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慧语丝     
正当别人不明白他在做什么的时候,他明白他在做什么;当别人不理解他在做什么的时候,他理解他在做什么。当别人明白了,他富有了;当别人理解了,他成功了! ——李嘉诚谈每一批富翁的诞生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尼采  相似文献   

2.
正他经常在外面喝酒,每次喝酒回来,妻子总会及时递来一杯温水。有时候他倒在床上就睡着了,那杯水就会放在床头柜上,他半夜醒来,喉咙干了,随手就可以端来喝。一次在外面喝酒,朋友对他欲言又止,在他的追问下,朋友道出了实情,说是有天在街上看到他的妻子和一个男人举止暧昧,他听了,当时就蒙了。回到家里,妻子一如既往递来一杯温水,他没有接,他本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弹性     
有一个中年男子独自去看心理医生。他在一家公司任职,原本他有很大的希望,被晋升为业务部主管。然而,一个与他暗中竞争的同事,竟然将他以前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罗列出来,递交给了董事长。于是,他升职的希望,便在对方的嫉妒和攻击下,暂时停摆。然后,他又告诉心理医生,最令他不能容忍的,是他的妻子对他十分不理解。现在,他的精神几乎要崩溃了。听到这儿,那位医生笑着问他:“那么在你身边一定有另外一个女人理解你,是吗?”他信服地点了点头。那位心理医生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他起身出去了一会儿。在回来时,他手中多了一个细细的橡皮圈,和两个带挂…  相似文献   

4.
胸针的期待     
正16岁那年我就是他的小尾巴,天天跟在他屁股后面到处转悠。我16岁的时候,他25岁。住在我家隔壁,我叫他哥哥,他叫我小鬼。我的花季出现了种懵懂的念想,我喜欢他那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似乎是在你心头上挠啊挠。在我的16岁的最后一天,他走了,他成了远航在大西洋上的一名海军。我拖着他那个很重的拖箱,不说任何话地跟在他后面,安静地流泪倔强地不说话。  相似文献   

5.
保罗·K.费耶阿本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罗·费耶阿本德于1924年1月13日生于维也纳。他于1994年2月11日,在他刚过完他的70岁生日不到一个月之后,由于一种不宜动手术的脑肿瘤而在瑞士法语区热诺里尔去逝。 费耶阿本德的生长环境并不富裕。他有着多方面的兴趣,是个非常优秀的、有求知欲的学生。还在他上中学时,他就仔细研读了大学水平的数学、物理和天文学教科书。他终生不渝的对音乐的热爱在年轻时就已完全显露出来:他弹手风琴,上小提琴课,喜爱歌剧,他还在一个混合合唱队中唱歌,后来他在音乐学院上了声乐课。1942年春中学毕业后,费耶阿本德首先被征招进青年义务劳动军(奥地利在1938年被“补充进”德意志帝国),1942年底他又应征入伍。他参加了许多前线作战,在1945年1月的一次作战中被一颗机枪子弹击中脊柱,从此他的髋部以下就瘫痪了。在长期使用轮椅以后,他终于又可以拄着拐杖走路了。他一生都忍受着阶段性出现的巨大疼痛的折磨,在许多公开场合露面时,他都是靠大盒的止疼药熬过去的。他却从来没对此大事声张,他的自传里也很少有这方面的叙述。  相似文献   

6.
冯特小传     
威廉·冯特生于1832年8月16日,巴登的聂斯卡饶村,是一个牧师的儿子。他在当地的沃尔克斯库度过了两年,然后由一个教区的牧师,他父亲的助手,对他进行家庭教育。虽然他有兄弟和姐妹,但冯特却过着孤独的生活,并且是一个富于想象力的孩子,他顺利地执行着家庭教师交给的任务。作为一个青年,他在丘比根大学读了一年,而后到海德堡大学学习。他虽然取得了医学学位,但他大学毕业后不久就转向了心理学的研究。在海德堡的十七年间,改变了他的专业,他从一个生理学家变为一个心理学家。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礼物     
有一个年轻人,很快就要大学毕业了。他在几个月前就在一家车行里看中了一辆漂亮的跑车,他知道他的父亲完全有能力为他买下这辆跑车。于是,他就告诉父亲,那辆跑车是他唯一想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正每当看到父亲蹲在屋前时,他手上的纸烟总是明明灭灭的,生一缕白烟飘向天空。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我得到的回答往往是长久的沉默,或是一瞥。我没有经历过父亲艰难岁月里的煎熬,体会不了他心底的涟漪。父亲一辈子没有离开过那片红土地,就像一棵苦楝树一样立在原野之上栉风沐雨。禾苗返青了,他在放水;水稻拔节了,他在施肥;棉花生虫了,他在除虫;土地大旱了,他在保苗……在岁  相似文献   

9.
他小学时在乡下读书,成绩很优秀,考上了城里的中学。然而,进了新的学校,他发现他并不优秀,他的成绩由原来的前三名进人三十几名,这让他非常自卑。同学们穿的衣服都比他要高档得多,吃的也比他要好得多,这让他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来。  相似文献   

10.
成功诀窍     
硬着头皮学一位老者教了大半辈子的《林木种苗》,退休之后,对电脑格外着迷。他整天泡在学校机房里,在一台很原始的苹果机上捣鼓起来。管理机房的同事碍于情面,拿他没办法,任他在电脑上疯。一次,那台苹果机出了故障,迟迟复不了原。管机房的同事终于抓住了他的小辫,把他赶出了机房。他一气之下,花了几千块钱买回来一台286电脑,潜心研修。日子一天天过去,他学会并谙熟一系列电脑软件。他家里的电脑,也由286一路升级,直至奔4。他成了闻名全校的电脑行家,不管谁家的电脑出了故障,第一时间就想到请他来帮忙看看。他非常热心,有求必应,且分文不收。…  相似文献   

