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语,乡党》中"食不厌精,脸不厌细"一句,前人的注解颇多分歧。宋代孙奕《履斋示儿编,五·食不厌精》中说:"厌,读如厌袄之厌,言食与胜,虽精而细,亦不厌袄而食之。"清代刘宝捕的《论语正义》引张林的说法注日:"厌当读作平声,言不待精细者而后属厌也。"但现代许...  相似文献   

2.
细细咀嚼《济南的冬天》,发现有两处逻辑错误。①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句中“整”的含义是“全部在内,没有残缺"的意思。用"整"修饰"围了个圈儿  相似文献   

3.
青橄榄     
闫翔 《思维与智慧》2005,(12):57-57
平淡,是一枚青橄榄。初尝时,似乎没什么滋味,细细咀嚼,却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4.
正《弟子规》的第一部分"入则孝",它用什么开篇呢?是"父母呼,应勿缓"。为什么用这样一个句式呢?大家细细琢磨,里面充满着奥秘。"父母呼,应勿缓",它用"呼"和"应"来开篇。我们知道,人的生命是由什么开篇的呢?请问,小孩子刚生下来,是先吸了一口气呢,还是先呼了一口气?答案在一个词里面,呼吸。先呼一口气,再吸一口气。所以,《弟子规》开始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呼"跟生命刚一开始的这个"呼"是同一  相似文献   

5.
犹太裔作家以撒·辛格曾说:"世界有这么多的苦难,唯一的补偿是:生活中小小的欢乐、小小的悬念。"细细数来,生活中值得开心的事真的不多,可烦恼、忧心的事情却总能碰到;生老病死、工作压力、生活负担……有研究发现,孩子每天平均会笑400次,而成人平均每天只笑15次。当我们拥有更多的能力和财富时,快乐去哪儿了呢?  相似文献   

6.
我们应反省自己。我们是口里喊着"主啊!主啊!"而不承行主旨的人吗?是把重担压在别人肩上自己却不肯动一下指头的人吗?我们是不是装伪作假、是耶稣所痛恨的那些经师和法利赛人式的人呢?是不是只顾自己享受、心中不断和人攀比,整日只想着如何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而从不想着穷人的人呢?——金鲁贤,2004年11月诸圣瞻礼讲道  相似文献   

7.
读了丁民、国庆二同志这篇学术批评的来稿,使我们震动很大。当我们对文中所举例证同该书进行核对时,却发现有几处不符。经与作者联系,始知该书有两种不同的本子。虽然版权页上的版次、出版年月、页码完全相同,但有些地方文字内容却正、误互见。以第253页为例,我们手中的本子上《甲骨文》的书引号、“墨子”和“墨家的‘非命’”都删去了,但“一神教”却变成了“一精教”;“宗祖神”却误为“宗组神”。这就更使我们迷惑不解了:明明同版、同次印刷,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本子呢?遍查全书,不见有前言、后语说明,让读者究竟相信哪一本呢?  相似文献   

8.
《天风》2020,(11)
正牧者在神的救恩之中,扮演什么角色呢?当弟兄姊妹说:"牧师,我是你的粉丝!"或说:"牧师,是你牧养了我。"我们是否会因此沾沾自喜?是否会忘乎所以?或者,我们每天尽心服侍,却仍然有弟兄姊妹批评、指责时,我们是否因此而失去服侍的动力,从而怀疑自己的蒙召?保罗一方面被哥林多教会尊为四派之一,另一方面却被哥林多教会其他派别质疑与否定,然而他并不因此改变自己服侍的初衷,  相似文献   

9.
拥有一项专利技术貌似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但北京市基督教崇文门堂信徒刘荣虎弟兄却有两项洗衣方面的专利技术,且两项专利技术均载入《中国发明家大辞典》。对此,刘荣虎弟兄说:"两项发明对于我本人来说,只不过是靠着上帝恩赐而有所发现而已。"刘弟兄为什么会这么讲,他两项专利技术的取得与信仰生活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刘弟兄。  相似文献   

10.
听道     
王丽君 《天风》2001,(4):34-35
“听道”对我们而言似乎是熟得不能再熟的两个字。无可置疑,对基督徒来说听道是相当重要的。可我们把它摆放在什么位置呢?说“不重视”,主日崇拜中却占有相当的比例,说“重视”,往往形式替代了实质。今日的信徒到底该如何面对听道呢?  相似文献   

