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唐家三少,本名张威,北京人,是著名的网络小说作家。唐家三少毕业于河北大学政法学院,大学毕业后,曾进入中央电视台从事央视国际网站相关的工作。因工资不太理想,他跳槽到一家IT公司,但公司效益也不佳,唐家三少被裁员,随后他尝试自己开餐馆、搞零售、卖汽车装饰  相似文献   

2.
正大学毕业后,我应聘进入到表哥所在的那家集团公司工作,与干了13年、已经做到集团生产总监高位的表哥成了同仁。然而去年,由于盘子铺得过大,公司内部进行了改组,表哥被降职为产品经理,与之前的几位下属成了平级,管辖范围也比先前少了三分之二。遇上这样的尴尬事,我和许多同仁都认为表哥可能很快就会另谋高就。然而,一个月过去了,三个  相似文献   

3.
1945年,一位21岁的匈牙利青年,身上只带了5美元到美国闯天下,20年后,他成为百万富翁。他最擅长的就是“点金术”,一个人人都认为无可救药的企业,到他手里,不出几年必定会转亏为盈。 他曾经非常自豪地说:“我没有做过一笔赔钱的交易,也没有一次失败的经营。”他,就是鲍罗·道密  相似文献   

4.
媒体上报道过一位行人看见一位老人摔倒扶起后,但这老人却说是这行人撞倒了他才扶他的,并且提出无礼的要求。现在是否还要做一个好心人呢?春节我也遇到类似情况,在超市遇见邻居老太太并帮她把买了的商品送到她家,过了一个小时她来我家没有说一声谢谢,却说少了一把蔬菜,最后我们又到超市核实,她没有买过这蔬菜,这时  相似文献   

5.
《茶之书》中,有一则有趣的故事。茶师千利休,看着儿子少庵打扫庭院。当儿子完成工作时,茶师却要求他重做一次。于是,少庵又花了一个小时扫院。然后,他说:"父亲,已经没事可做了。石阶洗了三次,石灯笼也擦拭多遍。树木洒过了水,苔藓上也闪耀着翠绿,没有一枝一叶留在地上。"  相似文献   

6.
儆醒 《天风》2008,(1):28-32
一、门徒会的来历 创始人名叫纪中杰,系陕西省人,曾有三个男孩.前两个孩子先后在同样的年龄得了同样的疾病死去,当第三个孩子长到同样年龄时,也得了同样的疾病.一天晚上纪中杰做了个梦,有声音向他说: "你若出去为我传福音,你孩子的病就能好,不致于死……"这是31年前(1976年)发生的事.在这之前纪中杰曾参加过真耶稣教的聚会,后来因自己所得到的所谓的"启示"与之不同,便离开了真耶稣教,自立门户;据说在1982年他才正式创建了此派异端--门徒会.  相似文献   

7.
珍惜祈祷     
在耶稣传播天国福音的三年岁月里,宣讲救恩、治病施惠、潜心祈祷组成了耶稣的整个布道生涯,这三个部分又都紧密地凝结在他的爱里。宣讲,向万民启示上主的爱,彰显他降来人间的奥迹;治病,是他善行圣爱的流露;祈祷,他呼唤着天主给人类的爱,共融自己与圣父的情,最后,他的爱连同自己的人世生命为了人类而奉献圣父。基督三十三年的人生历程过  相似文献   

8.
正老D是个朋友非常多的人,除了众多业务上的往来不说,很多有一面之缘的朋友都被他经营成了不定期见面的酒友茶友和话友。日子过得忙碌热闹,一种朋友遍天下的繁荣景象。最近他却有些烦,孩子的功课越来越不简单,当初名校毕业的老婆辅导起来已经招架吃力,所以就把无奈的怒火烧到了他身上。平时业务繁忙的老D管孩子很少,在家吃饭的次数都少,大部分时间用在呼朋唤友广结善缘上了。当老婆  相似文献   

9.
正汪曾祺对名利很淡泊,他工作了几十年,却不清楚自己是什么级别。1958年,汪曾祺到河南出差,单位给他买了软卧,他这才知道自己已经是"高干"了。不过好景不长,不久后他成了右派,被下放到张家口劳动,回京的火车只有坐硬板凳的份儿了。后来汪曾祺右派问题得到改正,也从来没有向单位提出过什么要求。直到办完离休证,他才知道自己原来是个局级干部。  相似文献   

