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年夏天,我去外婆家所在的山村过暑假。某日,一场暴雨过后,陆陆续续有一些孩子拎着篮筐向山坡跑去。我问表哥:"他们在干什么?"表哥说:"拾蘑菇。"我很高兴:"我们怎么不去呢?"表哥说:"迟了,大的、好的,都被人抢走了。"我感到遗憾。表哥一笑,说:"喜欢捡蘑菇?我可以带你去一个地方,不过有点远,要翻一座山头。"我赶紧换鞋,说:"现在就走!"跌跌爬爬地翻过山头时,我们  相似文献   

2.
童年与笔墨     
正1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  相似文献   

3.
无计山间住     
正都说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浙江临安的指南村果真就是这样的"眉眼盈盈处"。我们落住的那间民宿,紧挨着山脚。出门便是石桥,桥下溪流。正下着雨,水声訇响。这山,这桥,这水,都让我欢喜。儿时住在北方的山村,门前也有石桥。水大时,坐在桥上,脚尖能触到水花;岸边石缝间迎春花的枝条长及水面,一点点明黄的花。抬头,见远山如黛,片云似羽,溪涧升起轻薄的雾气,迷蒙了村头的那株大杏树。湿润润的静。母亲在园子里忙碌;鸽子在檐下咕咕地叫;有风,轻轻从耳边拂过……一个人沿着溪水走。看见红尾巴的小鸟落在水中青石上,注  相似文献   

4.
过年回乡,把周围的村庄走了个遍。这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向海叫小渔西的山村,谜一样古老而神秘。那个午后,我穿过黑暗而唯一能通往村庄的隧道,避开枯黄的茅草,沿着一条弯曲的小路走。湖泊、溪流、芦苇、养殖塘,安卧于大地;泥路轻烟一样晃动在青山与村庄之间。蓝天白云下,恬淡宁静自由和无求。这是寒冬,天很冷、风很大;然而阳光依然在,风割不断,寒冷  相似文献   

5.
朝鲜后期,韩国学者开始把目光从关注理学中已发的"四端"与"七情"的问题,转向"人性"和"物性"上面,并扩展到未发的"心"与"情"的问题。18世纪发生的"湖洛论辩",其代表人物是李巍岩和韩南塘。他们以朱子的理气论和心性论,李栗谷的"理通气局"说为根据,围绕"人物性同异"、"未发心体本善有善恶"、"圣凡人心同异"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在"人物性同异"的问题上,巍岩的洛派主张"人物性同"说,而南塘的湖派则主张"人物性异"说。在"未发心体本善有善恶"的问题上,巍岩将本然之性的性与本然之心的心一致化,主张"心性一致",提出了"未发心体纯善"论;而南塘则认为,未发状态下也存在气质之性,提出"未发心体有善恶"的观点。在"圣凡人心同异"的问题上,巍岩认为圣凡人都同样禀赋明德本体,提出了"圣凡人心同论";而南塘认为,圣凡人本心不同,主张"圣凡人心异论"。"湖洛论辩"的对话,是对朱子学的新诠释,丰富和发展了东亚朱子学。  相似文献   

6.
正我的家在山脚下,靠山而居,在旁边就有一条河流经过。蜿蜒的水流在此处稍作停顿,就汇成了一个不大的河滩。村里人虽然叫它为"湖",但其实它规模是远远不够的。河滩上到处都是石头,各种形状,千奇百怪。大到碾子那么大,小到鹅卵石和沙粒。我儿时,常和小伙伴们在乱石堆里挑来拣去,找一些怪模怪样的石头扮"家家酒"。在没有玩具的时代,也玩得兴高采烈。河水不是常常有的,冬天都干涸了,春秋稍稍有一点,只有  相似文献   

7.
沐恩 《天风》2023,(8):32-33
<正>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农村教会,特别是山村教会的衰退情况严重。过去几年间,疫情的发生也给山村教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该如何牧养衰退的山村教会?作为一名传道人,笔者在此发出微弱的呼求,希望有人能关注山村教会的危机。一、一个基本信念或许有人认为,农村教会和山村教会衰退是一个大趋势,教会城市化也是一个大趋势,所以不必在山村教会上花费太多心力,但笔者的信念是:“只要有人就该有传道,只要有信徒就该有牧养!”不管信徒是在城市还是在山村,是富裕的地区还是贫穷的地区,福音不能以人数和财物收入来量化。因此,山村也要有传道!  相似文献   

8.
律法与遗传     
《天风》2015,(12)
<正>在《使徒行传》1章中有一节记载距离的经文:"有一座山,名叫橄榄山,离耶路撒冷不远,约有安息日可走的路程。当下,门徒从那里回耶路撒冷去。"(参徒1:12)"安息日可走的路程",对犹太人而言,是常识问题,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对新约时代的我们来说,完全是云里雾里,不明所以。习惯用公里计算的我们,若读到英里计算的距离,只要稍加换算便能轻易得知结果。而"安息日可走的路程"又似乎无从换算,到底是多长的距离?又是如何而来的呢?  相似文献   

