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事物交替迅速。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竹制品如何继续生存、新兴竹产品又如何结合时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云南传统竹制品在时代变迁中的发展为切入点,对云南传统竹制品的种类、工艺特点及社会发展过程中云南竹制产品的变化进行探索;搜集整理不同年代云南竹制品,归纳出竹制品的时代特征,对其种类、工艺、造型变化进行比较分析,能够更加深入了解到云南竹制产品现状,并针对这一现状及人们追求的现代产品的审美,归纳出竹制品具体的创新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2.
杨国忠  刘行 《天风》2012,(9):36-38
“杜氏集团”,从家庭小作坊式的工艺美术厂,发展成设备功能齐全的木制品大集团企业,并在木、竹制品行业出口市场占有率中居福建省鳌头,成为行业内的领军式企业。“回首所走过的路,若不是上帝的带领与祝福就没有今天的一切。”杜氏集团的董事长、基督徒企业家——杜锦祥弟兄如是说。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天,在美国佛蒙特溜冰场的座位席上坐着一个年轻人,他静静地坐着,看着在眼前不时闪过的那些溜冰人,此时溜冰场上空的温暖阳光可以让他很享受着这种美好的时光。自从他卖掉了家传的卷烟纸厂后,得到了一笔可观的资金,他正琢磨着如何借着这笔钱再发一次横财。在溜冰场旁边有一家咖啡店,每次他到溜冰场的时候,都会在这个咖啡店里喝上一杯。这家店的咖啡很合他的口味,最后他把这家小店买了下来,自己卖咖啡。一年后,他成立了一家咖啡  相似文献   

4.
正在日本东京,有一家名为Yellow Hat的汽车服务公司。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后,他们从最初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发展成为目前全日本最有名的品牌汽车服务连锁企业。探究他们的成功奥秘,竟然是从不起眼的打扫卫生做起。Yellow Hat的创始人名叫键山秀三郎,1933年出生于日本东京。28岁那年,从小便对汽车修理感兴趣的他放弃稳定的工  相似文献   

5.
专注是金     
不久前,一位著名的营销策划大师在授课时讲了这样的例子。他说,日本有一家只有7个人的企业,其产品是有些人看来不值得一提的哨子。可你千万别小看这小玩意儿,一年竟创造了7000万元的利润。原来,这家企业的产品特别“专一”——只生产哨子,他们动用了300多名专家研究哨子,最贵的哨子卖到了2万美元一个。在世界杯足球赛上,所有裁判用的哨子都是出自该厂。更令人称奇的是,他们的哨子种类达上千种,有给美国警察生产的专用哨子,还有给狗生产的无声哨子,世界著名的马戏团大多使用该厂生产的无声哨子,这个哨子真是让他们给做绝了。  相似文献   

6.
正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是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三位获得者之一。他的获奖在日本国内引起了极大震撼。因为与以往的诺贝尔奖获者相比,田中的经历非常平凡。他没有高学历,之前只是一家公司的小职员。在获奖之前,低调、羞涩、不善言辞的田中在日本学术界默默无闻。他的获奖历程,被日本媒体称为"小职员的奇迹"。田中于1959年出生在日本  相似文献   

7.
磨难如金     
世界三大男高音之首帕瓦洛蒂出生在意大利摩德纳小城一个贫困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位面包师,每天都在面包房里辛苦操持;他的母亲则在一家雪茄厂上班,收入相当微薄。因此,帕瓦洛蒂一家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6,(1)
正本刊讯2015年12月14日下午,日本临济宗妙心寺派灵云院住持则竹秀南长老一行6人拜访中国佛教协会,受到学诚会长、演觉副会长的热情接待。会见中,学诚会长首先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对则竹秀南长老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他说,则竹秀南长老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遇难者超度,为中日和平至诚祈祷,是中日佛教友好交往关系的最佳体现。近年来,则竹秀南长老作为中日佛教友好使者,不辞辛劳,多次奔  相似文献   

9.
正"竹香满幽寂,粉节涂生翠。"竹文化是中国特有文化。竹子笔直、挺拔、青葱翠绿,象征着高洁、虚心、坚贞等品格,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古今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咏竹对联,读来妙趣横生。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十分爱竹,深得其高风亮节的清韵。他吟出的"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相似文献   

10.
坪内寿夫化不可能为可能,他使180家频临破产的企业组成来岛集团——是日本、也是世界最大的造船集团.而坪内寿夫也从一个只有340万日元的一家电影院的小经理,最终崛为一位拥有180家企业、20000名员工、1984年销售额为1471亿日元的来岛集团之总裁,其奇迹般崛起,诚然是靠他自身的三个素质:敬业、冒险精神和推销艺术.(一)敬业——在来岛船坞大西工厂里,管理层越高.出勤时间越早——坪内寿夫在整个集团内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各部股长于上午7时便集合开会:15分钟;7时25分领班;7时45分一般员工抵厂,正式工作是8时.若于7时半抵达该厂,铿锵有致的敲击铁板声早已充斥厂内.另外,每一组员工皆会进行早训.例如:  相似文献   

11.
精心设计     
东京设计院是日本一家著名的企业,其总裁中田修现已年逾古稀,拥有资产100多亿日元。中田修年轻时十分落魄,经常流落街头,曾3次轻生,但被救活。中田修28岁那年,生意亏损,血本无归。正当他悲观失望想第4次自杀时,他在街上无意中看到一个广告牌,上面写着“桑泽设计院”。“设计”这两个字使他突然受到启发,他一下子觉得看到了人生的无限希望———人生就在于精心设计呵!经过深思熟虑,中田修决定就从“设计”开始,开拓新的人生。在随后的一年里,中田修通过集资等方式组建了“东京设计院”。他认真分析了设计行业的现状后,发现工业领域甚为薄弱,…  相似文献   

