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声乐演唱者谁不希望自己的演唱能给听众以美的享受?然而,对于同一首音乐作品,不同的演唱者来演唱,为什么有的唱出来索然寡味,使人如同嚼蜡?而有的唱出来却扣人心弦,令人回味无穷呢?这里有一个演唱者二度创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繁花过后,必是花朵的枯、谢、落。那么,花朵能否永不枯、永不谢、永不凋落呢?按照自然规律,当然不会。其实,花落是为了花开。如果开出的花朵永不凋落,那么所有的枝头必定都挤满了花朵,后来的花朵又开到哪里呢,又哪有枝头立足呢?花落,正是为了腾出位置,让后来的花朵,让来年的花朵,开得更艳、更美。是啊,我们都有这样的一种心理,见不得花落,总认为"落"是一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智力抢答对抗赛中,主持人给我出了一个难题:假设在一次水上航行中,你的妈妈、妻子和儿子落水,而你只有希望救一个,你选择谁?问题一出,我的头脑一下就懵了。我选择谁呢?这三个人都是我的最爱,合起来几乎就等于我生命的全部,我如果失去了其中的两个,就是剥夺了我大半的生命。倘若我的生命能换回他们三个人的生命,我宁愿自己死;倘若只有一个人落水,我一定会以全力相救;可是假设出现了这种情况,我实在想不出来该怎么办。老母亲已70岁了,伴着  相似文献   

4.
李昕 《天风》2003,(7):13-13
在生活中,我们会为美好的夕阳而感到叹息;为枯黄的树叶随风飘飞而产生伤感。其实,当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会更美。试想,如果傍晚的太阳不下山,清晨的时候我们又怎么会看见那希望的曙光呢?如果黄叶不离开枝头,充满生命的绿叶又从何处而来呢?是的,生活就是这样,它需要我们换一个角度去发现它的美,正如当年的大卫王到巴户林,被扫罗族基拉的儿子示每所咒骂一样。随从的人都要取示  相似文献   

5.
在大自然的原野上,有些花朵是为了结出馨香的果实,而有些花朵则纯粹是为了美丽,如火一样燃烧的红红的玫瑰和竟相开放的月季;而没有花朵开放的原野则肯定是荒凉的。人生不也正是如此吗?在我们的生活申,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有许多爱好的花朵,有些爱好的花朵我们渴望她...  相似文献   

6.
正人做梦,是在睡着的时候、闭着眼睛的时候。这说明,梦境,是在人闭着眼睛的时候看到的。由此看来,人有两双眼睛,一双眼睛长在脸上,长在脸上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外面的这个世界。那另一双眼睛呢?另一双眼睛又长在哪里呢?人的另一双眼睛,长在人的心灵上,而长在心灵上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另  相似文献   

7.
正鸟儿在天空飞过,谁说没有痕迹?一掠而逝,划破天际,虽瞬间弥合,但天空已不是那个天空了。高飞振翅,虽不落羽毛,但翅膀又充满了一次力量。曾经有过,就如岁月的寒温燥湿,侵入你生命里、血脉中,任凭你怎么抹,也抹不去。当然生活不是你去超市,想买你就买,反而更像是上了一条高速公路,不得不往前走,即使错了,也要等到下一个路口。这不是生活的全部,许多时候也有自己的生活主张,正所谓生活即选择。在可支配的日子里,你选择行走,就是选择了人  相似文献   

8.
生命不过是无数个转瞬即逝的瞬间连绵叠加,我们注定要做光阴的过客,有缘相逢偶尔作伴,在生命的漫长旅途里借路经过。然而,看一个尘封的故事依然会让人感觉温暖,听一段忘年相遇的茶话也会心有戚戚焉,去年开过的花朵在谁的眼眸里艳丽明媚,雪飘的时节里又藏着谁的如烟往事?  相似文献   

9.
正在一堂美学课上,教授把两张《蓝天》的照片张挂在黑板上,其中的一张,整张照片拍的都是蓝天,而另一张,蓝天之中点缀着几朵白云。教授问学生,这两张照片里的蓝天哪个更美呢?学生们一致认为那片点缀着几朵白云的蓝天更美。"按说,几朵白云遮盖了蓝天的美丽,占据了蓝天的美丽,蓝天的美丽应该减少才是,可为什么反而会变得更加美丽呢?"教授问。"因为白云衬托了蓝天的美丽,从而让蓝天变得  相似文献   

10.
英国谚语说:“生活是银,沉默是金。”日本谚语说:“沉默是极鲜极丽的花朵。”世界上有不少民族都很欣赏沉默。具备优势的时候需要沉默。“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太阳不语,自是一种光辉;高山不语,自是一  相似文献   

11.
语文知识教学,要讲修辞;讲修辞,要讲比喻;讲比喻,要区分本体和喻体。然而,下面这两个例句该如何分析它们的本体和喻体? ①这一天,我象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刘白羽《长江三峡》) ②这些小钟儿状的花朵,一簇簇迎风摇曳,使人就象听到了大地回春的玲玲玲的钟声似的。(秦牧《花城》) 人怎么能飞翔呢?花朵摇曳,怎么能使人象听到了钟声呢?看起来好象不合事理,也与事理不合。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再看下面的例句:  相似文献   