11.
认识一位朋友,他在大学毕业之后,跟几位同学创办了一家小型电子商品销售公司。可是因为初涉商场,缺乏经验,他们的公司在一年之后,便被迫宣布了破产。因此,朋友背负了几万元的债务。无奈,他只好暂时进入一家船舶公司,做了一名线路检修员。可是,工作了还不到两个月,他的右脚就被船甲板上的铆钉扎伤了。他只有一瘸一拐地离开那家公司,待在家里疗伤。那个时候,他的情绪消沉极了。我每次去探望他,总会见到他床头的烟灰缸里塞满了烟蒂。在此之前,他从来不吸烟。我与其他一些去探望他的朋友,鼓励他应该振作起来,从头开始。然而,听了之后,他只是苦涩…  相似文献   

12.
1814年,他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富豪家庭,在那里他度过了自己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1833年,他的家族因政治迫害逃到了瑞士,家道中落,让他尝到了从未有过的艰辛,他的脾气也因此变得十分暴躁。  相似文献   

13.
钥匙     
正他彻底失望了,感到这个世界已经容不下他了,过去的烙印将永远无法抹去。每天面对冷漠的面孔,不屑的眼神,没有人看得起他,他被这个世界彻底抛弃了,他回不了头了,心灰意冷,刚刚萌发的良知和善心又泯灭了。他想到了报复,他要报复这个世界,报复那些鄙视他的人。他在内心酝酿着复仇计划,用仇视的目光观察着出出进进的住户,等待时机,寻找机会。  相似文献   

14.
他作为原告依法和她离婚了。财产分割时,他将一万七千多元钱和全部房屋及家具都给了她。亲爱的读者:你以为他对得起她了吗?不,在民事法庭上,他是原告,但在道德法庭上,他是被告。因为,他欠下她的债,用金钱是偿还不清的。  相似文献   

15.
金素银 《天风》1996,(9):39-39
雨下得淅淅沥沥,我们撑着雨伞伫立雨中,望着汽车远去,轻轻地他走了,正如他轻轻地来。临别前,他怀着对母校的无限依恋,对母校弟兄姊妹的依依深情。他的眼睛湿润了,但他努力地抑制自己的感情,紧紧握住我的手,声音颤抖地道一声:“再见。”便进了汽车。他没有再回头看我们一眼,也没有伸出头来或挥一挥手。他在哭。 他叫杨海涛。他是他们班年龄最小的,身材也很瘦小,但他很精练能干,他的话不多,但句句切中要害。他在和我们交通的时候常常说:“回忆主恩的滋味,便觉美善。”另外他总是嘱咐我们“少说话,多做事”。他这样说,他也确实这样做了。一年来。  相似文献   

16.
他是众人眼中的浪荡子弟,他是父亲眼中的"败家子"。他不喜欢学校,上学对他来说是酷刑,在学校他常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逃出去,然后和别人一起要么飙车,要么就在游乐场和撞球间混。后来,他更是瞒着父亲拒绝了联考,结果父亲被他气得进了精神  相似文献   

17.
贺永花 《天风》2006,(4):10-11
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很富有的人,他儿女成群,家产丰厚,亲戚朋友都常来与他同聚。可是突然在一天之内,因着意外的打击,他失去了儿女、财产,他本人也得了很重的病。这时,他的亲戚不再出现,他的妻子咒骂他。也许在许多人看来他的生命结束比存留更好。然而,他的三个朋友听说了他所遭遇的事情和他现在所处的惨状,就一同相约来看望他。当他们看到从前极有势力的朋友如今的状况时,没有说任何一句话,陪朋友坐了七天七夜。  相似文献   

18.
70岁以后,他突然如同变了一个人。他组建了自己的舞蹈队,和一大帮老年人又蹦又跳,乐此不疲。他开始变得特立独行。他一个人在街上又跳又唱,一个人在大树下思考,一个人和城市里的乞丐聊天。身边的人渐渐对他表示不解。有时,别人和他吵架,骂他骂得面红耳赤,可他居然还朝别人嘿嘿傻笑。那人再也骂不下去,反而有些自讨没趣地走了。有时,在快餐店里排队吃饭,或者在汽车站里排队买票,他都是站在最后一个。偶尔有人插队,他也不恼。有时候,他甚至笑眯眯地对他们说,来,你们排前边去,我不急。众人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相似文献   

19.
马注     
马注,又名郁速馥(yūsuf),字文炳,号仲修,明崇祯十三年(1640)生于云南保山。据说,他是元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的十五世孙。他幼年贫苦,父亲师孔,在他七岁的时候就死了。祖父怜爱他,祖父不久也死了。母亲吴氏带着他和他的哥哥渥,靠着耕织过活。十八岁那一年,母亲也死了。不过注总还有读书的机会。在十六岁的时候中了秀才。过了两年,他在永历帝的小朝廷上作了一个小官。  相似文献   

20.
他是众人眼中的浪荡子弟,他是父亲眼中的“败家子”。他不喜欢学校,上学对他来说是酷刑,在学校他常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逃出去,然后和别人一起要么飙车,要么就在游乐场和撞球间混。后来,他更是瞒着父亲拒绝了联考,结果父亲被他气得进了精神病院,父亲出院后,对他更是大大失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