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面     
正行走世间,谁都想体面点。穿戴得干干净净,打扮得整整洁洁,出落得大大方方。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这张脸,就是体面。有没有面子,对相互陌生的人来说,首先是看外表。男人头发梳得纹丝不乱,甚至油光可鉴,胡子刮得寸草不生,如剥光的鸡蛋,走在街上,神气活现,自觉很有面子的样子。女人出门前,第一桩事就是收拾自己的脸,描眉画唇,涂脂抹粉,哪怕有再急的事,也要稍加淡妆,容不得半点马虎。女人这张脸,是名副其实的面子。脸面有了,接着就是  相似文献   

2.
男人的脸     
每个人都有一张脸,男女皆在乎这张脸,尽管表面上女人为了这张脸煞费苦心,不是忙着描眉,就是惊喜于化妆,但真正在脸上下功夫的不是女子,而是男人。 大多数的男人不喜欢化妆,在他们的眼里化妆是女士的专利。大多数的女人化妆一半为男人,一半为自己,而男人的这张脸则完全为了自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男人在脸面这个问题上并不太注重形式而注重内容。有时他们对脸的珍惜胜似生命。 男人的脸有两种:一种是生理上的,一种是心理上的。对于前者,他会时时处处小心呵护,即使在与对手交锋时,也很注意自己的脸,人们恪守着  相似文献   

3.
男人的脸     
每个人都有一张脸,男女皆在乎这张脸,尽管表面上女人为了这张脸煞费苦心,不是忙着描眉,就是惊喜于化妆,但真正在脸上下功夫的不是女子,而是男人。大多数的男人不喜欢化妆,在他们的眼里化妆是女士的专利。大多数的女人化妆一半为男人,一半为自己。而男人的这张脸则完全为自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男人在脸面这个问题上并不太注重形式而注重內容。有时他们对脸的珍惜胜似生命。  相似文献   

4.
沈政 《心理科学》1992,(1):36-39
一、富有前景的多学科课题人的面孔及其照片,作为一种特殊的图形,在人类认知活动中的意义已受到许多学科的重视,成为多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认知心理学对面孔认知的研究,创造了许多研究方法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结出面孔认知的许多心理学规律。如左构脸与右构脸的研究发现左侧脸负载着许多的知觉信息;正位脸与倒位脸的研究发现了面孔认知的翻脸效应;用面  相似文献   

5.
脸与性格     
想用脸隐蔽心灵是不容易的。脸是一个人的综合的象征,是一个人价值的外观。尽管外交学、礼仪学和谍报学认为经过严格地训练可以使人掩饰内心感情,给人以性格假象。但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办不到的。 你对你的面孔负责 美国总统林肯说:‘二个人过了四十岁就该对自己的面孔负责。’这句话大体上是不错的。但是何须到四十岁呢,一个人只要正式进入正式的社会生活,面孔总是你昨天和今天的写照。除非你带着降格以求的观察动机,否则你不会把一个智力低下的人看成精明有灵气的人。中国戏剧的脸谱把奸诈、残忍、暴烈、耿直人的性格定型,虽有艺术的夸饰,但准确地反映了大众的习惯认识。  相似文献   

6.
跟朋友去唱歌,有几个也不是很熟,简单地互相介绍之后,大家开唱。无论会不会唱歌,都上台吼两嗓子,露个脸,助个兴。轮番出场以后,自然到了“麦霸”时间,有几个觉得自己唱得不错的,一首又一首地唱。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生的自我面孔识别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朱滢  戚健俐  张剑 《心理学报》2004,36(4):442-447
已有研究表明大脑右半球具有自我面孔再认的优势。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观点,该研究使用面孔识别任务,以13名右利手的中国大学生为被试,测量被试对morphing面孔的左右手反应差异。给被试呈现第一张面孔向第二张面孔的morphing过程,当被试看到morphing的面孔更像第二张面孔时报告停止。研究有两个morphing过程:一个为由自我面孔向名人面孔morphing,另一个为好朋友面孔(熟悉的)向名人面孔morphing。结果表明当用左手反应时,被试倾向于把morphing的面孔识别为自己,研究中自我面孔再认的左手优势与已有的发现一致。另外,研究还发现在一定trials条件下,熟悉面孔再认也具有左手优势,这一结果与西方被试的结果不一致,但东西方被试对熟悉面孔再认的差异与独立型自我和互倚型自我的观点一致。该文认为神经心理学有关自我的研究可能需要考虑文化和情境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睡并醒着     
有时我睡了,却醒着,虽然双目还是紧闭,头脑却不稍息片刻,一件件事,一张张脸,想得我睡并醒着。有时我醒着,却还睡着,虽然两眼圆睁,努力搜索着视力所及的一切事物,分辨着善恶美丑,可无奈中我只好睡着。睡着,是一种思考。虽然看不见具体的物相,但是,思索中的  相似文献   

