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静如竹     
南山寺中,僧徒众多,其中有一和尚年纪最小,资质也属他最差。小和尚终日苦思如何来改变自己,却不知该怎样去做,心情也愈加愁苦。一日,小和尚终于鼓足勇气,去到师父的禅房,向师父道出心中的疑惑。师父并没有回答他,  相似文献   

2.
吕晨 《佛教文化》2013,(1):70-70
从前,有两个小和尚为一件小事吵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能说服谁,谁也不想让着谁。第一个小和尚怒气冲冲地去找师父评理,师父安静地听完他的话之后,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是对的!”于是第一个小和尚得意洋洋地跑回去向第二个小和尚炫耀。第二个小和尚不服气,也来找师父评理,师父在听完他的讲述之后,也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是对的!”等第二个小和尚满心欢喜地离开后,一直跟在师父身边的第三个小和尚终于忍不住了,他不解地问道:“师父,您平时不是教我们要诚实,不可说违背良心的话吗?可是您刚才却对那两位师兄都说他们是对的,这岂不是违背了您平日的教导吗?”  相似文献   

3.
放下     
唐代,严阳尊者问赵州禅师:"我在禅修的道路上抛弃了一切,下一步还应该怎么做?"赵州禅师回答:"放下吧。"他又问:"我已经两手空空,还有什么可放下呢?"赵州禅师又回答:"如果实在没有什么可放下的了,那就拿起来。"他听后,突然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4.
总也不老     
从前从前有一位禅师每次听到钟声响总是捂着心哀痛地叫着新来的弟子都会问道:"师父你怎么了?"老禅师说:"那钟声每天每天打得我的心好痛!"眼泪总也不老,不管是几岁,面对生离死别,它晶莹得就像最初的那一滴泪。  相似文献   

5.
《佛教文化》2013,(1):70-71
有一个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您常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老和尚把他带到一间漆黑的屋子里,告诉他:“屋角有一把锤子,你把它拿出来。”小和尚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眯成一条缝,仍然是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师父,我看不见那把锤子,我没办法拿出来。”老和尚点燃一支蜡烛,虽然只是微弱的光,依然可以看到墙角的那一把锤子。老和尚慈祥地说:“你看不见的,未必就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认识你自己     
古刹里新来了一个小和尚,他积极主动地去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我新来乍到,先干些什么呢?请师父指教”。方丈微微一笑,对小和尚说:“你先认识一下寺里的众僧吧。”第二天,小和尚又来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寺里的众僧我都认识了,下边该干什么了?”方丈微微一笑说:“肯定还有遗漏,接着去认识吧。”三天过去,小和尚再次来见老方丈,满有把握地说:“寺里的所有僧侣我都认识了,我想有事做。”方丈微微一笑,因势利导地说:“还有一人,你没认识,而且,这个人对你特别重要。”小和尚满腹狐疑地走出方丈的禅房,一个人一个人地询问,一间屋一间屋地寻找…  相似文献   

7.
日本著名的围棋高手升田幸三在解释自己为何总能不断地变换棋风、在棋坛保持常胜时,曾讲述了下面这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他很小的时候,敬佩有一身好力气、靠砍柴赚钱的父亲,常常跟着父亲进山砍柴。后来,他发现有一位60岁的老伯伯也常常到山里砍柴,但他总是很悠然地来得很晚,走得很早,中间还不时地停下来歇息一会儿。令他奇怪的是,老伯伯每次砍的柴,总是比父亲要多一些。一开始,他还以为老伯伯的斧子更犀利或者他砍的柴都是木质比较软的,但后来,他发现父亲和老伯伯的斧子一样犀利,他们砍的是同样木质的烧柴,再仔细地比较了父亲和老伯伯的…  相似文献   

8.
自然心性     
正唐代高僧百丈怀海禅师在洪州担任寺院住持,制定了僧人集体参加生产劳动的"普请"制度,规定钟响后寺院开门,大家一起出寺劳动;到了吃饭时击鼓,听到鼓声,即可返寺吃饭。一天,他率领全寺僧人锄地,忽然听到鼓声。众僧见师父还在坚持劳动,唯恐被人说成是"偷懒",只好埋头继续锄地。只有一个僧人听到鼓声后,哈哈地笑起来,扛起锄头就回寺院。众僧议论纷纷,怀海禅师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说:"聪明人啊,观音菩萨的道理,他已经明白了。"众僧疑惑不解,一齐问怀海禅师:"此人一听到  相似文献   

