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训诂学的一般原理,"逍遥"作为一个联绵词,必须按照相关规则进行训诂。张松辉先生依形训诂,得出"逍遥"的本意为"散步、闲逛而不带感情色彩",以此反对郭象解庄的"悠闲自在"说,并进而解释庄子的"逍遥"义,其结果并不能令人信服。"逍遥"的诸多异形词之一是"消摇","消摇"比"逍遥"为古,"消摇"作为一个没有"定字"的联绵词,不能依形训而当依声训,这就要回归经典文献,在文中还原"逍遥"的本意。通过对《诗经》《楚辞》等文献的"逍遥"义还原,得出"逍遥"是一种自由自在的精神体验而不止是漫步闲逛的结论。在庄子哲学中,"逍遥"是一种无拘无束、自如自在的生命体验,是生存之自由也是心灵之闲放,而大鹏正是这种自由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2.
<正>《伊斯坦布尔宣言》描述:"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上海世博会也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  相似文献   

3.
《法言会纂》是四川火居道派"法言坛"所常用的一部大型道教科仪书合集,由晚清四川地方社会中著名的文人团体"刘门"编印。本文根据相关资料,梳理了《法言会纂》的编纂历史,认为法言坛的形成与刘门及《法言会纂》的影响密不可分;又介绍了法言坛的科仪活动与道脉传承,认为其中所反映的"道"与"法"的分工结构是儒家与道教两大文化传统在近现代四川地方社会中相互影响、共同合作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毕业之时,因为工作的原因,男友留在了这座城市,而我则要远赴广州,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打拼。记得离别时,男友拿出两本《思维与智慧》,说,路途遥远,在没有他陪伴的日子里,有《思维与智慧》在身边,我就不会感到孤独。他的细心几乎打垮我心里的防线,可我仍毅然地踏上了旅程,倔犟的我总以为只有有了事业才能拥有一切。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再加上陌生的方言,一个人在外打拼,心中时不时会感觉异常孤苦,而此刻,只有《思维与智慧》无声无息地陪在我  相似文献   

5.
离单位不远的地方是座监狱。每天,因为需要上班或下班,我不得不从那挂着电网的高墙之外来回好几趟,也会经常碰到送进去的和走出来的囚徒,然而那地方虽然很近,却总是给我一种神秘感,我不知道被强行限制了自由之后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不过,仅仅是想想而已,我绝对没有去高墙内体验生活的打算,也不愿"以身试法",毕竟做一个普通人比做一个囚徒要幸福得多。日子过得很快。有一天,平常十分节俭的妻子突然变得奢侈起来。厨房里香味扑鼻,锅碗瓢盆吵得不亦乐乎。我本想挤进去凑个热闹,却被妻子赶了出来:"我说先生,你别给我添乱了好…  相似文献   

6.
步中有文化     
正散步,漫不经心地走路,看似千人一面,其实各有千秋。王羲之的散步,风度中见风骨。《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王羲之出身名门望族,有救国匡世之才,喜欢仗义执言,从政31年始终不得志,53岁辞职后,更加寄情山水,亲近黄老,崇虚好玄,在散步中安享自己的人生。他给友人写的便条《得示帖》行云流水,"明,日出乃行,不欲触雾故也。迟散。"意思说,明天,日出后才能出行,因为不想接触雾气,现正等待(五石散)药性发散。苏东坡的散步,闲适中见旷达。"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相似文献   

7.
<正>《和合本》圣经100年了,如果他是一位老人,那无疑会是老态龙钟了。可是,它是上帝所默示的神圣话语所集合的"天下之大经也"(冯玉祥语),因而万古长青!记得丁光训主教说过:"圣经是万古长青的书,现代文明的进展绝不会使圣经中永恒的信息过时,科学家发明电灯,但无人因为有了电灯,就把窗户省去了……"从我记事起,我就知道我们家有一份传家宝,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若干年来,我实在忙得厉害,像50年代那样在教书和搞行政工作之余还能有余裕的时间读点当时的文学作品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不过,幸而我还不能算是一个懒汉,在"内忧""外患"的罅隙里,我总要挤出点时间来,读一点北大青年学生的作品。《校刊》上发表的文学作品,我几乎都看。前不久我读到《北大往事》,这是北大70、80、90三个年代的青年回忆和写北大的文章。其中有些篇章思想新鲜活泼,文笔清新隽逸,  相似文献   

9.
马婷婷 《天风》2005,(10):49-49
这些天,天气异常炎热,我常常在吃完晚饭后出去散步。说实在的,整天呆在高楼耸立的城市,心中不免生出一种莫名的遗憾与感伤,我无法计算,已有多少天没有看到湛蓝的天空,流动的白云和闪烁的星辰。终于在有一天傍晚,我发现了一个很绝妙的地方——一条曲径通幽的小路,小路两旁长满了绿色的植物,小路的尽头是一座古朴典雅的小亭子,坐在亭子中,很容易看  相似文献   

