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有常闲     
正一般人以为多延长工作的时间就可以多收些效果,比如说,一天能走一百里路,多走一天,就可以多走一百里路,如此天天走着不歇,无论走得多久,都可以维持一百里的速度。凡是走过长路的人都知道这算盘打得不很精确,走久了不歇,必定愈走愈慢,以至于完全走不动。很多人做事的通病就在慢。慢条斯理地、不死不活地,说不做而做着,不休息,可也并没有做出成绩来。许多事就这样被耽误了。心理学家对这问题做了无数的实验,结论是:以同样时间去做同样工作,  相似文献   

2.
初恋,赠予人的记忆,不是永远的幸福,便是永远的残酷。我常常这样百无聊赖地想着。 独自走在武汉的街头,看到无数的车辆从身边走过,或许,偶尔还会看到那熟悉的14路,或者走向起点,或者驶向终点。此时,我总会在心中问自己:你现在正在车上吗? 是呀,好久没有再乘14路公汽了,或许此后  相似文献   

3.
一位男子正沿路步行前往大马士革。他一边走,一边回忆着他失去的爱,内心沉浸在悲痛之中。"那些懂得爱的人真是可怜,"他想道,"他们带着害怕失去爱人的恐惧,永远都不会开心。"就在此时,他听到一只夜莺在唱歌。"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男子问夜莺,"我的爱人很喜欢你的歌,但她现在已不在我身边了,难道你没有看见吗?""我唱歌是因为我开心。"夜莺答。  相似文献   

4.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所以,路是大家的,你在走自己的路的同时,也是在走着别人的路。同一条路,不同的人走,会有不同的经历和感受。这个人走到这里疲惫了,一个小小的土坡,他就会认为这里的路陡峭难行;那个人走到这里,不小心  相似文献   

5.
汉字趣解     
正【徒】两人一起走,就有你的老师从字形上来看,"徒"是"双人"旁加一个"走"字;从字义上来看,"徒"是指从事学习的人,比如徒弟;从字形和字义综合来看,可以这样理解:两人一起走,就要有做徒弟的心态,就要有拜师学习的心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行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相似文献   

6.
一个乡下人在城里一条商业街开了家店铺。刚来时,他发现这条街坑坑洼洼,到处是残砖乱石,他觉得很奇怪。邻街的商家告诉他,这些石头有用,街上的生意不好做,石头可以使经过的路人或车辆慢下来,人们走进店铺的几率就会增加,这样才能有商机呀。乡下人对这种逻辑颇不以为然,他不听周围人的劝阻,坚决搬走路上的石头,并找人将路面修平。这以后,这条街人车畅流,呈现出一派繁华景象,商机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增。众人疑惑不解地问乡下人:路畅其流,人们驻足停留的机会少,何以商机反倒增多了呢?乡下人答曰:路不好走,人们心生抱怨,便不愿走此路,多选择绕…  相似文献   

7.
去年,侄女小雯毕业前夕,她的父亲四下托关系,帮她找了两份较轻松的工作:一是在朋友的公司做文秘,接接电话,整理文档;二是去一家新开业的银行做前台服务。每月工资都在1200元以上。人还未离校,工作的下家已联系好,同学都羡慕她"老爸"有本事。然而,小雯不想走父亲为她铺好的路,她有自己的职场规划,思危在先。大学扩招后,每年的求职者如过江之鲫,她这个商专生  相似文献   

8.
关于路     
鲁迅先生曾说过;世间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便成了路。的确,如果没有人开辟,世间就不会有路。 每个人都需要走路,走生活中的路,走人生的路。 曾几何时,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而不知何去何从;就在此时,我第一次走进了教堂,然而,就那么一次,竞致变了我整个的人生。我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所吸引,慢慢地,我发觉了那吸引我的是什么——就是那在十字架上  相似文献   

9.
走最快的路     
坐在出租车上,司机问:"先生,是走最短的路,还是走最快的路?"我好奇地反问:"最短的路不快吗?""当然不是,现在是行车高峰,最短的路经常交通堵塞,你要是有急事,就得绕道走,多走点路,可能早到。"我正有急事,当然就选择走最快的路。走最短的路还是走最快的路?其实,人生随时会面临着这  相似文献   

10.
正欧阳修原本在朝中担任高官,每日高朋满座,很多人都声称与他是知己、世交!后来,欧阳修被人诬陷,皇帝一纸诏书将他发配到偏远的地方。离京时,他门庭冷落,竟无一人来相送。跟随他的老仆感叹道:"真是世态炎凉啊!"欧阳修说:"我们走我们的路,又何必在乎有没有人相送。"到了地方后丝毫不以人情冷暖为意,反而写出了《醉翁亭记》。十年后,  相似文献   

