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幽默     
在60年代早期的美国,有一位很有才华、曾经做过大学校长的人,竞选美国中西部某州的议员。此人资历很高,知识渊博,又精明能干,看起来很有希望赢得选举的胜利。可是,在选举的中期,有一个很小的谣言散布开来,三四年前,在该州首府举行的一次教育大会期间,他跟一位年轻女教师“有那  相似文献   

2.
高英 《天风》2003,(3):18-19
据中国基督教妇女事工委员会的不完全统计: ·全国已按立女牧师378位,其中370位是“文革”后按立的,占女性圣职人员总数97%; ·全国现有女牧师378位,占全国牧师总人数的24%,超过1/5; ·全国已按立女长老415人,女教师498人,其中绝大多数是近20年来按立的; ·全国现有女性教职人员(还未领受圣职的)有1239人; ·全国18所神学院、校中女教师的比例超过1/3,其中有2位女院长。  相似文献   

3.
尽管汉语学界对汤普森的研究已经有二十多年了,也出了一些有分量的成果,但是,对汤普森的研究的系统性、整体性和深度都不够,有待学术同仁进一步努力。在未来推进汤普森研究的进程中,需要树立自觉的"阶级意识的文化发生学研究"的立场,强化对汤普森历史性思想的研究,加强对汤普森阶级学说、文化学说及历史研究的统一性的研究,以构建一个整体性的汤普森的哲学形象,将汤普森的哲学思想真正转化为我国哲学建设的一种有利资源,而不是仅仅增添又一个学术泡沫。  相似文献   

4.
2006年5月,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生会主席竞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在历史上,任过这一位置的学生里,曾出过三位美国总统。所以,这一位置有着哈佛“总统“的美誉,每年竞争异常激烈。此次竞选特具看点,因为在连续被美国人垄断主席位置数年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女孩朱成却成了闯进人们视野、备受关注的一匹黑马。在竞选进入最后阶段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在俄罗斯新一届总统选举中,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以70.23%的得票率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各界对这位年仅43岁的年轻总统充满了好奇:他为什么能获得提名,并且获得竞选的胜利呢?  相似文献   

6.
楼外有青山     
正年少时,我在大山里过着艰苦的生活,喝水需要到很远的地方去背,粮食需要自己亲手去种。上学也需要走很长很长的山路才能到达学校,那时的孩子们没事情的时候都喜欢静静望着远处的天空想象山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直到有一天,山里的小学分配来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告诉我们山外的世界是多么斑斓。后来,年轻的女教师收到了一笔捐款。校长和其他的老师都建议用这笔钱改善学生的生活,但是那位外来的女教师,却  相似文献   

7.
胡小平   《心理科学进展》1986,4(3):75-79
一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于1892年,至今已有九十多年历史,它是世界上最早成立也是世界各国中规模最大的心理学组织。1984年它拥有五万八千名会员,现每年都有很多新会员。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是每年选举一次。由于它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职位,即表明一个人的威望、贡献和才能,因而每年有许多人参加竞选。所当选的都是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本文所统计的材料,从一个侧面帮助我们了解美国心理学组织机构的情况。 1983年日本翻译出版“美国心理学史”一书,此书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E.希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佩里.安德森与他的亲密合作者汤姆.奈恩与爱德华.汤普森围绕社会主义与民族性等问题展开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论战。在这场论战中,佩里.安德森等人在具体历史认知和理论逻辑上的缺陷得到充分的暴露,而爱德华.汤普森则在反驳佩里.安德森等人的过程中留下一笔丰富的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9.
在俄罗斯新一届总统选举中,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以70.23%的得票率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各界对这位年仅43岁的年轻总统充满了好奇:他为什么能获得提名,并且获得竞选的胜利呢?梅德韦杰夫能够最终得到普京的青睐,战胜诸多潜在对手赢  相似文献   

10.
爱的诠释     
在美国芝加哥的西北角,有一个叫罗爱德的小镇。几个月前,该镇的教育主管部门为镇里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女教师举办了一次庞大的摄影展览,展出的都是教师以女儿为主人公的生活照片。出人意料的是,从美国各地来了2800多名记者,打破了美国个人摄影展记者采访人数的历史记录。2800多人要吃要住,使得这个只有4000余人的小镇上大部分家庭成了临时的旅馆。  相似文献   

11.
筛选亮点     
日本幼儿园的一位女教师在介绍本班孩子的美术作品时,举起了一幅图画,那上面除了一些规则的横竖道道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位老师微笑着向大家介绍。“我数过了,这位小朋友的画中一共用了24种颜色,”是我们班使用颜色最多的小朋友。我为他在这方面先行一步而高兴。”  相似文献   

12.
成长的烦恼     
欢乐的童年是相似的,烦恼的童年却各有各的烦恼。小学一年级,我曾经为一粒大金牙烦恼。它在一位语文女教师的牙床上,平时隐约可见,但在她单独辅导我朗诵一首诗时,却  相似文献   

