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史记》与《周易》六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易》特别是《易传》对《史记》影响特别深刻:司马迁从肯定《易》术的角度记载了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卜筮事件,他的及时立功名的取士标准来自《易传》刚健奋发自强不息的人生观,《史记》整合此前学术的思想方法就是《易传》百虑一致殊途同归的思想,《易传》的重时观念影响和审微思想为司马迁观察历史提供了理论依据,司马迁在写作历史人物传记时所运用的典型化手法则来源于《易传》名小指大思想。 相似文献
4.
5.
6.
《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文学著作,其中的人物传记不仅继承了《左传》优良的叙事传统,开启了后代以人物为中心,“以类相从”的写人文学的不二法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代表作《水浒传》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史记》这一叙事写人的创作传统。本文试从叙事学角度探讨《史记》的人物传记在叙事结构方面对《水浒传》中为英雄立传写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传统观点认为历史上的道家可以分为"黄老"与"老庄"两个主要派别,"黄老"道家注重倡导君道无为的政治哲学,"老庄"道家主张修身养性的人生哲学。本文认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所载以《渔父》《胠箧》《盗跖》《庚桑楚》为代表的《庄子》诸篇带有鲜明的黄老学理论立场和思想特征,这些篇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或者应该被纳入先秦黄老学的研究范围内,而对于《史记》所言"道德家"之理解也不应局限为狭义的黄老学,而是既包含"黄老"亦包含《庄子》在内的广义道家。 相似文献
8.
9.
司马迁对孔子形象的独特解读,在《史记·孔子世家》一些颇有争议的笔墨中表现得尤为明晰。司马迁把源自《国语》的两段文字,放在孔子年四十二,鲁昭公卒于乾侯,定公立数语之后,非但未与子不语怪、力、乱、神构成矛盾,反而表明已届不惑之年的孔子,学识渊博,见解卓越,能不被怪象邪说所迷惑。司马迁在《孔子世家》还客观、大胆地描述了孔子的出身情况,从中可透视其不为贤者讳的实录意识,以及勇于挣脱儒家教条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正识鉴《世说新语·识鉴》指点人们通过事例,正确地知人论世,赏识人才,分辨黑白,鉴别是非曲直。经典记载识别人事的例子比比皆是。大部分内容,都是根据某人曾经的言谈,断言他将来的成就或结局。其中有一则故事:潘阳仲看见王敦少年时候的样子,就对他说:"您已经露出了胡蜂一样的眼神,只是还没有嗥出豺狼般的声音罢了。你一定能吃人, 相似文献
18.
正德行国学经典《世说新语》中,"德行第一"。德行,决定着人们的言行,影响着人们对人、对事、对物的取舍,在孩子的早期启蒙中必须引起重视。德行与孝道比肩,一个拥有良好德行的人必然受人尊重。德行不是名利,不是头衔,也不是权柄,它如同海而纳百川,厚德而载物,再大的风浪中,也 相似文献
19.
《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其中思想更是博大精深,自成体系。本文将以其中一篇《货殖列传》为例,从政治观、经济观、历史观三个方面对《史记》的创作思想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中的“汉兴……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这句话,是关于汉初人口状况的最早记载。对这句话的不同理解,影响到人们对汉初人口数量及其他相关历史问题的看法。学界对于这句话有着多种理解。本文认为司马迁此语,应当仅是针对汉初朝廷直接控制区内的户口而言,当时占去最富庶的东、南半壁江山的诸侯王国,是被排除在外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