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变的角色     
正那一年春天,曾与她相依为命的母亲因病离开了她。那时医院外母亲喜爱的榆叶梅开得比往年都好,病床上的母亲却一天天日渐枯萎。榆叶梅开得正艳的一个晚上,她母亲走完了她在世间的最后一程。尽管几个月前医生已经告诉她母亲的病情,但她还幻想现代医学可以创造奇迹,母亲可以好起来。父亲去世后,母亲凭一  相似文献   

2.
母亲     
昨天,是母亲的生日。按习惯,我们给她买了生日蛋糕,并且让她在蜡烛吹灭之前许个愿。母亲按儿女们的要求做了,她闭上眼睛,默默祈求,大家都很安静,也很快乐 吹火蜡烛,灯亮了,母亲也欣慰地笑了。可我却分明看到她眼里那晶莹闪烁却没有滴下的泪珠。作为女儿,我不知该怎样形容自己当时的感受,但母亲含泪的笑,却使我想到她坚强的一生…… 母亲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里,她3岁时父亲去世,6岁时母亲也离开了她。从此母亲就只有投靠几个舅舅,开始了这家一天,那家一天的寄居生活。虽然住的部是亲戚家,但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失去了父母温柔的呵护疼爱,那是一种怎样的孤寂。听母亲讲过她小时候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她说:在别人家里,自己处处要留心别人的脸色,有什么愿望也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儿女,有时最伤母亲心的,就是在对与错面前,与她争一个理。我和姐姐,特别是姐姐,有时会在家人面前抱怨母亲经常为了几个免费鸡蛋,一大早就去超市排队。姐姐抱怨的理由是,排队也需要体力,母亲有关节炎,劳累过度腿脚就疼,就得带她去看医生,还要花钱。每次带母亲看完病回来,姐姐就会和母亲争论:几个鸡蛋值多少钱?母亲也不示弱:免费的为什么不要?我闲着也没事,再说我去排队也是为商家做广告,不拿白不拿!姐姐与母亲"论战",针尖对麦芒,每次都让母亲很伤心。  相似文献   

4.
正年轻的母亲为了验证她教子有方的成果,把两个苹果喜盈盈地给了年幼的儿子,接下来,她等待儿子把苹果送一个给妈妈,可是儿子接住苹果后,看都没看她一眼,就一个苹果咬了一口,年轻的母亲当然非常伤心,正要发火训斥儿子的自私贪婪。谁知道就在这时,童稚的儿子奶声奶气地说:妈妈,你吃这个苹果,我尝过了,不酸!妈妈的眼泪瞬间就流了下来。有时候,我们之所以愤怒是  相似文献   

5.
一、典型病例 一天,接到一个女孩的电话。她说她叫晓芸,是大二的学生,自幼父亲久病不起,母亲一人承担全家的生计,为了给父亲看病买药,家里已经欠了很多债。在这种情况下,母亲毅然克服种种困难供晓芸上学。晓芸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从小学到中学都勤奋学习,以期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和实现母亲对她的期望。但天有  相似文献   

6.
小时候,她是家里3个孩子中的老二,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深有体会。她的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母亲是个心理学家,当她9岁的时候,母亲离开他们跟另一个男人走了,从那个时候,她就开始管家。  相似文献   

7.
正母亲在沙发上睡觉了,眉头紧锁。我从没有如此仔细地打量过母亲。母亲一定是在默默地承受着身体的病痛,或许,只有在睡梦中,她才能真切地流露出疾病之苦,平时,她总是云淡风轻,丝毫看不出她身上的病痛对她的摧残,她总让我觉得她很好,让我安心。可母亲的隐忍,却造成了我心安理得的忽略,忽略了母亲的感受,忽略了对母亲的关心。总  相似文献   

8.
珍珍是某市公共汽车售票员,今年38岁,已婚,生有一胖小子,丈夫是个普通工人,一家三口,生活非常幸福。不料,竟发生了这样意外的事:原来她是个私生女。8岁时母亲带她嫁了人。两年前养父生母双双去世。她在母亲的遗物中发现了生父的姓名和当时地址。对此,她没有太往心里去,可是一次在与丈夫的口角中,丈夫说她是野种,她再也无法承受,于是决然寻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母亲白天要干很多活儿,夜里才有时间纺棉花。为了抵御瞌睡虫的攻击,她就经常让我陪坐在她的纺车旁,听她讲故事。  相似文献   

10.
珍惜缘分     
正母亲老了,母亲真的老了。岁月已悄悄在母亲脸上刻下八十二岁的年轮,母亲那蹒跚的脚步、那黯淡的眼神、那唠叨的话语,表明母亲的确老了。母亲的老,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爱反锁屋门。我曾不止一次地去开母亲的屋门,却发现门是反锁的。母亲每听到有人拿钥匙开门,总是无助地问一声,谁呀?当确认是她的子女时,她才笨拙地起身缓慢地打开反锁着的门。我曾多次劝说母亲不要反锁屋门,因为一旦遇到紧急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一位母亲向我诉说她的苦恼:她的儿子都十五六岁了,也算是个大男孩了,其他方面都很优秀,就是太爱粘人。平日里,总是缠着父母;说话时拉着母亲的手,动不动就抱抱母亲,很皮;和同  相似文献   

