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味中年     
行到中年分外明,明白自己要什么,追求什么。梁实秋先生说:"中年最大的妙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享受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我觉得,这个时候是真正面临人生工作的瓶颈,  相似文献   

2.
亏就是赚     
1992年的冬天,对于严介和来说特别寒冷,他好不容易东拼西凑筹措到10万元成立了自己的企业,可是却承包不到一个工程。 有一次,严介和偶然从一位朋友处得到一条信息:南京市环城公路要开工建设。这条消息对于严介和来说如获至宝,他马上就去南京。可是茫茫人海,严介和在南京一个熟人也没有,他更不知道南京市环城公路指挥部在什么地方,要找谁才能够承包到工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八苦不苦     
人有了希望与理想。生活在我们面前是如此的绚丽多彩,很多人就是为了心中的那一份希望、那一份理想而活着的,尤其是在逆境之中。我认识~位名叫伍大希的教授,他是闻一多的学生,(最后一次演讲》的整理者,在国民党的云南监狱里,听过他演讲的一位监狱长的女儿爱上他并与他一齐私奔,一共同的志向使他们坚定地走在一起……1957年,在《湖南教育》担任总编的伍大希被打成右派,投入监狱,直到1979年才释放重新安排工作,他是怎样熬过二十年的生活的呢?—一他说,“是希望”。——一个人一生中不能走近希望或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还有什么…  相似文献   

4.
正很多人总爱说:"我们是专业的!"但你知道什么是专业精神吗?通俗地讲,专业精神就是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对工作极其热爱和投入的品质。被誉为"考研神嘴"的张雪峰老师,上学时就展现出来了超越常人的幽默天赋,后来他进入了考研辅导界,讲课的风格依然非常幽默,却很难得到认可。甚至有好几次,学生指着他说:"老师你讲的这个东西,对我们有什么用?"张雪峰此时才认识到,自己虽然很幽默,但是不够专业。  相似文献   

5.
我搞教育搞了九年时间,深刻地意识到一个问题——在中国,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年轻白领,如果你让他们用两个字形容一下自己的精神状态,那么这两个字十有八九会是——迷茫。特别是在校大学生,仿佛迷茫是常态,不迷茫才是"变态"。迷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因为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所以搞不清现在应该做什么,担心现在做的事情都没有用。比如,大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不知道自己将来毕业出路在哪里。考研吧,又不喜欢搞研究,跨专业考研又不知  相似文献   

6.
康先生信箱     
康先生:你好!我最近谈了一个朋友,相处有半年了,我很喜欢他,可我一直不敢确定他是否喜欢我。有时和他在一起很幸福,可有时我却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有时一吵架,我就觉得他不爱我了。我真得很困惑:不知道什么是爱情,是他真的不爱我,还是自己太多疑了。康先生,你说我的问题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7.
正选择与一个善良的人交往,不是图他可以好到什么地方,而是知道他不会坏到什么地方。人在交往上,首先需要的是安全感,然后才是成就感和愉悦感。活在俗世,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钱、权力和名声都会显得很重要。只有在荣辱浮沉的日子里,才会发现,比这些还重要的是人——可以依靠和托付的人。最好的命运,就是能在有生之年,遇到一个死心塌地的好  相似文献   

8.
正认识一个作家朋友,文笔挺好,因为没有出书的压力,所以第一本书写得汪洋恣肆,挥洒自如。读者在看的时候,都觉得自己青春年少。你问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说不仅看到了青春,也看到了久违的放肆。因为这样的原因,这位朋友一下就被很多读者所知,从那时起,他开始为他的第二本书绞尽脑汁,他不知道第二本书究竟要写成什么样子才  相似文献   

9.
比明天年轻     
正常常听到有人叹息着说:"我比昨天又衰老了一天。"我想,他为什么不说自己还比明天年轻了一天呢?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我一直想的是明天会比今天更接近长大,这多么好。现在我已经长大了,才知道长大并不仅仅是长大,同时也意味着衰老。然而知道了这个又有什么用呢?即使让我从小时候重新来过,我一样也得长大和衰老。但这一定就是一种无奈和不幸么?我想,今天在比昨天衰老的时候,难道不是也比明天年轻么?  相似文献   

10.
正朋友对我说:"你知道吗?我今天跟另一个自己吵了一架。"我疑惑地问:"另一个自己?"他说:"也就是说,我今天战胜了自己!"原来,朋友与一个同事发生矛盾,心里耿耿于怀,总想找个机会"报仇雪恨"。于是,他很"阴暗"地打印了一封匿名信,信中列举了同事工作中的种种问题,他想把匿名信偷偷给单位领导。朋友这招数是跟电视剧里学的,他常说职场如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如果有人欺负你,一定不能放过他。朋友的手段很小儿科,他的目的就是泄愤。  相似文献   

