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退为进     
从前,有师兄弟二人欲穿越一片沙漠到另一个城镇去。当他们出发后不久,师兄发现前方的沙漠上空布满了乌云,于是就对师弟说:“看来会起风,我们还是先沿路折回,改日再择个好天气出发吧!”师弟却不以为然,说:“我们在前进的路上不能退缩,我看还是应该继续前行啊!”于是师兄弟二人便产生了分歧,师兄见天气不见好转,师弟又固执己见,就独自退了回去,而师弟则选择了继续前进。师兄回来后不久,沙漠上空果然狂风大作,沙尘被刮得铺天盖地。师弟顿时感觉到情势不妙,料想不可再向前进,于是掉头折回。可是还没走出多远,沙尘就像海浪一样一层一层地卷过来,…  相似文献   

2.
论人口流动对村级治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贺雪峰 《学海》2002,(1):16-19
人口流动产生了人口流出的村庄和人口流入的村庄 ,这两类村庄因为人口流动的方向不同 ,而具有十分不同的特征。一般情况下 ,人口流入村庄较人口流出村庄更容易建立村庄共同体意识和对村庄未来生活的稳定预期 ,从而更容易建构起村庄的历史感。这就构成了人口流入村庄较人口流出村庄优越的村级治理基础 ,村民自治这一试图内生获得村庄秩序的制度安排也就更容易在人口流入村庄生长出来  相似文献   

3.
锁链     
一位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作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后来他想到当他要洗衣服的时候,他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当作衣服。村民都知道他是个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考虑地送给他一块布,当作换洗用的衣服。  相似文献   

4.
关于欲望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作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后来他想到当他要洗衣服的时候,他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考虑地就给了他一块布,当作换洗用的衣服。当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后,他发觉在他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  相似文献   

5.
贾大猛  张正河 《学海》2006,(5):28-33
通过对吉林省梨树县百信农民合作社的实地调查,笔者对农民合作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合作社的内部治理结构、组织功能和组织文化进行了相关研究。笔者认为,以经济关系联合起来的农民在成为合作社的社员以后,并没有改变其村民的身份,这就出现了一个主体两种身份的局面,势必会把合作社和村庄治理挂起钩来;合作社的发展会对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村庄治理产生一些示范效应,并可能对村庄体制内组织功能产生一些替代。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小山村,十分闭塞,这里的人,世世代代都没有走出过这个小山村。一日,一位旅人来到这里。旅人问村民:"你们知道你们的村庄在哪里吗?"村民们笑了,心想,自己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怎么不知道自己的村庄在哪里呢?"你们说你们知道,那就说说到底在哪里呢?"旅人问。可轮到大家说时,都说不上来。旅人带走了村里的一个年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伦理价值追求的困境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的良性实施是社会转型期农村实现和谐安定的重要支撑力量.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村民自治应当依据自治的原则和规范,形成自身的伦理规范与约束机制,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从而最终达到维系乡村伦理秩序和谐之目的.顺利实现村民的自治伦理价值追求与乡村的稳定有序应正视多重现实困境.如,村民与村庄关系的不协调,村民与自由和秩序的冲突矛盾存在,最后导致村庄无法达到自由和秩序的统一.超越村民自治伦理价值追求困境的根本路径,在于从发展集体经济、依从基层法治、均衡分配利益、加快村民教育四个层面最终达到村民与村庄、自由与秩序四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与良性互动,实现四者的彼此结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8.
在宁夏北部贺兰山下有着一个名叫下营子的村庄,这里的村民大多信仰天主教。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对这个小村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里的  相似文献   

9.
刘昂 《道德与文明》2021,(1):137-144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乡村治理以村庄干部为主力,以政策法规为主导,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但村民主体价值彰显不足,"地方性道德知识"难以凸显,伦理道德约束不断弱化.从"个体—社会—国家"三维视角分析,这些现象主要受小农伦理的延续、村庄伦理共同体的式微、现代国家建构的伦理诉求等因素影响.为此,要从主体、机制、目标三个方面着手,构建村庄公共道德平台、提升乡村德治水平、追求村民美好生活,以此增强村庄内生动力,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村庄善治.  相似文献   

