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位30多岁的女友,一直对原来从大公司跳到小公司的决定后悔不已。她说,我原先那些同事,在公司都是元老级别的人,公司对他们很器重,要是我在那里坚持几年,现在肯定也是经理级别的人了,经济收入应该高很多,房子应该换了大的,车子也应该换了新的。更要命的是,她还把离职的原因怪罪于自己的父亲,因为她当时征求父亲的意见时,父亲说:  相似文献   

2.
母子圣经情     
正我的第一本圣经是母亲送给我的。母亲没有读过书,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但是她能读圣经。她的圣经是一本繁体的《和合本》新约附《诗篇》。母亲爱圣经的心,从她认真的、画在圣经中的红笔记号就可以看出来。一直到八十多岁回归天家,母亲一生记了很多圣经金句,也常用圣经的话语劝勉我们。母亲自幼失去父母,在困苦的日子里,她和相依为命的姐姐认识了主耶稣。父母离开她,耶和华收留了她。风雨沧桑,母亲经历了  相似文献   

3.
正1我在自己比较中意的那家公司面试后,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地等待消息。手机响起欢快的铃声,看到号码我不由心中暗喜,这正是我期待的号码。听筒对面传来一个温柔的女声,她告诉我通过了面试,下周一上午8点半到公司办理入职手续。我难掩兴奋,谢了她准备挂电话向父母去报喜。就在我将要按下挂断键的一瞬间,又传来她的声音:"我刚  相似文献   

4.
有位飞黄腾达的朋友对我说:"我一生做事,不欠任何人的。对父母,我尽孝;对朋友,我尽义;对妻子,我尽情。如果说有什么亏欠,我只亏欠了一个人——我中学时的女朋友。她怀了我的孩子,我叫她去堕胎,还要她  相似文献   

5.
心理咨询室内,李先生谈起太太的死因一脸迷茫。虽然太太自杀已经是一个月前的事了,但每当想起,李先生仍然会眼角湿润,他说:"我们俩口子的感情一直挺好,我父母也为人厚道,很照顾她。可太太生下孩子后,像突然变了一个人似的。我妈给她炖鸡汤,她说吃了  相似文献   

6.
正大部分人将父母的存在视为天经地义,一如阳光、空气与水一般,他们不就一直在那里,问这个干吗?我对老爸和老妈的好奇,始于30年前母亲过世的那天。看着她的遗照,我忽然想:"咦,她的人生真的仅是阳光、空气和水?"唯一能提供答案的只有南京的大姨,我妈排行老二,大姨是她最亲近的姐姐。  相似文献   

7.
《天风》2020,(9)
正前一段时间,我收到教会姊妹小宁发来的微信求助,她急切地想向我咨询。她的女儿小琳刚满14岁,正念初二,疫情爆发后,一直在家上网课。小宁急着说:"冯老师,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才向你求助,我和丈夫天天为孩子忧虑,我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我安慰她说:"现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都非常操心的,你慢慢告诉我,孩子是出了什么状况?"她也发现自己太焦急没有表  相似文献   

8.
我会记得     
在我8岁之前,我一直是在家跟着妈妈的。我们家的房子外面有一个小菜园,妈妈经常带着我往菜园里活动,我很快就喜欢上了那种叫做小胡瓜的植物,它们那又小又细的卷须伸出去,缠绕在架子上时的样子就像许多小手指用力抓紧架子一样。它们似乎很无助,我会坐在地上,靠向它们,感觉到它们需要我。妈妈会坐在她的菜园专用小凳子上,像我看小胡瓜一一样看着西红柿。  相似文献   

9.
志萱留有一头漂亮的秀发,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初见她的人都会以为她是快乐的女孩,但唯有她知道自己一直就是孤独的。小时候,她的父母关系很糟糕,记忆里留给她最多的就是爸妈的吵架声。6岁那年,父母离婚,她由母亲  相似文献   

10.
越界     
正我常想,我跟许蝉,我最好的朋友,到底是怎么走散的呢?我们是在大学时,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小组里认识的,时常在一起帮系里老师整理资料,或做做校对。只不过,我纯粹是为应付父母,让他们看到我不再如以前好吃懒做,让他们头疼。而她,则完全是为挣钱养活自己。许蝉来自西部一贫穷山区,我和父母几乎每天都通一次电话时,她要为电话费而"斤斤计较"。她每年除寒假在家待上十天左右,基本都是待在学校。母亲心疼孤身在外的她,便常让我  相似文献   

11.
正7岁那年,我父母离婚了,我跟着妈妈。单亲家庭的孩子小时候都有一项必修课——听父母说对方的坏话。我是听着爸爸的坏话长大的。离婚之后,妈妈、外公、外婆每天轮番上阵,在我耳边念叨一件事——你爸是个人渣。其实他们一点都没冤枉我爸,爸爸是个瘾君子,败光了家里所有的钱,我和妈妈最后是被他逼走的,因为他卖了房子,我们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爸爸卖了房子之后,准备去海南做生意翻身,结果赔得血本无归。爸爸  相似文献   

