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学者指出,犹豫型性格的人可以通过依赖集体获得事业的机遇。在集体中承担非决策类事务性工作,只要做得好,成为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仍然会有成就感,仍然是有意义的。这是因为,具有这种性格的人。具有以下特点: 优柔寡断:犹豫型性格的第一个消极特点是遇事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比如,老张下岗了,朋友劝他到工商所去办个执照,做个小买卖。开始,他挺高兴,答应了。又一想,办了照就得纳税,好不容易赚几个钱都交税了,还不如不办照,到商场租个摊位;可又一想,摊位费每月也得千八百元,一共能赚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笑声连连的场合里,往往会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众多的笑脸当中,总见郁郁寡欢者,问之为何不笑,回答常常是:“没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啊。”当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当真摆在众人面前,当许多人为此快乐的时候,总见无动于衷者。他们不为之所动的理由是:“这样的事也值得高兴吗?”这类人给快乐设定了一个门槛,达不到则不接受。  相似文献   

3.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一进门,他的头不小心被狠狠地撞到了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停地用手揉搓自己的脑袋,一边有些恨恨地看了看那扇比他身高略要低矮的门。没想到,出来迎接他的老人恰好看到这一情景,老人看到他这副有些滑稽的模样,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道:"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时刻刻记住'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人生哲学。"正如富兰克林后来他自己所说的,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功绩卓绝的一代伟人,跟他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诲当作他人生…  相似文献   

4.
分解目标     
在我的眼里,邻家的二叔有一种与年龄不相符的沧桑。虽然二叔还只有50岁多一点,但他却早已苍老得如同一个老人,而且整日沉溺于酒中。其实,知道二叔过去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大有可为者,只不过一件小事改变了他的后半生。  相似文献   

5.
书法家给一个人题词,两个字:知止。 结果呢,“知”字写得硕大,“止”字略显卑琐,总之,凑在一起,有些不和谐。那个人一脸的不高兴,说,还书法家呢,写得这是个啥!  相似文献   

6.
正父亲念念不忘的是老屋,那个立于乡下老家的三间破旧砖瓦房。最近,父亲总嚷着要回老家,说,老屋屋顶的瓦要换,多雨的天气来了,碎瓦不换掉,房子会被雨漏倒的。我抽不出空回去,更不同意父亲一人回去,他已是70多岁的老人,老屋又年久失修,上去换瓦,很不安全。"等我有空再送你回去吧!"我搪塞道。父亲说:"哪天有空?屋倒是不等人的!"我有些不高兴:"倒了就倒了,我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笑话猴子几千年的思维僵化、凝固、单一、定向而不知“变通”,一人“死胡同”而不会“拐弯”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也常犯此类思维之痼吗?有位年轻医生,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因误诊而将一位老人患者医死了。  相似文献   

8.
天路之侣     
李武修 《天风》1996,(7):23-24
现已七十七岁的仇桂花和八十二岁的张为山两位老人,是生活中的恩爱伴侣,也是天路历程上的忠实伴侣。在他们身上,真正体现出主救恩的奇妙,也充分彰显出神的荣耀。 蒙恩得救 十三年前,仇大妈因胃病被折磨得死去活来。虽经手术胃切除三分之二,尚可苟活人世,但医生明确告诉家人,回去后好好照顾。  相似文献   

9.
天下竟有这样的母亲,总认为自己的孩子有病,而且不断带她求医检查以诋毁女儿的健康为荣!澳洲的茱迪告诉你她的黑暗童年。○为了让母亲高兴,我的青春岁月竟被蹂躏、切割得体无完肤一个小女孩坐在医生的办公室里,等着再次做一连串的身体检查,找出她的身体到底出了什么毛病。她被插入尿管,血管被注射碘剂;护士从脆弱的血管里,抽出足以装满许多试管的血液……而医生仍旧找不出造成她母亲口中所述症状的病因。这一天,才满14岁的她坐在外科医生的办公室里,等人帮她拆下胸前贴着的24小时检查仪器。今天是她请假的极限,再缺席她就会被留级了。在“儿…  相似文献   

