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黔娄考     
黔娄多以高洁的形象出现于古代文献中。古代记载黔娄的文献很多,如《列女传》《汉书·艺文志》《高士传》《贫士传》及有关史书、诗文等等,但这些文献在记载黔娄的生活年代与所处地域时出现了不同。即存在春秋与战国的时间差异、齐国与鲁国的地域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本文要探讨的齐、鲁黔娄之别。对于这种差异,后人没有留意,常常混淆之。大概是由于古人姓名具有复杂性,加上齐、鲁接壤,后人对黔娄没有细致区分,造成齐、鲁黔娄混淆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多种黔娄的说法。又由齐、鲁黔娄及文献记载的不同引申出马国翰辑佚本《黔娄子》及其作者与《汉书·艺文志》中记载的《黔娄子》及其作者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2.
种方 《孔子研究》2020,(2):109-117
"束帛聘贤说"是经学家对《周易》贲卦六五爻辞之"贲于丘园,束帛戋戋"的一种普遍理解,目前可见最早抱有一定束帛聘贤说倾向、并能确定时代的经学家为荀爽。在他之前,还有一部存在时代争议的《易林》,其中虽然提到束帛聘贤,但并不以之为贲卦六五爻辞的解释。明确论述了"束帛聘贤说"的学者则为王肃。但有证据表明,在荀爽之前束帛聘贤说已经产生。对比先秦及汉初典籍对束帛用法的记录,可知束帛聘贤并不符合先秦的礼制,束帛聘贤的行为直到汉初才有文献记录。因此可以说,在束帛聘贤的做法产生之后,汉代经学家们受到时代的影响,才开始用束帛聘贤说来解经,束帛聘贤的观念也因此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3.
如果没有爱迪生,我们的物质生活,便会万古如长夜吧。最近我看了一本《解剖发明家——爱迪生传》,对爱迪生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出生于1847年的爱迪生,从小就很爱问"为什么?"然而,可能因为他的脑袋构造和别人不太一样,自小被视为低能儿,一生只上过3个月小学,还好他的母亲是一位教师,耐心地教导他,才使他变成"发明大王"。  相似文献   

4.
王时槐是江右王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将善恶视为念能否顺本性而动,对合法性与道德性有清楚的辨析,并注重过恶之辨,意念无明显的邪妄可以视为无恶,但不代表无过。他主张善有本体,而恶无根即无形上的本体,但恶仍有其根源,这就是人的"自离其性"或"甘自弃之"的主观条件,这与康德的根本恶学说可以接榫。王时槐强调改过迁善的根本动力或力量源于自身,他主张人要立志、修治与敦礼,旨在实现心灵转变与在感官方式上的逐渐改良,达到念念归根的状态,从而纠正准则中颠倒的道德动机的顺序,他对静坐的强调则是通过收敛与暂息尘缘,以默识自心,从而达到动静皆能复归本性。  相似文献   

5.
品蟹与作文     
正吃蟹是风雅的事。吴越人吃蟹,有"蟹八件":锤、铲、匙、钎、筷、镊、砧,将蟹肉全部吃尽,一点也不浪费。高手吃蟹,肉尽而红壳完好无损。其实并非贪,也不是馋,而在一个"雅"字。吃出境界,就要有点"痴气"。李渔是蟹痴,嗜蟹如命,自称买蟹钱为"买命钱",在那篇有名的《蟹赋》中,他连呼"蟹乎!蟹乎!",爱蟹之情跃然纸上。在李渔之前,文人如张志和、杜牧、苏东坡等都有题咏,但因未痴情绝对,所以可以说,  相似文献   