9.
干净     
正傍晚出去散步,沿小区附近的湖边走,总会看见一些不修边幅、邋里邋遢的人,这不奇怪,见多了,也就习惯了。路上有邋遢的人,就会有干净的人,习惯了,也就好了。可我仍对"干净"这个词生出几分好感来,干净如一湖清水、一方净空,是容易让人生出好感来的。雨后的远山近树,明媚清新;清晨的花草,露珠盈盈;山寺的  相似文献   

10.
##正##地理老师把一幅世界河流分布示意图挂在黑板上,问:"同学们,这幅示意图上的河流有什么特点呢?""都不是直线,而是弯弯的曲线。"同学们回答说。"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也就是说,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而偏偏要走弯路呢?"老师继续问。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河流走弯路,拉长了  相似文献   

11.
捕鸟网     
正在一片树林里有一个波光粼粼的湖。湖面积不大,但湖水清澈,所以很多鸟儿口渴了,便来这里喝水。不知从哪天起,有人在湖边的树上架起了捕鸟的网子。这种网,网眼小网线细密而柔韧,小鸟很容易撞上。后来,有很多小鸟撞在网上,挣扎着、尖叫着、扑腾着,最后要么被人取走,要么悲惨地饿死。这天,小山雀口渴了,要去湖边喝水,山雀妈妈警告说:"那边有捕鸟网,有很多鸟儿死去了,你不知道吗?可千万别去送命呀!"  相似文献   

12.
在山村教学那会儿,虽然是小学,可班上孩子的年龄都不小,有十五六岁才上四五级的,而一年级里10岁以上的学生更是占大多数。有一段时间,班上一个14岁的男生很是沉默,他叫沈浩,一打听,才知道他在家自己研究一台农用机器,却把机器弄坏了。本来他就学习不好,怎么学也是茫无头绪,这一下更是打击了他。  相似文献   

13.
正在道教经典中,有一类以"血湖"命名或包含有"血湖"信仰的经典,涉及道经、忏悔、符咒、图篆等内容,诸如《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正统道藏》第2册)、《太一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道藏》第9册)、《上清灵宝大法》(《道藏》第31册)和《血湖六幕集》(《藏外道书》第14册)等等,这些血湖类经典共同构成了道教思想、信仰和仪式实践的  相似文献   

14.
据笔者观察,在社会各类人群中,生意人最迷信.从大公司的经理,到个体经营者,各个层面的生意人中都有为数不少的"虔诚"的迷信者.到各地走一走,到处都能看到供奉着各路财神、香烟缭绕的小饭店小酒家小店铺,到处都能看到小心供奉细心维护的神龛庙宇,而这种现象,农村多于城市.现在一些村子,刚摆脱贫困有了点钱,就迫不及待修庙宇坟墓,过去有庙的,哪怕是个很小的庙,也要想办法予以恢复、扩建,搞的比过去更盛大,有的甚至为了建庙而拆掉学校;没有庙宇的,要找个名义盖起来,盖好之后,要请外地高僧开光.  相似文献   

15.
3岁的时候,一场重病差点夺去了我的性命。7岁的时候,大家都叫我"小不点"。父母却不把我当"小不点"照顾,他们让我跟山村同龄孩子做一样的事:做饭、煮菜、割猪草、上山打柴。8岁读小学的时候,5里的山路,除了下雪天,我只能光着脚  相似文献   

16.
弯道情结     
正世界上恐怕没有谁愿意走弯道,无论是工作、仕途还是恋爱、婚姻,一旦走了弯道,便深感不幸,觉得前路晦暗无光。可是,生活中若没有那么多弯道,似乎又少了一些铭记在心的际遇。我从来都把那些"弯道"看成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我这里所说的是两边植有行道树的那种真实的"弯道",似乎有一种流动的美丽,点缀着平淡的生活。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最喜欢在弯道上看风景,尤其是对那  相似文献   

17.
赵洁 《美与时代》2007,(12):120-121
在贝内特·雷默教授著的《音乐教育的哲学》中有这么一句话:"在学校音乐教育方面,理想的境界是提供一种音乐性教育而不是音乐培训."我国目前的基础音乐教育是朝着哪一方向走的呢?我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都一再强调,中小学校的音乐教育是一种全面的音乐素质的培养,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  相似文献   

18.
心境     
美术课上,教授说:请给我画一缕风。众学生不解,迟迟不能落笔。 教授提示:风虽无形,物却有形,物随风动,风走物形。学生们恍然大悟,笔走如飞。有的画了一株摇摆的竹,有的画了一湖漾波的水,有的画了一朵飘飞的云,有的画了一炷歪斜的烟……教授点头,这就是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德者无敌     
正《老子》中有言:"重积德则无不克。"就是说,不断积累德行的人,无论做什么都没有做不成的。这个理,我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样的人,所走的路就是一条正确的路,他确定好方向和目标了,到那里只是迟早的事。有时候,可能走了一段时间了,发现自己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不要着急,那说明:我们该走的路程还没有  相似文献   

20.
感谢主     
《天风》2020,(4)
正"感谢主"是基督徒经常会说的一句话。无论是遇到事情或是与人讲话,信徒都时常会说"感谢主";在教会中,大家听得最多的其中一句话也是"感谢主"。有时候甚至会让人觉得,有的人说这句话只是出于习惯而并不走心。不管自己说什么或别人说了什么,最后都要说一句"感谢主",去一个地方或做一件事情也会说"感谢主"。"感谢"这个词在新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