10.
老人的心愿     
春去冬来,花开花落,老人常年奔波在一条住家与教堂的路上,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老人总是乐此不疲地行走在通往教堂的路上。作为教友,她觉得每天进堂是天经地义的事,没有理由不去进堂。但她的孩子们并不这样想,他们总是以各种理由为名在一步步地疏远着教堂。看着深陷在世俗事务中执迷不悟的孩子们,老人脸上的皱纹更深了,她也曾劝过他们去进堂,哪怕就在主日天或大瞻礼去进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很早就有“一言兴邦”“一言丸鼎”的说法。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提出并劝说君主采纳自己的政治主张,构成了中国古代谋士人生道路的主要内容。张良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在辅佐刘邦以弱胜强、建立和巩固西汉王朝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高超的政策水平和劝人艺术。得贤人者得...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劝人容易劝己难。阅世几十载,我发现这几近真理。生活中,我们总劝人道:大厦千间,夜眠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三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平淡是福。可一轮到自己,总是免不了与人比这比那:别人有房了,为什么我还得租屋住?别人有车了,为什么我就买不起车?别人孩子上名牌大学甚至出国了,为什么我的孩子连考个好一点的大学都这么难……学习上,我们总劝人道: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  相似文献   

13.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爱他的儿子甚于世上所有的东西。但是这位王子并不快乐,不论国王用什么方式逗他高兴,他还是一天一天地悲伤下去。这个年轻人似乎因此而一天天的枯萎下去,但是他也说不出有什么地方不对,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国王因为这件事变得很绝望,他从世界各地找来最有学问的医生、哲学家、教授到宫里来看王子的病情。这些智者在看过王子后聚集在一起讨论,然后向国王说道:“国王陛下,我们已经做过研究,也彼此讨论,现在我们就告诉你该怎么做,你得找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永远快乐的人,然后用王子的内衣来交换他身上穿的内衣。”第二天,国王…  相似文献   

14.
古人向来重视读书,为了劝人多读书,他们绞尽脑汁,说了许多读书的道理和好处,可谓巧言妙语,不仅对古人有用,对现代人也大有裨益。孟郊在《劝学》中说:"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石头击打才会有火花,不击打的话,一点烟都没有。人也一样,只有多读书,才能掌握知识,否则,知识不会自己从天  相似文献   

15.
一位女孩,多才多艺,人也秀气,一双眼睛小而有神。常有人劝她去做个双眼皮,把眼睛变大。每当这时她总是把眼睛眯得更小,笑着回答:"那样世界上岂不又少了一个小眼睛的可爱女孩?损  相似文献   

16.
功过格     
道士自记个人善恶功过的簿册。善言善行为“功”,登“功格”,恶言恶行为“过”,记入“过格”。一月一小比,一年一大比,功过相抵,累积之功或过,转入下月或下年。声言功多者得福,过多者则得咎。道教以此作为道士修养方法之一。《太平经》、《抱朴子内篇》早有劝人行善避恶之论,谓行善事者可长年,行  相似文献   

17.
1988年底,我因患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抢救,一个月后就病愈出院了。医生说:这是上帝保佑。后来这位心脏病专家到我家来看我说:像你这样危险的病恢复得这样好,十个人里也不过一两个人而已。又有一次他和另外两个医生来看我,这三位医生一同  相似文献   

18.
在如迷宫似的胡同里走丢了路,也落得一个二十年来迷失人生道路方向的罪名。不过当下处境没有与他争辩的余地,我默默地跟在老人背后…… “吓!总算来了。足足让我等了二十年才出现。” 以为是有人在对我说话,高兴的转头一看,背后是一位持着眼镜蛇手杖,背部脊椎佝偻的老人。他像是看到多年前的旧情人一般。突起双肩以拥抱的姿势说: “我一直在叫你,就在你旁边,你为什么没听到,以为是幻觉?” 是吗?说得我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记忆再不好,  相似文献   

19.
明德惟馨。善良的品行是造物主赋予的,大概都是相通的,人们称之为人格。在所有物种的生命中,只有人被称为有人格之物,因此,在我们的生活周围,才时时可以耳濡目染着人格的魅力。 儿子讲了一个很动情的故事,说是班里一次写作课时,同时有几个同学都不约而同地写了学校里一位干杂活的老大爷。其观察角度很单一、直接,说是这位从乡下来、且不识字的老人,每天都早早地把校院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就是厕所、楼道以及楼梯扶手也总是一尘不染,同学们所见到的,都是老人不是这里扫,就是那里擦,一刻都没有见他闲过。哪个学生忘了带书、笔什…  相似文献   

20.
一位女孩,多才多艺,人也秀气,一双眼睛小而有神。常有人劝她去做个双眼皮,把眼睛变大。每当这时她总是把眼睛眯得更小,笑着回答:“那样世界上岂不又少了一个小眼睛的可爱女孩?损失太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