12.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技术。其中 ,赠卵助孕对患有卵巢早衰 ,高龄不育及遗传疾病携带者等妇女提供了生育的希望。但其所涉及的社会伦理道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赠卵助孕提出的一个新问题是“什么是母亲 ?”采用此技术生出的孩子可以说有两个母亲 :一个是养育他 (她 )的母亲 ,一个是提供他 (她 )一半遗传物质的母亲。那么 ,在养育母亲和遗传母亲中间 ,哪一个是对他 (她 )具有道德上和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母亲 ?对此 ,人们看法不一 ,争论不休。笔者认为 ,养育比提供遗传物质更重要 ,亲子关系是通过长期养育行为建立的。赠…  相似文献   

13.
母子圣经情     
正我的第一本圣经是母亲送给我的。母亲没有读过书,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但是她能读圣经。她的圣经是一本繁体的《和合本》新约附《诗篇》。母亲爱圣经的心,从她认真的、画在圣经中的红笔记号就可以看出来。一直到八十多岁回归天家,母亲一生记了很多圣经金句,也常用圣经的话语劝勉我们。母亲自幼失去父母,在困苦的日子里,她和相依为命的姐姐认识了主耶稣。父母离开她,耶和华收留了她。风雨沧桑,母亲经历了  相似文献   

14.
爱的明灯     
继母是个年轻的女人。我恨她。都是因为她的到来,才让我父亲下定决心,与我母亲结束那段无爱的婚姻。那个时候,母亲已经从家里搬出去两年了,父亲一直没有答应在离婚书上签字,直到继母走进了他的视线。  相似文献   

15.
天下竟有这样的母亲,总认为自己的孩子有病,而且不断带她求医检查以诋毁女儿的健康为荣!澳洲的茱迪告诉你她的黑暗童年。○为了让母亲高兴,我的青春岁月竟被蹂躏、切割得体无完肤一个小女孩坐在医生的办公室里,等着再次做一连串的身体检查,找出她的身体到底出了什么毛病。她被插入尿管,血管被注射碘剂;护士从脆弱的血管里,抽出足以装满许多试管的血液……而医生仍旧找不出造成她母亲口中所述症状的病因。这一天,才满14岁的她坐在外科医生的办公室里,等人帮她拆下胸前贴着的24小时检查仪器。今天是她请假的极限,再缺席她就会被留级了。在“儿…  相似文献   

16.
同等地位     
一个小女孩,小时候母亲希望她无论在多么混乱的情况下,都能保持平和的心态。为了清楚阐明她的观点,她向女孩演示了木工水准仪里的气泡是如何移动到正中央的。“想象自己体内就安装着一个水准仪,然后努力让这个气泡停留在正中央。  相似文献   

17.
诗意生活     
正生而为人,谁没有劳苦烦愁呢?只有懂得用智慧去淡化、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诗意便进驻我们的心田,惨淡的日子也会明媚起来。自小在中卫城里长大的母亲,见多识广,她的锅灶好,在我们队上鼎鼎有名,谁家过大事都请母亲去帮厨,母亲带上自己围裙乐此不疲。同样是面食,母亲能做出许多花样,扁豆子面、粉水子面、揪面、擀面,她蒸的花卷,有的里面抹了姜黄,有的抹了辣椒面,母亲用她长满老茧的手将两个面张一卷、一拧,再  相似文献   

18.
一天,接到一个女孩的电话。她说她叫晓芸,是大二的学生,自幼父亲久病不起,母亲一人承担全家的生计,为了给父亲看病买药,家里已经欠下了很多债。在这种情况下,母  相似文献   

19.
林强 《思维与智慧》2013,(18):58-5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逃难的人流中,一位母亲带着她3岁的孩子,随着人流向远方走去。这位母亲把最后的一点干粮磨碎,喂给孩子吃,看着孩子瘦弱的小脸,禁不住落下泪来。她知道,自己已经两天没吃什么东西了,半个月的饥寒交迫,令她的身体极为虚弱。她怕自己支撑不住,最后孩子也无法活命。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村庄     
父亲走后,母亲一个人孤守在村子东头老房子里,那座房子是她和父亲亲手建的,时间有些久远。偌大的屋子,现今只有母亲一个人住着,我们都不放心,劝她和我们一起住。但是,任凭他人如何劝说,母亲总是不离开。母亲说,这是她的村庄,她在这个村庄生活了快50年了,怎么可能说走就走、说离开就离开呢?至少目前,她还没有做好离开村庄的准备。母亲来到这个村庄的时候刚满20岁。当时她对这个村庄充满好奇,从村庄东边掠过的凉风让母亲神清气爽,而道路两旁盛开的野菊花,则让年轻的母亲欢喜不已。但很快,贫穷而闭塞的村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