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于寂寞     
古语云:“居不幽者思不广,形不愁者思不远。”即智高者需要静静地同自己的心灵悄悄地对话,要忍受得住孤独和寂寞。  相似文献   

2.
在一般人眼里,修道者总是孤独与寂寞的.他们总是过着晨钟暮鼓,清灯伴黄卷,形单影孤的清淡生活,与世无争,常表现为孤独与寂寞的样子.但是为何多少年来,都有不少修道者,愿意过着这种生活方式呢?这种孤独与寂寞的生活方式里面,有什么原因值得这些修道者耗上毕生精力去做呢?是注定他们的生活方式就得这样呢?还是另有什么原因让他们有理由过上这种生活?下面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赏析孤独     
朋友,你是否有过孤独?著名影星索非娅.罗兰常感到孤独、寂寞。她说:“在寂寞中我正视自己的真实感情,正视我真实的自己。我品尝新思想,修正旧错误,我在寂寞中犹如置身在装有不失真的镜子的房子里。”她认为形单影只,常给她以同自己灵魂坦率对话和真诚交往的绝好机会。孤寂是她灵魂的过滤器,使罗兰恢复了青春,也滋养了她的内心世界。在艰难而短暂的人生中,能时时体验到孤寂并寻找一条解决方法和出路,自会感到一种寂寞的奇美。[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与朋友谈起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在中国出版时,不知不觉谈到了孤独与寂寞。我说,孤独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莲,寂寞是汪洋中的一条小船。孤独是清冷中的淡定,是流俗中的坚守。正如雪莲一样,在无边无际的冰雪世界,当一切都畏  相似文献   

5.
孤独的芬芳     
正我是一个孤独者,耐得住寂寞,享受独处的快乐。原以为自己也是喜欢热闹的,确实也在尘世中尝到了熙熙攘攘的喧嚣带来的感官刺激,譬如在歌厅、酒宴、赌场……但我跟别人不一样的是喧嚣之后特别寂寞和孤独,好像整个身体都被掏空了似的。好在我长期养成了夜读的习惯,即便深更半夜回家,也要拿起床头书籍读上一番。至于读没读进去,那是另外一回事儿,但关键在于  相似文献   

6.
谢军 《伦理学研究》2004,(1):104-108
责任与信任都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是人作为理性存在的理性要求。人的存在本质上既是孤独的 ,又力图摆脱孤独。孤独使人具有责任意识 ,成为道德的存在 ,摆脱孤独使人获得信任 ;责任与信任都与他者紧密联系 ,责任是为他者而存在 ,信任是与他者之共在 ;信任是社会交往的前提 ,保持信任虽不出于责任但却合乎责任 ,因而也具有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是寂寞的,寂寞的他走向乡野,寻到一处桃花源。这种世外桃源,给更多的寂寞者一个向往的心灵家园。  相似文献   

8.
尚杰 《哲学研究》2012,(11):61-69,129
<正>一德里达2001年到2003年所开的课程《兽性与主权》(The beast and the sovereign)①,有厚厚的两卷,其中第二卷的大部分探讨与死有关的哲学——死亡哲学。开篇以思考一个"深渊句子"开始:"我孤独地与你在一起"(奥古斯丁这样的宗教思想家在《忏悔录》里使用"你",意味与作为绝对他者的神对话)。人与世界是一种孤独的关系。德里达延续着他独特而怪异的哲学思考方式,他将17  相似文献   

9.
塞尚是印象主义的重要人物,他的信念与目标是拥有整个现实世界。他的一生都处于穷极的追求之中,追求着一种感觉的真实。他的绘画透过宁静感,展示着反省之情,他是个彻底孤独的隐居者。正是这种孤独,促成了他伟大创作的来临。他的生命是孤独、纯朴而执着的,正是这些成就了他伟大的创作,进而被推崇为"现代艺术之父"。  相似文献   

10.
享受孤独     
孤独不是热烈。 人们大约总不爱孤独。 那,万一真的遭遇了孤独,怎么办? 想想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吧!书中那个名叫桑提亚哥的捕鱼老人就是个孤独者,当他独身一人闯海归来,他又梦到了狮子! 孤独的老人梦到了孤独的狮子,对于读者,这  相似文献   

11.
以"我—你"关系为基础,布伯建构了他的对话伦理。对话伦理具有"呼唤"和"回应"的关系结构,它要求人敞开自身,经由对生命中所遭遇的他者的"呼唤"之"回应"来实现对他者的责任。布伯强调上帝在对话伦理情境中的在场,由此,对他者回应的对话伦理同时也是对上帝负责的宗教伦理。对话伦理将对他者的关怀与责任和对上帝的追求结合在一起,使得人们在凡俗中发现神圣,在当下遭遇永恒,在对有限他者的责任中实现对上帝的绝对责任。  相似文献   

