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愚鼠     
一只老鼠被关进了鼠笼。它被吓得在里面急速地转来跑去,最终累得精疲力竭。只得本能地停下来不停地喘着粗气。待休息一会儿后,稍微有了点精力,它又开始那愚不可及的无休止地转圈折腾。就这样,它硬是被自己的愚蠢行为累得筋疲力尽!  相似文献   

2.
北非沙漠中有一种鼠,叫尼亚鼠,这种鼠喜群居,通常会在一片区域内,所有鼠洞连成一片一起生活。群体中总有一只首领对其他鼠发号施令,相当有威严。白天,这只首领抬起两只前脚坐在洞口,看着其他鼠跑来跑去,只要从它身边经过的鼠,都得放慢速度,当它发出一声鸣叫后,所有的鼠必须立即停下来,然后直盯盯地看着它,好不威风。  相似文献   

3.
诱惑     
正一位登山者谈起一段往事。那次,经过不懈努力,登山者第一次越过珠穆朗玛峰8000米高度。当时,他极度疲惫,靠在路边的岩石休息。这时候,他的脸庞感到特别暖和,好像被阳光照耀般温暖。这种感觉太美妙了,他决定坐下来,闭上眼睛休息片刻。恍惚之间,他向天空望了一眼,奇怪的是,四周一片雪白,根本没有太阳悬挂在天空。一个激灵过后,他提醒自己,绝对不能停下来,更不能睡觉,一旦睡着了,一定会死在珠峰。  相似文献   

4.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人在这个世界,有两件事我们不能不做:一是赶路;二是停下来看看自己是否拥有一份好心态。走走停停,是人生最理想的状态。可是我们都太急了,急着赶路,而忘了停下来审视自己的心态。走得急,是因为心中有太多的欲望,总想去追逐,久而久之,心态不好了,失去了,追悔莫及,得到了,还想得到更多,心情总在患得患失中浮沉,心理很容易失衡。  相似文献   

5.
人生的方向     
林辉辉 《天风》2006,(12):20-21
法国科学家约翰·法伯曾做过这样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他将一些毛毛虫首尾相接地围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与此同时,在离花盆周围6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它们最爱吃的松针。由于这些毛毛虫天生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因此它们一只跟着一只,盲目地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 一圈圈地绕着花盆,一面吐丝一面爬行。令法伯感到惊讶的是,这群毛毛虫在花盆边缘一直走到精疲力竭才停下来,其间曾稍作休息,但是却没吃也没喝,它们连续走了十多个小日寸。  相似文献   

6.
正秃尾鼠生活在澳大利亚,喜欢在阴暗的树林中生活,因为尾巴没有毛而得名。秃尾鼠并不像其他鼠类那样灵活,看上去行动有些迟缓,它们最大的特点是懒,平时大都待在洞穴里,有许多就死在自己的洞穴里。秃尾鼠的死因很容易猜测,因为它们懒惰,一般人就认为它们肯定是饿死的。照这个逻辑来  相似文献   

7.
有一种叫斑尾塍鹬的鸟,每年的8~9月都会从阿拉斯加的卡斯科奎姆湾飞往新西兰。科学家们通过卫星监控发现,这种鸟可以连续飞行5~9天,在飞行过程中不吃不喝不停歇,连续飞行的里程达到7242英里。它们在飞行的时候消耗的能量是它们休息时的8~10倍。而一个普通人不吃不喝一般能活3天,  相似文献   

8.
人是一种有能力把认识和行为联系起来的生物。但是这种定性还太肤浅,动物也有认识能力,它们也能感知事物,也有自己的行为方式,有时它们行动起来也目标明确,富有计划性。因此,这一点还不能是人所具有的独特之处。10年前提出的哲学一人类学计划把人看作是通过形式来行动、分析或思考的生物,这表明,人不仅通过形式进行思考,而且还对形式本身加以思考。人不仅是用图表进行说明解释的生物,不仅是借助于图表进行分析的生物,而且还是对图表本身进行解释的生物;他还是能深入研究他自己的图表的生物。如果这木是一个希腊一拉丁语的两性词…  相似文献   

9.
不安定因素     
正某公家有红、白、黑、花四匹驮粮马。它们每天进城驮粮,一块儿起程,一块儿回家,一块儿进食,一块儿休息。而且每天都驮两趟,每趟都驮100斤,谁也不比谁多跑一趟多驮一斤。它们相互间和和气气,亲亲热热,关系十分融洽。有一次,花马多驮了20斤,  相似文献   

10.
建筑是一种造型艺术,那么造型艺术的象征意义就成了这个艺术品要表达的主要精神内涵。中国封建建筑是世界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谈城市建筑的象征意义,不可避免的要谈一谈中国封建建筑。封建文化通过建筑这种载体传达室着它的一些理念,建筑是封建文化的一种具向表达方式。西方建筑的象征意义和东西的表现形式不太一样,它们是利用建筑物本身的造型来表达自己的一些主题和思想。  相似文献   