12.
谭志阳 《天风》2002,(2):31-31
如何办好时代中的教会是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办好中国教会的方针是按三自原则,就是要结合实地的处境来建设好教会。在任何时代,基督教都不可能脱离所处的环境而仍然存在并且发展。作为生活在新世纪的基督徒,自然也会愿意跻身于飞速发展的洪流之中。那么,基督教会又应以什么样的发展面貌,才能根深蒂固,开出更美丽的花,结出更丰盛的果实呢?我想落实“三好”(治好、养好、传好)是各地教会当前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常言道:“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然而,有恋爱就会有失恋,这是一个辩证的自然法则。失恋的痛苦对痴情者是巨大的,可能为之而萎靡不振,可能为之而走向极端,甚至自杀或杀人犯罪。当你面对失恋的时候,你可能发现头顶蓝天不在,有的是一片阴影,你应该如何去面对呢? 一、失恋后,你会这样呢俗话说:失恋不失志;人都有自尊,都应该自爱。然而,作为凡夫俗子的芸芸众生,一旦真心付出  相似文献   

14.
近几天,某合资企业王总经理正为销售部一个业务员要求辞职跳槽而急得手足无措。这位业务员名牌大学毕业,一口流利的外语,多年的销售实际经验,清晰敏捷的思路,使他在业务上得心应手,屡创佳绩,然而就在他事业上如日中天的时候,却突然提出改换门庭。这样一个难觅的人才离"家"出走,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这怎能不使王总心急如焚呢?为何要辞职跳槽呢?这位业务员感慨地说:"在公司里我有一种压抑感,虽然我为公司作出了许多成绩,但这些成绩仿佛是行政命令下的产物,而不是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拼搏取得的。趁现在年轻,我希望选择一个…  相似文献   

15.
活着就美丽     
段利坚 《天风》2005,(8):F004-F004
野地里开满了百合花,一朵朵多么美丽,然而,明天她们就要被丢在炉里。百合花的生命是多么短暂,然而她却开得那么精神,那么灿烂,比所罗门荣华的穿戴还要美。是啊,这小花明日就要丢在炉里,她为什么不悲哀地垂下头呢?为什么不变得暗淡难看呢?她有充足的理由悲伤,因为生命短暂;她有充足的理由垂头丧气,因为她渺小而卑微;她有充足的理由哭泣,因为她柔弱而无力抗击命运,牲畜可以将她踩踏,野火可以把她烧尽,就算一世平安,结局也是被秋风吹干,被投进炉堂。小百合花呀,连我都为你哭泣,而你却那么欢逸;我都为你悲伤,你却如此美丽;我垂着头,你却迎风绽放明朗的笑容。  相似文献   

16.
对于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质料关系似乎存在着两种相矛盾的解释.一种解释认为质料的存在独立于形式,二者的关系是偶然的,这主要体现在运动理论中;另一种认为质料的存在依赖于形式,二者的关系是必然的,这主要体现在身体与灵魂的关系中.亚里士多德是否持有两种相矛盾的质形论呢?或者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理论是否可以调和?J.惠廷提供了一种调和解释,她认为功能性质料和构成性质料的区分可以解决这个矛盾.然而,这种调和解释是不成功的,不仅因为她的几个重要的预设都不成立,更是因为根本不存在需要调和的矛盾.亚里士多德的质形关系只有一种,而矛盾的产生则源于我们对于质料概念的误解.  相似文献   

17.
怎样容人     
过去在单位的时候,一次一个大学同学来单位找我,接触了我的顶头上司余国江书记。临别时对我说:“你这小子真有福气,你们头儿对人不错,胸怀宽阔,在他手下干活一定很愉快!”虽然十多年过去了,我后来又换过几任领导,可惜一个个心眼狭窄,玩弄权术,最终我只得辞职离开,但那位男同学的话仍时常在我脑际萦回。是的,谁不希望自己能遇上个心胸开阔的领导呢?容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思想修养,也是人生的真谛,你能容人,别人才能容你,这是生活的辩证法则。  相似文献   

18.
成功简论     
什么是成功?或者,换一种涵盖更广的提法:什么是成功的人生?试图回答这一问题是困难的。因为我们几乎可以对所有的回答提出反问,并给出另一端的参照标准。身居高位就是成功吗?腰缠万贯就是成功吗?获得诺贝尔奖是不是比终身未获奖却贡献卓著的科学家更成功呢?一位出色的家庭主妇是不是比一位女影星不成功呢……这种确定定义时的  相似文献   

19.
满汉全席     
"满汉全席"算是中国酒宴的极致,内容丰盛,花样齐全,场面浩大,令人应接不暇,头晕目眩。对有的人说来,想起那上面的美味佳肴,都会垂涎三尺。然而,据真正吃过"满汉全席"的人说,数以百道计的级品山珍海味上过之后,人家问他:"你吃了什么?"他竟然一点儿也想不起来。为什么呢?因为据说满汉全席要吃三天三夜的,吃得太多了,吃到后来,到底吃过什么都忘记了。且不说现在有没有真正的满汉全席,就是从前真有的时候,吃出了多少问题,吃倒了多少英雄好汉,有谁知道呢?这是另一话题,且按住不表。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人在走路的时候,身体要来回摆动。过分地摆动会跌倒;不摆动,一点也不摆动,谁能走?谁能走得快? 高考落榜后,周围的大部分同学都子承父业,等待着成家立室、打发余生,我不安于接管父亲的杂货商店只身去了美丽的桂林。谁知桂林虽美却正面临下岗问题的严峻考验,连扛麻袋的临时岗位都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