11.
真实做人     
正小时候读书,班上同学多数都反感喜欢在背后向老师告状的同学,其中告状最积极的往往是最孤立的,没人愿跟他玩儿。我自己因为常常吃这种同学的苦头——有些"状"是告状的人瞎编的,对这种同学就不光是反感,而是很讨厌了,好多年都不肯跟他们说话。当然,那时候,告的和被告的都是孩子,都不懂事。长大了,才知道,"告状"并非什么坏事,上面说的那种"在背后向老师告状"其实应该叫告密。古往今来,许多人因为告密有功而荣华富贵。但即便如  相似文献   

12.
正张謇是清末状元,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张謇出身寒门,饱受欺凌的父母为了让他尽早摆脱贫穷的窘境,幼年时就让他拜颇有名望的宋普斋为师。天资不是很好的张謇,学习也不是很用功。第一次参加州试后,一向严厉的宋普斋非常气愤,就把他叫到面前:"你可知道这次考试成绩如何?今后又有什么打算?"张謇知道自己考得很糟,低垂着头,大气不敢出,静候老师责罚。  相似文献   

13.
品味中年     
行到中年分外明,明白自己要什么,追求什么。梁实秋先生说:“中年最大的妙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享受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我觉得,这个时候是真正面临人生工作的瓶颈,生活的酸甜苦辣把你所有的锐气和毅力磨砺得圆融圆通的时候,  相似文献   

14.
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性,就像花一样,你是什么花就老老实实地开什么花。如果你本是玫瑰,却非要开牡丹花,不但是空想一场,而且白白浪费自己的大好时光和精力,甚至连自己的花期都错过了。所以,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顺乎自己的本性。对此,林语堂先生有过切身的感受。当年,他曾被邀请到武汉革命政府当外交部秘书长,当了半年后,他死活不当了,这也是他一生中仅有的一次官场生涯。之后,他的确再也没有参过政。他说:"顺乎本性,就是身在天堂。"看来,他的本性就是适合做一个文人。  相似文献   

15.
正当他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的时候,在一次演出完回家的路上,遇到了持枪劫匪。劫匪用枪对准他的头,逼他把身上所有值钱的财物统统交出来。他知道自己根本不是歹徒的对手,就乖乖地奉上装着刚刚发放了薪水的钱包,并把所有的衣服兜翻个底朝天,一是证明自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了,二是告诉歹徒他没有半点可以威胁到对方的地方。然后他对  相似文献   

16.
正一过年的那段日子,发现好友的QQ签名已经改成"为人学道的最高境界是成仙",一问之下才知道他已经入道了,还在道观里面生活,真是各种羡慕啊!然后我们聊了很多关于宗教和信仰的话题,比如山上的道士们怎么练功、怎么帮助周边的群众、如何在这个日趋浮躁的年代保持清修,等等。我也不清楚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确定了道教信仰,只记得有一次翻看《百科全书》,正好打开宗教卷的  相似文献   

17.
他有一句口头禅广为流传:"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他是俄罗斯犹太移民的后裔,于1912年出生于美国。他的父亲先后开过小成衣厂、纺织品店,但直到在他15岁那年去世都没赚到什么钱。他靠的是奖学金和打零工挣的钱供自己读到大学  相似文献   

18.
男儿不知女儿心。故事中的那个男知青(我们姑且称他为Z)的失恋,是因为他还年轻,不懂女儿心,待到懂了,已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某大学里,一位女同学因精神病住院了。男生M被同学盘问: “喂,那女的是为了你才疯病的,知道吗?” “什么?有这种事?”M吃了一惊。  相似文献   

19.
有个日本青年,大学毕业后,不知做什么好。最后,他脑海里产生一个很笨的想法:嗨,到外面逐个做市场调查,不就可以知道哪类工作适合自己吗?这时,他大女儿刚出世,他并不富裕.日常生活开支霍地大起来.他有些心慌,感到如钻进一条看不到头的隧道,不禁打起退堂鼓:不如随便找份工作算了。最后,他制止了自己。两年后,他对40多种项目做了10年的损益计算表、预测平衡表、资金周转表及组织结构图。所有文件加起来,竟然有10多米高。一些求职者知道后,把他当成笑料,传开去,他越来越有“名气”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正我曾在教堂遇到一位同事,他是陪亲戚来的。后来,他问我:"教堂那个师傅给你们吃的什么,是做什么用的?"我以前参加弥撒,多半是个形式,并不知道也没注意圣祭中的经文,只知道跟着大家念经,最后领了圣体走人,因此不知该怎样回答。说是主耶稣的身体,他肯定不理解;说是降福过的面饼,似乎不太准确。至于后一问,我自己当时也很迷糊,只知道是出于对主耶稣的爱,自有好处。后来,我岳母在我们夫妻的说服下,自愿受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