6.
商界人士金浩如 名至大(1877—1948),出生于镇江南门经商人家,涌兴裕铜锡器皿店店主金聘三为金浩如堂叔。金浩如成年后,到九江“涌兴裕”店工作,勤勤恳恳,精明强干,办事认真不苟。金聘三遂逐渐委以重任提高职位,年老力衰时,店内一切行政管理等,均交金浩如处理。由于他交游广阔,结交地方名流曾与国民党元老当时的九江海关监督林森及壳牌石油公司经理王信孚三人结为至交。林森任国民政府主席后,每年暑假赴牯岭避暑时,他常为牯岭别墅的座上客。他既跻身于上层社会,为商店发展提供了有  相似文献   

7.
唐代有一位名臣叫娄师德,性情温和,为人厚道,为官四十年,从不与人结怨。狄仁杰做宰相,就是娄师德推荐的,可是狄仁杰却不知道。狄  相似文献   

8.
正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被后人视为宝物,尤其铜鼎更是珍贵。后代的帝王倘若得到一只周鼎,就会以为是上天降下的吉兆。汉武帝时,有一次在汾阴发现了一只周鼎,武帝高兴坏了,先把它放在太庙,感觉不妥,随后又藏在甘泉宫。大臣们知道汉武帝特别迷信,为了讨他喜欢,都纷纷上表祝贺,极尽献媚之能事。唯有光禄大夫吾丘寿王却与众不同,说:"这并非周鼎!"汉武帝一听十分生气,就差人将他召来问道:"我得到一只周鼎,  相似文献   

9.
忍难忍之事     
人可能最难做的事情就是一个"忍"字。但令我吃惊的是,很多有作为的人,恰恰都很能忍。唐朝宰相娄师德为官几十年,在矛盾重重的中枢机构中从未有过帮派之争,也未有大起大落的经历,始终受到重用。名相狄仁杰本来是他举荐的,但狄仁杰  相似文献   

10.
醉与痴     
正这世上多的是醉与痴的人。刘伶醉于酒,黛玉痴于花。徐霞客醉于山水,顾恺之痴于丹青。汪士慎醉于茶,曹雪芹痴于梦。王子猷醉于青青翠竹,钟繇痴于蜿蜒笔墨。专心地沉浸在一份对某样事物专注的爱里,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古往今来,多少人在"醉"与"痴"间寻得独有的快乐,每一段都堪称佳话。"醉"和"痴"不言而明,暗示着专注与持久,还有一块单纯而明净的心灵背景。这样迷恋的瞬间将人生变成一串串接连不断的赏心乐事,将快乐加倍。  相似文献   

11.
林维慈 《天风》2009,(6):26-29
喜迎婴儿 1994年7月29日,在上海妇婴保健院里,一个可爱的男孩来到这个世界.他是我唯一的外孙咪咪.奶奶为他的到来,半年前就辞去医院代聘,欢欢喜喜为孙儿准备一切.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姑姑都视他为宝贝……  相似文献   

12.
正那年他只有17岁,父亲生意失败,他毅然接过压在父亲身上的负债。就在他拍第一部片子《古惑仔》系列电影时,有一个镜头需要他和许多人打打杀杀,因为太过入戏,他不小心踢到了废钢,脚上顿时鲜血直流。导演望着疼得直冒冷汗、面色惨白的他立刻喊停,要送他去医院。可是他很明白:这一去医院,势必要换演员,自己的"星路"也许从此就断了。此时此刻,他仿佛看到了父亲为无力偿还债务而紧锁的眉头,便咬着牙对导演说:"我能坚持。"  相似文献   

13.
李时珍装贼     
正明朝时,文泉城有个在山西太原做生意的商人,年底准备回家过年。他把银子装进口袋,背上一把雨伞,就匆匆上路了。这天他走到中条山脚下,感到有些头昏。正巧这时,他看见山坡上有一个采药草的中年汉子,便呼喊道:"老兄,你采药草是为换银子的吗?那就别采了。只要你把我背过中条山,我给你的脚钱准比你采药强得多。"不料,中年汉子摇头说:"我不  相似文献   