12.
五台山显通寺佛教协会过厅两侧,有十二扇木制屏风,东面六扇屏风上各刻有一幅署名郑燮的兰竹图。图画精雕细刻,秀丽别致。兰竹疏淡超脱,秀劲绝伦,随意挥洒,笔趣横生,是一套宝贵的艺术珍品。六幅兰竹,分为两组:一组为三幅翠竹,一组为三幅兰花。第一幅为两竿瘦竹,两攒翠叶。落款署名“郑燮”。捺有篆刻“郑燮”之印。第二幅为七竿半截巨竹,两枝青青幼竹。落款草  相似文献   

13.
四、日本传统工艺品产业保护和振兴政策(一)日本《传统的工艺品振兴法》(简称《传产法》)制定和修正的背景1.日本《传产法》制定的背景①追求手工制作的情趣。在日本的风土和历史中哺育的种种传统的工艺品如织物、染品、陶瓷器、漆器、竹制品、木工品、佛坛、人形、日本纸、金属工艺品等,长期以来都是与日本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的用品。这些传统的工艺品,都是作者使用自然材料和手工的传统技术、技法,全身心投入制作而成的,而且,长期使用这些工艺品的人越用越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4.
正石田松几年前从日本某大学毕业后,找工作一直不太顺利。一次,他因为找工作不顺心,就和朋友们去了咖啡馆喝咖啡,在轻松的聊天氛围内,他的心情渐渐好多了。他忽然想到:能不能让求职者在咖啡馆内求职,从而免去四处奔波的辛苦呢?于是,他产生了开一家"求职咖啡馆"的想法。可是,咖啡馆开在哪里呢?石田松想到自己毕业后求职不顺利的情景,而企业往往都是  相似文献   

15.
清代为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早已萌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然而清廷却依旧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抑制了经济的发展,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不匹配也导致文化的畸形。清廷在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大兴文字狱,文网之严古今少有,文艺圈万马齐喑,鲜少有人敢逾越。就在此时,一些文人按捺不住心中的愁绪,开始寻求能够隐晦地表达内心感受的途径,这其中比较特别的当属扬州八怪中的重要画家郑板桥。他经历了康乾盛世,为康熙秀才乾隆举人,酷爱画竹,并形成了一套自己极具审美价值的艺术创作观,其中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论最为人们所熟知,然而历代画竹之人众多,比他画得好的人也很多,为何郑板桥竹子会备受后人关注呢?他的竹笔墨简洁,清劲挺拔,很多看似无章无法的画法其实最得要法,他的竹子中饱含着一种刚毅而清新的文人气质,他将自己做人的傲骨之气,以及在历经磨难后对于生活的参悟渗透于自己所画的竹子中,所以他的竹子自然达到了寻常人所不能到达的境地,饱含了他的个性品质和社会担当。  相似文献   

16.
学会感恩     
陆道骆 《天风》2005,(10):47-47
在一篇短文中讲述了这么一个感人的故事:日本一名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大公司,社长审视着他的脸,出乎意外地问:“你替父母洗过澡、擦过身吗?”“从来没有过”,青年很老实地回答,“那么你替父母捶过背吗?”青年想了想:“有过……”  相似文献   

17.
正在日本有一家奇怪的蔬菜店,说它奇怪,是因为店内卖的并不是新鲜果蔬,而是外表形似蔬菜的一种蔬菜循环包,售价为0元,每天顾客络绎不绝。这个蔬菜循环包的创意是一个叫山田君野的农业科技人员研发的。一次,一个农民请他到农场去指导蔬菜种植,无意间他发现农场的垃圾箱旁堆放着许多长相畸形、颜色黯淡的蔬菜。他好奇地问:"这些蔬  相似文献   

18.
“家”的衰落竹田纯郎在《伦理学与文化》第一辑上撰文认为,伴随着日本社会急速的近代化、工业化、城市化,日本传统的稻作农耕社会的“家”的观念也衰落了。“家”是人们共同生活、活动、祭祀的场所。首先,作为“生活共同体”的“家”解体了,即“家”变成了小型化或核...  相似文献   

19.
正他出生在美国纽约一个信奉天主教的爱尔兰裔家庭,从青少年时代起,创业的冲动就在他脑海里涌动。14岁时,他在一家饮食服务公司做兼职。中学及大学时代,他先后跟人合伙开办过服装生产企业、担任过百货公司经理。1980年大学毕业后,他在一家会计事务所做了管理顾问,然而却受到了老员工的质疑和排挤。  相似文献   

20.
多数朋友还被蒙在鼓里布赖恩·考夫曼,31岁,经营着一家电脑和互联网服务公司,有资产150万美元。他的致富之道是:“办一家企业。不管赚了多少,仅从中提取个人生活所必需的费用。”他的公司,1996年营业额已达620万美元,他却只要3万美元的年薪。他住的公寓,月租金700美元,仅一间卧室。社交支出极少。有一女友,两人经常和朋友们泡泡小咖啡馆,或在公园附近散步。多数友人,并不知道他富有。他平日的衣着和学生们没什么两样。坐办公室时,则穿那套1000美元的名牌西服──并没掏钱买,用的是企业使用信用卡的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