10.
海子高中毕业后就来省城打工,转眼已近3年,苦没少吃,收获却寥寥。当初离家时,海子拍胸脯立过誓的,要在城里轰轰烈烈地干出一番事业,要做大老板,要让辛苦了一辈子的老爹老妈过上好日子。可3年里他除了不停地换工作似乎没做别的,最长的一次也只坚持了半年。到最后,当他不得不第21次辞掉工作时,海子真的心灰意冷了,他已经没有勇气再去找工作了。他认定凭他那点学历和本事,根本不可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大都市里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朋友小M给我讲过他的一段经历:三年前他刚工作,家里急需用钱。他找当时的部门领导借钱,领导只是简单问了几句,直接从个人账户转给了小M10万。一年之后,小M把之前借的钱还了。还钱的时候,领导问他:"知道我为什么愿意把钱借给你吗?"那时候的小M,刚入职三个月,还是基层职员。领导说:"我有个女儿,她贴在卧室墙上的照片里有你。"  相似文献   

12.
钟是我的同学,在国外留学多年,学历挺吓人的——博士后。但年过而立,却仍是孑然一身,真让人百思不解。那天,我们几个同学去串门,谈天说地,最后落脚到他的婚  相似文献   

13.
推销信赖     
这是他来人才交流市场的第四天上午:前三天他拜访过卜五个“柜台”。现在,他拎着塑料袋向第十六家用人单位走去:  相似文献   

14.
早过古稀之年的陈除神父于1995年3月19日被祝圣为广东湛江教区首任主教。在他人生历程中有几次可贵的选择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一、他选择了神职人员的道路。他小时有一年,当他的三个弟弟因贫病相继离开了人世后,他也正久病不愈奄奄一息,父亲已将他置于竹箕,坐以待毙。他可怜的母亲把最后一线希望寄托于天主,并许下“小陈除如能病愈,他  相似文献   

15.
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他不漂亮,也少言语,平时不准父亲杀鸡剖鱼,很有些善良,但对家里所有的来客都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开始我见他只逗着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认了他是老师。许多人都笑我认三岁半的小儿为师,是我疯了,或耍娇情。我说这就是  相似文献   

16.
我的日子糟糕到了极点。曾经发誓要一生一世对我好的丈夫,两个月前突然销声匿迹,抛下了我和三个孩子。我的收入本来就少得可怜,下个月的房租,我肯定是付不起了,孩子们吃饭也将成为问题,生活看来难以为继。万般无奈之下,我给远在加州的父母打了一个电话。我有些担心,后悔自己五年来一次也没有联系过他们。听说了我的遭遇,母亲催促我说:“孩子,马上回来吧,这儿永远都是你的家。“  相似文献   

17.
1962年,他出生于河南新乡。他有着平凡的童年,平凡的学生岁月,从河南师范大学化工专业毕业后,在商店工作过,还曾做过化工技术员,他参加工作的头两年也是平凡的。26岁时,他担任了一家小化工厂的厂长,开始了从平凡到不平凡的转变。这是家很小的化工  相似文献   

18.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小时候是个非常喜欢说话的孩子。但言多必失,莫言也曾因说话招致很多麻烦,还因之受过家人的惩罚。后来,他为约束自己少说话,就取了"莫言"这个笔名,用来警戒。他甚至还曾以《千言万语,何若莫言》为题,接受过访谈。  相似文献   

19.
责任     
一个旅德华侨,曾讲过他的一次亲身感受:他刚到汉堡时,跟几个德国青年驾车到郊外游玩。他在车里吃香焦,看车窗外没有人,就顺手将香蕉皮丢了出去。驾车的德国青年马上“吱“地一声,来了个急刹车,然后下车拾起香蕉皮塞到一个废纸袋里,放进车中,并对他说:“这样别人会滑倒的。“  相似文献   

20.
保禄宗徒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伟大圣人。从他激烈迫害天主教会,到他皈依基督;从他退居阿拉伯旷野三年准备传教,到他三次长途跋涉,横跨欧亚大陆,历经十八载的艰苦传教历程;从他呕心沥血在各地创建教会,到他给各地教会写下的不朽书信,无一不彰显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