11.
正大多数人认为,修复文物是一件近乎复制古人的创作。这样说没有错,至少在故宫的中生代匠人中还残留着这种痕迹。而生于1978年的屈峰就不那么"规矩"了:我不愿闷下头来一辈子做匠人!较之匠人,我更愿做一个学者。因为,匠人的工作更接近复制古人的创作,缺乏自我表达的空间。2006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  相似文献   

12.
1.鲁迅: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相似文献   

13.
走新路     
读经:书3∶1—6 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后,走了40年旷野的路,这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按埃及法老预料,他们是走上了一条绝路。以色列人中,也有不少没有信心的,因路途艰难而埋怨,甚至想走回头路。当时摆在摩西和亚伦面前的难处是极大的。60万男丁,加上妇女、小孩起码100多万人。这样庞大的一支队伍,如何去面对旷野的各种挑战?如何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这的确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重大考验。神人摩西凭着真挚的信心,倚靠上帝的大能大力,将队伍带  相似文献   

14.
黎约瑟 《天风》2002,(1):48-49
“因信称义”是神的恩典,是圣灵启示给我们的真理,对所有未信者真是一个极大的福音,是神给所有迷失(惘)之人开出的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也是历世历代以来每位基督徒曾走过(也是必须走)的路。有人曾为“因信称义”质疑上帝的公义:罪大恶极,做了一辈子坏事的人临终的一刻钟就因为相信耶稣基督,他就因信得进乐园;而那做了一辈子好事的人就因不信或者没有机会信(统称未信者)就不能进乐园吗?对于前一种情况,我  相似文献   

15.
<正>清高的真主在《古兰经》中教导我们:"我这样以你们为中正的民族,以便你们作证世人,而使者作证你们。"(2:143)清高的真主在《古兰经》中又教导我们说:"求你引导我们上正路,你所祐助者的路,不是受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误者的路。"(1:6-7)这说明,哪一个穆斯林不坚持走伊斯兰教教义中指明的中道,宗教上"超前""过分"并走上极端或者追求低调,都是不妥当的。据"艾奈斯"传述:三个人来到穆圣的妻室跟前询问穆圣的功修。当他们得到穆圣妻室的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社会,生活着这样一群特殊弱势人群——智障残疾人。他们没有自我生存能力,没有自我监护能力,甚至没有基本辨别能力。他们为数众多,仅在江苏省南京市,这样的人就有三万四千之多。关注社会需求搭建服务平台耶稣说":谁为我兄弟中最小的一个所做的,就是为我做的。"在圣经中耶稣时常邀请人去关注最小的弱者。2005年,南京一位智障人家长找到残联诉说他们的苦恼":我们一天天变老了,我们的智障孩子今后怎么办,谁来照顾她?"智障人是社会弱势群体中的弱者,残疾人中的残疾人。智障人家庭承担着比正常人家庭更多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社会和  相似文献   

17.
正钱穆先生在他的文章《做人的规矩》中曾写道:"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事实上就是这样。一个人要是没有约束和监督,他的动物性随时随地都会迸发出来,进而伤及他人、他物。所以,孟子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其实,这样说还不够深刻,应该说:没有规矩,就难以成人。而所谓规矩,就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原则、底线,如果没有它的存  相似文献   

18.
正从古到今,街坊邻里见面后都会问上一句:"吃了吗您?""还没,刚做、刚做。"这是北京,在中午11点左右,或是下午四五点钟,人们被街坊或认识的人问"吃了吗您"后的答话。在北京,晚上8点来钟,两人一见面还是那句"吃了吗您?"对方这时则会说:"谢谢您,吃了!吃了!"北京人就是这样不  相似文献   

19.
正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是:"难走的路,从不拥挤。"这不仅是我信仰的理念,也是我做事的基本方式。这些年在做咨询的过程中,我看到许多企业的兴起和衰落。总结起来就是:业务简单的企业,即使借着机遇站到了风口,大概率也会因为风口期的消失纷纷跌落回原地。而辛勤耕耘、一直在做困难的事的人,一旦等来机会,就会像鹰一样开始突围。这些现  相似文献   

20.
朋友给我发来一篇文章,题目是《低头走好上坡路,抬头走好下坡路》,读罢颇多感受。作者说道:"人在一生中走过的路很多,归根结底其实只有两条:上坡路和下坡路。上坡也好,下坡也罢,不在于选择路径的状况,关键在于你‘行走’时的人生哲学。"我信斯言。如果以年龄为界限,人的前半生可以说是走"上坡"路。这"上坡"路不是那么好走的,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