9.
"现在我好忙、现在我好累",这两句话成了当下许多中国人的常用语言,"忙"和"累"似乎成了许多中国人的生活常态,"忙"和"累"后面我们更看到世人对金钱、名利、物欲的狂热追求和执著,进而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张疲惫不堪、患得患失、焦虑不安、心浮气躁的面孔。人们在追求幸福快乐生活的同时,生活却过得越来越沉重。滚滚红尘,生命的意义何在?《庄子·  相似文献   

10.
书法家给一个人题词,两个字:知止。 结果呢,“知”字写得硕大,“止”字略显卑琐,总之,凑在一起,有些不和谐。那个人一脸的不高兴,说,还书法家呢,写得这是个啥!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眼动技术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者对背景中的本异族面孔的加工特点。研究采用2(组别)×2(面孔种族)×3(背景)的混合设计,让16名16-25岁的ASD患者和17名生理年龄匹配的正常人完成变化检测任务,并记录他们的眼动。结果显示:与正常人相比,ASD患者的面孔辨别力更低;他们的眼动呈现更多的面孔-背景眼跳和更多的上下半脸眼跳;两组被试的上下半脸眼跳的次数受到面孔种族以及面孔和背景是否一致的影响。结论:在行为指标上,正常人出现了本族效应,而ASD患者没有出现本族效应;在眼动上,ASD患者呈现与正常人相似的面孔注视时间,但比正常人呈现更多的眼跳。面孔的背景影响了面孔辨别力以及上下半脸眼跳轨迹。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将拼嵌技术(chimera technique)和融合技术(Morph tech—nique)结合起来,制作新形式的面孔刺激,将“刺激”和“位置”分离并分别操纵,检验了左右半脸及其位置对面孔吸引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刺激”和“位置”都会影响面孔吸引力;(2)“刺激”的影响是直接的,具体表现为右半脸不论呈现在面孔的左侧还是右侧,其吸引力总是高于左半脸的吸引力;(3)“位置”的影响模式较为复杂,具体表现为左右半脸在原始位置呈现时(右丰脸呈现在右侧,左半脸呈现在左侧),其吸引力总是高于镜像位置。  相似文献   

13.
爱的教育     
据10月25日《钱江晚报》报道:一个年轻女教师,两手拎着一小男孩的双耳,将其双脚提离地面约10厘米。教师一脸微笑,而男童的耳朵被扯得变形,张着嘴哇哇大哭。在这名旅暴教师的QQ空间里,还有两张将幼童的嘴用宽胶带封住的照片,其中一张的说明为“活该”。经浙江温岭市相关部门调查,此人是民办幼儿园“温岭蓝孔雀”小二班教师颜艳红,日前,她己被辞退。  相似文献   

14.
识脸错觉是在人际间同步多感觉刺激下将他人面孔感知为自我面孔的一种主观体验。继Tsakiris报告了识脸错觉现象之后,研究者通过选取不同的刺激呈现方式、不同的被试,重点对被试的主观体验、行为反应两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并得到了大量新的研究成果;发现年龄、性别及内部敏感性是影响识脸错觉强度的重要因素,右侧颞顶联合区、顶内沟和枕下回的神经活动与被试主观报告的错觉体验强度相关。未来识脸错觉研究应侧重于研究策略的多样化并为生物特征识别中新模态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此外,同步多感觉刺激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将会对自我新面孔认同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永娜  董妍 《心理科学》2016,39(3):547-552
采用延迟探测刺激匹配再认任务,考察面孔种族和内外部特征是否会影响面孔视觉工作记忆容量。被试先识记2或4张中国人或白人的真实面孔图片,一半有内部特征(眼睛、鼻子和嘴巴),另一半有内部和外部特征(脸型、发型),再进行面孔再认判断。采用Cowan’s K值的分析显示,我国被试对本族和异族面孔的视觉工作记忆容量没有差异,但面孔数量与特征多少会影响面孔工作记忆容量,表明对本族和异族面孔的视觉加工不同。  相似文献   

