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奶奶的七夕     
正七夕按说是年轻人才在意的浪漫情人节,而我年过九旬的奶奶,却年年都要郑重其事地过七夕。爷爷是牛郎,不到30岁就英年早逝。奶奶是织女,她带着一双儿女苦熬日月。即使天人永隔,奶奶依然愿意相信,七月初七,是爷爷和她相会的日子。七夕,天蒙蒙亮,奶奶就早早起床了。她对镜梳妆,换上最得体的衣裳,洒水打扫厅堂,在爷爷的照片前上香、摆好贡品。然后奶奶开始生火做饭,她总要  相似文献   

2.
写作是以多彩多姿的客观生活为基础的。它不仅要求作者对所写对象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而且还应该全面掌握其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及其各方面的联系。就是说,作者需要有尽可能多的生活积累。如果文章背离了生活,就会产生败笔。有位作家在一部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拜月乞巧的风习,虽然迷信,却很优美。那是在七夕之夜,年已及笄的姑娘,半夜时分悄悄找个僻静角落,给垂挂中天的月牙儿焚香叩拜,然后掏出一根银针,一条红线,在月色朦胧中穿引;如果一穿而中,今年必能跟  相似文献   

3.
山中隅成枕石听水流,靖闲常独享,侍权看白云也愿与人令兰若树间绳床眠偶来名壑下,权玻洗尘埃一觉清冻梦,香花苍满权山居秋日无心涉尘世,来往军微见科日西风里,白云相共闲秋山西风佛面橡,夜雨洗山净阶下寒赞鸣,通天征雁影夜上丹霞山梦吟不辞远,松风佛面清适透三五夜,山月伴人行登名幽林绝弹噪,征雁影横空独上峰高处,诗名浴晚风秋山漫兴题诗拾黄叶,入梦外青山自有滴闲处,不随云往还从龙兴寺蟹东狮山耘尘不到处,钟罄下方闻应是神仙窟,峰峰生白云山中送客黄叶暗惊秋,长风送逸舟山中闲日月,多苟道人留侍明生君登山推径攀萝上,首深路欲迷心随山色…  相似文献   

4.
秋日登山一入深山梦亦微,火登峰顶扫云坐,九日客罗浮山科日西风送晚凉,几从嫂菊共秋光。天涯孤影飘零久;不辫他乡与故乡。山居秋夜寂历空中秋气清,小度外看风云变,每遭佳康便忘归。几树蝉声送夕晖。远天孤月暗这明白名下时闻送叶声。山层 一庭嗬不扫遴花闲身外梦青山一一明月来  相似文献   

5.
笑题明月池(1) 壬子季春月盘转山腰至山寺,(2)寺额明月池三字,一泓椀大隐石罅,(3)设云无乃孤名也,苍松怪石清绝伦。寻胜笑昔题非真。日间那乃瞻水轮。却是刻舟求剑人。(4) [注释] (1)笑题明月池:这首七律是乾隆皇帝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三月第六次巡游五台山时写的。这块御匾,现在保存在明月池正殿内。 (2)山寺:观海寺,即明月池。  相似文献   

6.
台麓寺作庚午(l) 五台梵宇如丛林(2), 第一琳宫即台麓(3)。 度长城岭不十里(4), 结构是间据林谷。 尚有涌泉在此东(5), 岁久废颓未兴筑。 明朝即可礼鸳峰(6), 止顿台怀留信宿(7)。 川名射虎仰威才友(8), 重过碑亭心肃穆(9)。 金容月相原如如(10), 而我重来阅五熟(11)。 其旁行宫亦旧有(12), 室宇无多幽事足。 背依峭壁高崔兔(13), 绿云塌郁烧佳木(一14)。 时有天风.翻草涛, 寒逼衣哀怯春服。 弹指光阴谩忆昔(15), 当前印证狮王蜀(19)。 〔注释J (1)庚午:清乾隆十五年,即公元1了5。年.这以下十一首诗,是乾隆皇帝于这年二月奉皇太后西巡五台…  相似文献   

7.
甘露寺五台刹若林,一刹一名字。是处有山泉,即号甘露寺。泉出于地露降天,是一是二犹疑焉。天生地成胥为水,则其同也理固然。露无不甘此独占,羶芗实以依金仙。应真五百皆离垢,既称离垢身何有?乃曰居然浴于斯,此可质诸师利否?  相似文献   

8.
我国寺庙多悬楹联.而在寺庙楹联中,佛教楹联数量最多,但是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当是那种深含禅理、禅味、禅趣的楹联,它们或寓理于景,或说法于堂,或劝人以善。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诗史上,有些才思敏捷的诗人即席赋诗,创作出前几句是常言拙语、似乎3岁孩童也能说出,最末一二句奇峰突起,令人拍手叫绝的诗,极尽曲折跌宕之妙,别有奇趣。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败笔生辉”诗。  相似文献   

