别人的。有时候,别人的天堂或许正是自己的坟墓。(编辑艾然佳心)别人的天堂@柳凤春…  相似文献   

13.
青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代表性元素,彰显出一种独特的审美艺术和审美哲学。在了解青花的历史及文化内涵和青花纹饰图案的类别特征的基础上,提炼青花元素及其文化精髓,探索青花元素与现代家具创新设计相结合的可行性,把青花与家具碰撞出的最灿烂的火花呈现在人们面前,最大限度地让观者感受到美的内涵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严育英 《天风》2005,(5):F004-F004
老姊妹家养了一只小猫,这只小猫可腼腆了,老躲在洞里不肯吃饭,为了让它吃饭想尽办法,小猫最近有所改观,肯从洞里出来了。老姊妹给它亲自买了一条鱼,烧好放在碗里给它吃,它一见人又跑了。后来它偷偷地躲着看。等到没人了就跑出来东张西望,看到老姊妹这么的用心良苦,可这小猫能懂吗?我不禁想到我们的神,他在我们身上也是用尽了一切。他愿意把独生子赐下拯救我们这些罪人,可我们人就是不懂神的  相似文献   

15.
校园开心豆     
这件事是我从爷爷那儿听来的。那时侯的爷爷还很年轻,他带着五、六个伙计“跑船帮”(在船上装卸货物)。“跑船帮”是一种需要一定力气和胆量的营生,虽说挣钱不多,却来得比较“顺手”。做完活之后,他们伙计几个总是要到码头附近的一个小酒店里,点上几个小菜,喝上两碗。  相似文献   

16.
正茶,对于我,是潜在血液里最温暖的记忆,是如同呼吸般自在又深入骨髓的存在。仔细想来,那杯茶,是儿时农家桌上玻璃茶壶里浓郁的红汤,是泛红瓦罐里舒展着叶子的红色汁液,是农民在盛夏里劳作归来大饮一口的满足。犹记儿时,大人农忙归来,总会用竹勺盛上一碗,抹去满脸汗水,大饮一口,古铜色的脸上漾出无上满足。小小的我,在蝉鸣清风里,看那红色汁液,反复咀嚼它的名字:红白茶。  相似文献   

17.
爱情的颜色     
正在一个画展上看到一幅画,题目是《爱情的颜色》。画面五彩斑斓,没有具体的物象,像抽象派。好多人驻足,也有好多人说看不懂。我也不知道画家的意图,但我的理解是,画家想要告诉我们的,也许是另外一层深意:爱情的色彩在每个人的心中是不同的。我心中爱情的颜色是什么?如果我也能用画笔描绘它,我会用红色画一株玫瑰,用绿色画一杯清新绿茶,用黄色描绘一碗热汤。在我最飞扬的青春里,盼望着的爱情如期而至,它就是我的血液,我的养分。这朵流光溢彩  相似文献   

18.
青花斗彩是釉下彩和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瓷器装饰技法。一件好的青花斗彩作品既要将青花的清新雅致显露于笔触之间,也要将粉彩的亮丽多彩呈现在画面上。其难度在于如何在颜色搭配、意境表达上将两者恰当地融合。王恩怀是青花世家的后人,同时也是"珠山八友"刘雨岑粉彩的传人。在他个人的青花斗彩作品中,可以看到两种装饰手法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一千粒大米     
正一个学生辛辛苦苦学了好多年,总觉得自己学到了一些本领,渐渐产生了自满情绪,走起路来也有点儿轻飘飘的了,不愿再继续苦学下去了。偶然间,他的老师发现了学生的这个苗头。一天,老师拿来一只平常吃饭用的大碗,对学生说:"你知道这只碗里能放下多少东西吗?"学生不以为然地看了老师一眼:"我明白你想告诉我什么了。不就是先往碗里放一些小石子,问满了吗?接着再放一些沙子,问满了吗?然后再放一些石灰什么的,又问满了吗?最后再放进去水,再问满了吗?这个故事我已经听过很多遍了,不新鲜了!"老师却摇了摇头。  相似文献   

20.
瓦罐     
正阳光如瀑,草木深处隐隐传来几声鹧鸪啼。汉子停下手里的活,抬头望一望陌上。她来了,一身青布衣衫,左臂挎一只马头篮,右手提一只青花罐,步履匆匆地走,前面蹦一只小花狗。汉子脸上油然笼上一层笑意。接过青花罐,"咕噜、咕噜"先惬意地喝个够。这才嘿嘿笑着,掀开篮里的饭菜,呵,还有一壶酒!旧时老电影像《人生》、《牧马人》、《潇女湘湘》,好像都有这样的镜头。男人吃饭,她絮叨地聊些家长里短,为男人擦把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