11.
正西非沙漠里有一种川美鼠,这种鼠体型瘦小,以洞穴为家,在一个区域内群居,一鼠一洞。隔上一段时间,川美鼠就要集体搬家,而搬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洞。有一个现象特别有意思,在新的区域开始打洞的川美鼠,一开始乱成一锅粥,这个挖出的土埋了另家的洞口,两家洞挖着挖着就挖通了……但不过一天,情  相似文献   

12.
正村上春树说:"我这个人是那种喜爱独处的性情,表达得准确一点,是那种不太以独处为苦的性情。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跟谁都不交谈,独自一人默默地跑步也罢,四五个小时伏案独坐,默默地写文章也罢,我都不觉得难熬,也不感到无聊。"独处如饮佳酿,其中妙处只有自己懂。我觉得独处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审视生活、反省自己和享受孤独的能力。独处的时候,直面自己,直面内心,可以用最舒服的状态来面对自己,所以最  相似文献   

13.
软弱与刚强     
正当我们说到"软弱"的时候,所想多是负面的因素,更不会把它与"刚强"相连。因此,我们不喜欢软弱,而喜欢强壮,进而追求强大,以为只有强大才能使我们显得有能力、有荣耀,我们也会以此而自夸,而觉得自己足够刚强、有力量。然而,我们最终却可能被自己的这种力量和刚强所绊倒。所以,"强势、荣耀、精明,仍非主仆所追求;自甘寂寞,自甘冷落,仍应为主仆之常态心境"(汪维藩,《自牧》,  相似文献   

14.
正挪威高山上有一种红嘴鹰,靠捕食兔子或是鼠类为食,它们和其他鹰类一样,有着超强的飞翔能力。红嘴鹰每到冬季来临时,都会加固自己的巢穴,以期望度过寒冷的冬天。可让人不解的是,当最严寒的天气到来时,它们就会像疯了一样,用自己的尖嘴和利爪把巢穴破坏掉。为什么要破坏巢穴?这还得从一个现象说起。每当严冬到来的时候,红嘴鹰喜欢躲在巢穴里,它们看上去非常消瘦,精神状态也有一些萎靡,展翅飞翔似乎力量也不足,给人感觉这个冬天它们像过不  相似文献   

15.
轻装上路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出远门,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儿子从家里带走了一些自己喜爱的东西。一路上,儿子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全都往包里装,没走多远,包里的东西越来越多。儿子累得实在走不动了,求父亲停下来休息,就这样一路走一路停,走了几天几夜,他们离出发的地点依然很近。这时候,一直一言不发的父亲说话了:“儿子,你不要忘了我们出行的目的,如果你对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难以割舍,全都要带走,你永远也不能到达要去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正凡是看过《动物世界》的朋友估计都知道,不奋斗,等于死亡。尤其是那些"老弱病残",自己不努力,不强大,"弱肉强食"瞬间发生,它们甚至连一根白骨都难留下,被那些"胃内具有强酸"的家伙化为它们的能量。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大千世界的生存法则,也叫"自然规律",它容不得任何人哭天抹泪,更不允许任何人在它面前胆怯。大自然不接受懦弱,不相信眼泪,它喜欢强者,尤其是喜欢獴獾那样心理强大的  相似文献   

17.
正厄瓜多尔山林里有一种卡拉鼠,以灌木上的坚果为食,它们每天不停地奔波寻找坚果,一边吃一边储存在洞穴里。卡拉鼠经常会哀叫,听上去非常凄惨。原来,是它们辛苦攒下的坚果被松毛鼠偷食了。别看松毛鼠个头不大,但攻击性却非常强,当它们发现卡拉鼠储存食物的洞穴后,便会大摇大摆地钻进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20,(10)
正耶稣教导的"主祷文"是最好的祷告范本《历代志上》4章9节至10节记载了雅比斯的祷告,共有四句:"甚愿你赐福与我,扩张我的境界,常与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难,不受艰苦。"不少讲章讲解这个祷告,也有人推崇这个祷告,好像其是我们基督徒祷告的范本。但也有些肢体与我交流时,认为这个祷告不易理解.他们认为,其中最可取的是求神"常与我同在"这句;"甚愿你赐福与我"这句不太合适,有点成功神学的味道;"保佑我不遭患难,不受艰苦"不太符合神的旨意,因为耶稣说过"你们在世上有苦难";  相似文献   

19.
王鱼的鱼鳞     
太平洋海有一个布拉特岛。在这个岛的水域中,有一种鱼,叫王鱼。王鱼分为两种,一种有鳞,一种没有鳞,有鳞没有鳞,全看自己,是由自己来选择。这个太有意思了。如果王鱼从小到大都没有鳞,就比较好活。因为这比较自然。自然了,也就与外界更能融洽。活得更自己一些。这种没有鳞的王鱼,一生都较为平静。  相似文献   

20.
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种长相丑陋的鼠,这种鼠四肢短小,身体肥胖,静止不动时,整个身子能盖住四只脚,因此,当地人管这种鼠叫短脚鼠。由于身体比例严重失调,导致这种鼠行进速度十分缓慢,只是普通鼠的百分之一。每到夏天来临,这种鼠便开始迁徙,至塞内加尔河岸边开始繁殖生子,这段路程不但长远,途中更有险恶的高山河谷。因此,对于短脚鼠来说,这着实是一个生命之旅。尽管前路未卜,短脚鼠依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