12.
历练孤独     
人人都可能有孤独的时候,但并非人人都能够驾驭自己的孤独,与寂寞并驾齐驱。 孤独,并不单纯是独自生活,也不意味着就是独来独往。一个人独处,可能并不感到孤独;而置身子大庭广众之间,未必就没有孤独感产生。  相似文献   

13.
沉思     
有深邃思想的人都喜欢沉思。沉思是一种惬意的孤独。一个人沉思在朗朗明月下,沉思在绵绵春雨中,沉思在落日余晖里,沉思在寂静山林间,情感和心智会得到净化和升华。也只有在沉思时,孤独才显得特别迷人。伟大雕刻家罗丹刻刀下的《思想者》是一个陷入绝对冥想的沉思者,他特立独行、睥睨世俗、表面沉静而热情隐藏于内的形象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成为雕刻艺术史上不朽的杰作。沉思决不等同于沉默。沉默是一种反应,一种对策,一种机智的回答;沉思则是一种品格,一种性情,一种心灵的搏斗。沉默是为了眼前,沉思是为了将来。苦苦沉思很折磨人,但是也最…  相似文献   

14.
孤独时,就想起了文桑特·凡高,这位荷兰著名的印象派画家在当时曾一度被人骂作疯子,没有人认可他,更没有人愿与他同行。他的画也被视为垃圾。后来,当印象画派在欧洲兴起时,人们才忽然想起了这位已故多年的孤独者,并对他的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以许多孤独、痛楚的经历为代价,创造了若干绝对完美的、全然不负声望的作品。这位孤独的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因为孤独,孤独使他不得不把情怀寄托在大自然中,于是才得来了许多不凡的思想和创作灵感。可以说,没有孤独无以静心,没有静心无以感悟至深,正是孤独造就了这位印象派大师。有人说:“世界上…  相似文献   

15.
孤独     
阿勇 《思维与智慧》2006,(12):24-24
孤独曾经是我们青春中寂寞和忧伤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孤独。这并不是一种刻意的离群索居,也并不是一颗与快乐遥远的心在做一次渺茫的追寻,孤独并不压抑我们年轻而美丽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一个无所畏惧的人,最终还是要惧怕孤独的。我看,孤独未必可怕。23岁时,由于火灾毁损了面容,我变丑了,从此,自卑的压抑与无奈的深愁不住地困扰着我,以至后来竟不敢走出房门,呆缩家中,过起离群索居的日子。这时,我才真正领略了孤独的滋味。孤独之初,当寂寞有如风暴向我侵袭而来,心生凄凉时候,人世喧嚣的诱惑与内心自卑的压抑激烈地冲突着,我确实感受到了孤独的可怕。然而,过一段时间,当烦乱的心绪平静下来并逐渐适应寂寞生活以后,先前那种无所适从的空虚感烟消云散,内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  相似文献   

17.
孤独与成才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可能与孤独为伴,当孤独油然而生时,多数人便会感到寂寞、惆怅、无助甚至恐惧,无怪乎有人把孤独看成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之一”。孤独带给人的仅仅是痛苦吗?不,对普通人来说孤独可能是痛苦的,但对人才来说孤独却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因为制造的本质在于“独僻蹊径”,人才的创造之路实际上是一条孤独的路。可以说,人才失去了孤独就难以有所作为。人才的每一件制造产品无不打上孤独的烙印。“我的一部《克拉图斯特拉是说》就是一曲孤独的颂  相似文献   

18.
著名的《鲁宾逊飘流记》的原型人物塞尔柯克是一个能够采取果断行动而毫不犹豫的人。塞尔柯克被雇到一家轮船上当领航员,因为和船员发生了争吵,被抛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环境的恶劣,难以忍受的孤独和寂寞并没有使他绝望发疯。他也没有去无望地等待某一艘偶然路过的海船来搭救他逃出孤岛。他没有丧失奋斗的活力和勇气,凭着自己的双手,制造生活上急需的用品,为自己提供大量丰盛美  相似文献   

19.
正从27岁学画到37岁自杀身亡,梵高在短暂的10年画家生涯中,创造出了超过2000幅作品,其中关于麦田的作品高达几十幅,这些麦田系列的作品充分展现了梵高由灰涩转向纯粹的艺术历程。梵高的麦田之所以让我们感动,因为他赋予麦田的是燃烧的生命和自然纯粹之美,是作为连土豆都吃不起的失意画家对劳动者的关怀和悲悯,同时也有他的压抑、他的孤独、扭曲与恐惧。  相似文献   

20.
今天宗教对话随着文明对话的呼声日益高涨。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特雷西所著的《与他者对话》以伽达默尔对话诠释学为基本方法,通过处理基督教信息与现代普世多元宗教处境的关系,致力于建构一种宗教对话的准则学。特雷西将在差异与冲突中的对话和团结作为最佳盼望,将批判和存疑作为构成对话的必要条件。他将聚焦于他者作为宗教对话准则的看法,这无疑对当今宗教对话的继续展开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