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行     
曾经看过一幅漫画:一个人大踏步地向前走,而后面的道路则一圈一圈地卷了起来。画上有一行小字:人生是一次没回程的旅行。看了这幅漫画,让我感触颇深。 许多时光,我们都在不经意间让她从身边悄悄流走,想起来,是多么的令人惋惜,令人感叹时光不再,  相似文献   

2.
正古人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一个人若不知道控制自己的"胃口",不知足、不知止,见名利之诱便不惜到处"咬钩",人生怎能获得长久的愉悦和安乐?知足,蕴含着个人拥有自知之明、自制之力和懂得自省自律的智慧,是对物质世界不作过分、过多要求的一种理性的行为。有人说,现代人的人生有两个境界:一个是知道,另一个就是知足。知道的人,活得明白;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一僧一道"的出现体现了作者"万境都如梦境看"的哲学思想,是全书的真谛所在。"万境都如梦境"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万物的"假作真时真亦假"、二是人生的"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相似文献   

4.
淡然     
翁溯利 《天风》2015,(4):57
我有一个朋友非常喜欢钓鱼。几乎每个节假日,他都出去垂钓,可以说,钓鱼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他常常一早出门钓鱼,傍晚沐着夕阳回家,鱼篓里却空空荡荡,可他嘴里哼着小曲,看上去俨然一副满载而归的样子。为此,他的妻子可没少"奚落"他。我也觉得纳闷:付出了一天的劳苦,却一无所获,怎么还可以这般快乐?有一天,我禁不住这样问他。他回答说:"钓鱼之乐不在得与失,  相似文献   

5.
正美好的地方一定是养脚的地方。诗意的城市应该是漫步的城市。我对"散步"一词有着本能偏爱,多年前逛书店,一眼瞅见封皮上有"散步"的两册:宗白华《美学散步》,卢梭《一个孤独者的散步》。二话不说捧回家,果然好书,极好的书。我热爱散步的人生,信任散步的产物。好的灵感、音符、情愫,就像蚂蚱藏在你的途中,会突然于草丛中跃出。什么情况下,漫步会成为城市的主题?人会心甘情愿地安步  相似文献   

6.
角度     
计文 《天风》2008,(24):1-1
记得孩子读小学时,有一次放学回家后兴奋地喊:"爸,你知道吗?苹果里面有五角星。"他那份新奇感,并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说着,他拿起水果刀把苹果拦腰切开,结果真的令人兴奋,被切开苹果的两个侧面都露出了"五角星"的形状!  相似文献   

7.
我的一位同学,擅长画漫画。一日,他把一张画好的漫画拿给我看,问:"这漫画上的人是笑还是哭?"我拿过来一看,见画的是一个人的头像,一副泪流满面的样子。"当然是哭口罗。"我说。"你把画倒过来看,会怎么样呢?"朋友说。我试着把漫画倒了过来,一看,简直不可思议,刚才还是泪流满面的脸,一下变得笑容可掬了。"怎么会这样?"我不解地问。  相似文献   

8.
那种认为荀子的人性论隐含性善思想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持此观点的学者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把"性善"化约式地理解为主体之人生而具有为善的内在价值根源,二是认为在荀子的思想体系中人之心生而本有的认知能力具有推动人为善的正面价值。对于第一点,孟、荀两人都认为"性善"的成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人生而具有为善的能力,二是在没有外力的帮助下,此为善的能力自然且必然地表现出善行。在荀子看来,人生而具有的能力并不能自然而然地促使人为善,人之善行只能通过后天学习与努力才能出现。对于第二点,在荀子的思想体系中,人生而本有之心本身并不具正面价值,其在自然状态下并不能自觉发挥促使人为善的作用,反而易使人流于为恶。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家围绕"人生什么最重要"这个主题,进行了调研。心理学家来到一家孤儿院,问孩子们,在这个世界上,你们觉得什么最重要呢?"爸爸妈妈最重要!"孩子们齐声回答。心理学家走进一家敬老院,问老人们,人生什么最重要?"生命最重要!"老人们说。接着,心理学家又到了一家医院,问躺在床上的病人,人生什么最重要?病人们叹了一口气,说:"平时没病的时候,没想到健康是多么重要啊!"心理学家走出医院后,遇到了一位漂泊的游子,他又问了同样的问题。游子仰望天空,凝视着一轮明月,说:"回家最重要!"  相似文献   

10.
自嘲显智慧     
正夸饰自嘲,营造气氛央视二套《是真的吗》节目中,一次谈及车贴,主持人黄西一本正经地说:"美国也有车贴,不过大多是别人来贴。我刚到美国买了一辆二手车,不久车后就贴满了撕不下来的字条,其中有一张字数比较多,我只认得‘你’和‘英语’两个单词。"说到这,他伸手比划出一个"二",好久才说:"直到两年后,我才明白字条上写的是‘如果你不懂英语,就滚回家去’。"闻此,观众都乐不可支。  相似文献   

