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的自虐往往胜于他虐。被别人打了一拳,可能打的人忘了,看到的人也忘了,自己却忘不了。一遍遍地回忆,就是一遍遍地把自己重新打过。也就是说,别人打了你一次,你打了自己无数次。无力去战胜别人,就无休止地折磨自己。这样的人往往懦弱。越是懦弱的人,越渴望英雄主义。只是,所有的英雄主义,不过是自我脑海中的风暴。  相似文献   

2.
翁溯利  吴新望 《天风》2018,(3):11-12
底波拉是以色列士师中唯一的女士师,是一位有智慧、有胆识、有才华的领导者,以色列人都乐于服从她的领导,在她的选派、指示、鼓励、带领下,以色列人打了一场漂亮的仗——基顺河之役,从而给以色列人带来了四十年的太平日子,因此,她被称为“以色列的母”(参士5:7)。底波拉拥有一个成功领导者的各种特质,她的侍奉精神与领导风范值得我们学习与效法。  相似文献   

3.
面试结束后,我跟老总说,我选择薛宜做实习生。小薛是内秀的女孩儿:交待打印的文件,第二天页码排好整整齐齐搁在桌上;帮编辑部同事订盒饭,每个人的口味都问得清清楚楚;最叫我惊叹的是她修改的标题,很有感觉。这些惊喜,我背地里一遍遍跟别人说。  相似文献   

4.
正朋友在一家事业单位任职,工作顺风顺水,家庭和睦美满,孩子聪明可爱,和公婆也相处融洽,但她依然感觉不幸福。一阵子羡慕别人家拥有大奔,一阵子又羡慕别人家拥有豪宅,隔一阵子又羡慕起自由职业者的无拘无束,总之,她没有一天觉得自己是上帝的宠儿,是一个极其幸福与幸运的人。用时下流行的话说,她就是一个"幸福盲"。  相似文献   

5.
北宋时期,大文学家苏轼有一次与佛印禅师一起打坐。苏轼对佛印开玩笑说,我在打坐时,用我的天眼看到大师是团牛粪。佛印说,我在打坐时用我的法眼看到你是如来本体。苏轼回家后得意洋洋地告诉妹妹。苏小妹说:"哥哥,你实在输得太惨了。你难道不知道修行的一切外在事物都是内心的投射吗?你的内心是一团牛粪,所以看到别人也是一团牛粪;人家内心是如来,所以看到的你也是如来。"这个哲理小故事推而广之,还可以这样看:你喜欢别人,别人也就喜欢你;你欣赏别人,别人也就欣赏你;你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与人方便其实就是给自己方便。古语云:"欲将取之,必先予之。""汝  相似文献   

6.
正一位哲学家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个人一直在找寻完美的太太。别人问:"你已经70岁了,死亡已经在敲门,你什么时候才能定下来?"他说:"没有一个完美的太太,怎会快乐?"别人又问:"但你已经找寻了这么久,难道还找不到一个吗?"他说:"有一次我的确找到了一个完美女人。"别人说:"那为什么你不跟她结婚?"70岁的追寻者变得非常伤心,他说:"很困难。因为她也在找寻一个完美  相似文献   

7.
之前之后     
之前她知道在别人面前撒娇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之后她知道原来疼爱别人是一件更幸福的事。之前她厌烦任何的婆婆妈妈,之后她不知不觉地开始唠叨。之前大家都担心她什么都不会,不谙世事,之后发觉她几乎什么都会。  相似文献   

8.
她是一个商界强人。某一天,她买下了一家公司。这是一家并不被别人看好的公司。那些日子,公司人心惶惶,按惯例,接下来便是裁员。但不久,她宣布公司人员一个也不动,只是立下了必须遵守的几条"规矩"。"规矩"的最后一条显得很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女演员索尼亚的童年是在渥太华郊外的一个奶牛场里度过的。当时她在农场附近的一所小学读书。有一天她满脸泪痕地回到家里,父亲问其原因。她断断续续地说:"班里的同学说我长得丑,还说我跑步的姿势难看。"父亲听后并不说话,只是微笑。忽然父亲说:"我能摸得着我们家的天花板。"索尼亚听后觉得很惊奇,不知父亲想说什么,停止了哭声反问道:"你说什么?"父亲又重复了一遍:"我能摸得着我们家的天花板。"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几乎人人家里都有几部自行车,饱和的市场,夕阳的产业,可是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却通过创新,闯出一条新路,让"自行车王国"重现辉煌。2004年胡玮炜从浙江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名汽车记者,2014年她听说了共享单车,别人都说做不了,她却决定做。别人畏难,难在哪呢?胡玮炜在调研时发现就是损坏严重,由于车子极易损坏,维护成本很高,自然是亏本。她就想到生产出不易损坏,而且修理方便、快捷的自行车。这样的自行车就颠覆了传统的自行车观念,比如首要就是要解决轮胎  相似文献   