13.
公元200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是非同寻常的:竞选过程之激烈百年不见,选举结果之难产也是美国200多年的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从 11月 7日投票选举开始,到12月13日为止,历经5个星期的多次重新数点选票、几级法院的十几次裁决,民主党候选人戈尔最后才勉强承认竞选失败,共和党候选人小布什宣布当选,这场备受世人关注的马拉松式的世纪之交大选终于落下帷幕。这场选举给人们留下很多可供回味评点的东西,美国媒体至今仍时常出现后续新闻和评论。而美国总统大选中的宗教因素,也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仅对此做个简单…  相似文献   

14.
心态与命运     
有一个人,他22岁做生意失败;23岁竞选议员失败;24岁重入商海再次失败,而且 赔得一无所得;29岁再次竞选国会议员又再次失败;46岁竞选参议员失败;47岁竞选副 总统失败;49岁再次竞选参议员又再次失败。而他的生活信念是:永不言败。他始终相 信他终有一天会成功的。最终,他在51岁时竞选总统成功,干成了一番永垂史册的伟 业,成为美国历史上与开国元首华盛顿齐名的伟大的总统。他就是亚伯拉罕·林肯。 有一个人,立志献身科学,一生专心致志在实验室工作,试验了千百次,也失败了 千百次,她用了20多年时间,坚定不移地探索下去,终于发现了镭,为人类作出了划时 代的贡献。她,就是约里奥·居里夫人。  相似文献   

15.
正前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第一任期内的政绩斐然,使民主党在美国人心目中成了一个"改革"的党,他也成了一位"改革"的旗手。在一片赞扬声中,他连任三届,创造了历史。然而,罗斯福并不满足于此,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了最紧要的关头,美国的总统大选也同时迫近,罗斯福谋求继续连任,不过,他遇到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杜威。当年最高效率的竞选工具是广播电台,罗斯福竞选团队在全国各地买了广播时段,让罗斯福  相似文献   

16.
开门见山,尊重丧偶的老人,尤其要尊重丧偶老人的再婚自由,这一问题应引起我们社会的足够重视。 从对城市的调查情况看,举几例说明:1978年已办理退休手续的某女教师,在丧偶十几年,几个女儿都已参加了工作的情况下,经人介绍,她与一位男老教师结合了。然而,这桩婚事受到女儿们特别是小女的激烈反对,同时也遭到了社会舆论的讥讽。在她所在的单位,当时就有很多人,虽接到了她的邀请,却没有去参加老人的婚礼;有一位丧偶老女干部,因找到一位老伴,其子女就曾一度拒绝与其母成立的新家庭来往;1984年某一在职男老师,由于找到比自己女儿大不了几岁的配偶,也同样遭到了女儿们的反对,至今不能很好的相处;有一老干部丧偶时间不长,由于子女成家的成家,读大学的读大学,几十平米的房子空空如也,分外寂寞,通过介绍,他与一丧偶女教师相识了,但囿于子女们的态度,对于成家,犹豫不决……。  相似文献   

17.
洁音 《思维与智慧》2004,(12):26-26
1860年,林肯参加了总统竞选。林肯的对手道格拉斯是一位大富翁,他租用了当时最豪华的竞选列车到全国各地发表演说,而且每到一站都要奏乐鸣炮以造声势。他得意洋洋地宜称:“我要让林肯这个乡巴佬闻闻我的贵族气味儿。”  相似文献   

18.
冷水解冻     
高中时的一件事,至今还清晰地记在脑海里。那是一次学生会主席的竞选,在几个要好的同学的鼓动下,我报了名。结果初选成绩还不错(后来才知道是那几个要好的同学做了些小动作),于是信心大增,心里已经开始在狂想竞选上主席以后的场景。接下来的日子里,就是积极准备最后的选举,为了扩大影响,我挖空心思,想尽一切办法,在黑板报栏里贴上了自己的海报,每天拿着扫把去扫大门口,在饭堂义务为同学打饭……在那段日子里,我对一切都热情不减。  相似文献   

19.
会讯     
《中国道教》1985,(16):104-109
一、武当山道教协会成立 1984年6月23日至26日,武当山道教界在紫霄宫召开第一次代表会议,正式成立武当山道教协会。出席会议的位表及应邀莅会的有关人士共六十四人。会议选举理事七人,组成第一届理事会。会议选举王教化为名誉会长,阮蓬志为会长,毛发顺、王光德为副会长,杨征凡为秘书长。制订了《武当山道教协会章程》,确定了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作家詹姆斯·亨利在三十多岁时,突然对政治产生了兴趣,还参与了当年州议员的竞选。当时,亨利已经小有名气,出版了好几部小说。而巧合的是,亨利的竞争者米勒也是当地一位著名的作家。在州议员竞选演说当天,米勒首先出场。走向讲台时,米勒手里拿着一本书,还不时地刻意朝众人挥舞,原来他手里拿着的是一本亨利的小说。就在大家猜测米勒带着一本亨利的小说有什么用意时,米勒走到讲台边,自语道:"这张桌子似乎有点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