11.
对小学三年级至大学一年级五个年级的200名被试进行了测验,以考查被试的漫画认知的发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各年级被试对漫画的认知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存在两个快速发展期,即三至五年级(9—12岁),初二至高二(14—18岁);(2)漫画认知在性别上略有差异,但就各年级而言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少说废话     
正常有客过访,我打开门,他第一句话便是:"您没有出门?"我当然没有出门,如果出门,现在如何能为你启门?那岂非是活见鬼?他说这句话也不是表讶异。人在家中乃寻常事,何惊诧之有?如果他预料我不在家才来造访,则事必有因,发现我竟在家,更应该不露声色,我想他说这句话,只是脱口而出,没有经过大脑,犹如两人见面不免  相似文献   

13.
欣赏的距离     
正美丽馨香的花儿,人皆爱赏,但赏花的距离有讲究:远望者少,一般人见花,都爱走近,就像美女谁都愿多看两眼。近赏花,有把手机绑在自拍杆上凑到花前"啪啪"闪的,有把鼻子凑到花前嗅的,更有把花拉到眼前细瞅的,甚至有折断两枝带回家的。不管是折花带回家,还是买了一盆搬回家,你与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15,(3)
<正>一次在网络上偶然看到一组漫画,题为"励志漫画:上帝是不公平的"。一张张漫画,附上了以下一些文字:"自打娘胎,有些婴儿健康强壮;有些婴儿先天残缺。有些小孩生在小康之家,衣食无忧;有些小孩生在贫困山区,乞讨度日。有些人生来貌美,容易得到垂青;有些人生来貌丑,想拍一张漂亮照片都难……""上帝是不公平的,当他给你关上一扇门,请你自己打开一扇窗!"  相似文献   

15.
正说起丁聪,一般老百姓都知晓,他是漫画界的翘楚;可说起丁悚,一般人就有点茫然,再说那个名字"悚",又有点生僻,肚里没点墨水,还容易把它读成"束"音。这两个人其实是父子关系,人称丁悚为老丁,丁聪则自谓小丁了。小丁走红,蜚声画界,老丁则被现代人逐渐淡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丁聪出众的漫画技巧,得益于其父亲的引领。早在民国时期,丁悚的漫画就已大名鼎鼎。随意翻翻那个时代的报纸画刊,很多的封面、插图都出自这位老前辈之手笔。  相似文献   

16.
正旅途中结识了几个朋友,大家谈起了自己的职业。有个朋友做会计工作,还有个朋友在高速路上收费。在我的印象中,这两种职业简直无趣到极致,甚至可以用机器和电脑取代,所以注定是毫无创意的。我忍不住说:"你们可得多出门,找找诗和远方,不然会被工作闷坏的!"做会计工作的朋友莞尔一笑,说:"我的工作不像别人想象的那样无趣。在我看来,工作就是在进行诗歌创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中国人最喜欢"一"。譬如"吾道一以贯之",能见出这个人的坚决,多么鲜明,又多么忠诚;又如"天下定于一",所以叫"定一"的人特别多,如陆定一、符定一等。有了"一",就有了一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后来我觉得许许多多的数学现象,其实都是人生现象,它们反映的是人生最根本的道理。我最喜欢举的例子是我在北戴河看到的一个带有赌博性质的游戏:主事者将4种不同颜色的球,红、黄、蓝、白每样5个,总共20个,全部放进箱子里,参与者从里面任意摸出10个球。  相似文献   

18.
李爱莲 《天风》2015,(4):54
"不好意思,我身上的钱不够,可不可以给我零钱坐公交车?"这天,我带着两个女儿和母亲一起出门,在等公交车的时候,有个陌生女子走上前来开口询问,母亲便掏出几枚零钱递给对方。表达爱心各有其法"外婆,您怎么知道她真的没钱?说不定她是骗您的,为什么您还要给她呢?"小女儿加加在旁问道。母亲微笑着说:"因为我也曾遇过需要别人伸出援手的时  相似文献   

19.
立心     
正最近的阅读中,遇到两个有趣的人。他们的人生,让我在不惑之年拧着眉头,再次思考起人生这个严肃的话题。不管上帝是不是正在暗笑,我都被引领着,兀自深陷了进去。这两个人,一是北宋的诗僧道潜;一是被我们称为"驴友"  相似文献   

20.
正"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这是杨绛先生96岁时,于《走到人生边上》一书前言里写的话。从价值的坐标出发,人生边缘的确并不意味着终点。探索人生的价值,关键不在于时间的长短;一个人跋涉的远近,最终取决于能不能突破人生的边界。有一位大学教授,每逢开学都这样向新生讲述学习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