10.
正在我国浩瀚的联海中,那些出自少年儿童的巧对妙联,就如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让人赞赏不已。宋代邱琼从小才学出众。一次,他与同窗为争座位而吵闹。塾师便出句让他俩对,谁能续了上联谁先入座。于是,塾师脱口吟道:"细雨肩头滴。"此时,邱琼不假思索率先续了下联:"青云足下生。"塾师听罢,赞不绝口,邱琼也因此赢得了座位,而那同窗也没话可说了。  相似文献   

11.
人们在交往中吟诗作对,妙用修辞,往往能收到特别好的效果,尤其是处在窘境中,奇诗妙联更是解围的绝招。明朝万历年间,晋江有一位才女叫邱应仪,她的丈夫黄志清在翰林院任编修。一次,当地某富翁新落成一座高楼,请黄志清去为他写匾牌。黄根据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拟取名“听雨楼”,并当众挥毫。也许是多喝了  相似文献   

12.
古代文坛名人,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才思敏捷。尤其善于运用抑扬修辞手法吟诗作对,充分展示了他们随机应变、因势而转的文思,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七夕",是与日本农耕文化同时开始的,最初是为祈祷秋天的丰收而祭祀田神的一种活动.奈良时代,中国的"七夕"传入日本,被日本的"七夕"信仰所吸纳、复合,从而形成日本的七夕节.日本的"七夕"活动是日本固有信仰与外来仪式结合的产物,每个地区都各具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七夕"供品更具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14.
兰宇 《美与时代》2015,(1):46-51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是人们对人和天地自然之间特殊关系的一种形象化阐释,由此衍生出乞巧的风俗,并渐渐演变成一种约定俗成的固定仪式。每年七夕,全国各地都有乞巧的风俗活动,后来渐渐演变成为一种服饰文化的隐在表现形式,所以和中国民间女红联系在一起。乞巧虽然是一种外在的风俗活动,但是这种活动却暗含着渴望做好手工绣品、手工服装的女性们一种强烈的心理期待,即通过乞巧活动使自己获得更具超越性的心灵感应和更强的手工艺术的创造能力,从而使自己的女红水平跃升到更高的层次与境界。这种活动成为了促使中国刺绣与民间女红不断发展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三、玄蕴追踪 :南宋咏道诗爱国思想缘由探究南宋爱国主义诗人为什么雅好咏道诗创作 ?难道他们只是为了排遣精神苦闷 ?问题恐怕不是如此简单。其实 ,如对道门理论体系作一番冷静考察 ,或许会悟出其中的奥妙所在。众所周知 ,道教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 ,经过长时期的积累 ,建立并且逐步发展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道教是一个具有广大包容性的宗教 ;从思想渊源看 ,应该说道家思想是道教的一个重要源头。而在道家的经典文献中就闪烁着爱国的思想光辉。以老子为代表的先秦道家学派高举黄帝的旗帜 ,从《列子》到《庄子》 ,都把黄帝作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咏道诗是以道教活动为基本题材且渗透着道门思想情感的一类诗歌作品,它属于道教文学的范围。自汉末道教问世之际,咏道诗即形成并且逐步发展起来。南宋时期,战争的烽火加重了民族矛盾与社会矛盾。在动荡的社会中,大部分知识分子也和广大人民一样,经历种种苦难。考察一下此?..  相似文献   

17.
二、双向统一:南宋咏道诗蕴含丰富的爱国思想从上面的考察可以看出,南宋咏道诗作者主要包括了两大类型:一是在战争烽火熊熊燃烧之际挺身而出甚至杀身成仁者,另一是在国家覆灭后隐遁山林,不与新的统治者合作,这些人往往雅好老庄,与道人颇多来往,有的干脆加入道教组织。面对这样一种无可回避的历史事实,该作何评价呢:如果按照绝对化价值取向来作评判的话,那么这些创作咏道诗的作家似乎也就必须从爱国主义的阵营中排除出去了。然而,必须指出,把吟咏道事同爱国主义对立起来,这本身就有严重的逻辑错误。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之后…  相似文献   

18.
牛郎织女的神话,既包涵着一个严苛的历史事实,又寄托着人民美好的理想。因而吟咏“七夕”的诗词历久不衰,文人骚客和民间歌手借此尽抒情怀。今“七夕”将临,重温历代名诗,有助于从中华民族这一风俗中理解中华文化的浓厚意蕴。  相似文献   

19.
迎接香港回归祖国(词诗)赵月明孤雁儿香港难忘清朝出卖你,百年里,情相思。当年弹丸小渔村,今誉全球好秀丽。慈禧垂帘,不知羞耻,无能又卑鄙。三代领袖都为你:操碎心,理万机,日日夜夜思念你,只待佳日七月一。回归祖国,彻底摆脱那面米字旗。醉花阴勿忘国耻未忘火...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姜夔词与其诗学理论同黄庭坚诗学理论与创作比较,具体细致地阐释姜夔词“波澜开阖”之章法、精辟高妙的句法和奇警传神的字法与“江西诗法”的继承关系,揭示出姜夔以“江西诗法”入词在艺术表现上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