9.
慈悲与喜舍     
在一个隆冬的黄昏里,一个饥寒交迫的男人来访荣西禅师所居庵室。他对荣西禅师说:“我的妻子和子女,已经多日未进米饭,再这样下去,她们都会饿死。请你帮我们想想办法。我们实在精疲力竭了。”荣西禅师虽想帮他,但身边也既无钱财也无食物,不得已,莱西禅师只好拿出为药师如来佛像涂装所用的金箔,对他说:“把这些金箔拿去换钱应应急吧!”当时,在场门徒都十分惊讶师父的作为,忍不住脱口道:“真可惜……师父怎么能这样做呢?”禅师注视着门徒的怀疑与愤怒的眼神,对他们说:“我不过是在实行佛的慈心而已。所谓佛的慈心,就是经典上…  相似文献   

10.
闲时看花去     
正唐代有位从谂禅师,主导过一桩有名的公案——吃茶去。据说,当时有两个和尚不远千里跑来见他,请教何为禅道。从谂禅师问其中一个和尚:"你以前可有来过这里?"和尚回答:"未曾。"从谂禅师说:"吃茶去。"回头他又问另一个和尚:"那你呢?"和尚回答:"我曾有幸到过这里。"从谂禅师道:"如此甚好,吃茶去。"这一通操作,别说这两个和尚,连寺院  相似文献   

11.
打开心窗     
有两个关于心窗的故事。小和尚慧能独坐寺内,郁郁寡欢。师父看出其中问题,不言不语,微笑着带他走出寺门。门外是一大片美好的春光。师父依旧不语,怀抱春光,打坐于万顷柔波之旁。放眼望去,天地间弥漫着清新的气息,半黄半绿的草芽在悄悄  相似文献   

12.
学会放下     
一次培训课上,心理学教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小和尚和师父一起回寺庙,他们来到一条河边。看到一个女子在河边徘徊。  相似文献   

13.
晒咸菜     
日本永平寺道元禅师曾在中国天童寺参学,是一位有道高僧。八十岁退休以后,仍然在院子里晒咸菜。年轻的住持对年老的道元禅师说:师父,正午烈日当头,您不要现在晒咸菜,太辛苦!太热了!  相似文献   

14.
谁是知音     
宋州(今湖北襄樊)广德周禅师,承继青原行思法系,是广德延禅师的法嗣弟子。一天,一位年轻的禅僧前来向他询问:"请问老师,如果听到对方谈法论道,自己却不能领会其意,该怎么办呢?"广德周禅师淡淡地说:"法界之中,没有听不到声音的聋子,不然两个耳朵是做什么用的呢?"这位僧人又问:"那么,如何才算知  相似文献   

15.
一日,禅师问他的弟子们:一棵树什么最重要?弟子们有的说是枝,有的说是叶,有的说是花,还有的说是果。他们还各自说了一通各自重要的理由。而禅师却说":无论是枝叶,还是花果,都是看得见的表像,表像永远都不是最重要的。""那一棵树什么最重要呢?"弟子们问。"根最重要。一棵树没有了根,就会死亡。"禅师说",但根却长在我们看  相似文献   

16.
只有两步     
有一位禅师欲到普陀寺去朝拜,以酬宿愿。寺院距离普陀寺有数千里之遥。一路之上,不仅要跋山涉水,还要时时提防豺狼虎豹的攻击。启程之前,徒众都劝阻禅师:路途遥遥无期,师父还是放弃这个念头  相似文献   

17.
圆满     
静月先生很小的时候,母亲把他寄放在林泉寺,求师于慧明法师。一天,静月问师父:什么是圆满?师父那时很年轻,也很英俊,对静月的这个问题,师父却充耳不闻,没有做出回答。  相似文献   

18.
灵性     
正有一次,有人问雪峰禅师:"鸟雀有灵性吗?"禅师答道:"有啊。"又问:"那它怎么还在佛头上拉屎?"禅师反问道:"那它为什么不在鹞子头上拉屎呢?"问者欣然而笑。禅师的一句反问,点破了万物皆有灵性的谜底,问者的欣然而笑,是因为他在顿然间悟透了"灵性"二字的内涵。那么,灵性究竟为何物呢?灵性是一种悟力,是大自然  相似文献   

19.
一座新的寺院终于在半山腰落成了。老和尚告诉小和尚,他们要自己动手塑佛像。小和尚说:"咱得照其他寺院里的佛像比着塑吗?"老和尚说:"不,咱照着自己的模样塑就行。"小和尚说:"师傅还行,我这副尊容就免了吧。"老和尚微微一笑,对小和尚说:  相似文献   

20.
有一天,一位禅师为了启发他的门徒,给他的徒弟一块很大很好看的石头,并让他去蔬菜市场试着卖掉它。徒弟拿着这块石头正欲出门,师父又补充强调说:“不要真卖掉它,试着卖它,注意观察,多问一些人,然后要告诉我在蔬菜市场它能卖多少钱。”徒弟就去了。在菜市场,许多人看着石头想:它最多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