12.
一天,我收到一个六年级的女学生给我写的条。她问我:“家长不理解我,动手打人怎么办?”我立即给她写了回信,首先肯定了她对我的信任,接着我告诉她,应主动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父母,只有让父母了解自己,才有可能求得理解。父母打人是不对的,但在他们生气的时候,你最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跟父母顶嘴,不要使矛盾激化,你就会不挨打或少挨打,等他们气消了,你再把自己的理由、想法,好好跟他们交谈,也许会有好的效果。你可以试一试。  相似文献   

13.
韩菲今年29岁,是一家公司的市场调查督导,她一直很喜欢自己的工作,两个月前被升职为区域主管督导。因为收入不错,她买了一套房子,过着平静而富足的生活。平时她很少喝酒,也不去娱乐场所放纵自己。6个月前的一个星期六,韩菲坐飞机去北京出差时,突然感到心怦怦乱跳。她不明白怎么回事,因而非常害怕。“那是我第一次因恐惧而冒汗。当时,我以为自己心脏病要发作了。到了北京忙找医院看病,可医生告诉我身体没有问题。”韩菲说。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每月冒汗、眩晕、呼吸急促、心跳过快、身体发冷发热、手脚冰凉或发热、胃部难受、大小便过频、喉头…  相似文献   

14.
正几年前,我和朋友谈论各自的理想,她说想拥有一个带露台的房子,因为她的母亲在城里住不习惯,说晒太阳都要下楼,种菜的地方也没有,她便想着,要是拥有一个有露台的房子,母亲就可以肆意地晒太阳,还可以在露台上种菜种花。看她憧憬在美  相似文献   

15.
也许这个话题有点沉重,也许在今天你不太相信还有这样的事,但这却是真的。“我的父母伤害了我,我不会伤心流泪;但是,如果同学或朋友伤害了我,我想我会很难过的”。在一次“实话实说我自己”口语交流课上,一位女同学这样说道。当她说完时,全班一片哗然,在这群稚气而又单纯的初一孩子当中,她的自我介绍显得伤感而又有点老成。多年的教育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问题”孩子。之后,我对她多了一份留心与关爱,心灵的关怀让我走近了她,一个伤痕累累的女孩:她出生在城市郊区的一个比较富裕的个体户家庭之中,父母为了要一个弟弟把她送给外婆抚养,并且…  相似文献   

16.
刚结婚时,我和老公一直租房住。这使得老公感到无比惭愧,发誓一定要在短时期内,奋斗一套属于自己的商品房,说只有住上了自己的房子,才算真正有了家。我对他的话嗤之以鼻,反驳他说,房子虽然是租的,但家是自己的。并不顾老公的挖苦与讽刺,精心布置我们这温暖的蜗居。  相似文献   

17.
火柴情思     
正中秋节前夕,一帮朋友到酒店聚餐。刚一落座,我就被餐桌上的火柴盒吸引住了。我转动餐桌,把火柴盒拿在手里仔细端详,火柴盒呈扁长方形,宽不盈寸,长约二寸。盒子正面印有饭店名字,旁边印有两个几何图形搭建的小房子,房子右上角圆形内篆书一"家"字,让人顿生宾至如归之感。盒子背面印有饭店在石家庄分店的店名、地址、电话等。一个小小的火柴盒,设计颇具匠心。父母那一代人一直是使用火柴的,我也用过十几年火柴,记得那时一直是"泊头"一个老牌  相似文献   

18.
“棒槌姐”     
正17岁那年,我成了一名下乡知青。当地人有一句俗语:"还拿棒槌当针(真)呢!"是说一个人凡事太较真。有一位女子,我在心中一直称她为"棒槌姐",是因她那份较真的真情。知青宿舍是几间养过多年牛的牛屋,不说人进到里面,就是离那屋子10多米远,牛屎尿的味道也会扑面而来。这个我并不怕,知青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嘛,房子臭气熏天又有啥!  相似文献   

19.
许多年前,那个我一直惦记的人是她。她在北京,我在九江。她的一举一动,我都惦记着。她QQ上一个细微的个性签名的改变,我见了便会思虑好多。晚上躺在床上,我总想着她为什么而忧伤,用什么方法能让她快乐起来。临近毕业时,我们还是分手了。  相似文献   

20.
去年,我在城里买了房子,想让母亲来小住几天,母亲因为家里有忙不完的农活,一直没有成行。前天,母亲忽然来了,我下班回家时,她正坐在门口,我惊异地说:“您来怎么不提前打个招呼,我好去接您,您是怎么找到这里的,费了不少事吧。”母亲站起身,笑吟吟地说:“不费事,鼻子底下长着嘴,我会问路,人家可热情了,大娘长大娘短地称呼我,恨不得把我送列这里来。家里丝瓜结得多,吃不了,给你送点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