10.
散步     
正散步,漫不经心地走路,看似千人一面,其实各有千秋。王羲之的散步,风度中见风骨。《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王羲之出身名门望族,有救国匡时之才,喜欢仗义执言,从政31年始终不得志;53岁辞职后,他更加寄情山水,亲近黄老,崇虚好玄,在散步中安享自己的人生。他给友  相似文献   

11.
羡慕     
晚上散步,偶尔可遇到一位做高官的邻居。他几次对我说:"真羡慕你啊!每晚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散步。"一开始,以为他在嘲笑我,因为"一等公民天天有饭局,二等公民周周有饭局,三等公民从来没饭局",他是几乎天天晚上都有应酬的"一等公民",没理由羡慕我这个基本上没饭局的"三等公民"。可看看他日甚一  相似文献   

12.
谈“怕”     
黄昏时分,我正在学校的操场悠然地漫步,一个同事跑到我的身边问道:“王老师,今年暑假里又去哪儿旅行了?”我说:“我去了西藏。”他吃惊地看了我一眼说:“你不是去过西藏吗?怎么今年又去了?”我说:“是啊,我前年去西藏,是为了一睹珠峰的风采。今年去西藏,是为徒步墨脱。我还会第三次去西藏的,因为还有一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没有去,那就是西藏的阿里。”  相似文献   

13.
谁在乎?     
前不久,我在《读者》1999年第4期的《卷首语》栏读到一篇文章,是一位在中国某医学院任职的外籍教师的演讲译文、在这篇演讲词中讲到一个故事,很值得我们深思。 故事说:在一个暴风雨后的早晨,一个男人到海边散步,他看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被昨  相似文献   

14.
对初学艺术者尤其是初学中国画者而言,对艺术作品的评论要围绕艺术品自身价值展开,用"批判"性的眼光,会发现即使是一些当下最炙手可热的艺术家,其作品也会有充满局限性的地方。品鉴林海钟老师的《太行洪谷图》,将其与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沈周的《吴文定公送行图卷》《江南四季山水册》作比较,用理性的思维去评判作品,才能真正读懂一幅画,这才是求索知识的真正态度。  相似文献   

15.
会挽雕弓     
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是我熟读并时常默诵的一首词。尤其词中的"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之句,以其豪迈、雄劲之势,壮我襟怀,振我心魄,吹我神思。不由遥想当年,那"千古风流人物","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之景(《念奴娇·赤壁怀古》)。虽然此诗句写的是公瑾,但又何尝没有东坡的情怀与抱负?由此再想望《江城子》词中"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冈"的壮烈场  相似文献   

16.
正天高云淡,风清气爽,我带着女儿在乡间小路上悠闲散步。路两旁开满野花,五彩缤纷,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姿态万千。我们徜徉在美景中,一边走一边欣赏,心旷神怡。忽然,女儿停下脚步,拉着我的手说:"妈妈,我们等会儿再走好吗?"我疑惑地问:"为什么呢?"女儿用手指着一只蝴蝶说:"你看那只蝴蝶正在飞,我想等它落到花朵上。"刹那间,我被女儿单纯美好的想法触动,她的细致入微,她的温柔多情,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15,(7)
<正>《天风》,我与它有着不解之缘。不夸张地说,《天风》70年,我几乎翻遍每一期。这与我的成长、专业兴趣以及服侍经历分不开。阅读:成长的记忆我成长在一个基督徒家庭,为家族中第五代信徒、第四代传道人。小时候,经常听母亲讲起"文革"时期的教会情况。而父亲则是经常不在家,总是受邀在各地开培灵会。在父亲的书桌上,每月都会有新的《天风》,而且他会将它们整齐地排在书架上。记忆中,我总是跟着哥哥姐姐去参加教会活动。正式参加主日  相似文献   

18.
普特南与相对主义的威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罗蒂  李红 《世界哲学》2003,34(1):56-69
普特南在《戴有人类面孔的实在论》中谈到,“我常常被问到我在什么地方与罗蒂不同”①而我则经常会听到相反的问题。我们两人之所以会被问及这些问题,是因为我们可以在其他哲学家不愿接受的许多问题上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9.
看《思维与智慧》,有一份心动的感觉。我喜欢"智慧人生"中的睿智洞达,喜欢"心海导航"里温热的阳光,喜欢"做人处世"张扬的正气与善良……每每捧读,我都感觉到  相似文献   

20.
正阳春三月,万象更新。气温回暖,玉兰盛开。3月25日,在《天主经》祈祷之后,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八届九次负责人会议在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驻地举行。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马英林主教主持会议。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刘元龙作《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2013年工作总结》,郭金才主教作《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