11.
进堂     
北国的初冬寒气袭人。傍晚,我们刚收工走进村口,就听到教堂的钟楼上传来打二遍钟“当、当、当……”悠扬的声音。暮色中看见进堂的人们加快了脚步。这些日子,我虽很忙,但还是坚持每日去堂里。不知道别人把进堂作何看法,也许有人把它当作生活的累赘;也许有人以它为一...  相似文献   

12.
辛欣小姐:您好!我女儿是个高中生,以前成绩在前五名,最近一年成绩明显下降,反复问她只说记忆力差,夜里失眠,脑子用不起来,好像越来越笨,有  相似文献   

13.
不敢不自重     
接到一个叫人心里颇不是滋味的电话。"先生,你投到我刊的故事我们准备刊用,但依照工作惯例,我们想问一下,你这篇故事的'故事核',是否参考过别人的?"编辑女士在电话里问。我当然明白她的这个"参考"是什么意思,于是我告诉她:"我不仅从来就不'参考'别人的,而且也非常害怕'参考'别人的,要知道,我是完全以写作为生的人啊!而不是以赚稿费为生!至少,我不是那种把写作当作沽名钓誉投机捞钱的人!"我的声音都微微颤抖了。或许是编辑女士听出了我的"激动",她便解释说:"我们制定这个工作惯例,也是事出无奈,因为现在不自重的人太多了,每…  相似文献   

14.
正秦怡是"岁月从不败美人"的电影传奇,更是一位亲切可人的邻家奶奶。90后这个词,还是秦怡老师自己主动提起的,在她得知我是1992年生人的时候,她说,"你看你是90后,我也是90后,我94啦。你写的文章可以叫,当90后遇见90后。"开始我觉得她就代表了"岁月从不败美人",是电影圈的传奇,后来发现她更像一位亲切可人的邻家奶奶,人缘好,不大会拒绝别人。2015年9月,第一次见到秦怡老师。在此之前三个月,  相似文献   

15.
正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裕。"我说。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我收藏了四千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她真有趣。我说:"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她大叫:"我也这  相似文献   

16.
爱的称呼     
正恋爱时,她跟着他的一帮朋友喊他:"浩哥"。这个称呼真好,满足了她多年的心愿。家里没有哥哥,小时候,当看到有哥哥的女同学和别人闹别扭时,张口就是那句:"等着吧,看把我哥叫来收拾你。"她的那份羡慕啊。现在,终于有了哥哥,她感觉自己就是那个小鸟依人的妹妹,有什么事,一声招呼,那个高高大大的男人就风驰电掣地跑来,为她扫净一切委屈和障碍。一声"浩哥",喊起来是满满的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20,(4)
正"遍行随眠"是说一切有部内较流行的命题,他们在论述这个术语时又展开为"遍行"及"非遍行"的两类,并以此引发了诸论师的深度思考。遍行随眠,从这个概念的属性上说,"遍行"是根据它的活跃性格赋予它一种特殊职能;"随眠"是对烦恼作譬喻性的描述,即"遍行"对"随眠"的修饰,也就是说在三界的时空内,遍行随眠如何以同类因身份与异地法建立的沟通关系。"随眠"是佛教哲学很朴素的一个  相似文献   

18.
正宋朝有个侍读叫梅询,即使到了晚年,也仍然迫切地追求俸禄官位。有一次,退朝后经过阁门,他看到箱子里的锦轴上写着:"锦轴,是胡侍郎的退休文书。"同僚们拿出来看。他远远地避开走了,说:"钱多而且说得又好,这是诱惑我退休啊。凭什么看呢?"当时的人大多笑话他。他七十多岁时,脚有病,经常握着自己的脚骂道:"这里面有鬼,让我不能到两府的是你啊。"他有一匹喜爱的马,他曾经牵着马在将要骑的时候,推着马鞍子说:"贱畜生,我已经薄命了,你难道就没有披丝织的鞍鞯的福分吗?"到了这么大岁  相似文献   

19.
母亲学佛     
母亲学佛始于八年前,那时我刚离异,她办了退休,帮我带儿子,她怎么也弄不明白自己那么热心于成全别人,却没能成全自己女儿的婚姻,就到佛祖那儿寻求平衡了,不意却由此干成了一番“事业”。 初时,适逢上海玉佛寺的真禅法师来安丰,母亲便在净土庵皈了依,继而又在家里宣称要到泰山寺受戒,那日大弟回来休假,问她既已  相似文献   

20.
<正>对别人,她始终慈悲为怀,自己则总是一身布衣,从不浪费。有活干时总是在前,吃东西时总是在后。嘴上从不讲什么大道理,但一言一行皆符合大道。她老人家常说,修行不是高谈阔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修行,行住坐卧皆不离道。我的师爷李永贤,是位老修行。她1928年出生在河南省获嘉县位庄乡一个虔诚奉道的家庭里,受家庭环境熏陶,自幼跟随父母持斋诵经、积德行善。11岁拜入道门,礼吕丹禄道长为师,道名志清。她志向坚决、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