11.
学诚 《法音》2010,(7):29-32,33,34
<正>一、生处能熟靠串习,熟处能生在用心我们修行、学习、做事,就像做饭,都要"生处能熟、熟处能生"。什么叫"生处能熟"呢?生处能熟,就好比要把白米煮成熟饭,火烧大了不行,烧小了也不行,否则,要么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中间充满了矛盾现象。假设有这样一种奇特的矛盾:如果你有缘接触到佛经了,并且挺爱看这种“另类”的书呢?如果你成为一个挺爱看这种“另类”书的青年人,可是你同时并且谈上谈爱,和一位年轻的姑娘处上对象了呢?如果你们俩的缘份很不错,处得相当融洽,没有别的磕磕绊绊,就是——就是日子久了,那个年轻姑娘内心深处慢慢滋长出一种不安全感了呢?  相似文献   

13.
渊声 《天风》2010,(4):63-63
<正>问:在充满竞争、压力,生活快节奏、时间不够用的今天,我作为一个刚信耶稣不久的信徒,觉得每周一次礼拜挺麻烦的,能否几周或几个月礼拜一次呢?耶稣不也说:"拜父的……只要用心灵和诚实"吗?既然敬拜不论时间与空间,为何非要上教堂礼拜呢?请指教!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20,(5)
正两个多月的居家隔离,让许多家庭矛盾集中爆发。面对摇摇欲坠的婚姻,我们的盼望和出路在哪儿?什么才是真正健康的婚姻关系呢?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暴风雨来临时,一个农民和他的妻子正躺在床上。突然,一股龙卷风把他们的屋顶掀了起来,卷走了他们的床,但他们还在床上,妻子哭了起来。农民对她喊道:"现在不是哭的时候。"不料,妻子却回答说:"没办法,我太高兴了,因为这是二十年来我们第一次一起外出!"冒着龙卷风的危险,这位妻子都能喜极而泣,她是  相似文献   

15.
人性的软弱     
王雷 《天风》2008,(24):32-33
虽然抽烟有害于身体健康并浪费钱财,但我们的社会为什么拥有大批的吸烟者呢?为什么人人都知道杀人是一件十恶不赦,是要受到法律严惩的犯罪行为,却有许多人明知故犯呢?为什么人人都恨恶自私自利,却又人人都自私自利呢……这一连串的疑问,使得  相似文献   

16.
邻居家的张老太已近耄耋之年.别看她矮小、干瘦,大字儿不识一箩筐,但一家人的日子却被她操持得有滋有味,和睦舒展小老太以何持家?我细细揣摩,小老太不经意的生活里竞还藏有大学问呢,不信,择其两例。  相似文献   

17.
兼语式与主谓词组充当宾语的句式,在形式上非常相似,因此有时难以辨认,有加以区分之必要。请看下例; a.我们希望他来作报告。b.我们请他来作报告。这两句话如果归纳为公式,都是: N_1+V_1+N_2+V_2 (N代表名词组,V代表动词组)但是,例a是主谓词组作宾语的句式(简称主谓作宾语),例b是兼语式。那么,如何辩认这两种句式呢?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辨认。(1)从句中的停顿来辨认主谓作宾句中可以有两个停顿处。如例a就可以说成: 我们希望∨他来作报告。(∨表示可停顿处) 我们希望他∨来作报告。兼语式却只有一个可停顿处,如例b只可以说成:我们请他∨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8.
正十字路口,一长串由宝马和奔驰组成的车队在红绿灯处停了下来。领头汽车的引擎盖上铺满了鲜花和彩带,尾随其后的车辆也都挂满了粉红色气球,装点得煞是喜庆。我跟妻说:"今天应该是个好日子,又有一对新人要步入婚姻的殿堂了。你看看这车队可真够气派的。"谁料,妻听了说:"气派又能说明什么呢?我们单位有两个年轻人,上个月结的婚,婚车阵容比这还豪华壮观呢,可他们今早离婚了。哎,不明白现在的年轻人到底怎么了,视婚姻  相似文献   

19.
何介苗 《天风》2007,(6):12-13
有一个问题不知大家思考过没有,就是大卫如此的热衷于圣殿事工,却为什么始终没有动工建造呢?大卫与所罗门从血缘来讲,是父子相承,大卫是父,所罗门是子;从犹太民族和以色列立国来讲,他们是两代君主,大卫立国,平定四方,所罗门治国,名扬四海。刚才读的几处经文,反映的是大卫、  相似文献   

20.
东篱有菊     
正东篱有菊,开在古人的诗词里,隔着千年光阴,依然芬芳无限。先有陶渊明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有李清照的:"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而诗人白居易也感慨吟出:"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古人为何钟情于东篱之菊呢?细细想来,朝阳升起时,恰恰照在东边篱笆墙下,阳光温暖,菊开得意,纵然是九月微凉,却花韵悠扬。于是东篱菊花,绽放在每一首诗词里。儿时,住在乡村,南园里种有菊花。当繁花开遍枝叶凋零时,菊花却恣意绽放。那时,菊花只有黄色,大朵大朵吐着芬芳,爷爷钟情于菊花,但并不像古人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