10.
正据5月22日《星岛环球网》消息:云南昆明近日一村庄出现全村夫妻排队离婚的奇观,村民见面打招呼变成:"怎么还没离?"原来因村庄拆迁"按户补偿",村民希望分家获得更多的补偿款。不过当地相关部门表示,假离婚可能拿不到补偿款。据了解,新闻中提到的是昆明秧草凹村,全村578户1290人,从5月18日开始全村夫妻大  相似文献   

11.
有一条小河流从遥远的高山上流下来,经过了很多个村庄与森林,最后它来到了沙漠。它想:我已经越过了重重障碍,这次应该也可以越过这个沙漠吧!当他决定越过这个沙漠的时候,它发现河水渐渐消失在泥沙当中,它试了一次又一次,总是徒劳无功,于是灰心了,也许这就是我的命运了,我永远也到不了传说中那个浩瀚的大海。它沮丧地自言自语。  相似文献   

12.
说起沙漠,大多数人的反应是:荒芜、凄凉、干燥。但是,在内蒙古阿拉善盟的一片沙漠上,却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这个景象源于一片梭梭木,是一个名叫吴子申的商人种植的。  相似文献   

13.
感动 《思维与智慧》2005,(10):26-26
澳大利亚的西南,有一片地图上找不到的沙漠。这里雨水稀少,干旱异常,夏季最高温度可达50摄氏度,因为没有高大树木的阻挡,狂风终日从这片沙漠上空咆哮而过,好像要把地平线扯断。  相似文献   

14.
心理文萃     
特殊的高空心理战海湾战争时期的一个傍晚,美军两架喷气式飞机高速飞到科威特沙漠伊拉克军队阵地上空。两架飞机凭借着机尾喷出的长长的“气尾”和高超的飞行技巧,很快就在沙漠上空“画”好了一幅巨大的伊拉克国旗。这时,伊军阵地上发出一片惊叹声、欢呼声。许多官兵都  相似文献   

15.
说起沙漠,大多数人的反应是:荒芜、凄凉、干燥。但是,在内蒙古阿拉善盟的一片沙漠上,却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这个景象源于一片梭梭木,是一个名叫吴子申的商人种植的。梭梭木,是一种在沙漠中防风固沙的很普通的植物,本身并没有什么经济价值。吴子申在沙漠种植大片梭梭木的举动让很多人觉得奇怪。更让人难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16.
以色列的内盖夫沙漠,是世界上最干旱最贫瘠的地区之一。这片沙漠里,每年平均降雨量不到75毫米,干旱恶劣的生存条件,让这里几乎成了生命禁区。  相似文献   

17.
谢永梅  罗兴佐 《学海》2002,(2):92-96
村民自治作为一项新的乡村治理制度在乡村社会的贯彻与实施 ,引发了乡村关系的变化与调整。然而 ,由于《村组法》遭遇村庄基础的不同 ,使现实的乡村关系颇具复杂性。本文所反映的则是 ,在现实的乡村关系中 ,不仅存在着乡政权对村庄选举与治理的主动介入 ,还包含着村庄对乡政权的主动依赖。由此 ,建构一种乡村关系类型的分析框架便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辽西村庄     
辽西的丘陵苍苍莽莽,绵绵不绝。在群山的脚下,在山间的盆地上,生长着大大小小数不胜数的村庄。村庄树多,夏天,远远望去,村庄就是一片树林,翠色浓郁,那里不时传出鸡鸣狗吠声,你才会认定那是一个村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呈现了浙西天主教村落中的一个主要村庄——麻蓬村的天主教信仰在历史中的来源,进入乡土社会之后与周围村庄发生的文化冲突,在嵌入过程中的传播方式与细节调整,以及目前的发展与变化。麻蓬天主教信仰在历史中的植入依托了传统的宗族组织,并在植入过程中形成了血缘性的情感认同。今日村庄中的宗教氛围正逐渐淡化,这既是由于教会在村庄公共事务中的功能被逐渐替代,更是由于人口流动和经济分化过程中村民的日益理性化。  相似文献   

20.
蒲公英之死     
湛蓝的天空下,横亘着一片昏黄浩大、延绵不绝的沙漠。恶劣的自然环境使沙漠百草绝生,棵树无长。唯独一座沙丘旁艰难地生长着一丛翠绿的荆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