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钱穆先生在他的文章《做人的规矩》中曾写道:"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事实上就是这样。一个人要是没有约束和监督,他的动物性随时随地都会迸发出来,进而伤及他人、他物。所以,孟子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其实,这样说还不够深刻,应该说:没有规矩,就难以成人。而所谓规矩,就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原则、底线,如果没有它的存  相似文献   

2.
不要论断人     
黄幸平 《天风》2022,(3):40-41
<正>“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太7∶1-2)人生在世,有两样很重要,一是做人,二是做事。做事干净,做人清白。活着要做事,做对的事、做善的事;同样地,活着要做人,做对的人、做善良的人。学会做人,就要明白待人之道。圣经教导我们如何待人,有个底线就是不要论断人。什么是“论断人”  相似文献   

3.
生命灵粮     
《天风》2015,(8)
<正>做事需要聪明,做人需要智慧。当以圣经来支配你的思想,不是利用圣经来支持你的思想。圣灵充满不是让人"高人一等",而是使人"低人一等",就是更加谦卑地去服侍人。没有信心的行为叫人趋向于假冒伪善,没有行为的信心却把人陷在自欺里面。教会缺少的不是指责破口的手指,而是堵住破口的身体。当我们任凭神时,我们就蒙福无边;但是当神任凭我们,我们就后患无穷了。  相似文献   

4.
美育何为     
一、审美实践:实现自我价值 从古到今,我们有不少的美学家,也有不少的美育家,但对"美是什么"以及"美育何为"他们没能讲清楚,反而是越讲人们越糊涂了.为什么?这就在于他们总是离开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做人"谈论美,谈论美育,没有看到美乃至美育在根本上都以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做人"为前提,没有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做人",美乃至美育都不存在.美乃至美育问题,实际上都与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做人"密切相关!为改变此一局面,真正弄清"美是什么"以及"美育何为"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解决人的本质问题,从人的"做人"谈起.解决人的本质问题,弄清人生何为,无疑是揭示"美是什么"以及"美育何为"的唯一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5.
智慧论     
我们生存的时代,是一个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政治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科学竞争、技术竞争、艺术竞争、考试竞争等等,说到底,都是智慧的角逐.在当代,你想研洒地生存林面地做人,就必须要有智慧.智慧是什么呢?对这个问题,人们一直有着不尽相同的认识,因而也就有着不同的回答.有人说,智慧就是个体有较高的智商。一个儿童有较高的智商,但没有丰富的知识,也没有机智的方法,我们能说这个儿童有智慧吗?不能.我们只能说他智商局,聪明,但不能用有智慧来形容他.可见,智慧不完全等于智商.有人认为,智慧就是个体具有渊博的…  相似文献   

6.
(1)一个人大可不必眼红艳羡别人的地位显赫、物质富有、潇洒倜傥、春风得意,人家也是付出了很多的艰辛和劳苦的。此刻你最需要懂得的是:要想人前显贵,必须人后受罪。(2)生活不如意、处世不顺心不要紧,关键要看自己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是否有更清醒的认识。因为,认识的深刻与否将会决定一个人是委靡不振往后退,还是昂首阔步向前进。(3)做人、做事都要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太刚则缺,太锐则折。因此说把握好了做人、做事的分寸,在一定意义上来讲,可以说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4)如果把上帝赋予你的生命当作是对自己的奖赏,把裁员下岗当作是生活让…  相似文献   

7.
正说实话,很多时候,我们必须面对自己,必须面对自己的孤独。要知道,很多时候,一些事情必须自己去完成,而且在做事的过程中,即使没有其他人监督,我们也一样去完成,不会因为没人看见就去做一些手脚。这时的孤独,就是慎独,就是最高级别的孤独。如果说孤独是一汪小水潭,那么慎独就是一片海。那份辽阔和深邃,就像一个人经过辛苦攀登,抵达顶峰之后才能见到的世界。在慎独的世界里,任何外界  相似文献   

8.
反思发怒     
张慎诺 《天风》2007,(8):24-25
发怒就是生气、发脾气,把存在内心的恼怒都发泄出来。发怒往往是对他人言行的不满而感情冲动时的表现。发怒虽然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性情,但它总得有一个“度”,如同乐理里面的“音律”一样,它是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若是达不到或超过都不适宜。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质和量的限度,而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极限或界线,如果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人在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什么耕耘,就有什么收获。说的是人应有一个正确地生活观,要诚信做人,踏实做事。 作为教友的生活观就应以圣经为准则,树立基督  相似文献   

10.
正人在世上,总要做事。没有谁什么事也不做,就成了一个好人、一个成功的人。世上没有这样的好事。都得做事,而且,最好做成功,这样,效果才最好。可是,人一旦做起事来,就容易急,并且急于求成,如果有种做法能缩短过程,几乎所有的人都会采用这种做法。如果真这样做,那么就说明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规律,任何事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而所谓的规律,就是事物自身本来就有的节奏、速度等,任何人都不能把它给打  相似文献   