14.
正吕蒙正刚入朝为官时,朝廷中有官员指着他说:"这小子也配参与商议政事吗?"这无疑是当面羞辱,但吕蒙正装作没听见,若无其事地走开了。和他一起的人为他抱不平,就要去问问那个人的姓名,什么官职,为何如此目中无人。吕蒙正制止他说:"如果知道他的姓名,就一生都忘不掉了,还不如不知道的好。"被人当面羞辱,吕蒙正装作没听见,这看起来有些太软弱了。是不是他官还不够大?羽翼未丰,实力不够,不得不低头呢?  相似文献   

15.
形而上学是哲学的重要问题,牟宗三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深度思考。他区分了"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与"实有形态的形而上学"两种类型,进而将道家的形而上学归入前者,将儒家的形而上学归入后者。然而综观其论述,会发觉他对"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之概念意涵的阐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清晰与不一致。通过对此概念的梳理和厘清,我们有理由认为儒家的形而上学也应归入"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并且质言之,他自己所构建的形而上学应被视为更具现代性特征,也更为圆融的"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可以说他的这一构建不仅为中国传统哲学提供了新的言说方式,也为世界哲学的形而上学理论发展提供了新资源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航天员刘伯明说:"景海鹏是我们航天队篮球打得最好的。"景海鹏小学5年级时,就喜欢上了打篮球。家里买不起运动服,父亲就给他买了件背心,正面画上海鸥和大海,后背写上大大的"5"号;母亲用自家织染的蓝布,为他裁剪了一条短裤。可是景海鹏个子不高,总是上不了场,只能坐冷板凳,给正式队员拿衣服、毛巾、拎包。那时候他心里委屈极了,回到家就蒙在床单里哭,他做梦都想成为  相似文献   

17.
苍南是道教之乡,早在唐代,杭州高道马自然就云游并结庐本该县松山之巅,与其徒王延叟炼丹求仙。宋代,先后出现以本地道士林娄真为领袖的"水南派"及传自闽南以陈靖姑为教主的"闾山派"。元代,除以林任真为首的"水南家学"外,尚有"金丹派"南宗的流行。明代,传自江西龙虎山的天师道"正一派"大盛。清及民国以后,全真道"龙门派"中兴,竟以后来者居上之势,驰名全国。目前,该县道教仍有全真、正一、闾山三大派。全真派尊王重阳为始祖,主张全形保真,性命双修,住宫观,不婚娶,以阐教、诵诗、礼忏、丹炼内养为主。正一派受牒于龙虎山真人,不出家,可婚娶,俗…  相似文献   

18.
佛言祖语     
《法音》2008,(6):1-1
善男子,若有于财法食生悭,当知是人于无量世得痴贫报,是故菩萨修行布施波罗蜜时,要作自利及利益。他善男子,若人乐施,一切怨仇悉生亲想,不自在者皆得自在。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中国历史上,文天祥绝对是一位顶级的民族英雄,光辉事迹数不胜数,再加上一首《过零丁洋》,就像岳飞有《满江红》、诸葛亮有《出师表》一样,更让他的形象光芒万丈。不过,现在我要说的是他的一位朋友——张千载。张千载跟文天祥是同乡好友,从小在一起读书,被老师视为"双璧"。可惜张千载的运气不是很好,当文天祥高中状元、飞黄腾达甚至官至宰相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小举人,郁郁不得志。文天祥知道他的才学,就想  相似文献   

20.
正从小,他就是个贪玩的孩子。在南京,他经常跟父亲到"两广会馆"看京剧,不只是玩玩票友,还学会了拉胡琴,甚至买回髯口、马鞭、靴子,每天吊嗓子、摆功架,十足一个戏痴。17岁那年,二哥去日本留学,他放弃热门的化工专业,却报读了好玩但就业机会渺茫的美术。他先跟随藤岛武二老师学画,后转入中村不折先生门下学素描和油画,还喜爱上了当时非主流的西方凡·高和高更的绘画风格。让人奇怪的是,学画的同时,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