16.
刚刚参加工作,我不免有些紧张。最怕看那一张张面无表情的脸。这时,有一位30岁左右的女同事很快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她是这里第一个向我微笑的人。看到她那张清秀的挂着微笑的脸。我一天的心情都格外好。  相似文献   

17.
夏日风     
正炎炎夏日,暑光灼灼。做什么事情都慵懒,提不起精神头。乡村的午后,人们三三两两散坐在院门洞、竹林里、井台边纳凉。风呢?风呢?一张张油汗涔涔的脸仰看着天空。天是空明的瓦蓝色,隆起的大团大团白云亮得晃眼。人的身子如同坐在蒸笼中,闷得有些透不过气。夏日风,此刻飘逸而来。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是一张考卷。在同一张考卷面前 ,大家是平等的 ,道教也不例外。新世纪这张考卷 ,道教答得好不好 ,能不能令人民满意 ,关系着道教的兴衰成败。我知道 ,道教界和有关各方面的人士都在思索这张考卷。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和江西庐山仙人洞道院 ,召开第二届庐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暨道教文化笔会 ,不仅自己思索 ,而且礼贤下士 ,广开言路 ,敞开宫观大门 ,请教外人士一起来讨论。这也是一种智力引进 ,通俗地说叫作借脑办事。美国科技界就借用了不少中国人的大脑。中国道教界内界外都是中国人 ,中国人当然更可以借用中国人的大脑。借用别人的大…  相似文献   

19.
面孔作为一种复杂的特殊刺激,是人类表达自身情绪、认知他人情感的重要工具和途径。面孔识别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技能,在缺乏外部线索时,它有助于人们对他人面孔的熟悉度、年龄和种族等方面有一个较明确的认识,从而更有利于人们社会交往和适应环境。大量研究表明,基于面孔的物理特征可以推断面孔所有者的内在特质,而这一推断又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决策。因此,对面孔的认知不仅要关注面孔结构化特征,也要关注面孔社会化特征。针对面孔结构化特征,学者们提出了一些经典模型,如Bruce-Young模型、NBC模型等;针对面孔社会化特征,Alexander Todorov及其合作者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包含信任度和支配度的面孔社会知觉"二维"模型。Clare A.M. Sutherland及其合作者提出,吸引力和信任度是两个独立的维度,由此构建了包含可接近性、年轻的—吸引力和支配度的面孔社会知觉"三维"模型。本文认为,面孔社会知觉模型从"二维"到"三维"的发展可以从吸引力和信任度两个维度的关系进行探讨。面孔在社会互动中传递着大量的信息,信任度和吸引力是面孔所具有的两个重要的维度。其中,信任度评价具有决定性意义,信任一个不值得信任的人可能会给自身造成危害,而没信任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往往意味着失去了合作的机会;吸引力评价则具有进化上的意义,吸引力往往与潜在配偶的繁殖能力有关,尤其体现在长期择偶关系之中。基于本文介绍的面孔社会知觉模型,未来的研究可进行如下思考:第一,选取生态化效度更高的面孔刺激材料;第二,跨文化检验模型的普适性;第三,进一步探索面孔社会知觉模型的认知神经机制;第四,进一步拓宽面孔社会知觉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0.
走进军营     
金风送来秋高气爽的九月,同时也给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从山南海北迎来一张张全新的面孔。正当同学们刚刚冲洗掉旅途的风尘,还未来得及畅诉相聚的感受,甚至还末曾把这座修院的轮廓打量清晰之时,又匆匆地装点行囊、披挂整齐,向某部队的驻地进发了。因为在那里要接受为期半月的封闭式军事化训练,也将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绘上一抹淡淡的橄榄绿。接触军营,首先是那严明如铁的纪律。起床、洗漱、训练、休息……每天的安排和行动,在哨声和时针的指挥下执行得井然不紊。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正是在这日常的纪律里,铸造厂他们服从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