11.
古时无镜,常常以水为鉴,临水照人。以水为鉴,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水必须静,水静方能鉴物。现时做人做事,一个重要的境界也是"静"。人静才能观心,人静心不浮,静心能明理。于是有了"以静制动"、"宁静致远"、"清静以为天下正"等词语来佐证。  相似文献   

12.
幸福的底线     
严育英 《天风》2004,(8):52-53
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知道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瘫痪了,才知道端坐的日子多么晴朗。人就是这样,只有吃尽了苦头,才定出了幸福的底线。或许也有人吃了一辈子的苦怎么也不明白幸福的底线在哪里。 当我们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的时候,生命留给我们幸福的时间已经少得不能再少。许多人一生茫茫红尘中奔走,陷在名和利的泥潭中不能自拔。蓦然回首,才发现真正的幸福恰恰就在出发的原点。而当初他们却坚信在更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短札二则     
方圆做人要方,做事要圆,认识到这一点,我已经四十好几。由方碰圆,用了四十余年。做人与做事原来是两回事。做人有做人的原则,做事有做事的规矩。  相似文献   

14.
做人的解释     
世间什么最难?做人最难,解释做人也最难。拼上三年两载功夫做成一两件事不难,做人和解释做人却是一辈子的事,弄不好一辈子不会做人,也弄不清做人的解释。不会做人怎么做事?一个人连人都不会做还能做什么?还能解释什么?  相似文献   

15.
天气转冷,由于工作需要,我们办公室新买了一只红外线取暖器。刚用十天,就遇上了查电表的日期,查后,发现我们机关这个月的用电数超过正常月份三百多度。我们办公室顿时成了整个机关的众矢之的。因为在整个机关里,只有我们一个办公室是用红外线取暖器的,所以许多人都认为,多耗电三百多度,是我们用了取暖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正她是个绝对自我的人。凭着忠于自我、取悦自己的人生态度,年仅19岁就拥有了时尚博主、杂志编辑、出版人、评论家、记者、演员、歌手、女权主义者等多重身份和头衔,完成了许多人几辈子都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并被《时代周刊》评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25个青少年"之一。她就是美国女孩泰威·盖文森。泰威1996年4月出生在美国芝加哥的一个普通家庭,爸爸是高中老师,妈妈是纺织女工,她排行老三,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她从小就特立独行,自故自地按照自己的行为方式做人做事。当人们对她的  相似文献   

17.
<正>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可以理解为,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古人意在告诫我们,做人做事不能只顾现在,而应该有长远的眼光。在“活在当下”的生活态度盛行的今天,远虑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事实上,考虑未来,在大脑中进行一段跨度适当的“时间旅行”,可以让我们拥有一个更幸福的当下。  相似文献   

18.
吴恩平 《天风》2005,(9):4-5
做一个好管家,肩上的担子确实不轻。那么,我们就必须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拼博,锐意进取,才能固本强身,提高水平——人们常说,做人要做真人,即去假求真;做人要做正人,就是弃邪归正。是的,做人应该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仰不愧天,俯不怍地。白天不做亏心事,夜里敲门心不惊,为人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作事手洁心清,忠诚老实,身正不怕影子斜。使徒保罗是神所喜悦的无愧工人,因他对神、对人常存无伪的信心和无亏的良心。所以他能身体力行地劝勉年轻的同工提摩太,  相似文献   

19.
正英国伟大的戏剧学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诚然,我们不能否定善良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我们这个世界需要善良阳光的普照,人与人之间也会因为彼此的善意而更加温暖。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双困境中温暖的手,一次平常的指路……哪怕是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我们都会铭记一辈子,因为他们在我们身处的冷漠城市中,为我们点亮了一盏心灯。但是一味地不分原则底线的  相似文献   

20.
论理想人格模式之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新民 《学海》2001,(2):168-172
1 .理想人格的问题实即做人的问题 ,即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对此 ,中国现代佛学巨擘关于如何成佛、如何做人的格言在这里颇有启发意义 :“仰止唯佛陀 ,完成在人格 ,人成佛亦成 ,是名真现实。”学佛的最高目标是成佛 ,而成佛的过程实即做人的过程 ,完满人格的过程。我们一般人何尝不是这样呢 ?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人 ,而人做得怎样完全在于人格 ,做好人的过程就是完满人格的过程 ,其极致就是人格的完满。这是每个人不可回避的问题 ,当然也是哲学的主题。冯友兰先生在《新原道·绪论》中说 :“圣人的人格就是内圣外王的人格 ,照中国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